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将人类需要从总体上分成基本需要和成长性需要两大类,其下面根据对人直接生存意义及生活意义的大小按层次排列为生理、安全、爱和归属、尊重、认知、审美、自我实现七种需要,即"需要层次"理论,它是解释人类个体行为的良好工具。丹尼尔.笛福的代表作品《鲁宾孙漂流记》记叙了主人公鲁宾孙的传奇经历。笔者认为,鲁宾孙人生的每一阶段无不对应着马斯洛对于人类需要的理解。借需要层次理论,对鲁宾孙的行为与形象进行全新的解读,提出鲁宾孙是资产阶级自我实现个人主义"本性"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2.
英国十八世纪伟大作家笛福的长篇小说《鲁宾孙漂流记》历来受到广大中国读者的青睐 ,近年还被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定为必读书目。关于小说的主人公鲁宾孙 ,国人大多长期接受恩格斯的评价 ,说他是一个“真正的资产者” ,体现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新兴资产阶级的奋发进取与创业精神。恩格斯的评价应该说是准确地把握了鲁宾孙的本质特性。但是 ,诞生于启蒙时代的“第一部小说”———《鲁宾孙漂流记》呈现给我们的绝不是一个简单的寓言式人物 ,他的信念和行为必须有足够充分的多样性。本文试就鲁宾孙的精神冲突进行…  相似文献   

3.
从幼儿园开始,每天夜晚妈妈都给我讲《儿童睡前故事》。我听着恍如身临其境,就这样我在妈妈的故事里成长着。我深深地感受到卖火柴小女孩的可怜和无助;丑小鸭的孤单和无奈;鲁宾孙的勇敢和顽强。故事中的小主人  相似文献   

4.
9 非标准分析的现状简介前面已提到,在微积分出现大约300年之后,美国数学家鲁宾孙又复活了牛顿和莱布尼兹那种无穷小的数,重新把微积分建立在无穷小的数的基础上.鲁宾孙说:“1960年秋,我想到了现代数理逻辑的概念和方法能够为运用无穷小和无穷大的数来叙述微积分学提供一个合适的框架.我先是在普林斯顿大学的一个讨论班(1960年11月)的报告中说明了我的想法.随后又在符号逻辑学会年会(1961年1月)的一次发言中,以及刊登在阿姆斯特丹皇家科学院院报的论文(Non-standard Analysis)中,相继发表了我的想法.我把所得到的这个课题叫做非标准分析,因为它包含有所谓算术的非标准模型,并且部分地是受到了后者的启发.”1966年出版了罗宾孙的书《非标准分析》(有中译本),在该书第二版(1974年)前言中,当代大数学家哥德尔(K.G(?)del,  相似文献   

5.
9 非标准分析的现状简介 前面已提到,在微积分出现大约300年之后,美国数学家鲁宾孙又复活了牛顿和莱布尼兹那种无穷小的数,重新把微积分建立在无穷小的数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6.
美国现在保存着一份李大钊同志一九一四年用英文写的自传,这是现存几份自传中年代最早的一份。这则消息是《李大钊与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起源》一书的作者莫里斯·迈斯纳(Maurice Meisner)报道出来的。关于这件材料发现的经过,迈斯纳是这样说的:一九六三年,他为着了解李大钊同志在日本东京早稻田大学时的学习情况,专门到麻塞诸赛州的韦尔斯利(Wellesley)去访问当时在这所学校教英语的阿瑟·鲁宾孙(Arthur Robinson)。鲁宾孙是基督教青年会工作人员,那  相似文献   

7.
笛福的《鲁宾孙漂流记》塑造一个追求财富和敢于冒险的资产阶级英雄形象,实际上这个人物背后还有比新兴资产阶级攫取财富更为深刻的东西:经济个人主义。这种经济个人主义背后涌动着人类某种集体无意识,即源于人类从史诗、神话时代就存留在我们潜意识中的冒险冲动原型。  相似文献   

8.
史峰 《上海教育》2008,(19):63-63
上初中的时候,经历过一次让我倍受煎熬的与班主任孙老师的谈话。 我的学习成绩在班里算是中等,成绩有时上有时下。当时的班主任孙老师经常寻机与中等生们谈话,这天轮到我了。我进了孙老师的办公室,孙老师出奇地热情,先是让我在他对面坐下,还满脸笑意地问我需不需要一杯水。孙老师的热情“烧”得我不知如何是好;  相似文献   

9.
在姐姐的推荐下,我在网上找到了这篇文章。文章很长,非常感人。读后我哭了,哭得特别伤心。一个女疯子流落到一个村子上,被一家尚未娶妻的人家收留了两年,生了个儿  相似文献   

10.
叶紫 《神州学人》2007,(4):28-29
我在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鲁宾音乐学院管弦系留学。从2005年起,我们的学院管弦乐团以“合作与备援机构”的身份,正式加入享誉全球的以色列爱乐乐团。  相似文献   

11.
蚊约     
这只远得迷西亚蚊子,跟随我整整十年了。我曾养过一条狗,也是我在任驻远得迷西亚大使时收留的,但它只跟了我五年半,因为后来我调任驻牙打牙大使,狗不能上飞机。可是蚊子就要自由灵  相似文献   

12.
论超脱     
世上种种纷争,或是为了财富,或是为了教义,不外乎利益之争和观念之争。我们身在其中时,不免很看重。但是,不妨用鲁宾孙的眼光来看一看它们,就会发现,我们真正需要的物质产品和真正值得我们坚持的精神原则都是十分有限的,在单纯的生活中包含着人生的真谛。  相似文献   

13.
一次班会课上,我讲了一个故事.有一个孩子,因为不满父母的唠叨,赌气离家出走了.当他把钱花完之后,又饥又冷.这时候,一个老爷爷收留了他,给他一个包子充饥.  相似文献   

14.
正2月25日多云今天下午,老师给我们讲了《鲁宾种菜》的故事,我知道了生活中要勤劳,要谦让,明白了只有努力才能把事情做好。  相似文献   

15.
正曾听过孙双金老师的《落花生》一课教学,课堂上,处处体现着语文与生活的融通——孙老师用生活化"色彩"扮靓了语文课堂。【片段1】谈话导入环节师我姓孙,"孙悟空"的"孙"。(板书:孙)谁愿意把自己的名字写在黑板上与大家交流?师你叫什么?生我叫安诗乐。(学生在黑板上写下自己的姓名。)师什么意思?生"诗",因为我爸爸希望我像诗人一样出口成章;"乐",就是因为我爸爸也很喜欢  相似文献   

16.
有幸和特级教师孙双金老师面对面,无论是他的课还是他作的报告,都让我感觉到一种特有的实在和扎实;让我感觉到语文课就应该这样去上。为了和众多同行分享名师经验,我把孙老师报告中的某些观点作了整理,又结合孙老师的课和当前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些现象进行了对比分析,写了这样一篇杂感拙文,仅与同行共勉。  相似文献   

17.
倪俊 《上海教育》2009,(9):31-31
依稀记得与孙老师的初次见面是在一次乐理辅导课上。孙老师没有一丝老师的架子,她的微笑有一种难以形容的亲和力。一次偶然的机会,孙老师到苏州参加一个会议,她主动打电话给我,说要来我家给我上乐理课。这让我心里一阵惊讶,立马放下手头的事情把孙老师接回家上课。老师在百忙之中还惦记着她的学生,这种责任心,顿时让我感到无比敬佩。  相似文献   

18.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有幸采访了一位艺术家——孙昌茵。通过这次采访,我对美术有了新的认识。虽年逾古稀,却貌如五十,身体硬朗,浑身散发着文艺气息,他就是1943年出生于我们温州市乐清镇仓桥村的加拿大著名华裔画家——孙昌茵。在他的画展上,我对他进行了一次短暂却印象深刻的采访。韩欣好:孙爷爷,您好。我想向您请教一下,您对画画有什么感想?  相似文献   

19.
有些迫不及待的短句,突然在天空的云尾挂单,在沐浴的澡盆闲荡,在晾衣的衣架上跌落;或者在早晨起床束起窗旗,随着阳光将我的脚踝染黄,或是切菜的砧板上,有一截菜蔬变了颜色,哀哀喊痛。我不知道如何收留它们,只好都记下来。这些不速之客。  相似文献   

20.
简媜 《大中专文苑》2011,(18):71-71
有些迫不及待的短句,突然在天空的云尾挂单,在沐浴的澡盆闲荡,在晾衣的衣架上跌落;或者在早晨起床束起窗旗,随着阳光将我的脚踝染黄,或是切菜的砧板上,有一截菜蔬变了颜色,哀哀喊痛。我不知道如何收留它们,只好都记下来。这些不速之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