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吕杰 《集邮博览》2014,(2):50-50
正南极是地球上至今尚未被开发、被污染的洁净大陆,那里蕴藏着无数的科学秘密和信息,储藏着丰富的资源和能源,一直向世人散发着诱人的气息。截止目前,世界上已有20多个国家在南极洲建立了150多个科学考察基地。我国从1984年11月至今,对南极进行了29次科学考察,并建立了三个南极科考站—长城站、中山站和昆仑站。2012年末,在一次集邮联谊会举办的会员藏品拍卖会上,我拍到了一枚  相似文献   

2.
在支持北京申办2000年奥运会万米邮票‘长城’大签名‘奥运连着我和你’活动发起一周年之际,92年12月16日,一幅特制的南极长卷随国家南极考察队飞赴南极。临行前,国家海洋局局长,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副主任严宏漠在卷上签下了第一个名字,14名考察队员也相继签了名,队长卢云春表示,要把祖国人民支持北京申办奥运会的愿望带到南极,把  相似文献   

3.
国家南极局局长理事会(COMNAP)是各南极考察国负责管理国家南极事务的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国际组织。现有29个成员国,我国是该组织的发起国之一。由我国承办的第14届国家南极局局长理事会/南极作业和后勤支援常设委员会(SCALOP)会议于2002年7月15日至21日在中国上海展览中心隆重举行。全部成员国的南极局局长和代表出席会议。本次会议交流各国南极考察计划的实施情况和经验,讨论并提出保障和支援新世纪南极科学考察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在众多早期南极探险家中,最为悲壮的并非第一个登上南极点的挪威人阿蒙森,也非在南极捐躯的英国人斯科特,而是爱尔兰人沙克尔顿(图1,英属南极领地),他的不屈不挠献身南极探险事业的精神,永远鼓舞着前往南极探险的勇士。  相似文献   

5.
乐明 《上海集邮》2002,(6):10-11
7月15日《南极风光》7月15-26日,第27届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SCAR)大会(每2年举行一次)和第14届国家南极局局长理事会(COMNAP)大会(每年举行一次)在上海召开。这是我国于1986年被接纳为成员国后,首次举办的相关高层次国际性会议,约有4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400多名科学家和官员出席。同时举办国际极地后勤技术装备展览会、南极考察后勤支援技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6.
周良 《集邮博览》2009,(12):52-54
神密莫测的南极大陆由西南极和东南极两个地盾组成。东南极内陆冰盖是以冰穹C—冰穹B—冰穹A—冰穹F为分水岭,其中位于东南极中心的冰穹A(Dome A)是这一分水岭和内陆冰盖的最高点,也是南极冰盖尚未开展科学考察的空白点。  相似文献   

7.
朱军 《上海集邮》2002,(7):27-29,32
今年7月第27届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大会和第14届国家南极局局长理事会大会在上海举行,我国为此发行《南极风光》邮票,画面之一是南极光。极光是一种特殊的光,是人类肉眼可见的唯一高空大气现象。北极光和南极光泛称极光。  相似文献   

8.
澳大利亚南极领地在国家南极研究考察队(ANARE)管理下,从1987年起启用10种新邮戳,以代替1960年启用的旧邮戳。这些邮戳介绍了南极的动物、交通乘具和风景,新型邮戳一般为直径38毫米的双圈圆形戳,双圈之间嵌有“南极探险研究队”和基地的名称。有的邮戳标有“首日发行”字样,但应注意戳上的日期并不一定是邮票首日发行的日期。现简要介绍几个主要基地的邮戳。  相似文献   

9.
《文献集邮简报》总第六期“集邮文献信息”栏介绍了三篇关于南极方面的集邮文章。无独有偶,《地理知识》杂志(全彩文图)1999年第3期也有一篇有关南极方面的文章,题目是《邮票上的南极洲》,作者郭扬。全文共分五部分:1.邮票上南极大陆的变迁:揭示了古大陆  相似文献   

10.
王兰生 《收藏》2008,(1):158-158
地球的最南端是南极大陆,它的总面积约1400万平方公里,终年冰雪覆盖。南极气候异常凶险,是地球上最寒冷、风力最大的地区。恶劣的自然环境给南极笼罩上了神秘的色彩。  相似文献   

11.
穿越南极     
来自不同国家的六个人,有着同一个梦想:向世界上最遥远的大陆挑战。我对于南极大陆的梦想已有30年了。从童年时起,每当我凝视着反映南极大陆雪原和山脉的图片时,就非常羡慕走进这片荒芜环境能够生还的探险家,惊叹着他们的伟大壮举。后来,我成为一名探险家,在1986年,带领一支探险队去北极。在  相似文献   

12.
自然界真是无奇不有,一般的鱼一到0℃就会变成“冰冻鱼”了,但是有些怪鱼却有一些特异功能,即使在0℃以下水中也能活蹦乱跳。1899年,一些极地探险家到达南极地区考察,那里的海水温度低到一l℃也不结冰。令这些探险家惊奇的是,尽管海水如此冰凉,但海水中竟有100多种鱼类游来游去。奇怪,它们怎么没有变成冻鱼呢?还有一些南极鳞虾也在冰凉海水中活得很深洒。由于这些鱼挺特别,科学家们就把它们称为南极鱼。在一段时间里,虽然没有研究出南极鱼为什么在一l℃的水中还冻不死的原因,但搞清了它们是古代冰河时期留下的幸存者,生来就耐…  相似文献   

13.
周良 《集邮博览》2012,(10):20-23
澳洲之行,是我的一个夙愿,一是想去看望年迈的姐姐;二是澳洲是众多探险家的光顾之地。早年,我收集探险及地理风光的邮品,以1984年中国首次南极考察为契机,把收集素材从探险改成南极探险,后来又加入了北极和珠峰的探险。  相似文献   

14.
陈立 《收藏》2008,(9):129-129
《收藏》2008年1期王兰生先生《中国首次南极考察实寄封》一文读来十分亲切,因为我同样珍藏有一枚王先生所叙及的南极考察纪念封。所不同的是封的正面“中国南极考察1984·11”的文字为烫金且无钢印,背面为红色仿汉瓦当圆形“中国南极长城站印”(图1)。  相似文献   

15.
1985年,中国首次进行南极考察,为此,中国邮票总公司发行5万个“中国南极考察纪念封”(图1),每个售价30元;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办公室和中国集邮出版社共同发行10万个“中国首次南大洋和南极洲考察纪念封”(图2),每个售价5元。上述两种封上盖用的“中国南极长城站”1号邮政日戳,日期均为1985年2月。“南极临时邮局有两枚日戳(1、2号戳)。当时规定这些邮戳只能在南极邮局盖用。‘向阳红10号’返航到达上海,未靠岸,上海邮电管理局就派专人乘交通艇上船将戳取回封存上交了。”  相似文献   

16.
这是一枚从民主德国南极福斯特站寄出的实寄封,比起一般的南极封,此封包含着更多的信息,因而更加珍贵(图1)。信封右上贴一枚民主德国发行的“福斯特站”邮票,销福斯特站纪念邮戳。戳中央为福斯特像,上半圈文字为“民主德国南极站”;下半圈文字为: “乔治·福斯特”;中间日期为1990年5月25日10 时。封左边为南极图、企鹅及福斯特站示意图,南极图中文字:地磁;最下边文字为:民主德国1989-1991南极考察。信封中下加盖一枚纪念特戳,图案为南极洲鸟瞰图及从福斯特站发出的电波,电波中文字为“航空磁测”; 地球下的文字为“民主德国南极考察·乔治·福斯特站”封背加盖扁八角形船戳,图案上半部为担任本次运输任务的“极地”号船;下半部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冰川和气候学家秦大河,长期从事冰川和极地研究的他,是世界上唯一一位全部拥有南极地表一米以下冰雪标本的科学家,是中国徒步横穿南极大陆第一人,是首位获"沃尔沃环境奖"的中国科学家.他还突破了人造雪技术,让北京冬奥会实现了"用雪自由".  相似文献   

18.
南极磷虾     
小里哲也  王波 《钓鱼》2009,(13):55-55
南极磷虾是海钓爱好者常用的垂钓饵食。通常都认为其内部含有高蛋白,所以气味难以去除。最初,南极磷虾是用于人类的食品开发加工,然而因为采用南极磷虾而制成的产品气味强烈,难以获得认可。  相似文献   

19.
万花筒     
两枚法属南极领地的极限片我在收集国外极限明信片时注意到,法属南极领地极限片,与法国官方制作的极限片风格一致。不同的是:每种极限片的销戳日期都是邮票发行当年的1月1日,很少见到其它日期。原来,法属南极领地的全年新邮均在当年的1月1日一次发行,所以官方发行的相应邮品,如首日封、极限片等,都是统一销盖当年  相似文献   

20.
信息荟萃     
北京 中国第14次南极考察·长城站、缅怀邓小平为南极考察题词封,中国第14次南极考察·雪龙号执行一船两站运行方案封(11.16),外交部老干部摄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