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章从老子《道德经》一书中挖掘出“无为而治”的管理思想,联系实际分析了它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主张管理应进入一种自然、圆通、超脱而又灵巧的管理境界。章主要阐明了四大观点:一、有所为而有所不为;二、顺其自然:三、柔化自我;四、驾驭矛盾。  相似文献   

2.
胡绍玲 《文教资料》2008,(32):77-78
老子强调出世的"无为"思想,表面上看,与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主张是相对立的,但我们不能从字面来理解老子关于"无为"的主张.简单地认为"无为"只不过是无所作为、无所事事的代名词,欲从根本上否定"无为而无不为",并将其诠释为消极的无所作为,是彻底背离了老子"无为"思想的原始出发点而进行的狭隘理解,老子的"无为",其最终的落脚点恰恰是在"无所不为"上.  相似文献   

3.
就老子思想主旨而言,老子的"无为"思想并非君主、王侯的"君人南面之术",更不是老子能动地为统治者提供的一种政治策略.老子"无为"本是老子"道"的一种存在方式,落实到人生实践中来,则首先表现为一种达到其"无不为"人生修养目标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4.
5.
有人认为中国的知识分子在得意时都是孔子门徒,失意时都是老子门生,意在表明孔子与老子在对待社会现实上截然对立的态度——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标志着积极入世,有所作为;老子为代表的道家消极出世,以无为消解不平。但实际上老子的“无为”思想本义是什么,老子提出“无为”的动因及社会意义如何,恐怕还得认真研读老子的《道德经》并结合当时的社会现实做出客观分析,才能得出真实的结论。本文拟从“无为”本义,老子提出“无为”的社会动因等方面略论老子的“无为”思想。  相似文献   

6.
老子围绕“无为自然”宇宙人生的发展规律,在为人、为政二者和谐统一的基础上,建构了为政智慧和为政理想的三层境界:“爱民治国”、“天门开阖”、“明白四达”,一方面要求为政须顺应自然、顺应民意民心、顺应社会发展规律;另一方面要求为政者把握“四不”领导学和“三宝”生存法则,实现从“修之于身”到“修之于天下”的至境。  相似文献   

7.
浅析老子的"自然无为"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的"自然无为"思想并不是要无所作为,而是要在不受强制力量控制的自然状态下,通过"无为"的途径和方法达到"无不为"的目的.老子身处乱世,通过对历史的反思和对当时社会现状的剖析,不仅提出了解决社会危机的"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也为现代社会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王启巩 《文教资料》2009,(22):110-112
老子哲学一般被人们与庄子哲学并举,并被人贴上"无为"出世之学的标签.其实相对于庄学来说,老学更强调入世的一面,且其入世的动机和愿望是不亚于儒学的.本文主要以老子的传世作品<道德经>为依托,从目的和方法两个方面来考量老学的入世精神,从而达到从另一个角度来解读老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老子关于“无为”的论述,是后世争论的一个焦点。多数人都认为他的这一观点是消极处世的,甚至有人说他的这种观点是狡诈的。但如果我们剥开主流意识的哲学观念,立足于宇宙的全人类立场上看.这一观点无疑是十分积极的。  相似文献   

10.
田锐 《教育评论》2022,(9):99-105
家庭教育中的无为更接近于老子说的人道无为。无为之“无”带有“因为无,所以想有”的激发机制,而“为(伪)”则易引起“从对立到预设对立”的连锁反应。无为的家庭教育意涵是引导而不打扰,引导即以心虚心,使“伪”趋无;不打扰即以无促有,使“有”自发。“无为而无不为”的家庭教育目的是辅助儿童自然成长,其理想化的目的是非刻意的,属于无动机的天道无为,但其现实性的目的是低强度的,属于低动机的人道无为。无为家庭教育的践行方略包括以处下而以退为进,以不争而协同共进,以不言而留有余地,以弗居而更新区分,以无弃而保而不弃,以不仁而无偏无爱。  相似文献   

11.
《老子》中的"无为"又称为"无不为",二者不是因果关系而是并列关系。它要求人们按规律办事,适时而动,该为时就为,不该为时就不为。  相似文献   

12.
老子的哲学思想中,极其重要且突出的一个观点是"无为"。当代人常常将其误解为"无所作为"之意。然而,"无为"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通过顺其自然、少私寡欲、适度而为等形式,达到"无不为"的目的。这一思想,在当代仍然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能够为解决现实社会中面临的一些问题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3.
<老子>中的"无为"又称为"无不为",二者不是因果关系而是并列关系.它要求人们按规律办事,适时而动,该为时就为,不该为时就不为.  相似文献   

14.
就老子思想主旨而言,老子的“无为”思想并非君主、王侯的“君人南面之术”,更不是老子能动地为统治者提供的一种政治策略。老子“无为”本是老子“道”的一种存在方式,落实到人生实践中来,则首先表现为一种达到其“无不为”人生修养目标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5.
试论《老子》"无为"的行为主体及丰富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子》的思想以“无为”为主,“无为”有其特定的主体和丰富内涵。本文根据《老子》原文阐明“无为”的特定主体是“圣人”式的“侯王”,由这种主体实行的“无为”的内涵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要“以百姓心为心”,二是提出了“安、平、泰”的治国目标,三是要求治国的侯王必须具备特定的素质和修养。三方面的内涵是一个整体,不能分割。“以百姓心为心”是前提和基础,实现“安、平、泰”是终极目标,圣人式侯王的自身素质建设则是必备条件。“以百姓心为心”,目的是使“民利百倍”,使国家“安、平、泰”,但是如果侯王不具备《老子》所要求的素质,则做不到前两点,“无为”就无法实现。因此三者完美结合之后,才能显示“无为”思想的精妙。  相似文献   

16.
2600多年前老子所著《道德经》,蜚声海内外。其中核心的“无为而治”思想,对今天担任为企业培训更多、更好人才的人力资源部门,仍然有借鉴意义。一、培训思维的启示:务实精神2005年11月,笔者参与组织了一次焊接工艺培训,请一位电焊高级技师,就一种新型铁路货车组焊工艺特点,进行操作细节讲解。不同以往的是,他把工艺特点、避免焊接缺陷的关键小技巧、上下工序的配合系统化,讲得丝丝入扣。偌大的会议室被闻讯成群结队而来的电焊工,塞得满满当当,很难再加进一个凳子。现场问卷调查,满意度达100%。以前,我们也办了很多的培训班,其中有一些虽高…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分析圣人作为得道者,有道者,其对道之玄德的认识和体察,在应对世间事物时所保持的自然虚静之"玄同"境界,以"贵身"作为其治理天下的必备条件,并进而提出"三宝"作为施政主体(圣人)的所必须持受的伦理道德要求。并指出圣人的清净寡欲、慈、俭、谦下不争,本身即是圣人的"无为之治"。  相似文献   

18.
老子以其"道"论哲学为基础,从"自然"之"道"推及社会之"道",形成特有的管理模式.老子的"道"论,在思维方式上主张和谐性和统一性,在社会管理思想上着眼于自然无为的方法,希望通过返璞归真的"无为而治"使"天下"达到"道治"的境地.  相似文献   

19.
"无为"的观念在老子和孔子的思想体系中都有体现,但是二者却有着本质的不同。一个是出于"自然"的无为,一个是主张"德化"的无为。本文从天道、政治、人生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从两种思想各自的价值取向、人性认识、实现"无为"的过程等方面展现了老子与孔子"无为"思想的差异所在。  相似文献   

20.
认为老子的无为是消极倒退的和搞阴谋权诈是误解老子思想的两个极端。其实,在古人的注书中有很多是一语中的的,比如认为自然是“自然而然”之意,无为是“不妄为”,老子的自然无为思想至少包含两层意思:无为即无违,无为即无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