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立志与立业     
有位哲人说过:“一千个人,就有一千种人生。”其实,换个角度,我们不妨说,形形色色的人,只有有志者与无志者之分;千差万别的人生,也仅有辉煌与平庸之别。的确,一个人是否立志直接关系到他能否立业。志,是人生财富的“原始股”,也是人生奋进的助推器。立志,意味着自己对自己作了一个承诺,或者说是现在的自己与未来的自己签订了一份契约。它会时刻警醒  相似文献   

2.
立志是儒学修养的前提和功夫,也以此特质区别于知识性学术,尤受阳明重视,并与其身心一体、以心导之思想相一致。阳明认为立志于为学首先是定向与植根,所谓“植根”就是播种,它是心灵纯化的方向和起点,“致良知”之“致”即立志。立志犹如舟舵、马衔,收拾身心并构成为学动力和恒力;立志又是定心,志定心收气凝。而人生并不怕科举功名,就怕消磨转移理想意志、立志不真切。立志是个体道德生命即良知的最初释放,是道德意志的最初真正展示和逐步坚固化,志立而不移就是从“致良知”到“良知致”。立志贵在专注,专于天理而非朱子的“持敬”,个人在专心主一的过程中,涵养精神,调理气机,使理气通达,上达天道,“精一”既是矢的又是功夫。  相似文献   

3.
在中外文化中,人们都普遍强调“志”,志就是一个人的志向、目标或理想。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立志方面的名言俯拾即是, 《礼记·儒行》篇中说: “身可危也,而志不可夺也。”北宋文学家苏轼说: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韧不拔之志。”明代学者王守仁也说: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美国人卡耐基有一段关于志气  相似文献   

4.
诸葛亮临终前,给8岁的儿子诸葛瞻写下《诫子书》,先后提出"立德""立志""立学"等三项要求,具体为:"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我们发现,"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词语,它与"德""志""学"都有紧密的关联,所以"静"的含义亦应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5.
电大学生是大专层次的大学生.应该把使自己成为一个专门人才、高级人才,作为具体的奋斗目标。一、立志是成才的萌芽俗话说:“人无志不立”,“志不高,行不远”。所谓志,是从属于远大理想的具体奋斗目标。立志就是确立个人具体奋斗目标。任弼时同志说过:“谚云,世界无难事,只畏有心人.有心之人,即立志之坚者也,志坚则不畏事之不成。”这就是说志是一个人行动的向导,也是一个人内在驱动力和成就事业的精神支柱。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雄伟目标,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我国人民共同的目标,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远大理想。在这个总目标下,每个人应该有自己的具体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6.
郭象提出的"名教即自然"是对魏晋以来自然与名教之辨的调和.郭象的名教即自然,反映了知识分子对孔子以来"士志于道"的人生理想与价值追求的传承.  相似文献   

7.
王阳明强调立志,指要立圣人之志而非其他志向,而且必须从良知入手,良知纯洁便有圣人之志。立志是根本,是成功的先决条件;立志虽然是起点,但非终点,立志的目的在于学道,学即为学,道即为学之道,追求道德上的完善;立志又与工夫关系密切,是用功的前提,从某种意义上说,立志就是一种工夫。王阳明把立志纳入良知心学范围之内,凸显良知的自觉。  相似文献   

8.
古人说,"人无志不立,志不立,则天下无可成之事。"远大志向和理想,是人们对未来所怀的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憧憬和向往,是人们对美好境界的热烈追求,是人们的奋斗目标,也是一个人不断进取的动力。推动人生自觉活动的力量可能来自内外部多方面,但其中最根本、最持久的是来自于人生的理想和信念,这是人生内部恒久的动力系统。因此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理想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信念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没有理想的孩子就会失去前进的方向,会表现出缺乏生活、学习的热情和激情,终日无所事事,面临挫折容易一蹶不振,遇到逆境往往不能自拔。而理想的作用,就是给孩子树立一个努力的方向,它会激励弦子不畏艰难,立志成才,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自强奋进。本期"特别关注"我们发表天津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天津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关颖同志的文章《要成才,需立志》,为家长朋友深度剖析立志与成才的关系,希望广大的家长朋友在孩子立志成才的道路上,做好领航人,为孩子未来的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常言道:“有志者立常志,无志者常立志。”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但也许有人会发出异议:“难道有志者总不移志了吗?”我的回答是:有志者也要常立志。(从引言入手,展开立论,紧扣论题。) 其实有志者常立志的事例,古今中外都不乏其人。人所共知的鲁迅先生,为了实现抗国救民的理想,曾经三改其志。我国现代文学中的另一位大文豪郭沫若,少年时代抱  相似文献   

10.
梁梅 《教学与管理》2014,(12):96-98
中学阶段新奇和荆棘并存。为了促使中学生能够顺利成长,我们深入挖掘了我国儒家的"志于德"、"志于学"和"志于群"等立志思想,以期能为中学生的人生之船指点航向,能启示中学生尽早做好学涯规划,能培养中学生的大群视野。  相似文献   

11.
三国时诸葛亮曾告诫其子:“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诫子书》)这句话虽然过去讲过多次,但不甚解其意。近来,结合自己的人生阅历,反复琢磨,似乎有了一点体会。这句流传千古的至理名言,既是诸葛亮一生成功之道的理论总结,也是告诫其子如何成才的奥秘所在。历史证明,大凡有远大志向、要成就一番事业的人,在人生物质生活追求上都是奉行“寡欲尚俭”原则的。因为只有甘于淡泊名利和物质生活的人,才能具有崇高的人生理想和远大志向,保证人生“大志”的实现。中国有句古话,叫做“玩人丧德,玩物丧志。…  相似文献   

12.
志于道     
骞叔 《中国德育》2006,1(5):75-75
“志于道”是孔子对于人生提出的一个要求,见于《论语?述而》。中国传统思想重视立志,认为立志是做人的第一步。孔子自述他一生修养的过程:“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第一步“志于学”说的就是立志。后来的学者关于立志也有许多精辟的话。如:“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着  相似文献   

13.
“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阍阍之事者,无赫赫之功.“   --题记   宜宾县一中是全省屈指可数的地处农村的首批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远离县城70公里.该校90%的学生来自普通的农民或小商贩家庭,经济困难,不少人还凑不齐学费.学校除了每年为特困生减免部分书学费,发动党员干部对口帮扶特困生,以及筹建“扶贫助学基金会“之外,还重点在高一年级开展了长达数年的“立志教育“活动,目的是让寒门学子认识到:要想突破万难、赢得人生的成功,唯有“自强勉力,不有止息“;明白“雄心壮志是茫茫黑夜的北斗“,“立志是开启事业大门的钥匙,奋斗是拯救自己的唯一良方“;懂得“凡立大事者,不唯有经天纬地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从而激发学生自强不息,顽强拼搏,有志者事竟成.   ……  相似文献   

14.
王阳明的“立志”观强调在道德领域立“圣人之志”,主张“立志”要真切、专一,把“立志”作为“成已”的前提。针对当前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道德理想缺位的现象,立道德之志对每一个道德主体都显得尤为重要。王阳明的“立志”思想对中国当代的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告诫儿子诸葛瞻"志当存高远",成为后人所教育小孩立志的名言。当今大学生,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楚的历史重任,要把自己的理想建立在踏实的基础上,才能达到理想的彼岸,才能放飞梦想,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1中华民族历来具有“立志勤学”的传统美德。早在春秋时期,有志之士就从道德品质形成过程中开始探索立志的重要性。“志”,即志向、奋斗目标。孔子认为学生道德应“立志”,“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以夺志”,荀子认为,只有志立,而后勤学,才能有所成就。孟子认为,只有志立,才能养“浩然之气”,进而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汉以后历代学者、教育家都十分重视立志。诸葛亮在《诫子书》中明确指出:“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唐宋以来,立志勤学的经验,越来越丰富。韩愈的名言:“业精于勤,荒于嬉”(《进学解》)…  相似文献   

17.
“学海无涯,惟勤是岸;青云有路,以志为梯。”这是一条很有感染力的古训。古时候所谓青云无非是指显要的地位,即高官厚禄,对现在来说并不可取。但一个人必须从小立志,这倒是古今同理。有志才会有勤,一个人不立志,勤也无从说起。少年时代老师曾以此古训作为我小学毕业的赠言,至今我还铭记在心。立志须立大志,要立报效祖国、报效人民之志。抗日战争胜利后,我在小学读书。由于立志长大要当科学家,所以我的学习非常努力。1947年我投考初中时,作文的题目是《我的志愿》。我当时以当科学家报效祖国为内容,洋洋洒洒写了一千多字,抒发了心中的凌云壮…  相似文献   

18.
鄢忠林 《教师》2013,(29):30-30
诸葛亮在《戒子篇》中这样阐述他的观点:"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后人将他的话减缩为成语: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对照原文我们不难看出,这段话应是他自己人生历练的感悟和对世事沧桑思考的结晶,用之"戒子",足见其用心之至诚。指导的是"行",即如何修身、养德、明志。  相似文献   

19.
成为新课程标准下大力发展素质教育的推波助澜者是我们伟大的理想和不懈的追求。古人云:"有志者,事竟成。"这里所说的志,是指一个人在人生中为自己确立的目标,也就是理想。理想在一个人的生活和学习中就像是灯塔,照亮了前进的方向,指引着前进的脚步,是源源不断的动力源泉。人生目标的确立,是对未来人生的选择,是对自己人生的掌控,是"大海航行中的舵手"。理想教育是学生内在的驱动器。学校应该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宣示理想,并且使之成为主动学习的助燃剂。  相似文献   

20.
诗无达诂而有诂,诗无确旨而旨存。古今学人解诗,皆各以己意说之,即以己之志逆诗人之志而己。逆之成理,研之有据,则成一家之言,或有所谓之“误解”,不必弃也。诸家于《诗经》文本有所见,足矣;诗之本义,还诸诗人可也。故本文于诗之《小星》等七篇中文句,或有“误解”,然必揆之以情,度之以理,副之以据,以己意逆诗人之志,庶几近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