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首届韬奋新闻奖评奖前夕,评委会办公室收到上海新民晚报的推荐材料:曹正文和他写的书《秋天回眸话人生》。在一百多位被推荐者中,以书作为评选资料的不下30人。我作为评委会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只是记住了书名,并未特别注意。 后来,朋友向我推荐一本书中的一篇文章,一看书名是《秋天回眸话人生》,忽然想到作者定是曹正文。文章只读了一遍,便令我爱不释手,一口气将全书读完。这是曹正文出版的第27本书。 曹正文当过翻砂工、搬运工。后来,因酷爱写作,考入新民晚报当记者、编辑。从1986年开始,任《读书乐》专版主编。说是主编,其实只有他一个人。组稿、校对及版上一切细活,均由他包揽。他上任第一件事,是办“书友茶座”。这个栏目,使他很快成为读者、作者、通讯员瞩目的中心人物。 当载着种种疑惑的读者来信铺天盖地而来时,他尽自己的一切努力,为读者排忧愁、添欢乐。一个女读者因失恋要自杀,他连夜发出一封长信,挽救了一个绝望的灵魂。1987年,曹正文因病住院,江苏省吴县一位中学生寄来一笔书款,请他代购书籍。他出院后马上买  相似文献   

2.
独树一帜的“读书乐”1995年12月25日,《新民晚报》以一个版的篇幅刊登了各界知名人士同贺“读书乐”专刊创刊十周年的祝词,参加祝贺的有著名教授、学者、作家施蛰存、徐中玉、赵家璧、于光远、王元化、楼适夷、叶君健、萧乾、冯亦代、柯灵、杜宣、罗竹风、流沙河、沙叶新等30位,还有上海新闻出版界的各级领导,大家共同祝愿这块书香扑面的园地越办越兴旺。说起“读书乐”,编者曹正文为她耕耘了整整十年。十年前,《新民晚报》顺应  相似文献   

3.
“《新民晚报》的徐克仁被评为市劳动模范了!”这消息一传出,就引起了上海新闻界不少同志的关心和注目。他,年近四十,进报社才四年。在上海成千名新闻工作者中,何以这位“新兵”却赢得了这光荣称号?一些了解徐克仁工作的同志,或是比较关心上海美术、文化生活报道的同行,闻讯后说:“他当劳模,当之无愧!”识丹青,别具慧眼在有些文艺记者看来,美术报道不象音乐、舞蹈、电影领域那样能出稿子,是个“冷门”。而徐克  相似文献   

4.
他的小传已载入英国《世界名人录1989—1990年》。曹正文说,他的名字上了《世界名人录》,而且与卓有成就的前辈同坐,尚需加倍努力。文坛前辈的激励一次,他给我打比方说,中国大科学家竺可桢,已是84岁高龄了,而且疾病缠身。这天,猛然间,他听到外孙女婿的声音,便迫不及待地叫他进来。外孙女婿是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因为竺老感到自己缺乏“基本粒子”这门新的科学知识,已有五次向晚辈求教“补课”了。现在,他自然不能放过这个求学的机会。老伴对他说:“你连坐都支持不住,还问这些干什  相似文献   

5.
于通,是《河南日报》的一名老报人,一名普普通通的老编辑,可是,出乎意料的是,在今年区人代会换届选举中,他以相当的优势当选郑州市金水区人大代表。于通的新闻生涯,大部分是在跟群众打交道中度过的。1957年,他被错划为右派,到农村“改造”多年。正是那苦难的日子,使他对朝夕相处的老百姓,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同情,记忆深处永远抹不去的便是老百姓的那份善良、那份纯朴、那份令人痛心的贫苦。这一切,铸成了他日后工作中对待群众的邪份热情。 1978年,于通从农村回到河南日报群工处负责读者来访工作。他风趣、幽默,爱激动,也爱调侃,办起事来风风火火……老百姓的“大事”他爱管,日常生活中张家长李家短的“小事”他也爱管。一次,泌阳县一个农民到报社告村干部互相勾结贪污救灾款的事。老于一听,顿时火冒三丈。经同处长商量立即赶到泌阳。在县救灾办一位同志陪同下,步行进村,暗中  相似文献   

6.
在当代中国广播界,不知道曹仁义大名的人着实不多。曹仁义笔名曹石,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编委兼评论部主任,首届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很多人都说曹仁义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才子。他不仅文思快,笔头硬,还有一副出口成章的好口才和字正腔圆的好嗓音。幸亏他干了广播,广播成全了他,他也充实了广播。人生,总要走出一条路1963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的曹仁义走进中央台的大门。由于聪明能干,他很快从青年人中脱颖而出,成为业务骨干。那个年代,每年国庆,天安门都要举行群众大游行。1965年,台里组织国庆游行实况转播班子时,破例把曹仁义和他的同窗好友白谦诚吸收了进来。而以往这类报道,年轻人绝没有出头露脸的机会。到了1966年,经过群众选举,曹、白二人成为这一年国庆大游行的总执笔,担纲撰写1万多字的基础稿。这年,他28岁。就  相似文献   

7.
终于出院了,虽然还攥着病休3个月的医嘱单。要不是病情有点麻烦,医生一次次的忠告,要不是亲友的一回回相劝,他根本不会去住院。他离不开他所钟爱的工作。医嘱单没有用,仅仅过了一天,他就上班了。是的,只有走进这熟悉的报社大门,听到同仁匆匆的脚步声,看到刚排好的版面,他的心才放宽、才舒畅。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报纸的版面编辑中,突出图片,强调视觉冲击力已成为一种时尚,一种潮流,特别是在体育新闻版面中,这种时尚,这种潮流,大有愈演愈烈之势。早在上世纪80年代新民晚报复刊初期,老社长赵超构就十分重视和强调体育新闻版面要编出动感来。他说,体育运动的魅力所在就是给人一种跃跃欲试、蓬勃向上的活力。为了在版面上能够体现体育运动的活力,老社长对体育新闻版的编辑工作提出了“跃如也”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猜不透他年龄的,就会唤他“老俞”,他笑笑,下意识地用手摸摸渐少的鬈发,自嘲而幽默道:“没法,水土流失呀!”他,其实才33岁,一个婚姻上的“误点”者。今年5月,在由全国上千家报刊几十万记者参加角逐的全国好新闻评选中,他以一篇新闻作品摘取一等奖的桂冠。他,自然成了新闻界中的新闻人物。作为上海电视台家庭演唱大奖赛的评委,他的名字一次次被笑容可掬的陈燕华响亮地报出:“新民晚报,俞亮鑫。”一他属马。他说: 在新闻这条跑道上,他已汗涔涔地跑了7年。  相似文献   

10.
11.
年过半百的曹仁义获得了“范长江新闻奖”自然感慨万端。他把诸多感想浓缩成这么几句话:“我们这代人从小到大杆是党培养的,一辈子都与党有一种割舍不断的感情。是党给我们创造了条件。”他的激动里还有另一层意思:“我从事新闻工作28年,基本上都是当编辑。一个默默无闻的耕耘者获得此项奖励,这对我和我身边的编辑们都是一种认可。”的确,就象多数观众只知道演员而不知道编剧一样,许多听众也只知道播音员而不知道编辑。老曹说:“这不是一种‘苦,吗?不过,想追求知名度,我就不当编辑了。”曹仁义属于创造型、开拓型的编辑。这些年,他总是不断地给自己提这样的问题:“我能再干点什么?”  相似文献   

12.
先学做新闻编辑,还是先学做新民晚报编辑! 就我自己的体验,认为还是“先学做新民晚报的编辑”好。每一个报纸都有它自己的特殊性,编辑工作有它自己的一套特殊规律。初学新闻编辑的人,得先有感性知识,掌握自己报纸编辑工作的特殊规律,才能有比较深切的感受,逐步提高到理性认识,从而去掌握新闻工作、包括编辑工作的一般规律。新民晚报原名新民报晚刊,解放前就已在上海出版。如果从1929年新民报在南京创刊的时间算起,它已存半个多世纪的历史。这家老报纸是出过一些编辑人才的。三十年代有“三张一赵”之说,就是张恨水、张友鸾、张慧剑和现任报社社长的赵超构。新闻编辑  相似文献   

13.
他是一个探险家,跟踪长江漂流,骑摩托车西行5000公里的采访,参加中英穿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科学考察,进入九万大山寻访“野人”踪迹……4封遗书,曾写下了他的勃勃英气。 他是一个出色的记者,让自己在思考型记者的行列中定位,即使面对恶势力的威胁,他也敢于说出真话。 他用自己的智慧和无畏把“强荧”这个名字写进了中国“首届百佳新闻工作者”的金榜。 强荧进入”新民晚报》前,曾当过大学教师,虽染得一身斯文,即以男子汉的刚健把记者的活几干得十分精彩。 1993年,中英穿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科学考察,引起了全世界的瞩目。正在积极与世界新闻事  相似文献   

14.
先学做新闻编辑,还是先学做新民晚报编辑?就我自己的体验,认为还是“先学做新民晚报的编辑”好。每一个报纸都有它自己的特殊性,编辑工作有它自己的一套特殊规律。初学新闻编辑的人,得先有感性知识,掌握自己报纸编辑工作的特殊规律,才能有比较深切的感受,逐步提高到理性认识,从而去掌握新闻工作、包括编辑工作的一般规律。新民晚报原名新民报晚刊,解放前就已在上海出版。如果从1929年新民报在南京创刊的时间算起,它  相似文献   

15.
16.
棋圣聂卫平这样评论:“在我所遇见的人中,阿红是感觉最好的。”阿红何许人也,是新民晚报女记者李京红。或许,正缘于这种“感觉”,她在去年9月的全国桥牌双人锦标赛上,一举夺得混双冠军,在新闻界和桥牌界中引起极大的轰动。下海数年,一举成名轰动原因有三点。其一,体育新闻界这些年下海玩牌甚众,尤其是京沪两地的记者,玩得孜孜不倦,乐此不疲,但玩到正儿八经的冠军份上,仅此一人,其二,于子十年体育记者,走南闯北,远涉重洋,采访过许多重大比赛。这样一位出色的体育记者居然在  相似文献   

17.
1982年评选的全国好新闻中,有一篇受奖的通讯——《木器五厂得救了!》,这篇通讯,旗帜鲜明,切中时弊,表现手法别具一格。作者谢怀基原是辽宁日报工业部副主任,现为副总编辑。他平时沉默寡言,勤奋好学,给人的印象是老实巴交,可是一旦投入采访写作,就变得生龙活虎。他热情颂扬新人新事,勇于揭露四化建设中的矛盾,并探索解决的途径。他的名字,不仅为辽宁日报的读者所熟知,也在中央级报刊上同读者见过面。为改革者开道谢怀基从事新闻工作20多年,一直搞工业报道。他深深感到,多年“左”的影响,挫伤了职工的积极性,阻碍了生产的发展。党中央提出改革的方针后,他决心为立志改革的实干家  相似文献   

18.
在沪上,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新民晚报已成为市民不可或缺的精神晚餐。一份报纸,全家传阅,天长日久,许多记者的名字及其文章的风格也渐渐深入人心。唐宁就是这样一位记者,心系万家忧乐,真诚为百姓而歌,为人作文都有品位,从而为广大读者所熟知、所喜欢。 1980年,唐宁从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一毕业,就进了筹备复刊中的新民晚报。在唐宁看来,正如1977年从沪郊奉贤农场考入大学一样,选进晚报踏上新闻之旅是一种机缘。她十分珍惜这种机缘,无怨无悔,在自己的园地里辛勤耕耘。 在做了十多年文艺记者、向读者奉献了一大批精彩的文化报道之后,唐宁前年调任特稿部记者。行业的藩篱拆除了,呈现在唐宁  相似文献   

19.
香港首届立法会成立、澳门回归、伊拉克战争、青藏铁路通车……10多年来.新华社摄影部编辑鱼澜签发的图片记载了诸多精彩的历史时刻,而她却在这背后默默地奉献,不计名利,兢兢业业。  相似文献   

20.
香港首届立法会成立、澳门回归、伊拉克战争、青藏铁路通车……10多年来,新华社摄影部编辑鱼澜签发的图片记载了诸多精彩的历史时刻,而她却在这背后默默地奉献,不计名利,兢兢业业。今年40岁的鱼澜,1989年进入新华社摄影部工作,17年来,鱼澜由一名普通的摄影记者成长为一名终审发稿人。无论何时,她都始终用她的耐心、全心、真心去对待每一张图片,争取并最终达到最好。高原雪域见本色艰苦的摄影工作在很多人看来是男性的天地,但作为一名女性,鱼澜丝毫不逊色。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她主动请缨,负责青藏铁路通车的报道。从前期的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