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穆旦的诗《赞美》礼赞中华民族坚韧的生存力,情调深沉悲怆,感人至深,堪称中国现代诗歌的一篇力作。其语言的运用也自有其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2.
汪曾祺先生有一次曾对诗人唐湜谈起穆旦时说:"诗人是寂寞的,千古如斯."①作为穆旦的校友,汪曾祺先生对穆旦诗歌的理解具有相当的洞察力.穆旦自己在上个世纪70年代后期的一首诗中也写道:"谁也没有看见赤裸的我,/只有在我深心的旷野中/才高唱出真正的自我之歌."  相似文献   

3.
设计一一、教学角度诵读———朗诵诗歌,体会诗意。把握诗歌内涵。二、主要教学步骤1 .了解相关背景知识。2 .教师指导诗歌朗诵要点。3 .学生诵读体会诗意。4.学生谈诵读体会,教师点拨指导体会诗歌内涵。三、具体诵读训练实施过程1 .把握诗歌的背景知识,为理解诗歌主旨创造条件。了解作者穆旦,《赞美》一诗的时代状况;作者当时的状况。穆旦,原名查良铮,1 91 8年出生,1 93 5年考入清华大学外语系。抗战后随学校步行千里到昆明。后留校。1 942年毅然加入中国远征军赴缅甸作战。这些经历对他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时面对烽火连天、山河破…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现代诗坛上,穆旦是一个受西方现代派诗歌(如艾略特、奥登、叶芝等)影响很深的诗人。“他从现代主义学到的首要一点是:把事物看得深些,复杂些。”(王佐良《谈穆旦的诗》)因此,他的诗比起一般的中国诗人的诗来,就显得难懂一些,但也更耐人寻味一些。他的代表作《赞美》一诗,自从选入中学教材后。一直是教学的难点。教师在教学中有很多疑惑,学生在学习时更常感一头雾水。本拟从“一个民族已经起来”的三重含义入手解读,兼及一些疑难问题的解释,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5.
6.
略论穆旦四十年代现代诗的思想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穆旦作为九叶诗派中现代主义的代表,其诗歌创作中所蕴含的时代意识、荒原意识和生命意识,表现为一种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他把写实性与现代性融为一体,推动了中国新诗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7.
就像书中序言所讲,《优秀是教出来的》是一本不可不读的好书。细读此书时,那种期望之中、意料之外的欣喜,那种如沐春风的感觉,那种于细微处见精神的启示,那种对教育的反思和进取的决心油然而生,  相似文献   

8.
9.
时下,在我们的中学语文学界,“整体感知”的提法颇为时髦。但是,我们不可不注意到在这种时尚的掩盖下所产生的另一种倾向,那就是:囫囵吞枣,食而不化。君不信,请看事实。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是实验本高中语文第五册杜甫的《咏怀古迹》中的两句诗。对于这两句诗中的一些看似寻常而极易误解的词语,历代注家避不作解;而面向教学的中学语文课本,对这些疑难词语也避而不注;历代鉴赏家及《教师教学用书》又在避开或误解具体词语讲解的基础上架空地进行分析,去进行想像性的“鉴赏”。这些都无疑会给教与学蒙上一层迷雾。为了正确而透彻地理解诗句的本来含义,很有必要将这些疑难词语提出来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0.
穆旦是中国现代派诗人中的杰出代表,《赞美》是其力作。该诗被选入高中语文课本,是“寂寞的诗人”(邵燕祥语)穆旦之幸.也是广大学子之幸。相对于中学语文教材上的其他白话诗作.这是一首虽不艰涩然而较为“难懂”的诗作.也是一首因其独特的艺术特色和深沉复杂的情感内涵而让人过目难忘的诗作。这首并不很长的诗歌给予我们这样的艺术直觉:它不是一首单纯的短歌.  相似文献   

11.
一首《哀江头》,它的思想内容,究竟表达了诗人杜甫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相似文献   

12.
海子,原名查海生,1964年3月生于安徽怀宁县高河查湾。1979年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1983年毕业后任教于中国政法大学,1989年3月26日黄昏,在山海关至龙家营之间的一段火车慢行道上,海子卧轨自杀。他在遗书中写到:“我的死与任何人无关。”  相似文献   

13.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相似文献   

14.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贞而不谅。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君子忧道不忧贫。  相似文献   

15.
本论文从奈达提出的动态对等翻译理论出发,分析诗人穆旦先生翻译的《拜伦诗选》,鉴赏这部译作在词汇、句法、篇章、文体及文化内涵方面的特色,为后来译者提供一个可供学习参考的借鉴范本.  相似文献   

16.
曹莉 《学语文》2005,(4):41-41
在这里.一位回族女士摒弃了世间一切的琐碎和嘈杂。忘却了人间的寒暑,她完全沉浸在另一个充满着爱与痛、悲与乐的世界里,让心中跳动着的音符从笔间流出,化为了文字。她,就是霍达。  相似文献   

17.
天宝十一年(西元752年),李白自长安放还已逾九载。这一年,李白已五十有二,当他游至嵩山,拜访友人元丹丘,并邀上岑夫子(岑郧),一场狂歌痛饮之余,一首血行阳刚的《将进酒》横空出世。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18,(94):192-193
穆旦是"九叶"代表诗人,也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中国最受欢迎的青年诗人之一。受西方惠尔特等人的影响,穆旦的诗歌风格善于运用象征寓意,具有极强的思辨性和现代性。《春》创作于1942年,是穆旦的代表诗歌,因其文质兼美,现已选入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本《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生命的律动"。该诗突破了中国传统诗歌的中和与平衡,诗人用极富张力的手法交织情感与理性,用多种意象的碰撞形成诗歌的强烈冲击,进而传达一种炽烈饱满的生命主题。  相似文献   

19.
陶晓跃 《师道》2005,(8):25-26
《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41岁时,辞去仅任了八十余天的彭泽令后所写的一首诗,这首诗淡远、疏放而拙朴,是诗人心胸的真实展示,是诗人灵魂深处的歌。  相似文献   

20.
这首诗可以说是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诗歌单元中最难理解的一首,包括参考书在内的许多资料都没有明确的鉴赏,大多模棱两可,“王顾左右而言他”,同学在阅读中也存在很大的困难。对于这首诗或类似的诗作应该怎样去阅读理解呢?我们不妨以此为例来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