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网络外部性条件下,探讨网络中消费者的效用与互补产品质量的关系,分析互补产品质量变化所引发的质量效应及互动关系,并建立效应互动模型,给出应用案例。  相似文献   

2.
群落中企业创新行为具有网络外部性的效应,为此创新行为的组织方式有必要采取集群式组织创新。在此基础上运用进化博弈思想,构建了2×2对称型博弈和3×3非对称型博弈模型。模型研究表明,群落中企业创新行为具有协同竞争性,同时还证明了这种协同竞争创新行为具有很强的进化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正的消费外部效应及对应的递增消费(规模)回报是以信息产业为基础的现代社会中一类重要市场的主要性质.由于这一性质的存在,市场的技术选择有其特定机制和作用过程.本文以模型和推论形式解释了这一机制及相应的过程.据此提出一个综合了产业组织理论、竞争战略、营销理论的企业产品研发策略.该策略有助于在一个存在消费的自强化机制和快速形成主导技术的市场上,企业如何才能使其产品技术的市场风险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外部性进行技术处理,构建了一个两区域的企业区位选择模型,尝试分析集聚外部性对企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货币外部性对企业区位选择存在明显的离散效应,而技术外部性对企业集聚具有很强的促进效应;技术外部性的正效应要显著大于货币外部性的负效应,从而导致集聚是企业区位选择的最优策略。通过对企业区位选择动力的拓展性分析发现,企业异质性尤其是技术异质性是企业区位选择的重要动力来源,而作用机制是竞争与选择效应。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外部性理论出发,对城市绿地的外部经济效应和受益群体进行系统分析,认为城市绿地的外部性效应内部化是破解绿地建设资金难题的有效途径,并且尝试从政府、房地产开发商和公众角度出发为解决城市绿地建设难题提出政策设想。  相似文献   

6.
阐述决策外部性的性质,建立不确定信息群体博弈模型、不完全信息群体博弈模型和群体合作博弈模型,并结合实际的案例分析对模型进行分析。认为,外部效用是群体共同选择接受的激励机制,群体规模是正外部性发挥的保证;信息在群体博弈中具有重要的价值,掌握更对的信息可以避免错误的选择,并使正外部性得到更好的发挥;合作博弈凡是发挥外部应用的最好方式。通过外部性的视对给现实经济生活中的新产品扩散、企业间的默契、企业集群和企业联盟等群体博弈行为予以解释和应用分析。  相似文献   

7.
为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大中城市辐射效应,在测算大中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基础上,采用调节效应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研究专业化、多样化集聚外部性和基础设施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发现专业化集聚与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U形的非线性关系,多样化集聚与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呈正向线性关系;基础设施会强化专业化集聚的U形影响和多样化集聚的正向影响;专业化和多样化集聚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以基础设施为门槛的双重门槛效应,影响趋势随基础设施水平的提高呈现负向作用逐渐减弱以及由负转正和正向作用逐渐增强的效果,且分别进行区域和城市规模异质性分析发现,在不同区域和城市规模之间专业化、多样化集聚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存在显著差异。政府在积极释放和扩大集聚外部性的经济效益的同时,需要综合考虑城市产业发展优势和定位以及资源承载力,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充分发挥集聚外部性和基础设施的关联效应,助力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李东 《科研管理》1999,20(6):77-85
正的消费外部效应及对应的递增消费(规模)回报是以信息产业为基础的现代社会中一类市场的主要性质。由于这一性质的存在,市场的技术选择有其特定机制和作用过程。本以模型和推论形式解释了这一机制及相应的过程。据此提出一个综合了产业组织理论、况争战略、营销理论的企业产品研发策略。该策略有助于在一个存在消费的自强化机制和快速形成主导技术的市场上,企业如何才能使其产品技术的市场风险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9.
垂直型经济协调发展的区域外部性及其内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平军  丁四保 《软科学》2011,25(5):85-90
在对垂直型经济进行概念界定的基础上,分析其协调发展区域外部性的概念、内涵及形成机理,并依据外部性力量源泉将其分为市场外部性和政府行为外部性,其中市场外部性归结为"资源产权"不明晰,不完全竞争和信息不对称,而政府行为外部性归结为"理性人"对"区域利益"的追求及政府纠错行为自身;在此基础上指出明晰资源产权、建立利益分享和补偿机制、规范政府制度供给是减少(内化)区域外部性,实现垂直型经济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孵化器外部性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孵化器“事业化还是企业化,国有化还是私营化”问题,运用经济学理论对孵化器的外部性展开分析。根据新古典理论,分析了对孵化器实行庇古税的理论机理。根据新制度理论,从产权分析着手,证明孵化器是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综合体,进而推论出对不同属性权重孵化器的相应外部性产权政策。借鉴内生增长理论的罗默模型,分析了孵化器外部性的成因,也说明作为创新制度的孵化器,其正外部性是内生的。结论是:孵化器的现实争论可转化为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权重识别和相应政策取向问题,对孵化器组合应用庇古补贴政策和外部性产权政策是实现帕累托最优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1.
范丽群  周祖城 《软科学》2006,20(4):117-121
通过实证研究,对企业伦理气氛和不道德行为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结构方程分析,得出企业伦理气氛影响不道德行为的发生;并且遵循道德规范伦理气氛和遵循法律制度伦理气氛与不道德行为呈负相关关系,利己主义的伦理气氛与不道德行为呈正相关关系;最后根据本文的结论为企业实际管理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我国工业外部性问题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产业优势地位、行业生产经营特点、行业技术水平以及外部性的相关条件等差异,使得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中一个外部性表现突出的产业,主要表现为对资源的过度使用、对原材料的低价使用、工业污染和产品不公平交易等方面。最后,本文提出了工业外部性防范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3.
《软科学》2014,(6):100-103
非伦理领导对员工职场非伦理行为的影响可从社会认知、社会学习和社会交换三个不同的理论视角进行剖析。从社会认知视角看,非伦理领导主要通过道德认同和组织氛围两个中介变量影响员工职场非伦理行为;从社会学习视角看,非伦理领导主要通过心理授权和组织政治知觉两个中介变量影响员工职场非伦理行为;从社会交换视角看,非伦理领导主要通过领导-部属交换和组织信任两个中介变量影响员工职场非伦理行为。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外部性条件下连锁企业渐进式信息化阶段划分策略。建立了外部性条件下的承包商选择方程。分析结果表明,连锁企业应在不同的情况下采取不同的阶段划分策略。解释了连锁企业长期选择同一家信息技术承包商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在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国外组织非伦理行为原因研究进行梳理,国外学者对此问题的研究从个体特征和组织社会属性的单一诱因的争论演变到对两者的综合考虑,并引入社会网络视角,形成一种综合性分析视野,这种综合探寻更能够解释现实中复杂的非伦理现象。从个体层面、组织和社会层面以及社会网络视角对组织非伦理行为原因进行了综合解析。  相似文献   

16.
欧盟标准化外部性对我国出口企业技术创新路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欧盟的区域标准化举措在逐步消除内部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同时,给区域外带来的负外部性已经严重影响到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的企业向欧盟的出口。而我国企业技术创新水平的落后也已经影响到企业和国家的全球竞争力。因此,笔者尝试将欧盟标准化元素作为技术创新的信息源,从理论上为我国的出口企业探讨一条可行的技术创新路径,以期在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水平的同时,减少欧盟标准化带来的中欧贸易摩擦。  相似文献   

17.
鲁皓 《软科学》2012,(1):137-141
在考虑局部网络效应基础上,从多种技术同时扩散的视角出发,采用仿真模型分析消费者交互作用对网络外部性市场技术演化的影响。研究表明:消费者交互作用所形成的聚集效应是驱动网络外部性市场技术演化的重要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技术演化的均衡结果呈现为赢家通吃或多种技术共存。聚集效应使得消费者选择出现"局部偏差",即采用的技术并非是整体市场中占有率最高的。当消费者交互作用的聚集效应越强,技术演化均衡结果往往是多种互不兼容技术共存;当消费者交互作用的聚集效应越弱,技术演化则趋向于赢家通吃。此外,这种聚集效应还会影响企业扩大安装基础和加强市场沟通这两种技术竞争策略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吉宏伟  陈忠  孙武军 《预测》2007,26(5):75-80
网络外部性和兼容性是网络经济最为显著的两个特征,深刻影响了网络环境下企业的各种竞争行为。在具有网络外部性特征的产业中,企业产品的兼容性竞争战略关乎企业竞争的成败。本文构建了一个三阶段动态博弈模型,研究了面对潜在竞争企业的市场进入威胁时,在位企业之间的兼容性决策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在位企业之间的兼容性偏好以及进入企业对进入兼容性市场还是进入非兼容性市场都取决于网络外部性强度的大小和潜在进入企业的市场进入成本的大小。  相似文献   

19.
基于363名员工的问卷调查,实证研究了绩效考核目标取向对企业员工非伦理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评估取向的绩效考核对非伦理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发展取向的绩效考核对非伦理行为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工作控制显著弱化了两种取向的绩效考核与非伦理行为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软科学》2019,(4):110-113
基于社会交换理论,探讨员工—组织关系对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经济性关系与亲组织非伦理行为显著正相关;社会性关系与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关系不显著;类亲情关系与亲组织非伦理行为显著负相关;经济性关系、社会性关系和类亲情关系的交互效应显著负向影响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研究表明在中国情境下,员工会根据与组织关系的"亲疏远近"采取不同的伦理决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