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问”二字简练而精辟地指出“学”中必须有“问”,学而无问,不可能;学而不问,学不深.学习是从认识到“有问题”开始的.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如果对学生“学怎样问”的问题不重视或缺乏指导和训练,就会导致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甚至成为应付考试的呆板机器.所以在教学过程上学生阅读活动中的质疑,是一种有意识发问、探究的心理状态.它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俗话说:“学问学问,要学就要问。”语文课上,不要老是教师问学生,作为教师,还要教学生学会提问。先谈要问谁。当然学生要问老师,但无论什么问题都问老师,久而久之,就会养成依赖老师而不动脑筋找现成答案的坏习惯。因此,教师不能一一作答,要指导学生善于自己设疑,自己思考,自己翻书,自己和同学们一起探究解疑。再说何处问。小学生学提问也有个过程,开始多  相似文献   

3.
蒋朝阳 《考试周刊》2010,(49):90-91
学问学问,要学要问,可是在日常教学中许多学生就是不问,也不会问。2006—2009年在武进区教研室专家的指导下,我校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反思性学习,开展了常州市级立项课题研究——《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和实践》,针对如何培养学生敢问、善问作了一些深入探讨,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古人云:“学问、学问,学中有问、问中有学。”“问”即是提出问题,也是创新意识的萌芽。因而,在教育教学中,挖掘和培养学生敢问、善问的意识,乃至于行动,就成为当代教育教学工作者值得探索和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也。"这说明会学习的人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现代教育要求学生不仅掌握教师传授的知识,更要强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动手操作等各种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华人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李政道博士有句名言:"要学问,先学‘问’,不学‘问’,非学问。"由此可见,让学生学会质疑太重要了。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学会自己阅读呢?  相似文献   

6.
就“求学”.诺贝尔奖得主、世界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博士有一精辟论断:“求学问,需学问,只学答,非学问。”这短短12字,读来,朴实无华;品之,意味深长。尤其是对为学生打基础的小学教学各核心学科的教师而言.读来.品之,当可受到应有的震撼和启迪:求学问,为什么需学“问”?自己平时的教学是否注重让学生学“问”、会“问”:只学“答”,为什么非学问?自己平时的教学能否致力于让学生求到真学问?  相似文献   

7.
1.教学中,许多教师喜欢用这一环节:问学生看了课题想知道些什么?学生们约定俗成般地回答想了解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之类的等等。然后教师似乎是顺学而导,顺水推舟地说,好,那么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探究这些问题。你看,教师完全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教围绕着学,教服务于学、服从于学,而且还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培养了孩子的质疑能力。接下来,教师先检查昨天学生在家预习的情况,包括生字词和文章的主要内容……学问学问,要学当然要问。正如李振道所讲的,要学问得学问,不学问没学问。但我要思考的是,“看着题目你想到了什么”…  相似文献   

8.
我国著名学者陶行知说,做学问就是要学要问。光学不问,只做到一半;光问不学,也只是一半;又学又问,才是完整的学问。可见,“问”也是有学问的。教师通过何种方式才能帮助学生掌握问的学问,使他们既善问又愿问还敢问呢?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学生只有掌握了学习方法的主动权才能提高素质,才能独立地探索新的领域、获取新的知识,才能顺应知识激增的时代,"以有限的生涯求无穷的学问",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阅读教学中采用以下方法引导学  相似文献   

10.
《师道》2012,(9):59-59
凡是教过几天书的人都知道.现在的学生真是不会问问题——别说主动问老师问题了.就是老师提问。愿意主动回答的都没有几个。学问学问,学本乎问,非问无以成学。可惜现在的教学,往往只顾“学”而置“问”于不顾。  相似文献   

11.
《学与问》是一篇说理性的文章。课文围绕"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这一观点,通过哥白尼和沈括两个具体事例,告诉我们"问"的重要性,教育学生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怎样利用这篇课文教给学生写说理文的方法?几遍研读后,我发现如下引导读写,渗透可以达到无痕。一、首尾呼应呈论点———言之有序师:同学们,我们以前也学习过说理文,比如四年级学过  相似文献   

12.
"提出问题能力"是科学探究的首要因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前提。坚持人文关照,指导"学问"方法,创设"问学"情境,让学生学会自问、审问,会问、善问,敢问、乐问,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真正落实课改要求,这是本次调查给予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自我设疑1.激凝。即激发学生产生凝问。教师要相信学生,形成良好的期待,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在阅读课文时萌发设疑的欲望,这是学生能否很好地起疑、生疑的前提。2.起疑。即学生发现问题,产生疑问。激励学生钻研课文,教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调动学生各种思维活动。浅易的课文,鼓励学生深挖,在平中怀疑,可通过比较、拓展的方法让学生去生疑。深奥的课文,指导学生浅入,由浅入深,在难中见疑,可通过品析,变向、逆向思考,深入文章内容,多角度探求。这样提出问题就会有针对性、有深度。3.述疑。即表述所发现的问题。为…  相似文献   

14.
“学者先要会疑”“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此二语道出了“做学问”与“学发问”之间的关系——只有学会发问才能做好学问,才能称得上有学问!我们很多的语文教师,已开始关注这一问题,并且试图从教学上加以改进,以求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于是,在语文课堂上,时常出现这样的情景:老师的问题层出不穷,一环套一环,一问追一问,老师总是装着一脑袋问题走进课堂,由主导的“灌输”演变为主导的“发问”;学生从主体的“被灌”演变为主体的“答问”。  相似文献   

15.
“今天这堂课,我们要做一个真实的,也是真诚的阅读者。你们先读原诗、原著和相关的阅读材料,之后你们再提出问题。学问学问,是你们来问,最后还得你们自己来学。”  相似文献   

16.
学问、学问 ,顾名思义 ,就是既要学又要问 ,光学不问 ,构不成完整的“学问”。问是学的手段 ,学是问的目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发“问” ,是进一步开发学生智力 ,促使学生不断获取新知识的一个有效途径和方法。一是鼓励学生“敢问”。现实中 ,有的学生怕出丑 ,不好意思问 ;有的学生胆小 ,不敢大胆问 ;有的学生迷信书本、迷信老师 ,在学习中不善于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和对问题发表新看法、新见解。因此 ,在教学中 ,我们首先要引导学生敢于问 ,敢于大胆思考 ,敢想敢说敢问 ,敢提出异议 ,努力为学生发问创造宽松的条件。二要鼓…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采用何种教学方法才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已成为政治教学工作者最关心的问题。下面就谈几点我在教学中的做法和体会。一、重视阅读阅读对思维能够起到促进作用,在教学中,我非学重视引导学生阅读,因为阅读过程是知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第一步,只有让学生对知识首先有所感知,才能进一步去理解运用知识。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我揣摩出两种方法:一种是教师提前出示预习提纲,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这种阅读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一般用于课文内容较难的地方,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另一种是自学,要求学…  相似文献   

18.
“问”才是学问之源,创新之本.好问是儿童的天性,保护好儿童的这一天性,是使其善学求知的前提条件.学问即是要通过勤学好问而获得广博的知识,也是培养学生学习效能感的重要手段,更是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有效方法.学问既是静态的结果,又是动态的过程.学问就是学“问”的过程,学问就是学“问”所期许并要达致的结果.要做真正的学问,首先应该摒弃学“答”模式,回归到学“问”之学问.从问中学才是学问的应然追求.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谈“学问”来联系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指出其弊之一。只注重学书本知识,忽略对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学生脑中缺乏“?”,也就缺乏创造的种子。所以教育者要转变“学问”的旧观念意识,不仅教学生学,更重要的是要教学生首先学会问。学生有了较强的问的能力,也就创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创新教育的明天才会闪烁灿烂的光芒。  相似文献   

20.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一切的发明创造都始于问题的产生。学问学问,会学能问。化学课堂教学不应该纯粹是个去问题的过程,而是一个让学生对新旧知识的不一致产生困惑和探究欲望的过程;是一个驱使学生积极思考,不断提出问题、启迪智慧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