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29年6月6日,在浙江省杭州市举办的第一届西湖博览会,盛况空前,影响久远,是近现代以来在中国内地举办的规模最大的博览会。1928年9月,浙江省政府为奖励实业,振兴文化.接受了建设厅的提议,决定筹办西湖博览会。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电视纪录片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望长城》为标志),兴盛于整个90年代中期,在90年代中后期达到巅峰后开始走下坡路,逐渐陷入低迷困境。时至今日,电视纪录片虽然不乏佳作出现,但在创作上依然呈现出了发展迟缓的状态,出现了一个发展的瓶颈。那么,电视纪录片要生存、要发展,究竟要偏靠哪一个特性,是精英文化的艺术风范还是大众文化的电视品格?两者之间一定存在矛盾吗?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来,一些电视纪录片的创作方法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第五届中日交流节目的《望子五岁》,讲的是一对盲人夫妇怎样把自己的女儿抚养大的故事。作者跟踪这个家庭拍摄了四年之久; 1988年上海国际电视节白玉兰大奖得主《五平太流传》,讲的是一家煤矿倒闭过程中发生的故事,作者拍摄了近两年的时间;  相似文献   

4.
电视纪录片是直接从现实生活中选取图像和音响素材,通过非虚构的艺术表现手段,真实地表现客观事物以及作者对这一事物观感的纪实性电视节目。 从近年来获得大奖的纪录片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其创作手法的纪实性走向。同时,这些纪录片呈现出如下一些共同的创作特征。 (一)主体意识的含蓄化 以往的纪录片创作中,“画面+解说”曾是十分流行或典型的表现手法。而当代纪录片的本性却恰恰排斥这一切。声、画不再是为叙事表意而任由创作者支配的调色板,而是属于生活自身。由于生活成为当代纪录片表达的最直接源头,因此,主体意识在创作…  相似文献   

5.
电视,是一门视听艺术.电视纪录片,是一种最能展现视听艺术的电视体裁.然而长期在电视纪录片创作中,“视”和“听”这两种艺术表现形式的发展是不平衡的.  相似文献   

6.
受众是电视纪录片的生命源泉 受众有人数众多、分散、混杂、匿名、流动、隔离(媒介和受众之间没有交融,以及受众之间的互不认识)等很多特点.受众没有共同的背景,没有一定的组织,但无论哪个媒介离开受众都没有存在的价值.受众的这些特点要求媒介要迎合受众的各种需求.  相似文献   

7.
电视纪录片是直接从现实生活中选取图像和音响素材,通过非虚构的艺术表现手段,真实地表现客观事物以及作者对这一事物观感的纪实性电视节目。从近年来获得大奖的纪录片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其创作手法的纪实性走向。同时,这些纪录片呈现出如下一些共同的创作特征。  相似文献   

8.
受众是电视纪录片的生命源泉 受众有人数众多、分散、混杂、匿名、流动、隔离(媒介和受众之闽没有交融,以及受众之间的互不认识)等很多特点。受众没有共同的背景,没有一定的组织,但无论哪个媒介离开受众都没有存在的价值。受众的这些特点要求媒介要迎合受众的各种需求。  相似文献   

9.
2003年,法国纪录片《迁徙的鸟》以其令人"惊心动魄的美感"震惊了全世界的观众.这部获得奥斯卡最佳纪录片提名影片,被称为纪录片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一位中央电视台的资深编导在看过此片后建议:"所有搞电视的人,特别是作纪录片的同行们都应该好好观赏,仔细品读."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中国的电视纪录片正在成为中国电视上闪光的热点,正在带动着中国电视文化的新走向。在当前中国纪录片的作品中,什么是具有代表性的现实意义和创作走向呢?在我们的认识中,又有哪些清新的意识是符合现代纪录片的创作品格的呢?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随着五金产业的发展,浙江省永康门类产品制造业异军突起,已经成为区域性支柱产业之一。2009年9月,永康被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授予"中国门都"称号。目前,该市拥有门产品生产企业454家,涉及安全门、非标门、室内门、木门、自动门、  相似文献   

12.
当今世界电视纪录片的观念有什么新的走向? 在国际交流中电视纪录片的“视角”有哪些新的突破? 电视纪录片这一大众传媒手段如何解读高深文化?  相似文献   

13.
马莉 《传媒》2012,(7):74-75
最是书香能致远,塞上湖城展新绿。6月1日上午,由新闻出版总署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二十二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在银川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开幕。来自全国各地的新闻出版工作者、文学工作者和各界人士齐聚一堂,共襄书博会盛举,共论书香中国,共同推动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成千上万的读者在这里  相似文献   

14.
张书嫣 《视听》2016,(11):63-64
电视纪录片主要是通过记录来表现的一种艺术作品,这也赋予了作品一定的真实性。而解说词作为纪录片中的重要元素,则是对纪录片充分表达的一种有声语言,更是对纪录片的一种全面、艺术的加工与展现。本文以电视纪录片《西湖》为例,以解说词为主线,着重分析了解说词在电视纪录片中的作用及其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5.
电视纪录片的采访具有情感性、日常性和多次性的特征;采访问题的设计要遵循中心明确、重点突出、简短有力、层次渐进的原则;采访时要从聊天开始进行"心灵按摩",寻找与采访对象的共同之处,调动情感,学会倾听和停顿;进行采访活动时,经常会遇到一些难题,比如对方不接受采访或者说套话怎么办,面对"滔滔不绝"者如何"截流",尖锐敏感的问题怎么发问?记者遭遇尴尬、失言时如何应对,怎样做到临危不惧、随机引导、从容淡定。针对以上问题,笔者通过典型生动的事例,严谨深入的论证,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详尽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6.
纪录片,顾名思义是以客观纪录为主的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最早是由英国电影评论家、纪录片理论创始人约翰·格里尔逊(JohnGrierson)在1926年提出的。纪录片的纪实性不是完全的真实,只是通过艺术的手法展现真实而引发人们思考。而真实性是完全客观记录真实事件过程,表现真实的人和事物,不对其进行任何的艺术加工。以历史题材的影片为例,同是在紫禁城拍摄取景的大型纪录片《故宫》和大型电视连续剧《甄嬛传》的区别就在于整部影片的纪实性和基础素材的真实性。从纪实性和真实性的区别入手,通过阐述摆拍、编排以及数码特效对纪录片的影响,来浅略分析现代电视纪录片的纪实性题。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今这个消费社会里,以视觉为中心的消费成为了一种时尚,越来越多的专题片开始在视觉制作上精心准备,以期通过出其不意的视觉效果来打动观众的心灵。然而在这种强烈的视觉刺激下,再现的情景让他们信以为真,优美的画面让他们产生顺从的心理。本文对其视觉专制予以着重探讨。  相似文献   

18.
本刊讯(记者邸荣芬)由新闻出版总署、国家版权局、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于10月24日  相似文献   

19.
胡:王老师,作为本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评奖委员会的评委,请您就本届上海电视节的一些情况与特色向我们介绍一下。王:上海电视节是在我国举办的最有影响的国际电视节之一,它与四川电视节一样, 是国家授权主办的电视节。本届上海电视节将进行“白玉兰”奖国际电视节目评选、国际电视学术交流、国际电视节目交易会  相似文献   

20.
本刊讯7月16日—19日,以"数字创新出版,网络改变世界"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在北京举办。新闻出版总署办公厅主任、新闻发言人、第二届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组委会委员张毅君致大会开幕词。他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