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却不爱学;教师教学很投入,教学效果却不佳."这是当下很多教师尤其是数学教师深感痛苦不安的问题.高效课堂,路在何方?笔者在认真研读《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2011版)》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和感悟,提出数学课堂需关注学生"五学"的教学建议,供同行研讨.1让学生"乐学"——激发学习的兴趣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有句至理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教师在数学课堂上要更多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通过自身的教学智慧和教学艺术,拨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增强学习  相似文献   

2.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要使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数学史是数学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适时地介绍一些数学史知识,将其穿插在数学课堂教学之中,不但能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了解数学概念、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形成的过程,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本文笔者结合自己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数学史在数学不同课型中的作用.一、在概念课教学中利用数学史导入新课数学发展过程中的历史故事不仅生动  相似文献   

3.
<正>《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意义的学习一定要把数学内容放在真实的且有兴趣的情境中,让学生经历从生活问题的自然语言逐步抽象到形成的数学问题."好的情境,可以为学生的学习创设良好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并将数学学习引向深入.概念教学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在数学概念课教学中,引入数学概念是理解和运用数学概念的前提.因此,在数学概念教学中,设置自然且指向数学本质的教学情境,能  相似文献   

4.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活"起来.新课程条件下的生态课堂提出要"建构式生态课堂",要求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重  相似文献   

5.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情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生活本身就是一个数学学习的大课堂.教师应该正确把握新课程标准精神,充分利用教材的情景性、广泛性,为学生创设丰富生动的学习情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中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用数学方法去提出并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人人学到有用的数学.  相似文献   

6.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从而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强烈愿望."因此,在低年级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让数学课堂充满灵性.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学的改革,传统的数学教学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如何使数学课堂变得更有活力、更加生动精彩?如何让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充满自信、主动投入?高效的数学课堂是必然的选择. 一、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俄国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兴趣是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知识的内部动力,是学生积极学习、积极参与活动的一种心理需求;学生学习的兴趣越浓,积极性就会越高,吸收知识的速度就越快.  相似文献   

8.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数学兴趣和学习数学的信心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教师应该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生活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入数学课堂,使数学变的具体、生动、直观,使学生发现数学的作用与意义.……  相似文献   

9.
如何创设有效的数学教学情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精辟地指明:生活是教育的源泉.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也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标准中还提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相似文献   

10.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数学兴趣和学习数学的信心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教师应该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生活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入数学课堂,使数学变的具体、生动、直观,使学生发现数学的作用与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众所周知,《数学课程标准》呼唤充满活力的数学课堂.只有动起来的数学课堂,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为适应新形势,我们的教学行为也必须随之转变.那么,换了教材的课堂应该是怎样的?如何解决课堂教学中的两个基本问题:学生会不会主动学习,学生能不能学会?如何让课堂教学动起来?"告诉我,我会忘记;给我看,我会记得;让我参与,我会理解."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数学课堂学习过程的实质  相似文献   

12.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这个意义上分析,"有价值的数学"首先应是能吸引和激发学生兴趣的数学。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将枯燥的数学知识演变得生动、有趣、有较强的可接受性、直观性和启发性,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数学课堂,让数学课程变得丰富有趣,让数学课变得生动活泼,让学生学数学学得有滋有味,从而最大程度的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萌发一种数学真有趣,我要学数学的心理。我就数学课堂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行了一些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13.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所要学习的知识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为一节课教学的顺利开展拉开序幕.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有趣的导入呢? 一、通过有趣的故事导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运用多种形式来表达和呈现小学数学学习内容,因为学生的学习需求各不相同,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中得到智慧的启迪,兴趣盎然地进入新课的学习.例如,教学"认识分数"一课时,课始,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花果山猴王给小猴子分桃的情景.  相似文献   

14.
<正>数学本是来源于生活的,所以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更好地服务于生活。我们的数学课堂,应该着眼于让学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意识。"可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之一。我们的数学教学应始终遵循这一  相似文献   

15.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有效的教学情境能唤起学生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看似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充满吸引力,让数学课堂变得丰富有趣。因此,教师在数学课程教学中,要积极创设有效情境,使学生处于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中,学习  相似文献   

16.
<正>《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新课程标准加强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充分说明了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如何构建生活化的数学课堂,化抽象、枯燥的数学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其实是源于生活无处不在的,数学学习就在生活中。下面我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构建生活化的数学课程谈谈看法。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7.
一、以激发兴趣创设灵动课堂1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的任务就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投入到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数学学习活动中去,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也就是经历一个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过程,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从中体验探索数学知识的乐趣,使学生获得数学学习的乐趣和信心,认识到数学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8.
许付臣 《成才之路》2014,(33):57-57
正就小学数学教学而言,教师应该潜心学习,探索教法,因材施教,认真钻研,努力营造学习氛围,积极构建有趣高效的数学课堂。一、潜心营建有趣的教学情境《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由此可见,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激励他们渴求知识,逐步走向成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兴趣的驱使下,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盎然,才能尽情在学海遨游,增进知识,增长才干。教师可以利用组织学生表演数字游戏、讲述数学  相似文献   

19.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把"激发学生兴趣,引发数学思考,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作为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最需要做的四件事."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这节课正是按照这个理念去设计的,教学中按"创设情境,导入新知—通过类比,探求新知—小试牛刀,检测新知—学以致用,拓展新知—自我评价,感悟新知"五个环节进行.通过这五个环节的教学,自然地经历了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理解了数学概念的本质内涵,加强了数学概念的应用,体会了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丰富了数学活动经验,点燃了学生智慧的火花,实现了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  相似文献   

20.
正布鲁纳这位有名的心理学家曾经这样说过:"学习是生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这句话说的一点都没错,学好数学首先必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同时我国的《数学课程标准》也提出这样的要求:"数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全面发展、让学生主动发展.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而我国的传统教学方式上往往对这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