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教学过程是由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及教学方式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到底谁为主体、谁为客体,主客体之间又是怎样的关系,是本文试图阐述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教学过程中主客体的认知关系是复杂的,需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从整体上说、从贯穿过程的始终来说,教师学生耦合主体与教材客体之间的关系,是基本的关系,而学生主体具有根本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教学过程的主客体关系浅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作者从哲学角度对教学过程作了剖析,分析了诸要素间的辩证关系,认为教学过程是双重主体、双重客体和双重中介互相渗透、互相作用、有机统一的实践-认识过程,认为变客为主教学思想是教学活动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4.
论教学主客体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在分析我国教学主客体关系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采用协同学理论研究了教学主客体关系,提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客体.基于此,把教学过程分为被组织和自组织两个阶段.当教学过程处于被组织阶段时,教师起主导作用,是教学过程的决定性因素;当教学过程进入从被组织向自组织转变的临界区域时,学生起主导作用,成为教学过程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5.
《教师》2016,(20)
本文在总结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教育和教学论中的一些新观点,对教师与学生主客体关系问题进行一个比较全面、比较科学的厘定和认识:教学应是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组成的双边活动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矛盾统一;而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两者之间的主客体关系也并非一成不变的,而是处在动态的循环关系中。因此对于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主客体关系问题,应从教师与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互动中进行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本从体育教学中教师与教材、教师与学生、教师和学生与教材、学生与教材的主客体关系进行深入的分析,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主体和客体是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会产生积极的作用。为此,要搞清什么是主体?什么是客体?主体和客体之间有怎样的关系?主体和客体之间相互作用是怎样的?做到在主体和客体问题上,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确立划分教育要素的标准入手,对“教育的基本要素是学生和教育资料两个要素”的观点进行了分析,进而指出在确立学生教育的主体时,决不能否定教师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9.
教育过程主客体关系的主要观点及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过程的主客体关系问题的争论已持续很久,从上个世纪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派的“教师中心说”和以杜威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派的“学生中心论”而进行的关于教师和学生地位的争论开始一直持续到现在,争论的持久性更充分说明了对这一问题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有助于对教育本质的认识和正确理解,有助于揭示教育发生和发展的规律。文章首先介绍教育过程主客体关系研究现有的主要观点,以更好地理解这一问题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接着对这一问题的研究的方法进行反思,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对进一步的发展方向做出预测,指出主客体在关系中生成也应在关系中把握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体育教学中教师与教材、教师与学生、教师和学生与教材、学生与教材的主客体关系进行深入的分析,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借鉴系统工程的思想方法切入教学过程 ,对它进行层次分析 ,将教学过程分为“教”和“学”两个过程 ,在“学”的过程中 ,学生为主体 ,学习情境 (教学情境 )为客体 ;在“教”的过程中 ,教师为主体 ,教学情境为客体。教师的主导性、创造性、艺术性……无不反映在教师对教学情境的创设上 ,而学生的学习更是不能脱离“环境”———教学情境的认识过程。  相似文献   

12.
教学过程与教学情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借鉴系统工程的思想方法切人教学过程,对它进行层次分析,将教学过程分为“教”和“学”两个过程,在“学”的过程中,学生为主体,学习情境(教学情境)为客体;在“教”的过程中,教师为主体,教学情境为客体。教师的主导性、创造性、艺术性……无不反映在教师对教学情境的创设上.而学生的学习更是不能脱离“环境”——教学情境的认识过程。  相似文献   

13.
教学过程中主客体关系的研究是进行教育改革的理论基础,同时是探讨教育本质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如何认识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以及教学内容诸要素的地位和作用,它反映着人们不同的教育指导思想的理论分野,也反映着人们对教育本质的认识水平和状况。这方面研究既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有四种主要的不同观点。一、教师主体观。这种观点认为,教师是教育者,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是受教育者,是教学过程的客体,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完全消极被动地接受外来影响的客体。这种教育思想指导下的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14.
论教学的主体性与主客体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教学论中,关于教与学关系的理论一般归因于“主体-客体”关系的界定。以教学主体性及其转换、扩展作为逻辑起点,抓住主客体关系的统一性和动态性,有助于探究教学主体性与主客体的共变关系,从而正确认识和评价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中的相对地位。在这种认识活动中,把握静态客体和动态客体是认识教学过程中主客体关系动态性的关键;理解教学主体性的转换和扩展过程,充分发挥教学的主体性,是研究教学过程中主客体关系动态性的内涵和根本;而贯彻主体性原则,实现课内向课外延伸,则是教学过程中主客体关系转化的根本保证和原动力。  相似文献   

15.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是教育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长期以来,主要有三种观点:一种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客体;另一种则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还有一种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既是教育的主体,又是教育的客体。笔者从教学过程中不同维度出发,认为学生既是客体,更是主体。学校和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具有主体性的人。  相似文献   

16.
教学主客体问题的探讨长期达不成共识的主要原因在于研究者在方法论运用上存在偏差。应该紧紧把握住教学的实践本质,用实践的观点对教学主客体问题进行分析。“师生共同体”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的素质结构及发展水平”是教学活动的客体。  相似文献   

17.
对图书馆教育过程中主客体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是在实践中形成的,所以,图书馆教育过程中主客体的确定,只有从图书馆教育实践活动中所涉及的图书馆整体、图书馆教育过程和图书馆教育目的的这三个角度加以分析,才能准确把握图书馆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和客体。主体对客体的把握和规范及客体对主体的制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它的循序渐进,成为图书馆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因。  相似文献   

18.
一 我国教育理论界对教育主体有四种不同的认识。“1.指教育者,主要是教师。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教,以自身的活动与影响引起和促进受教育者的身心的发展,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2.指受教育者。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不是被动地接受教育,而是有其主观能动性,教师不过是指导者、辅导者。3.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二者都是有主体意识的人,在教育与教学活动中都有自己认识与作用的客体,二者都是主体,同时又互为认识的客体。这两个主体在教育活动中的地位与作用有层次上的不同。”①4.教育主体“指有意识地认识…  相似文献   

19.
谈师生的主客体关系与主体性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生主客体的地位及其关系的确定问题,目前在我国教育界还没有一致的结论。但是,正确地理解和运用主客体概念,对于澄清师生主客体关系研究中的混乱,使其沿着科学的轨道深化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与客体在哲学和其他领域有其不同的涵义,不同历史时期对主体与客体关系有不同的观点。尽管各种观点的理论的合法性与解释力值得肯定,但仅停留在抽象思辩的层次上。要真正揭示教学活动中的真实内涵,应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认识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