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2009,(3):31-31
关键词读解 在大学,希望国家落实高校自主办学权的呼声一直很高,但如何落实争论不一。  相似文献   

2.
高校党委书记在高校治理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借助高阶理论,基于我国中部某省省属公办本科高校党委书记任职经历和对高校章程实施情况开展专项督导的相关数据,实证分析高校党委书记的任职经历对其任职高校治理水平的影响。研究表明:地方高校党委书记的任职经历中,时任年龄、是否担任过校长、是否有海外经历、曾任副校级岗位个数对其任职高校的治理水平无明显影响;党委书记从上一层次高校调入的高校比党委书记从同一层次或低一层次高校调入的高校治理水平高;党委书记从高等教育系统内提拔的高校比党委书记从系统外调入的高校治理水平高;党委书记曾任职的单位越多,其所在高校治理水平的评分越低。研究结论对于提升我国地方高校治理水平与高校党委书记队伍建设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高校合并的出发点是优化高等教育结构、聚集高校学科优势,推动高校快速有效地发展。在我国高等教育已经从规模发展转向质量内涵提升阶段的今天,应如何理解高校合并的本质及其与质量内涵发展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高校合并后的学科发展矛盾以及合并高校间的文化冲突?高校合并为今天的教育结构调整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合并高校如何处理现有优势与优势创新之间的关系?围绕上述问题,本期"高端访谈"栏目对西南大学党委书记黄蓉生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34所"985工程"高校党委书记个人特征的相关统计数据研究发现:84.85%的为男性,15.15%的为女性;主要来自东部发达地区;平均任职年龄是53岁;79.8%的名牌大学党委书记具有研究生学历;9.1%有在国外取得学位的教育背景;具有文史哲背景的比例为48.1%;40.63%具有至少一个本校的学位;平均任职年限为5.6年;绝大多数党委书记具有在政府部门工作的经历,且现有行政级别为副部级。通过对名牌大学党委书记个人特征与国内外名牌大学校长的对比分析,可以发现一些颇有价值的规律,这对促进我国高水平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有重要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地方高校内部治理受多元因素的影响,构建"行政权主导下的共同治理"是现实的需要,旨在运用有力的行政管理,保障学校利益相关者参与共同治理,有效协调学术权和行政权,为学校建设发展营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为此,要建立广泛的公众参与机制,通过完善学术委员会、建立基层学术组织和校务委员会等,保障内部各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学校决策的机制;要建设完善的行政管理机制,实行"校-院"分权分层治理,保障决策效率和决策执行力;要建立内外部激励监督机制,建立监事会,健全教代会、学代会,实现民主管理。  相似文献   

6.
7.
我国高校现行的内部治理结构存在决策主体单一、缺乏科学民主程序等问题,导致"行政化"倾向突出,妨碍了学术事务的有效开展。因此,应以高校章程建设为契机,对其内部治理结构进行重建。重建需要参与主体多元化,重点解决正当的程序设定,应强调多元主体的对话、讨论、辩论和审议。  相似文献   

8.
促进“管办评分离”,关键在于政府要真正转变职能、简政放权。从我省高等教育的情况看,我们认为政府职能转变和简政放权应考虑几个方面:积极推进高校招生权,人事权,财务自主权,学科、专业设置权的改革与下放。人事权是高校办学自主权的核心内容之一,这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高校编制管理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熊跃政 《湖南教育》2014,(11):22-24
今年2月,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了《深化教育督导改革转变教育管理方式的意见》。学习这个《意见》,我们深刻领会到:在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中,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是国家强化教育督导,改进教育管理方式,促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更是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推动教育科学发展的有力抓手。面对过去我们在开展教育督导工作中的许多"瓶颈",我们摸着石头过河做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10.
党委书记是大学的政治核心,是大学的主要领导。但在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中,大学党委书记却是一个长期被忽略的群体。笔者以34所首批进入985工程大学的现任党委书记为样本,通过对其学历、学科背景、学术经历、工作经历、发表的高等教育研究论文数量、任职年限等几个指标的调查,分析了我国985工程大学党委书记的素质现状及存在的缺失,并对如何提高我国大学党委书记的素质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1.
经过多年的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中央政府分权与地方的改革已取得了较大的进步。随着地方政府教育管理权限的增加,地方政府改革教育治理的积极性也增大。很多地方进行了教育治理模式改革,有的半途而废,有的未开始就已结束。无锡市教育治理模式管办分离改革是延续下来的少数改革之一。它们在厘清政府职能、增加学校办学的自主性等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2.
正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扩大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权和学校办学自主权,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强化国家教育督导,委托社会组织开展教育评估监测"。为了贯彻落实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部署,本刊2014年将围绕"管办评分离"这一主题,就政府、学校、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其权责等相关内容进行探讨,初定主要议题包括:  相似文献   

13.
《教育》2014,(5)
正作为中央直属管理、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逐渐摸索出许多卓有成效的高校实践经验,形成了阶段性的理论研究成果,实践成效明显。日前,《教育》旬刊记者采访了大连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张德祥教授。张德祥就该校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相似文献   

14.
"治理"本身就包含着"共同治理"的意思,高校内部治理的改革也就成为了一个不断重塑共同治理的过程。这个重塑"共同治理"的过程包括两个维度上的变化:一是决策参与者的范围;二是做出决策的方式。欧、美诸多高校的治理改革为重塑共同治理提供了经验证明。  相似文献   

15.
《辽宁教育》2014,(8):19
正任何一项事业的科学发展,都需要科学的分工和责权利相统一的制度安排,教育也不例外。但在一些地方,教师职称评聘要由政府部门来管,更有甚者,一些地区就连学校的学习进度也要按照主管部门的统一要求来进行,致使学校千校一面,暮气沉沉,这种大一统的管理体制成了制约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根本症结之一。但我们不用担心,政府部门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教练员的现象,将会逐渐成为历史。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促进管办评分离之后颁布的《中共中央  相似文献   

16.
牛津大学章程对我国高等教育实行“管办分离”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津大学章程分为"教职员大会章程"和"枢密院会议章程",前者只需由学校教职员大会同意即可生效,后者还需要由枢密院批准方能生效。"枢密院会议章程"主要对学校核心管理机构、学术人员权益和学校财力保障进行了规定。"教职员大会章程"则包括了大学内部学术机构的自主设置、内部各项事务的自主决策、行政管理人员的自主聘任、学位文凭证书的自主授予等,充分反映出牛津大学具有广泛的自主权。两类章程的划分,实质上是英国高等教育"管办分离"的缩影,对我国高等教育正在探索"管办分离",明晰政府与大学的权力边界、改革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方式以及规范章程文本表述等,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对学校实施管、办、评分离,是未来学校的管理理念。在我国,校内管、办、评是否可以构建,趋势如何,结构如何,职能如何?值得讨论。一、管学系统管学系统即管理学校的系统,也就是有权力决定学校宏观方面办学的部门和团体,诸如办学方向、办学原则、办学内容、办学形式等。学校以外的,由政府部门成立的教育机构——教育局来专门管理。学校内部的呢?学校内部需不需要呢?需要的话,又是怎样一种架构?  相似文献   

18.
"教授治学"是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授治学"旨在促进学术自由,完善大学治理结构,推动大学去行政化。在高校治理结构中,以"教授治学"为代表的学术权力应居于主导地位,是"教授治学"而非"教授治校",并要以学生为本位。应通过重塑大学精神,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组织与制度建设,拓展"教授治学"外延,来实现"教授治学"。  相似文献   

19.
以梅贻琦管理的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为代表的国民政府时期高校,以"基金办学"确立政府与学校的关系,以"精兵简政"手段淡化学校行政职能,以"端赖大师,教授治校"强化学术权利,以"通才教育"保障学生发展权利,建构了我国高教史上独特的内部治理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20.
以梅贻琦管理的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为代表的国民政府时期高校,以"基金办学"确立政府与学校的关系,以"精兵简政"手段淡化学校行政职能,以"端赖大师,教授治校"强化学术权利,以"通才教育"保障学生发展权利,建构了我国高教史上独特的内部治理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