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课程改革明确要求广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弘扬学生主体性为宗旨,从而实现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什么是真正的主体性?教学过程怎样从一开始就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体"呢?本文力图通过理论阐述和实践总结分析,探讨新课程下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2.
在我接触新课程后,最大的感受是师生关系的转变。在课上、课后学生和教师的接触非常密切,可以就各种话题进行谈话。有一次,我跟学生一起玩双杠,学生们认为数学老师还会玩双杠,他们很开心。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墙”被推倒了,学生可以大胆提问,大胆质疑,而碰上不能肯定时,我可以大胆地说:“我也不太清楚,咱们一起研究。”师生关系的转变,彻底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他们可以随心所欲地提问,老师就像他们的朋友。教师在和学生交朋友时,可以进行一些情感、态度的培养,真正和学生打成一片。新课程要求教师成为新型教师,所以教师应该…  相似文献   

3.
一、提问要简单明确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常常通过提问来检查学生对所学东西的理解程度。此即检查性提问。例如:“Are you in Grade Seven?“”Yes,I am.”以下提问方式不可取:Teacher:Do you understand…?Student:Yes,I do.Teacher:Are you clear?Student:Yes,I am.因为不管是否真正理解,学生都倾向于回答:Yes,I do.或者Yes,I am.因此,这种提问不能真正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实际理解程度。如果教师将某个句子、词语、语法等内容的含义进行分解,找出其包含的简单概念,然后对这些概念进行提问,便会准确地了解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所学过的…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教师满堂灌的落后低效的课堂模式,教师大胆放毛,把课堂45分钟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真正提高课堂的实效,课堂提问是一个重要环节.课堂提问水平高低,体现了一位教师驾驭课堂能力的高下,也对调动学生积极性、优化课堂教学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优化课堂提问,增强课堂提问的艺术性呢?我就语文教学方面谈谈自己的一点拙见.  相似文献   

5.
2005年秋季江苏普通高中全面进入了新课程,我校为了不断深化课章教学改革,提高对新课程的认识.每两周有一次教学论坛活动.主题是围绕“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课堂教学中的怎么办”展开,不少教师说到“新课程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变化的影响”,但我有一次提出了一个问题:“新课程,哪些不能变(传统的教学技能)?”新学期开学后我跟踪听了高一不少课.发现教师的板书已被多媒体投影所替代,教师的“讲”也南多媒体音像所包办,有的教师想突出学生主体性,设计了不少问题由学生回答,提问面虽广,提问率虽高.但大多是无效性提问。  相似文献   

6.
教师专业化:以何为基点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为什么没有接受过教师教育的人同样能够当老师,甚至当得也很好?教师专业的不可替代性究竟体现在哪里?作者从“基点”的角度入手,分析“教师专业的不可替代性”,澄清教师专业“被替代”的深层原因,确立教师专业化的真正基点,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7.
林玉民 《考试周刊》2011,(86):185-185
新课堂提倡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建立高效的生物课堂。怎样才能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才能建立高效生物课堂?也是大家关注和急需解决的问题。在教学中,我发现:充分利用课堂提问就能解决这一问题。当代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曾说:“教师不仅要教,而且要导。”那么,如何“导”呢?他认为:“一要提问,二要指点。”可见,  相似文献   

8.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当学生面对预设性提问回答出现问题时,或完成了预设性提问后,教师为揭示数学本质而进行的进一步提问称之为"生成性追问".生成性追问通常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当学生回答预设性提问出现问题时,教师应该转换角度或铺设台阶再次提问,使学生能够顺利解决预设性问题;二是当预设性提问得到解决后,为了帮助学生掌握问题的本质而进行的"追根究底"的发问.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不少教师对"教学设计环环紧扣"、"教学程序严谨"、"提问精细恰当"和"过渡语言周密设计"等等孜孜以求,以为一堂好的数学课应该密不透风,滴水不漏;应该天衣无缝,无可挑剔;应该精雕细琢,完美无缺.其实这种太实、太满、太密而不留一点余地的数学教学,会使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得不到真正体现,不利于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建构所学的数学知识.因此,充满生命活力的数学课堂不应该总充斥着教师的提问和分析,而是要求教师留给学生驰骋思维的空间和自  相似文献   

10.
“多媒体是否冲淡了语文味”,一个既老又新的话题,一个注定无法取得一致意见的话题。在本期“讨论吧”中,你说,“多媒体,语文课离不开你”,“多媒体丰富了语文味”;我说,“有比多媒体更好的……”,“让学生拥有理解、感悟语言的空间”;他说,“运用多媒体贵在恰当”,强调取舍有度而不“越位”。何谓“语文味”?其实无非就是人们印象中的语文课堂教学方式。既然新课程下的阅读教学是崭新的、开放的、生成的,既然多媒体也是一种教学手段,也是为课程目标服务的,那么,我们还有必要把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手段对立起来吗?虽然角度不同,理解不同,结论也不同,但我们总认为,围绕课程目标,只要是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师自己使用起来得心应手的、配合教材最适宜的,就是最好的,您说呢?11月话题:自由式回答能得到教师的推崇吗?在教研活动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种情况: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思考片刻后,只要教师一个手势,便有十多个学生同时站起来抢着发言。大概因为是公开课,学生参与热情很高。这一教学行为,受到了很多听课教师的推崇。这让我们看到了师生地位已悄然发生变化,教师由课堂提问的主宰转为一个倾听者,让学生做了学习的主人。但也有个别教师认为:对于那些性格内向、学习成绩一般的孩子来说,他们只能听听算了,根本没有机会参与回答。自由式回答能得到教师的推崇吗?请结合实例谈谈你的看法。来稿请寄《小学青年教师》编辑部李争或电子信箱qnjiaoliu@yahoo.com.cn  相似文献   

11.
“多媒体是否冲淡了语文味”,一个既老又新的话题,一个注定无法取得一致意见的话题。在本期“讨论吧”中,你说,“多媒体,语文课离不开你”,“多媒体丰富了语文味”;我说,“有比多媒体更好的……”,“让学生拥有理解、感悟语言的空间”;他说,“运用多媒体贵在恰当”,强调取舍有度而不“越位”。何谓“语文味”?其实无非就是人们印象中的语文课堂教学方式。既然新课程下的阅读教学是崭新的、开放的、生成的,既然多媒体也是一种教学手段,也是为课程目标服务的,那么,我们还有必要把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手段对立起来吗?虽然角度不同,理解不同,结论也不同,但我们总认为,围绕课程目标,只要是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师自己使用起来得心应手的、配合教材最适宜的,就是最好的,您说呢?11月话题:自由式回答能得到教师的推崇吗?在教研活动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种情况: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思考片刻后,只要教师一个手势,便有十多个学生同时站起来抢着发言。大概因为是公开课,学生参与热情很高。这一教学行为,受到了很多听课教师的推崇。这让我们看到了师生地位已悄然发生变化,教师由课堂提问的主宰转为一个倾听者,让学生做了学习的主人。但也有个别教师认为:对于那些性格内向、学习成绩一般的孩子来说,他们只能听听算了,根本没有机会参与回答。自由式回答能得到教师的推崇吗?请结合实例谈谈你的看法。来稿请寄《小学青年教师》编辑部李争或电子信箱qnjiaoliu@yahoo.com.cn  相似文献   

12.
“多媒体是否冲淡了语文味”,一个既老又新的话题,一个注定无法取得一致意见的话题。在本期“讨论吧”中,你说,“多媒体,语文课离不开你”,“多媒体丰富了语文味”;我说,“有比多媒体更好的……”,“让学生拥有理解、感悟语言的空间”;他说,“运用多媒体贵在恰当”,强调取舍有度而不“越位”。何谓“语文味”?其实无非就是人们印象中的语文课堂教学方式。既然新课程下的阅读教学是崭新的、开放的、生成的,既然多媒体也是一种教学手段,也是为课程目标服务的,那么,我们还有必要把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手段对立起来吗?虽然角度不同,理解不同,结论也不同,但我们总认为,围绕课程目标,只要是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师自己使用起来得心应手的、配合教材最适宜的,就是最好的,您说呢?11月话题:自由式回答能得到教师的推崇吗?在教研活动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种情况: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思考片刻后,只要教师一个手势,便有十多个学生同时站起来抢着发言。大概因为是公开课,学生参与热情很高。这一教学行为,受到了很多听课教师的推崇。这让我们看到了师生地位已悄然发生变化,教师由课堂提问的主宰转为一个倾听者,让学生做了学习的主人。但也有个别教师认为:对于那些性格内向、学习成绩一般的孩子来说,他们只能听听算了,根本没有机会参与回答。自由式回答能得到教师的推崇吗?请结合实例谈谈你的看法。来稿请寄《小学青年教师》编辑部李争或电子信箱qnjiaoliu@yahoo.com.cn  相似文献   

13.
“多媒体是否冲淡了语文味”,一个既老又新的话题,一个注定无法取得一致意见的话题。在本期“讨论吧”中,你说,“多媒体,语文课离不开你”,“多媒体丰富了语文味”;我说,“有比多媒体更好的……”,“让学生拥有理解、感悟语言的空间”;他说,“运用多媒体贵在恰当”,强调取舍有度而不“越位”。何谓“语文味”?其实无非就是人们印象中的语文课堂教学方式。既然新课程下的阅读教学是崭新的、开放的、生成的,既然多媒体也是一种教学手段,也是为课程目标服务的,那么,我们还有必要把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手段对立起来吗?虽然角度不同,理解不同,结论也不同,但我们总认为,围绕课程目标,只要是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师自己使用起来得心应手的、配合教材最适宜的,就是最好的,您说呢?11月话题:自由式回答能得到教师的推崇吗?在教研活动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种情况: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思考片刻后,只要教师一个手势,便有十多个学生同时站起来抢着发言。大概因为是公开课,学生参与热情很高。这一教学行为,受到了很多听课教师的推崇。这让我们看到了师生地位已悄然发生变化,教师由课堂提问的主宰转为一个倾听者,让学生做了学习的主人。但也有个别教师认为:对于那些性格内向、学习成绩一般的孩子来说,他们只能听听算了,根本没有机会参与回答。自由式回答能得到教师的推崇吗?请结合实例谈谈你的看法。来稿请寄《小学青年教师》编辑部李争或电子信箱qnjiaoliu@yahoo.com.cn  相似文献   

14.
“多媒体是否冲淡了语文味”,一个既老又新的话题,一个注定无法取得一致意见的话题。在本期“讨论吧”中,你说,“多媒体,语文课离不开你”,“多媒体丰富了语文味”;我说,“有比多媒体更好的……”,“让学生拥有理解、感悟语言的空间”;他说,“运用多媒体贵在恰当”,强调取舍有度而不“越位”。何谓“语文味”?其实无非就是人们印象中的语文课堂教学方式。既然新课程下的阅读教学是崭新的、开放的、生成的,既然多媒体也是一种教学手段,也是为课程目标服务的,那么,我们还有必要把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手段对立起来吗?虽然角度不同,理解不同,结论也不同,但我们总认为,围绕课程目标,只要是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师自己使用起来得心应手的、配合教材最适宜的,就是最好的,您说呢?11月话题:自由式回答能得到教师的推崇吗?在教研活动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种情况: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思考片刻后,只要教师一个手势,便有十多个学生同时站起来抢着发言。大概因为是公开课,学生参与热情很高。这一教学行为,受到了很多听课教师的推崇。这让我们看到了师生地位已悄然发生变化,教师由课堂提问的主宰转为一个倾听者,让学生做了学习的主人。但也有个别教师认为:对于那些性格内向、学习成绩一般的孩子来说,他们只能听听算了,根本没有机会参与回答。自由式回答能得到教师的推崇吗?请结合实例谈谈你的看法。来稿请寄《小学青年教师》编辑部李争或电子信箱qnjiaoliu@yahoo.com.cn  相似文献   

15.
“多媒体是否冲淡了语文味”,一个既老又新的话题,一个注定无法取得一致意见的话题。在本期“讨论吧”中,你说,“多媒体,语文课离不开你”,“多媒体丰富了语文味”;我说,“有比多媒体更好的……”,“让学生拥有理解、感悟语言的空间”;他说,“运用多媒体贵在恰当”,强调取舍有度而不“越位”。何谓“语文味”?其实无非就是人们印象中的语文课堂教学方式。既然新课程下的阅读教学是崭新的、开放的、生成的,既然多媒体也是一种教学手段,也是为课程目标服务的,那么,我们还有必要把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手段对立起来吗?虽然角度不同,理解不同,结论也不同,但我们总认为,围绕课程目标,只要是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师自己使用起来得心应手的、配合教材最适宜的,就是最好的,您说呢?11月话题:自由式回答能得到教师的推崇吗?在教研活动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种情况: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思考片刻后,只要教师一个手势,便有十多个学生同时站起来抢着发言。大概因为是公开课,学生参与热情很高。这一教学行为,受到了很多听课教师的推崇。这让我们看到了师生地位已悄然发生变化,教师由课堂提问的主宰转为一个倾听者,让学生做了学习的主人。但也有个别教师认为:对于那些性格内向、学习成绩一般的孩子来说,他们只能听听算了,根本没有机会参与回答。自由式回答能得到教师的推崇吗?请结合实例谈谈你的看法。来稿请寄《小学青年教师》编辑部李争或电子信箱qnjiaoliu@yahoo.com.cn  相似文献   

16.
“多媒体是否冲淡了语文味”,一个既老又新的话题,一个注定无法取得一致意见的话题。在本期“讨论吧”中,你说,“多媒体,语文课离不开你”,“多媒体丰富了语文味”;我说,“有比多媒体更好的……”,“让学生拥有理解、感悟语言的空间”;他说,“运用多媒体贵在恰当”,强调取舍有度而不“越位”。何谓“语文味”?其实无非就是人们印象中的语文课堂教学方式。既然新课程下的阅读教学是崭新的、开放的、生成的,既然多媒体也是一种教学手段,也是为课程目标服务的,那么,我们还有必要把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手段对立起来吗?虽然角度不同,理解不同,结论也不同,但我们总认为,围绕课程目标,只要是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师自己使用起来得心应手的、配合教材最适宜的,就是最好的,您说呢?11月话题:自由式回答能得到教师的推崇吗?在教研活动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种情况: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思考片刻后,只要教师一个手势,便有十多个学生同时站起来抢着发言。大概因为是公开课,学生参与热情很高。这一教学行为,受到了很多听课教师的推崇。这让我们看到了师生地位已悄然发生变化,教师由课堂提问的主宰转为一个倾听者,让学生做了学习的主人。但也有个别教师认为:对于那些性格内向、学习成绩一般的孩子来说,他们只能听听算了,根本没有机会参与回答。自由式回答能得到教师的推崇吗?请结合实例谈谈你的看法。来稿请寄《小学青年教师》编辑部李争或电子信箱qnjiaoliu@yahoo.com.cn  相似文献   

17.
谁动了谁的奶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最近听了一堂“好评如潮”的课。其好评主要集中在“教师从头到尾共有近百个提问”——据说是“既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又“真正实现”了“双主”。一堂课,我记录了:1.所有的提问;2.41位同学中多少人接受了提问?3.回答问题最多的是谁?4.谁回答了“关键的问题”?因为几乎出现了所谓经济学中的“帕累托现象”,即几乎20%的人回答了几乎80%的提问(其中一个佼佼者回答了14个提问)。于是有下述联想:  相似文献   

18.
“多媒体是否冲淡了语文味”,一个既老又新的话题,一个注定无法取得一致意见的话题。在本期“讨论吧”中,你说,“多媒体,语文课离不开你”,“多媒体丰富了语文味”;我说,“有比多媒体更好的……”,“让学生拥有理解、感悟语言的空间”;他说,“运用多媒体贵在恰当”,强调取舍有度而不“越位”。何谓“语文味”?其实无非就是人们印象中的语文课堂教学方式。既然新课程下的阅读教学是崭新的、开放的、生成的,既然多媒体也是一种教学手段,也是为课程目标服务的,那么,我们还有必要把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手段对立起来吗?虽然角度不同,理解不同,结论也不同,但我们总认为,围绕课程目标,只要是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师自己使用起来得心应手的、配合教材最适宜的,就是最好的,您说呢?11月话题:自由式回答能得到教师的推崇吗?在教研活动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种情况: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思考片刻后,只要教师一个手势,便有十多个学生同时站起来抢着发言。大概因为是公开课,学生参与热情很高。这一教学行为,受到了很多听课教师的推崇。这让我们看到了师生地位已悄然发生变化,教师由课堂提问的主宰转为一个倾听者,让学生做了学习的主人。但也有个别教师认为:对于那些性格内向、学习成绩一般的孩子来说,他们只能听听算了,根本没有机会参与回答。自由式回答能得到教师的推崇吗?请结合实例谈谈你的看法。来稿请寄《小学青年教师》编辑部李争或电子信箱qnjiaoliu@yahoo.com.cn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的教材观强调.教材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文化中介”,是师生对话的“话题”,师生进行教学活动的目的不是记住“话题”本身.而是借助“话题”这个中介进行交往互动,创造新经验。建构新意义。这种全新的教材观着眼于学生的认知、情感、价值观的全面发展.着眼于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这就要求教师从教材中走出来,站在一个新的角度和高度去看待教材和处理教材。  相似文献   

20.
在新的教育教学形式下,要求教师还课堂给学生,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呢?经过实践.我觉得主体探究“三段式”教学法,能最大限度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