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档案学研究》1991,5(1):80-80
日本全国历史资料保存利用机关连络协议会第二次旅游访华团,在高野修团长率领下一行20人,于1990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在我国进行为期一周的旅游参观和档案学术交流活动,中国档案学会接待了日本民间团体档案界同行,协助组织了档案业务参观活动。 11月25日晚上,应日方提出的要拜会国家档案局的要求,国家档案局局长、中国档案学会理事长冯子直会见并宴请了高野修团长、高桥实副团长、水野保秘书长及水口政次先生。冯局长对日本档案界同行组织第二次访华团来中国,表示热烈地欢迎,并告诉日方所提出的参观中国档案工作的活动项目,有关方面已作了安排,希望今后多交流、多来往、多看看;高野修团长对中国档案事业的发展给予称赞,对中国同意接待该团参观档案部门和当晚的盛情款待  相似文献   

2.
在连续3年被上级表彰为新闻报道工作先进单位的济南军区某团,流传着党委班子的这样几则小故事。团长常“参谋”“小伙子,这篇稿于我来帮你‘参谋参谋’。”这是团长李长清经常对战士报道员说的一句“口头禅”。提起李团长,报道员们都很佩服。政工稿件经他一“参谋”,主题更突出;后勤稿子经他一“参谋”,角度更新颖;特别是令报道员怵头的训练稿件,报道员更需要他“参谋”一番。今年新的训练大纲颁布后,报道员小耿在训练场发现有的连队战士不懂军号,竟出现了听着紧急集合号就寝的笑话。针对这个情况,小耿马上写了一篇消息寄往报社…  相似文献   

3.
“八十年代中国人民的好朋友”,是我们对友好的外籍人士的通称,但一般说来,这个称谓仅在政界和外交界使用.说是“中国人民”的好朋友,其知名度并没有普及到“中国人民”这个层面.但是,有一个人却例外,他就是国际奥委会前主席萨马兰奇.在中国,庙堂之高,江湖之远,十数亿中国人都对这个和蔼可亲的老头有深刻的印象,并给了他一个比“好朋友”更显尊重的称谓——“萨翁”,他可以说是真正“中国人民”这个层面上的“好朋友”.  相似文献   

4.
“咱团领导个个都是‘铁栏杆’,这是济南军区某工兵团官兵对团领导的赞誉。这个团自1993年以来,连续5年被集团军评为“新闻报道工作先进单位”,没有出现一篇失实和虚假报道,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团领导严把审稿关。不信,有例为证:团长詹习文──“这件事我不能干!”这天上午,报道员小王拿着一份稿子来找团长。“詹团长,这个稿子是好不容易从编辑那里约过来的,我已经写好了,请您修改一下。”这名报道员婉转地向团长解释。詹团长抬起头来对小王说:“这件事我不能干!现在部队还在进行教育,你稿子中想让我到太行山上搞演练,一是同团…  相似文献   

5.
李辉 《中国档案》2005,(10):22-23
当我们今天回顾“九一 八”之夜时,不能不关注一个 人——关玉衡。这是一位很 容易被忽略的历史人物,9月 18日这一天,他正以特殊的 身份出现在沈阳。 论地位和声名,关玉衡 与张学良和蒋介石当然不可 同日而语,他不过是张学良 的一位级别不高的部下,时 任东北军兴安区屯垦公署军 务处长兼驻科右前旗察尔森 第三团上校团长。可是,他却 是历史环节中至关重要的人 物。在“九一八”夜晚来临之 前的两个多月时间里,因他 而发生的“中村事件”,成为 轰动世界的令中日关系日趋 紧张的焦点,日本关东军也 正是以此为借口策划和制造 了“九一八”。  相似文献   

6.
这是一个很恬淡、很朴素的人,《平屋杂文》这个书名颇能体现他的中和风格。这个书名也自然地让我们想起作者的名字:夏丐尊。然而这个很平和而且信佛的人,也是一个很有是非正义感的人,更是一个有骨气的出版家。在上海沦陷时期,他被日本宪兵队逮捕,曾在日本留过学的他拒绝用日语回答问题。在中国近代出版史上,他是很独特的“这一个”。独特在于他是一个教育家兼出版家。教育和出版是他先后安身立命之所和安心立命之处。夏丐尊首先是一位教育家,清末秀才出身,1905-1907年间曾留学日本,虽然有过留学的经历,夏却是一个自学成才的人,因为他一生不曾有过一张文凭。留学归来后至从事编辑出版工作以前,  相似文献   

7.
日本档案代表团前往北京市档案馆参观考察丰盛热线本刊讯8月25日上午,以前明治大学学长木村础先生为团长的日本档案代表团一行25人前往北京市档案馆参观考察,受到市档案学会理事长王国华、市档案局副局长姜之茂及档案馆干部职工的友好接待。姜之茂副局长向日本客人...  相似文献   

8.
6月7日晚上,整个营区万籁俱寂,新疆军区某部上校团长黄克荣,轻轻地敲开了团新闻报道组的门。团长进屋坐下后,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本子放在桌子上,然后接过我们递给他的烟吸了起来。我见这个本子封面上标有“121”字样时,觉得好奇,便问团长这“121”是什么意思,他说这是他的第121个记事采访本。得到团长的允许后,我随便翻了翻,发现这个记事采访本记的事很杂,有民间故事,有读书笔记,有歇后语、谚语等,当然更多的是他下连队的调查和一些连队的工作汇报。吸完烟后,团长打开了他的记事本,对我们报道组的全体同志讲述:最近哪个连队又出了新鲜事,部队近日又干了哪些好人好事……最后他还带着商量的口气问:“你们看这些素材哪个更有新闻  相似文献   

9.
访日有感     
黄仪 《北京档案》2000,(6):46-46
应日本企业史料协会的邀请,以沈正乐理事长为团长的中国档案学会代表团一行4人,于2000年3月29日至4月7日访问了日本.  相似文献   

10.
"寻根"     
8月24日上午,档案馆和往常一样接待着每位查阅档案的同志,可是今天来的两位与往日不同,他们来自日本.现居日本东京的长内和赖老先生携其女长内信惠,此次来中国,专程到沈阳寻找他当年的出生地.  相似文献   

11.
七年前,一位中国记者以其非凡的勇气和毅力踏上长征之路,开始了二万五千里的徒步采访.这一惊人之举使得长征——这个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历程,在经历了整整半个世纪的沉寂之后,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罗开富这个名字就这样同长征连在了一起。为了不忘为了明天他让人一见如故.宽厚、热情、直率,握着他的手便能真切地感受到这一点.我刚落坐,还没来得及同他交谈,来找他审阅稿样、汇报工作的人接踵而来,都是一口一个“开富”、“老罗”,拾起桌子上  相似文献   

12.
1944年1月,一架日军飞机因机械故障坠落在山东解放区昌邑县东利渔村附近,当地民兵发现后,活捉了这架日机的飞行员. 渤海军区敌工部门经过审讯查明,日军飞行员名叫山田井马,是日军陆军航空兵驻山东一个飞行联队的中尉飞行员.令人没想到的是,他还是日本侵华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茨的远房侄子.1月7日这一天,他奉命驾机去青岛,途中飞机因机械故障而坠落在东利渔村附近,被当地民兵抓住,成为日军在整个山东战场少有的一名被俘飞行员.  相似文献   

13.
应日本企业史料协议会的邀请,以中国档案学会理事长沈正乐为团长,深圳市档案学会理事长、深圳市档案局副局长李国庆为副团长的中国档案学会代表团一行14人,于2000年3月29日至4月7日赴日本出席了中日企业档案学术交流会,并在东京、大阪等地参观访问。中国档案学会自1993年与日本企业史料协议会正式签订《中日企业档案、企业史料学术交流协议书》以来,已进行了7次档案学术交流。中国档案学会代表团这次访日受到日本企业史料协议会的热情欢迎和接待。3月31日下午,中日两国企业档案学术交流会在日本东京厚生会馆举行。中国访…  相似文献   

14.
●端纳最早披露21条密约提起英籍澳大利亚人端纳,不少中国人都知道他曾先后提任过岑春煊、孙中山、张作霖、张学良等人的顾问,担任蒋介石的顾问时间尤长,在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中曾发挥过一定作用,是一个被人们称之为“中国通”、“中国第一顾问”,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有一定影响的人物.可是,很少有人知道,端纳早年曾经当过新闻记者,窃国大盗袁世凯与日本帝国主义的“二十一条密约”就是他最早披露报端的.  相似文献   

15.
团长彭飞自上任之初,就经常对团党委“一班人”讲:“新闻工作不光是政治机关的事情,也是全团的事情。”   去年 7月份,我从《新疆日报》学习归队后,一直为差旅费的报销着急。因为团里为迎接两个现场会,正在进行营房、道路扩建,本就家底薄的团队经费更加紧张了。怎么办 ?正在我一筹莫展时,彭团长出面了。他在团党委会上提出此事,并很快与其他委员取得共识,一致同意从团家底费中为我报销差旅费。   政委成新河是位“老宣传”。他当政委以后还经常同报道员一起谈线索,改稿子。不知怎么的,我发现这几天成政委老是和我“过不去”…  相似文献   

16.
在中日甲午战争期间(1894-1895),日军派出不少间谍潜入中国,到处搜集情报.这对他们打赢甲午战争起了不小的作用.不过,也有不少日本间谍在中国落入法网,命丧中国.例如,清政府破获的三起日本间谍案中,就有五名间谍被处死. 石川伍一案 石川伍一是日本秋田县人,1866年出生.青少年时期,他就读于兴亚学校专攻中文.1884年来中国上海,在日本海军大尉曾根俊虎手下任职.三年后,他被派往日本在华的秘密情报组织——汉口乐善堂.  相似文献   

17.
1999年8月24日,长春日报在一版显要位置发表了一条引人注目的消息:《乡亲们,我们接你们来了》。25日,在长春新闻版上出现了通栏标题《农民观光团进城啦!》下面是一组新闻:《农民观光团下榻五星级宾馆》《农民坐上红旗车》《董事长给农民当导游》……还有“农民观光团”成员的合影,配发消息的新闻照片……26日,在长春新闻版上又打出通栏标题《农民逛省城》,下设一组图文并茂的消息:《乘上缆车观净月》《学打保龄球》《当上“长百”荣誉顾客》……“农民观光团”的消息在报纸一披露,立即在长春的城乡之间掀起一阵又一阵…  相似文献   

18.
驻扎在偏远山区的某舟桥团党委“一班人”,甘当“沃土”育壮苗,为报道人员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梁面问”——这是报道人员对团长栗玉正的美称。过去,这个团的报道员写稿有单打一现象,一写反映军事训练的稿件就怵头。梁团长了解这种情况后,毛遂自荐当上了报道组的“军事顾问”。报道员遇到不懂的军事难题就请教梁团长,他总是不厌其烦地认真讲解。同时,他还给训练部门“约法三章”;凡召开训练会议都要通知报道人员参加;举办训练比赛要邀请报道员观摩;不定期地为报道员举办训练报道线索“发布会”。对报道员写的训练稿件,他…  相似文献   

19.
张坚 《航空档案》2004,(2):54-56
在美国援华抗日的飞虎队飞行员中,曾有一位飞行员,对中国有着深厚的感情,帮助中国人民大战日本法西斯,击落多架日军作战飞机。后来,他又转战欧洲空中战场,大战德国法西斯。由于他的功绩,很快就成为美国一名将军。他,就是霍华德飞行员。  相似文献   

20.
周宝忠 《档案天地》2006,(5):13-14,21
1932年.溥仪当上了伪满洲国的傀儡皇帝后.“御教习”霍殿阁被授予少将军衔.并担任溥仪的私人武装——宫内府护卫军第三大队队长。这个大队的官兵.大都是投奔霍殿阁而来的沧州籍武师和他的徒弟.人称“霍家军”。日本人早就恨透了霍殿阁.总想寻机除掉他.终于在1937年6月导演了一场所谓的“护军事件”。霍殿阁受到株连,溥仪慑于日本人的压力.不得不按日本人的条件.将霍殿阁及其徒弟全部驱逐出宫内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