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电视直播节目作为一种信息传播的方式,在最大程度上打破了人类传播的时间和空间界限。它具有同步展现事件发生、发展全过程并可进行互动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新闻、体育、文艺等诸多的节目形式之中。由于电视直播可以取得较高的收视率,对各电视台扩大自身影响力,树立频道品牌形象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已越来越引起各电视媒体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直播大事件》是湖北经视为了打造频道影响力、抢夺频道话语权、制造眼球效应的一档新闻事件类直播栏目。从2013年9月至今,已经进行了近50场各类大事件的直播。节目以事件为向导,突出对突发事件,城市重大建设工程进展等市民关注的话题,进行直播报道。由于直播的形式使其极具时效性,受到观众的高度关注。其直播时段的省,市网收视率在同时  相似文献   

3.
《东南传播》2012,(8):203-F0004
<正>伦敦,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电视体育频道来了;奥运会,我们在现场。我们TV8的6名奥运会特派记者于7月24日上午启程前往伦敦,正式踏上报道这场体坛盛宴的征程。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电视体育频道与天津电视台体育频道、大连电视台体育频道、深圳电视台体育频道组成20人的联合报道团。以伦敦为大本营,足迹遍布赛场内外,最鲜活的花絮报道、最精彩的现场呈现、最深度的人物访问、最妙趣横生的奥运体验,TV8为您倾情打造一场"五环英伦"盛宴。  相似文献   

4.
重大新闻事件报道首先面临的关键问题,是媒体报道定位的选择,或者称为目标选择。媒体据此确定新闻报道的角度、深度、广度  相似文献   

5.
王玉  乔武涛 《新闻前哨》2013,(10):84-86
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神舟十号载人航天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从6月11日起,央视综合频道和新闻频道推出了“天宫一号和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特别报道。在“神十”接下来15天的飞行里.通过媒体的报道观众了解到它出色完成了飞行任务并安全返回。从“神一”到“神十”,中国在不断刷新太空探索的新高度。而每一次媒体的报道.也体现出我国新闻报道的进步。  相似文献   

6.
魏曦 《新闻前哨》2022,(15):14-15
2022年2月,极目新闻融媒体中心于北京冬奥会举办过程中,充分发挥微信平台特性,用82条微信第一时间、多角度、多方位报道了赛事全程。这组微信系列报道呈现完整、重视与受众的互动、富于人文关怀,为读者提供了多维的视角,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成功的因素,值得总结思考。  相似文献   

7.
周洋 《新闻前哨》2008,(7):23-25
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后,CCTV在第一时间24小时不间断地对灾情进行电视直播。迅速、公开、透明的直播,满足了受众的知情权,体现出信息公开的力量,发挥了凝聚民心、整合国家功能的巨大作用。本文从“实现对灾难性报道模式的突破”、“实现‘速报——更正’的直播方式”、“整合媒介资源,实现电视直播效果的最大化”以及“采编合一的机制保障”四个方面分析了CCTV在面对重大灾难性事件时的直播策略,以期得出规律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蔡楚泓 《今传媒》2011,(10):38-40
新闻传播的最大魅力在于即时性,电视媒介突出的优势在于现场直播。但对于突发公共事件不加控制地使用电视直播,以满足受众盲目的"暴力知情权",很可能引发更严重的悲剧,形成另一层面的社会危机。文章通过8.23菲律宾人质事件电视直播的反思,提出突发公共事件报道"度"与"量"的把握原则,既要保障大众的知情权,更要尊重危难者的生命权,并对国内电视直播报道的管理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9.
距汶川地震发生刚刚一年,各电视台纷纷围绕汶川地震一周年纪念活动策划节目,最值得期待的当属一周年直播特别节目,这不仅是直播常态化的进一步表现,也是国人关注汶川地震一周年后灾区人民重振信心恢复重建的必然。作为灾区重要的省级电视台,四川电视台卫视频道、新闻资讯频道也在5.12当天从7:00到19:00并机直播《坚强奋进走向未来》大型新闻节目,整档直播节目展现了汶川地震一周年来灾区的坚强奋进、自强不息,援建者与志愿者的友爱互助、大爱无疆等感人故事,以及灾后重建所呈现出的新家园、新面貌、新生活、新气象,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2008年奥运会期间的《体坛周报》进行文本分析,总结了国外媒体体育新闻报道的两种叙事模式:1.同质化叙事:民族国家的叙事模式;2.差异化叙事:更加多元和人性化的视角。指出西方媒体擅长将意识形态隐含于叙事中,不仅展现了国家民族形象和媒介奇观,也让我们看到了奥运会多元的、人性的一面。  相似文献   

11.
左宁 《视听》2016,(11):16-17
融媒体的出现将单一媒体的竞争力强化为多媒体的竞争合力,其内容生产比传统的新闻生产更具时代感.2016年里约奥运会,国内外传媒界纷纷以先进科技为抓手,创新报道形式,在传播手段、传播渠道、生产方式及呈现风格上,突显了融媒体内容生产的新特征.  相似文献   

12.
杨明  王二龙 《新闻前哨》2012,(10):40-42
从7月26日至8月14日.湖北日报推出的伦敦奥运会报道特刊《英伦奥战》,以精美大气的版面、深度及时的报道、准确到位的呈现,将伦敦奥运赛场各国各地区健儿的高超竞技尤其是中国选手的拼搏精神完整地奉献给广大读者。20天的《英伦奥战》,无论是栏目设置、标题制作、图片选择,还是报道搭配,都体现了报纸的人文精神、服务受众理念和精品办报意识,实现了内容与形式创新的完美结合.较好地体现了湖北日报以人为本、传播主流价值观的大报风范.得到了读者和专家的一致好评。一、何谓大报风范“大报风范”不只具有业务建设的意义,也具有文化建设的价值,其内涵包括主流、权威、公信、亲和四大主题概念。  相似文献   

13.
北京奥运再一次证明,奥运会是电视的天下。球迷的选择是显而易见的:重大比赛,电视直播为首选;直播过后意犹未尽,或者错过了直播,才选择报纸进行“二次消化”。  相似文献   

14.
2008年北京奥运会,既是一次体育盛会,也是中国与世界零距离接触的机会。作为国家级外宣网站,中国网紧紧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充分发挥多语种、多媒体优势,全方位、立体化报道奥运,向世界介绍中国,树立中国的良好形象。  相似文献   

15.
郭亚萍 《今传媒》2014,(6):55-56
灾难事件因其突发性、重要性和冲击性等特点使得灾难报道具有重要的新闻价值,电视媒体在直播报道灾难新闻时更加强调真实、客观、理性和专业精神。我国的电视媒体在报道突发灾难事故时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本文以雅安地震期间电视媒体的直播报道为例,分析了我国电视媒体灾难报道的痼疾,并强调了新闻专业主义精神的回归。  相似文献   

16.
木文视北京奥运为典型的景观现象和媒体事件,对<新闻联播>奥运期间的新闻逐条进行梳理分类,将其报道脚本概括为:"中国正经历的不仅是体育成绩和拼搏精神的'竞赛',也是文化和经济的'竞赛';不仅是'竞赛',也是对世界经济不景气的'征服'、对特大自然灾害的'征服';不仅是'征服',也是全世界对中国的'加冕'":在此基础上,以建构主义的方法,剖析了中央电视台奥运新闻的生产机制:政党和国家的外部控制+经济利益驱动下对观众兴趣的满足+意识形态化处理(阐释意义和屏蔽干扰).  相似文献   

17.
2008年夏季奥运会这一全球性媒介事件使中国获得了全球公众的空前关注。如何利用这一事件的吸引力与影响力。在奥运报道中实现对我国良好国家形象的建构.是我国新闻工作者亟待思考的问题。本文在论述国家形象的内涵、国家形象与新闻报道关系的基础上。结合北京奥运提出的“科技、人文、绿色”奥运的理念.提出了国家形象塑造中的奥运报道策略。  相似文献   

18.
灾难性电视新闻直播在抚慰公众情绪,稳定社会秩序层面发挥着重要的舆论引导作用,而立足灾情本身及其影响,如何发挥电视媒体的传播特性和本体优势,就成为舆论引导的关键点位.本文以四川电视台2008~2012年汶川5·12地震电视直播报道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如何通过事态、情态和仪式化信息的多层次表达和建构,来实现舆论引导观念的创新和突破的.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选取《人民日报》和台湾地区的《联合报》,对其2012—2016年间的三届奥运会(即伦敦奥运会,索契冬奥会和里约奥运会)期间的奥运报道进行比较研究,力图从中探寻出海峡两岸报纸媒体奥运传播的异同。  相似文献   

20.
周洋 《视听界》2008,(4):46-48
此次CCTV对四川汶川大地震的直播报道获得了国内民众和国外政府、新闻同行的高度认可,实现了媒体对灾难性报道的重大突破,体现了信息公开的力量以及媒体在整合国家功能方面发挥的巨大作用,其策略化的直播方式也为今后重大灾难性事件的报道树立了典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