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上海教育》2013,(35):99-105
下面列举的PISA测试样题意在说明PISA2012测试框架涉及的范嘲。这七道样题代表了一系列不同类型、过程、内容和背景的试题,同时描述了对基础数学能力的考察,但是并不能代表任一特定方面的全部范围。  相似文献   

2.
苏玫 《现代教学》2006,(6):50-51
我国的数学中考、高考一直以来起着选拔分流作用,在选出一批具备继续学习能力的学生同时,也将另外一部分学生分流到社会上。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多地碰到包括数量、空间概念和其他一些数学概念的问题,如报纸、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就包含大量表格、图形、图像、数据的信息,诸如人们常常接触到的“全球变暖”“人口增长”等信息。因而数学会越来越多地影响人们的生活。那么这部分分流到社会上的学生是否已经为将来生活、工作上的挑战作好了数学知识和能力上的充分准备?他们能否进行有效的分析、推理、交流?他们是否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对于上述问题,我们当前的各种数学评价显然不能给出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PISA的做法可以为我们做这方面的评价提供一些不同的思路。[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加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课标还指出:“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由于课堂教学是一个多元空间,是在一个连续的时间内进行的,要想对学生学习状况的评价更加客观公正,必然要采取各种各样的评价形式。  相似文献   

4.
正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应努力激活学习主体,呈现出学生主动发展的课堂。笔者根据教学经验,谈谈教学中的探究活动。一、探究活动有助于主动发展新课标倡导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已然成为教师共识,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有意义的探究活动,能给予学生学习动力,让学生想学、乐学。1.探究活动有利于激发兴趣探究活动,不同于教师讲授,学生没有了太多的限制,比较轻松自由,能按自己的思考去设计,去研究,因而更具趣味性、创造性。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创设有趣的探究活动,符  相似文献   

5.
数学是理解世界、公民身份和经济增长的基石。为了满足全社会对教育的需求,21世纪教育应该注重对知识理解的深度和多样性的培养。PISA关于数学能力的测试中,最重视学生运用数学推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建议扩展数学过程的描述(表述、应用、解释、评估),并在PISA数学框架内确定这些处理过程为数学建模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中有七个最常用于寻找正确推理方法的推理工具:比较、比例推理、应用乘法量表、拆分、归并、由简入繁、概率推理和逻辑推理。PISA数学的素养领域涉及形状与空间、变化与关系、不确定性与数据、数量等,还要特别注意创造性思维能力、品格和元认知技能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数学的发展源于数学问题的解决,数学问题的提出源于具体的数学情境。基于PISA数学素养对数学情境的分类,并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及小学数学学科的本质特征,可从个人情境性问题、教育情境性问题、职业情境性问题、社会情境性问题和科学情境性问题五个维度来进行小学数学情境性问题的设计。  相似文献   

7.
许兰贞 《课外阅读》2011,(12):240-240
新课标的修订,从原来的“双基”拓展到“四基”,即增加了基本思想方法和基本活动经验。知识和技能是数学的“双基”,而数学思想方法则是数学的灵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需要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很多,  相似文献   

8.
文章阐述了当前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创设问题情景、发展直觉思维、揭示解题过程、挖掘思想方法方面提出和论述了培养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小学数学应用题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将数学应用于生活的体现.将问题解决引入到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来,已成为当今小学数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通过自己在平时教学中的实践体会,总结出提高小学生解决数学应用题能力的四个方法.  相似文献   

10.
《课程.教材.教法》2020,(4):131-137
PISA测试结果的每一次公布都会引起世界的瞩目,各国政府及相关教育政策决策者会依据其结果对其相关教育政策作出调整。在正式实施测试之前,OECD会提前公布相关测试框架,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未来的教学与评价走向。PISA2021测试框架最为显著的一个变化体现在数学素养定义中的数学推理,侧重在数学推理的介绍及其与问题解决的关系。通过对PISA2021的分析发现,数学推理包括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贯穿问题解决的全过程,所有数学活动的展开都围绕数学推理而进行。  相似文献   

11.
通过查找参考文献等途径,先对我国小学数学教学中出现的部分问题进行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研究基于PISA数学素养的数学化过程的方法,找到小学数学教学的改革方向,力求从根本上提高中国公民的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12.
正建构主义把问题解决视为经验的重新建构过程,不仅主张以问题、解决作为学习载体,而且强调通过开放性问题来促进学生进行自由讨论,生生交流,师生合作,学生通过亲自尝试与实施方法策略,体验活动过程,与教师共同反思与评价活动效果,共同享受问题解决的成功所带来的愉悦。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问题情境式教学,把数学学习活动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呈献给学生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教学背景,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  相似文献   

13.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发布的PISA2021数学素养测评框架中对数学素养的内涵界定以及测评框架都进行了修订和调整。通过梳理和分析PISA2003、PISA2012、PISA2021数学测评框架的理论内涵和框架演变,发现其内容维度主体稳定,重视技术;情境维度覆盖广泛,凸显真实;过程维度强化推理,融合建模。结合这些特点,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设计和课程实施四个方面对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数学课堂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PISA测试结果的每一次公布都会引起世界的瞩目,各国政府及相关教育政策决策者会依据其结果对其相关教育政策作出调整。在正式实施测试之前,OECD会提前公布相关测试框架,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未来的教学与评价走向。PISA2021测试框架最为显著的一个变化体现在数学素养定义中的数学推理,侧重在数学推理的介绍及其与问题解决的关系。通过对PISA2021的分析发现,数学推理包括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贯穿问题解决的全过程,所有数学活动的展开都围绕数学推理而进行。  相似文献   

15.
一、根据实际生活提出数学问题《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从数学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感悟数学的作用。"这一理念阐明了数学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的辩证关系。因此,  相似文献   

16.
PISA测试是世界基础教育评价界的重要项目,近年来也成为了撬动多个国家教学改革的重要杠杆。其具有引导学生深度学习、注重学生能力发展以及评价形式新颖等优势。基于PISA测试结果,多国进行了深度的数学教学改革。反观我国初中数学教学,存在着教学内容孤立、课堂枯燥、教师MPCK不足以及评价体系不科学等问题。由此,以PISA测试结果为鉴,以各国数学改革经验为启示,本文从创设生本课堂,体验数学过程、简化文本内容、增加技术教学、传承数学文化和优化评价体系等方面为初中数学教学改革提出具有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PISA数学素养测评一直注重测评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在问题解决的数学过程中,PISA2021数学素养测评框架首次将数学推理视为核心,并提出与数学推理相关联的数学学科内容,指出有关数学推理能力的18条表现期望,据此区分不同水平的学生。该框架通过计算机交互式测试测量学生的推理能力,呈现对学生高阶思维的有效测评。PISA2021的数学推理测评内容与方式对我国基础教育促进学生数学推理能力培养、丰富教育评价中数学推理的测评内容与方式等均具有参考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数学思想、数学活动与小学数学教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基本(数学)思想"与"基本(数学)活动经验"明确纳入"数学课程目标"之中有一定的合理性。以小学数学教学为背景对此作进一步分析:我们不仅应当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对此作出更为具体的界定,从而切实防止简单移植的现象,而且也应很好地处理具体知识内容的学习与基本数学思想的学习以及过程与结果之间的关系,而不应将此绝对地割裂开来。  相似文献   

19.
学习能力的培养着重于利用学生对新知的渴求与热爱,把学校教育的要求转化为学习者内在的学习需要的过程。基于此,以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与评价为切入点,借鉴目前国际上普遍认可,参与广泛的PISA(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国际学生评估项目①)测试对学生知识结构与学习能力进行考察,力求探索出更加完善与合理的学生学习能力培养方式,帮助每一个受教育者在学习当下知识的同时能够自信的面向未来世界,具备获取、甚至创造未来知识的能力,真正实现面向明日的学习。  相似文献   

20.
现实生活是数学的起点。《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并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因此,数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