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赵次公的典故注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次公在其诗歌注释中归纳了杜甫、苏轼等诗人用典的方法与规律,由此建立了完整的典故分类体系,并指出了注典必须兼顾祖孙的原则,对后世有重要的启发与影响.  相似文献   

2.
古文,尤其是骈文多用典故,用典就是援引古代成语或成事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因为用得较普遍而理解起来也较困难的多是后者,所以典故也称为故事、故实,用典也称为隶事、使事.  相似文献   

3.
杜诗赵次公注保存了约60种、340余条宋代以前的小说,不仅在杜诗研究中独具特色,更为重要的是赵注保存了一些小说的佚文,可以修正今天小说研究中的一些讹误。关注杜诗赵次公注引小说,可以开拓新的学术研究空间,促进小说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黄诗选材,用典赅博,仅就任渊在《山谷内集》(715首)注中所指出的典籍统计,就有四百多种,尤为引人注目的是黄诗用典范围之广及典故出处之僻,山谷诗的这个特点,除主观原因外,与诗人客观条件有关,即由于印刷术的演进,宋朝的文化典籍比前代更为普及,本文对山谷诗用典特点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5.
典故三则     
芒刺在背 【原典】 宣帝始立,谒见高庙,大将军光从骖乘,上内严惮之,若有芒刺在背。 东汉·班固《汉书·霍光传》 【注释】 ①骖(can):古代驾在车辕两边的马。 【释义延伸】 西汉时,大将军霍光把持朝政,权倾一时。霍光为人专横跋扈,大臣们都很惧怕他。他先辅佐汉昭帝,  相似文献   

6.
赵次公是宋代杜甫研究用功极深的学者。他研究的项目非常广,而注和解品位最高。其注解建立在对杜诗烂熟于心、融汇贯通之上,广泛搜集典籍和口语资料,透辟分析,有时还融入考证,故其注解总是妥贴、精细、笃实。其注解发明尤多,匡正前人研究的错误也非常多。综合品评,赵次公的《新定杜工部古诗近体诗先后并解》是杜甫学史上早期的百万字的伟大研究著作,赵次公是杜甫学史上注和解成就最大的学者。  相似文献   

7.
林继中先生的《杜诗赵次公先后解辑校》一书在辑校过程中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杜诗注本,这就是南宋蔡梦弼的《草堂诗笺》。林继中己经发现诸注本中征引的“赵亻叟”注就是赵次公注,也很努力地从《钱注》和《集千家注》中辑入了若干条,但他没有发现第一个征引“赵亻叟”注并征引最多的却是远远早于它们的蔡梦弼的《草堂诗笺》。本文通过详细比较、分析和考证,发现蔡书所引的19条“赵亻叟”注中,尚有9条失收于林继中的《辑校》中,应当补入。  相似文献   

8.
项昉初 《语文知识》2003,(11):23-24
干将莫邪:古剑名称,见于《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吴王阖闾请干将铸名剑,三月不成。干将之妻莫邪乃断发剪爪,投入炉中,遂以成剑。阳曰干将,阴曰莫邪。《战国策·齐策五》:“今虽干将莫邪,非得人力,则不能割刿矣。”后诗词中常引用这个典故来咏宝剑,或借喻爱剑、求剑之心,或用以表达自己的雄心壮志。可用作“干将”或“莫邪”,也可用作“干莫”。如元稹《说剑》:“我闻声响异,疑是干将斗。”李商隐《赠司勋杜十三员外部》:“心铁已从干莫利,鬓丝休叹白霜垂。”  相似文献   

9.
典故是语言的精华,是文化的结晶,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受历史背景、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的影响,英语中的典故和汉语典故承戴着各自民族的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表达出不同的语言色彩和寓意,所以了解英汉典故的差异有助于更好的学习英语.  相似文献   

10.
彭敏 《文教资料》2013,(12):7-9
文章对高适诗歌中的典故人物进行分类研究,指出高适借历史人物直接或间接地表现自我的意识与情感,揭示其内心世界的复杂性。功业自许是高适大量运用典故人物的心理机制,壮志不酬是其生存状态的真实反映,而典故人物的运用又是激励高适奋进的动力,实现理想。典故人物的运用使高适的诗歌作品达到了一种质实深沉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从孔融诗文的用典入手,通过分析其作品典故的用法、理清用典文学手法的发展脉络来探讨孔融的文学观念及汉末经学的衰微,并及其用典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古代文学作品大量用典的重要原因是典故有其特殊的修辞功用,主要表现为:一是画面功用。画面给人以形象,唤起联想;画面的多维性造就意境丰富的内涵。二是借写功用。借用相关的部分以描述;缘情造境以表述某种或某些意思。三是博丽功用。让人从广博中感受华美。  相似文献   

13.
何佳颖  金铠 《海外英语》2020,(7):120-121
中西方的文化差异给诗歌翻译带来了不少困难.典故的广泛运用是唐代诗歌表现手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典故的翻译质量决定了原诗意境能否成功再现.该文基于跨文化交际理论,从直译、意译、增译、改译四个方面阐述唐代诗歌的典故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4.
《圣经》中的许多典故被广泛运用于西方各种艺术形式中。俄罗斯的诗歌也不例外,许多俄罗斯诗歌创作的原型、意象和底蕴都源于圣经。了解圣经典故有助于读者更好地把握诗歌语言,理解诗歌的内涵,从而为赏析俄罗斯诗歌另辟一条蹊径。  相似文献   

15.
古代诗歌鉴赏一直是高考考查的一个重点,要求能鉴赏古代诗歌中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学  相似文献   

16.
英汉典故是中西方文化的精华,承载着本民族的性格,具有很强的民族特色。本文从英汉典故的定义、来源、作用以及运用四个方面探讨其教学方法,以促进英汉典故在英汉语言中的有效运用。  相似文献   

17.
薛吉辰 《新高考》2004,(5):12-13
1994年到2002年共9年的古代诗歌阅读题中,出现了五处典故,分别是陶渊明采菊东篱(1994年)、三国赤壁(1996年)、湘水神娥皇女英(1997年)、贾岛推敲(1998年)、代指贵宦的冠缨(2000年春招卷)和折柳(2002年)。这些典故或是教材中出现过的,或是生活中常见常用的,应该说都是考生很熟悉的内容。但是从答题情况来看,不少考生还是出现了失误。  相似文献   

18.
典故三则     
越俎代疱【原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战国·庄子《庄子·逍遥游》  相似文献   

19.
古典诗歌之美不仅在其意境,而且在其表达。双关与典故是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两种修饰手法和艺术技巧。由于语言、文化差异,双关与典故的英译一直是翻译中的难点。本文在分析双关与典故艺术特色的基础上,对其英译中相关技巧进行了归纳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倪志莉 《双语学习》2007,(4M):46-47
典故是语言的精华,富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浓厚的民族色彩,因此往往不易被学习者理解。鉴于此,本文从古希腊罗马神话故事、历史事件、寓言和民间故事、文学艺术作品、《圣经》以及现代社会日常生活方面对英语典故来源进行探论,以帮助学习者更好更快的习得英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