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近日,某市初中语文学科基地推出一节展示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大家对这节课的总体评价是:思路清晰,分析到位,诵读充分,师生互动热烈,教者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这节课基本都在授课老师和听课老师"意料"之中,少意外事件,欠缺陌生感,课堂的面貌单调而乏味。在展示这节课前,教者以及其团队早已经打磨得比较成  相似文献   

2.
正有幸参加了南京市"落实课标精神发展数学思维"的小学数学市级四区联片教学研讨活动,聆听了陶行知小学胡老师的一节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认识分数》一课,感触尤为深刻。我们现在倡导先学后教,为不教而教努力,从胡老师的这节课中我看到了我们的影子,也看到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让我的思路更开阔。以往我们的教学流程基本上都是设疑—质疑—解疑—释疑这样一个过程,这节课中没有"设疑"这一环节,改为由学生先预习,然后课堂上先"质疑",对于预习时还不太明白或不懂的环节提出疑问,然后师生合作共同解疑,是"质  相似文献   

3.
我有幸聆听了著名特级教师朱乐平的"单位复习"一课,本节课是朱老师为了实践他的教学理念("有的事情你不教他长大是会知道的,有的事情你不教也许他一辈子也不懂";"数学就是一种模型,更要强调数学结构";"结构要沟通,类型也要沟通",这三句话是朱老师在课后向听课教师指出自己在本节课中所渗  相似文献   

4.
“说课”,能够展现出教师在备课中的思维过程,并且显示出教师对大纲、教材、学生的理解和把握水平以及运用有关教育理论和教学原则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 姜仲平老师的这节说课,是一节成功的课,他不仅层次清楚的说明了这节课怎样教?而且简炼精辟、顺理成章地揭示了这节课为什么这样教,下面我以姜老师这节说课为例,对“怎样使说课更深刻、更生动”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5.
<正>杨艳秋老师上的《小羊过桥》一课从整体上讲是成功的。这节课不仅完成了教学任务,实现了教学目标,而且充分体现了我校对课堂教学提出的"六字"要求,即"宽松、愉快、高效。"下面具体谈几点个人看法。一、本节课成功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1.教学目标确立得准。教者确立的目标是"使学生明白什么是谦让,认识到遇事心中有他人,讲谦让是一种美德。"2.教者能围绕教学目标、重难点选择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  相似文献   

6.
上学期,我市铃铛阁小学朱瑞祥老师教了一节研究课,课题为《电流》。朱老师对这课教学的设计做了大胆尝试。教学效果良好,学生所获得的知识与能力超出了教学的  相似文献   

7.
<正>2012年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颁奖大会上,举办了首届华东地区"苏派"教学高层论坛系列活动,笔者有幸参加并应邀主持数学论坛,有机会听了四节华东地区的名师同题课《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收获很大,下面就罗鸣亮老师和李桂芳老师分别执教的这两节四年级数学课,谈一些体会。《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是比较难上的课。一方面,这是一节数学概念课,比较抽象枯燥,对于中年级学生来  相似文献   

8.
20 0 3年9月1 3日,在贵阳召开的“中国教育学会‘十五’课题经验交流暨学术报告会”上,来自北京的王文丽老师给与会代表上了一节语文教学观摩课,课题是《锡林郭勒草原》。这节课,王老师拓宽了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不囿于一篇课文,但同时,又体现了课本是教学的重要凭借。观摩了这节课,我明白了“课堂教学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句话的意思。在此之前,我对这句话的理解只是停留在字面上,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理解。因为在教学中如何落实,怎样把握,我是茫然的。这节课给我以启示,使我受益匪浅。下面结合王文丽老师在拓宽教学内容方面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9.
<正>听一堂好课,如饮美酒,唇齿留香,回味无穷。听了王珺老师的《京剧大师——梅兰芳》这一课,真使我醉在其中,美在其中,醉在于课堂的生动精彩,美在于课堂的艺术感染力。王珺老师这节课之所以成功,我认为归功于王老师课前的精心准备、对教材的熟练把握和对新课标"用教材教"的深刻理解。从这节课堂中我能感到王珺老师对教材中教学资源的深度把握和理解,就王珺老师《京剧大师——梅兰芳》这节课我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0.
一、教前思考这学期要为年级组老师上一节教研课——"认识平行"。这课的教学难点是用直尺和三角板来画平行线,以往教学中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画平行线的方法,并小结为四步,即一画、二靠、三移、四画。很多学生学习后还是无法正确地组合使用这两  相似文献   

11.
"游戏着教语文"是李继东老师提出的教学主张,它不只指一种游戏方式,更是一种游戏精神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李继东老师在《夹竹桃》一文的教学中,让学生游戏着读,体味韧性,感知结构,迁移运用,使"游戏着教语文"的教学主张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自然流淌。  相似文献   

12.
<正>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语文课程应该培养学生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以下简称"语用")。然而很多老师对于这一规定的理解却有失偏颇,有的老师单纯地把"语用"与"写作"画上等号。有的老师在进行公开课教学时,为了让自己的课与"语用"沾上边,有时竟生硬地挤进一个小练笔,全然没有考虑这个小练笔的设计是否对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帮助。笔者认为这些老师的教学有失偏颇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李双红 《安徽教育》2011,(11):36-38
"罗老师,怎么又下课了呀!这节课怎么这么短!"下课铃声一响,五河县小溪镇蒋庄小学的学生都会这样发出感叹,因为他们在上罗昌志老师的课,而罗老师的课,总会让他的学生充满兴趣。"老师,您能不能不走?老师,我舍不得您!"肥西县洪桥学区中心学校教  相似文献   

14.
我有幸聆听了著名特级教师朱乐平的“单位复习”一课,本节课是朱老师为了实践他的教学理念(“有的事情你不教他长大是会知道的,有的事情你不教也许他一辈子也不懂”;“数学就是一种模型,更要强调数学结构”;“结构要沟通,类型也要沟通”,这三句话是朱老师在课后向听课教师指出自己在本节课中所渗透的教学思想)而设计的一堂复习课。  相似文献   

15.
<正>区"领航杯"教学大赛,均为骨干竞技,课题为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的《鸟语》。文章语言生动,富有童趣,结构清晰,重点突出,应该不难教,但很多老师一开始就不知道究竟应该教什么。于是,我和老师们共读、共教、共研,度过了充实而美好的时光。如果说"聊读中解码文字,追忆里品味真情"是此课的境界,那么追本溯源,应是备课过程中的磨砺。一、语文被品德化的教学现状我曾听一位老师上这节课,他设计的主要问题是:文中  相似文献   

16.
过去的评价中经常是老师对学生所做的评价,很少有学生敢对教师进行评价。其实,学生也是教与学的主体,要想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们老师就应该俯下身子多听听学生的心声,这无论对我们的教育教学还是学生的自主发展都会有意想不到的作用。我们老师可以在上完一节课后,要让学生说说喜不喜欢老师上的这节课。如在学习完《秋姑娘的信》这篇课文后,我突然想到让孩子们说说我这节课教的怎样。孩子们听到这样的话,既惊讶,觉得又新奇。刚开始他们谁都不好意思,结果平常一个"小调皮"站起来说:"老师您读课文真好听,您读书的感情和语气都很好!"  相似文献   

17.
倪远霞 《快乐阅读》2011,(14):138-139
【教学背景】今天由课题组成员支老师开设了一节微型课题结题汇报课,感触颇深。于是写下了以下文字。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牛津初中英语》Unit 5 Comic&Welcome部分,该部分主要谈论的是"个人能力"。在这节课中,支晓伟老师主  相似文献   

18.
前段时间参加了县教师进修学校组织的送教下乡暨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自己有幸被选为送教下乡的老师,准备了一节人教版七年级第一单元写作指导课———《从生活中学习写作》。《语文课程标准》(7—9年级)写作部分提出:"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为此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三个活动:观察生活事物,学习写作知识;结合课文教材,领悟写作技巧;联系生活实践,写作训练。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和与课后的老师学生交流沟通,发现写作指导课不再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害怕,反而可以提升他们的写作能力,听课的老师也得到了一些启发和感受,因此想在此说说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19.
听李翠荣老师教《声音》一课,颇有感触。李老师教这一课,摸索到一条新的教学思路,并初见成效。 《声音》一课从能力培养来看,属于“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比较声音的大小、声调的高低,悦耳和嘲杂),如何使二年级的学生愉快地去参与学习研究,李老师课前是精心设计了的。这节课成功的关键主要有两点:一是符合低年级儿童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不知不觉进入  相似文献   

20.
查晓玲 《江苏教育》2012,(Z3):13-16
【设计理念】这是一节"竞赛课"。说实话,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想了很多。一定要精彩,一定要圆熟,一定要吸引评委眼球,一定要获奖……可是,一连串的"一定"却把我自己给"定"住了,思路怎么也打不开,备课一度陷入僵局。怎么办?回到原点。这节课,我究竟想上成什么样?长期的低年级教学实践,让我对"识字"教学有颇多心得。我一直觉得有两个问题没有解决,其一是"就字论字",就课本上那些生字,老师就这么教,学生就这么学,看似天经地义。其实,学生在进入课堂之前都不是零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