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成人仪式教育活动是共青团组织倡导开展的一项公民素质教育活动,包括公民意识教育、成人预备毒愿服务和成人宣誓仪式三个环节。在目前的成人仪式公民教育中存在着片面化、泛政治化、理想化、绝对化等弊端,应从以下方面加以完善:全面理解“四有”公民的科学内涵;建立相应的公民教育体系,加强青少年公民训练;关注现实个体,寻找理想观照下的现实关怀;培养主体意识,平衡权责关系等。  相似文献   

2.
李丁 《成人教育》2013,33(1):4-7
成年人口是两种生产和再生产的主要承担者和重要支撑者,成人教育以成人群体为主要对象。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政治报告的重要内容,就现实中国而言,扎实地培育、牢固地树立、切实地践行广大成年人口的公民意识,加强成人群体的公民意识教育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成人教育在此方面具有重要的特殊功能。  相似文献   

3.
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是我国中小学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要内涵和基本要求,对培养和造就我国现代和未来社会合格公民有着特殊意义。2007年10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如何对中小学生  相似文献   

4.
杨晔 《现代企业教育》2013,(24):326-327
我国高校开展公民意识教育,是建设民主法治社会和提高大学生公民素质的需要。公民意识教育应当是以公民的本质特征,即参与社会公共生活而建立起来的教育目标体系。目前我国对高校学生进行的公民意识教育领域比较狭窄,偏向于道德教育和政治教育,教育渠道也比较单一。要在高校架构多渠道的公民意识教育体系,并加强高校民主管理。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实践证明了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对于社会发展进程具有重要意义。2012年11月29日和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同志先后两次阐述了"中国梦",把"中国梦"定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提出呼吁现代公民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改变我国公民意识贫血症状态,同时公民意识的觉醒和提高对于推动中国梦以及两个百年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性。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的公民意识教育存在一些弊端,因此要采取合理措施加强公民意识教育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是推进中国宪政和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环节。当前,我国的公民意识教育同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本文对公民意识教育的内涵、我国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现状和困境,以及发达国家先进经验进行了研究性阐述,同时提出了培养大学生"参与意识和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论高校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增强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已经成为我国教育的主要目标,高校自然成为公民意识教育的主阵地,高校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途径主要有:在学校中创建、培育和谐的公民意识环境;进一步构建和完善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内容;进一步完善高校的德育;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认识水平等。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这一提法包含着丰富的法律价值信息,一语道破实现我国法治价值目标的核心基点,也是加强公民意识教育的基本要求。民主法治是加强公民意识教育首要的前提性基本要求;自由平等是加强公民意识教育的核心要求;公平正义是加强公民意识教育的终极目标层次的实质要求。  相似文献   

9.
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本文阐述了加强公民意识教育的重要意义,分析了目前我国公民意识教育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构建公民意识教育的核心概念体系,强调公民意识教育要符合个体政治社会化的规律,并同民主政治建设相协调。  相似文献   

10.
成人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成人继续教育必须围绕和服务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和中心开展,体现教育的社会功能。现行体制下的成人继续教育,公民意识教育严重缺位,影响了公民全面自由的发展和公民总体素质的提高。创新公民意识教育内容和方法及途径是加快民主化进程的需要。是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是和谐社会构建的生力军,作为公民中最具发展潜力的群体,是公民教育实施的重要对象。当下大学生国家意识减弱、责任意识较低、公德意识缺失的现象不可忽视。通过公民意识教育,在提升大学生群体的公民素质水准的同时,带动整个社会公民素质的提升,这不仅是关注大学生素质和命运的体现,而且也是一个国家把握现在、走向未来的重要举措。以"一中心双基地四平台",增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2.
思想是社会历史的印迹。随着社会的变迁和对公民概念的不断深化,公民思想也经历了古典共和主义、新共和主义、自由主义、社群主义、多元文化主义等不同的思想流派,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侧重,相应地也表现出不同的公民教育思潮,引领着公民教育的实践。本文试图通过对西方不同公民思想流派的梳理,厘清它们的差异和变迁以及对公民教育实践的影响,从而汲取相应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3.
社会的变革呼吁新公民的产生。各种公民教育的主张也层出不穷,就其基本哲学立场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个人权利向度的公民教育与公共责任向度的公民教育这样两种类型.前者重在培养权利公民.而后者要培养的是责任公民。虽然权利与责任是辩证统一的.但是当前的基本现实是,出于一种矫枉过正的冲动,权利向度的公民教育在我国学界得到了极大地认可和张扬.而公共责任向度的公民教育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阐发,这种理论导向的偏颇必然带来公民教育实践的种种弊端.导致一种无道德的公民教育。文章将从分析责任公民的概念着手,阐述公民教育为何要培养责任公民.如何培养责任公民等问题.以期对公民教育在我国的蓬勃、健康发展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4.
赵明玉 《外国教育研究》2007,34(3):25-27,37
传统自由主义公民教育以一种消极的、普遍的公民资格为基础,不提倡由学校等公共机构开展公民教育,而主张一种“私人化的”公民教育,并渗透政治中立的原则。新自由主义的公民资格观注重公民认同、公民参与、公共理性的公民德行,提出由学校开展公民教育的必要性与必然性,并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平等、自由、尊重、宽容等公民德行。  相似文献   

15.
公民教育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中基础和核心的组成部分,中小学生的公民素质是公民教育的摇篮,学校中的公民教育是培养合格公民的主要渠道,它贯穿于公民教育、教学活动的始终,是促进公民素质提高、培育公民意识的重要根源。文章运用比较研究视角,对中小学公民教育现状存在的问题:公民教育观念转型不完善、公民教育研究薄弱、缺乏"本土化"研究视域,实证研究匮乏、研究视角比较单一,没有形成正确的归因模式等进行细致的梳理与探析,进而提出全面解决问题的对策:顺应时势,增强公民教育意识观念、切实提升元公民教育理论研究、重视中小学公民教育"本土化"问题研究、深刻把握全球化、终身教育层面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6.
社会转型必然伴随着教育的转型。教育的自觉转型以人的转型为核心。公民是当代中国人之转型所在,公民教育也因此成为当代中国教育转型之所在。公民教育不是政治教化,也不只是公民意识教育,而是一种以培养公民完整素质为宗旨的新的教育形态。个人主体性和公共性是公民的两个基本品质。当代公民的公共性已从传统的国家公民延伸到社会公民和世界公民。因此,当代公民需要具备个人公民、社会公民、国家公民、世界公民等多重身份,我们也必须以具备多重身份的复合型公民的要求来设计公民教育的层次与目标。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The 2014 Umbrella Movement was one of the most significant social and political events in recent Hong Kong history. This paper offers some initial reflections on the connections between the movement and broader issues related to civic education, critical thinking, and theories of education. First,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movement closely resembles a form of civic education known as ‘action civics,’ offering an alternative pedagogy that might encourage more authentic civic participation. Second, the movement raises questions about how the teaching of critical thinking can be made more practically relevant to modern citizenship. Third, the deep political polarization associated with the movement indicates that civic education and critical thinking training need to pay attention to cognitive biases that affect political ideology. Finally, the Umbrella Movement reflects the failure of democratization in Hong Kong and coincides with increasing political pressures on the local education system. We discuss how political reality connects to issues about democratic education, critical pedagogy, and the idea of political neutrality in education.  相似文献   

18.
旰飞 《学科教育》2013,(6):52-57
“治理”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理念和实践方式,在当前获得了人们愈来愈多的重视。“治理”理念倡导教师和学生对学校治理权利的共享,引导教师与学生通过协商、对话、合作以及公民伙伴关系等方式积极参与学校公共事务的管理,从而扩大和提升学校的公共利益,培育学生的更为健全的公民品质。因此,学校“治理”与公民教育之间所形成的是一种有机联结的关系,学校组织的治理型建构可以为公民教育提供坚实的生活基础和制度保障,而公民教育则可以通过唤醒学生的公民意识和治理意识,提升他们的治理意愿和治理能力,从而推动学校治理的发展。基于“治理”理念而建构起来的公民教育,不再是灌输式、概念式的公民教育,而是一种主体性、实践性的公民教育,它可以更好地培育学生的公民权利与责任意识,使学生成长为治理型的公民。  相似文献   

19.
"公民身份"认同是超越民族、国家认同的一种更具价值的情感体验。由于受我国历史传统因素的影响,加上目前全球性问题突显,各国公民的身份认同问题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在我国朝向现代民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应把培养现代公民作为一切教育的重要目标,同时把公民身份的认同从初级身份认同上升为政治性集体认同,加强公民权利意识的培养,成为我国公民教育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0.
公民的受教育平等权是我国法律保护的公民权的重要内容。封堵“高考移民”政策侵犯了公民依法享有的受教育平等权,存在着一系列的法律问题。解决高考移民问题的关键除了要缩小不同地域教育水平的落差,还要修订和完善现行的政策法规,规范政府的行政行为,建立公民受教育权司法救济制度,以保障公民平等接受高等教育权利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