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公仆”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一个光辉真理。马克思从其国家学说出发,阐述了“社会主人”到“社会公仆”演变的历史规律,认为充当“社会公仆”还是“社会主人”是无产阶级专政同剥削阶级专政的一个根本区别;“社会公仆”是社会主义国家公职人员的本质特征;从“社会主人”到“社会公仆”是国家消亡的必经途径。  相似文献   

2.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为解决台湾问题和香港、澳门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一项重大决策;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新历史时期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丰富和发展;在解决国际争端和缓和局势方面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本文仅就这一构想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创造性发展,谈几点粗浅看法。一、在国家结构形式方面,容纳了复合制国家结构的某些特点,突破了单一国家结构模式。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告诉我们,国家结构形式一般分为…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各有不同的分配原则;社会主义的不同阶段应实行不同的分配原则;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分配理论是发展的学说,“社会主义两阶段分配论”是对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主义两阶段分配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的“社会公仆”思想永放光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出发,阐述了“社会主人”到“社会公仆”演变的历史规律,认为充当“社会公仆”还是“社会主人”是无产阶级专政同剥削阶级专政的一个根本区别;“社会公仆”是社会主义国家公职人员的本质特征;从“社会主人”到“社会公仆”是国家消亡的必经途径。同时,揭示了社会主义国家公职人员异变的原因。并提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应以新时期的艰苦创业精神塑造公仆的新形象。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学说产生于一般资本主义社会。它揭示了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然而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究竟怎样进行革命,却是马克思主义学说创立以后,现代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中的新课题。早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以后不久,列宁就对东方民族的共产党人说过:“你们面临着一个全世界共产主义者所没有遇到过的任务,就是必须根据欧洲各国所没有的特殊情况来运用一般的共产主义理论和共产主义措施,必须看到农民是主要的群众,要反对的不是资本而是中世纪残余,要根据这种情况来运用一般的共产主义理论和共产主义措施。”  相似文献   

6.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学说的出发点,也是其归宿;人的全面发展以物质资料的生产、以生产力的发展为基础,以人的精神追求的满足为核心:“必然王国”是满足人的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的王国,“自由王国”是拓展人的精神世界、发展人的本质力量的王国;共产主义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7.
恩格斯说:“共产主义并不是英国或其他什么国家的特殊情况造成的结果,而是以现代文明社会的一般情况为前提所必然得出的结论”,但是各个国家达到共产主义的道路是不尽相同的,英国人“通过实践达到这个学说”,“法国人是通过政治达到的”,“德国人则是通过哲学”。马克思走向科学社会主义的道路正是一条典型的德国人的道路,他每向科学社会主义迈进一步,都是在现实斗争的推动下通过哲学理论的思考形式,通过对哲学的批判改造取得的。马克思从哲学达到对社会主义的科学认识和论证经过一个艰辛而深刻的探索过程。一、从异化劳动理论到对共产主义的初步科学认识和论证从十九世纪初到马克思从事革命理论活动时,反映并力图克服资本主义大工业所带来的社会矛盾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学说开始盛行起来。到三十年代,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一词  相似文献   

8.
<正>人们对列宁国家学说的研究,长期以来忽略了一个问题,这就是列宁对资产阶级国家学说的辩证分析。不少人认定,列宁对资产阶级国家学说是一味否定的。我们的研究表明,列宁对资产阶级国家学说采取的是一分为二的辩证态度。既批判其资产阶级狭隘性,又给其一定的历史地位;既揭露它们伪科学的方面,又肯定它们某些正确观点。本文只论述列宁对资产阶级国家学说直接的分析批判,他在批判修正主义时间接涉及到这方面的内容不加论列。  相似文献   

9.
唯物史观与共产主义、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社会主义由空想变科学的前提条件。《共产党宣言》作为一部阐述阶级斗争学说的经典著作,体现了唯物史观与共产主义价值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它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把共产主义价值观奠定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邓小平理论在社会主义本质问题上,把唯物史马一社会主义价值观融为一体;在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上,体现了唯物史观与社会主义价值观相统一的原则,也反映了唯物史观与社会主义价值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以德治国”是江泽民提出的我国经济发展新时期的基本治国方略,是与“依法治国”相辅相成的,是对中华德治传统的批判继承,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丰富和发展,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要实施这一方略,就必须更加重视包括历史学科在内的人文社会科学。  相似文献   

11.
历史的悖论--洛克的自然状态学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洛克的《政府论》,既是对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理论阐述与总结,也是对其自由主义思想的系统申张。其中“自然状态”学说以及以“自然法”为内容设计出来的政治形式与社会构成,对于近代西方的政治学说和政治实践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洛克的“自然状态”学说由于过分地强调一种永恒的自然法的形式对规定个人权利不可侵犯的意义,因而表现在对“义务”、“社会自由”以及对“国家在促进自由发展中积极作用”的忽视等诸方面出现了认识上的偏差,从而也就形成了他思想中的历史与非历史的悖论:这就是自由的历史性与他对“自由”理解的非历史性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2.
“国家消亡”问题作为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科学社会主义关于共产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国家的产生是有条件的,有其历史必然性。但任何事物的产生、发展都不是绝对的,也不会永恒地发展下去。因此,国家也不会永恒存在,它是会走向消亡的。国家的自行消亡是要具备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条件的。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学说究竟是科学还是空想──答对马克思的一种诘难张式谷“神奇的预言是童话,科学的预言却是事实。”①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学说究竟是神奇的预言还是科学的预言,自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这一论辩就一直没有停止过。早在1883年3月...  相似文献   

14.
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笔下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二词的含义进行系统和全面的考察,有助于深入研究和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学说。“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二词含义的历史演变恩格斯在1888年和1890年分别为《共产党宣言》英文版和德文版写序言时说过相同的话:在1847年,社会主义是资产阶级的运动,共产主义是工人阶级的运动。(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第408页,第22卷第68页。以下引《全集》只注卷数、页数)1891年,他在《德国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同志“一国两制”思想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一个重大发展和突破,主要表现在:在实现国家统一方式上,突破了暴力手段的观点;在社会制度上,冲破了“一国一制”观念的束缚;在“一国两制”的框架下,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也保护非公有制经济。  相似文献   

16.
“一国两制”构想在国家社会制度主体、国家形式和统一战线等方面,都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邓小平将国际间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的和平共处理论运用到一个国家内两种制度和平共处,并完整、系统地概括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邓小平用“一国两制”方式实现和平统一,不仅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国家学说的继承,而且是一个伟大创造性发展。它不仅是解决我国统一问题的破天荒办法,也为世界各国提供了国家间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和争端的一个范例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们在宣传和解释共产主义这一目标和理想时,更多的是强调共产主义消灭了私有制和剥削,以及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但马克思在分析共产主义实现条件时,强调的不是集体财富本身的充分涌流,而是集体财富一切“源泉”的充分涌流。社会财富的“源泉”包括人和物两方面,但居于主导地位的是每一位社会成员的全面充分发展,这既是共产主义追求的目标,更是实现共产主义的一个重要条件。基于现阶段人们对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种种误解,我们有必要对这一学说重新解读,还原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真面目。  相似文献   

18.
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一书中曾经指出:“马克思的全部理论,就是运用最彻底、最完整、最周密、内容最丰富的发展论去考察现代资本主义。自然,他也就要运用这个理论去考察资本主义即将崩溃的问题,去考察未来共产主义的未来发展问题。”列宁在这里所讲的“发展论”,不是别的,正是唯物辩证法,正是作为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的对立统一规律。列宁还指出,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是由深刻的哲学世界观和丰富的历史知识阐明的  相似文献   

19.
践行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首要的是教育党员牢固地树立起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要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关键的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掌握和对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因为共产党人的理想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依据历史发展规律作出的科学预见。在当代中国,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仅是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科学认识历史发展规律的根本体现,而且是当代共产党人坚定共产主义理论信念的科学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20.
梁启超戊戌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大胆地吸收西学改造思想,就历史观而言,一方面,以“不言《新学伪经考》”的新学术突破了早期所深受康有为影响的“三世说”史观,另一方面,他侧重用近代民族国家学说解释历史,建构了以民族史观为核心的史学思想;完成这一转变的学理则是以“人群”的进化观念,改造康有为“政制”、“文教”进化“三世说”变革中国的历史观,并在建构中赋予了民族国寡为突出特征的史观,以此为出发点呼吁“史界之革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