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味”品诗、论诗形成了我国古代文论中独特的辨味批评,与以“意”论诗共同构成诗歌评价的主要方式。但辨“味”不同于辨“意”,后者着重于对诗的语言文字的辨析,前者着重于把握弥散在文字语言之后的审美想象空间。  相似文献   

2.
辨味审美基源于食味,必然体现生命感性,遵循肉体思维原则.女人是感性的动物,较之于男人更贴近生命的本真,更能触摸生命感性的运动.顺应生命的本真,其内在地就表现为和谐与优美,是为中和之美,其外显就是富于虚灵的幻想和性情的阴柔.女人的这些特性恰与审美之味相通,从而使辨味审美颇具女人味.  相似文献   

3.
诗味一直为诗歌创作者所追求,"辨味"批评也一直是诗歌欣赏的重要手段。自古至今,学界一直认为:"有趣者好诗,无味者劣诗。"但实际上,食味与诗味既有本质联系,又有所区别。诗味具有超越性特征,同时还具有审美目的。  相似文献   

4.
诗味三辨     
"味"发展到今天,无论是在哲学,还是诗学中,其意义都是很丰富的,想要全面解释诗歌乃至整个文学中的"味"是很难的。本文试从对"哲学之味"与"诗学之味"、诗味与诗之味、"感性之味"与"意蕴之味"三个方面来对诗味进行简单的探讨,从而更好的理解"诗的气质"。  相似文献   

5.
6.
源于中国古代的辨味审美,通过与古代欧洲的粗略比较可知,其间独特的饮食生存环境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成因。作为文化早熟的中华民族,远比欧洲更早地进入农耕生活,形成自身的素食为主的饮食结构,这就奠定了辨味审美的基本前提。而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虽然阻隔了与世界其他古代文明古国的往来,却获得了自我生长的本土性,从而保持了辨味审美的一贯性,形成自身独特的审美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7.
源于中国古代的辨味审美,通过与古代欧洲的粗略比较可知,其间独特的饮食生存环境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成因。作为文化早熟的中华民族,远比欧洲更早地进入农耕生活,形成自身的素食为主的饮食结构,这就奠定了辨味审美的基本前提。而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虽然阻隔了与世界其他古代文明古国的往来,却获得了自我生长的本土性,从而保持了辨味审美的一贯性,形成自身独特的审美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8.
源于中国古代的辨味审美,通过与古代欧洲的粗略比较可知,其间独特的饮食生存环境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成因.作为文化早熟的中华民族,远比欧洲更早地进入农耕生活,形成自身的素食为主的饮食结构,这就奠定了辨味审美的基本前提.而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虽然阻隔了与世界其他古代文明古国的往来,却获得了自我生长的本土性,从而保持了辨味审美的一贯性,形成自身独特的审美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批评具有辨味的特点,而西方古代批评具有辨真的特点;中国古代批评注重诗性、鉴赏、妙悟、感性、经验等,从而决定了中国古代批评在批评文体、语言、方法、结构等形式因素方面的特点。充分认识中西古代批评的差异性及其形成的原因,对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建设和发展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魏晋时期玄学的“言意之辨”牵涉到中国古代文人所崇尚的心灵境界与审美理想、外部世界的感应通融等问题。正是基于“言意之辨”,先哲们不断丰富、发展了以象兴意、借象求境、“得意忘言”的认识、审美与创作思想。  相似文献   

11.
说理趣     
人类发现自然之物理与探寻社会之情理的过程与结果,都具有深浓的趣味。从审美心态的角度看,理趣让人感受到的是:思想的提升、智慧的导引、道德的警策、理想的召唤和生存的鼓舞。  相似文献   

12.
启蒙意识与民本意识和自审意识的交织。构成了唐加勒克诗歌的思想丰富性。那些彼此矛盾又互相补充的思想,成就了他诗歌的丰富与博大。  相似文献   

13.
王粲诗赋以刚柔立体,自成特色。其怨离之作委心逐辞,发之于嗟生、人伦、自然的主题,涵盖时代,隐括真情,独具悲情之美。  相似文献   

14.
生命时间的转瞬即逝, 现实的悲惨遭际, 执着的理想追求, 生命价值的无径可展, 使曹植产生了激越奋发、不可遏制的生命的悲剧意识。诗也因此成为他生命价值最重要的追求和寄托, 成为对人生痛苦的宣泄和补偿, 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他作为创作实践之升华的张扬生命意识的文学审美观  相似文献   

15.
钟嵘提出“滋味”说,上承前人乐味论,下启司空图辨味论,对我国古代诗学批评中以味论诗的辨味批评的出现作角重大。钟嵘不仅对“滋味”进行了详尽的阐述,而且把其作为自己诗歌批评的标尺,在批评实践中予以贯彻。“滋味”是钟嵘文学批评理论的核心范畴,在现代批评的语境下,仍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6.
布龙菲尔德的《语言论》是一部划时代的作品,是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开山之作,它确定了描写语言的程序、原则和方法。本文主要通过对第十章《语法形式》的讨论,试析布龙菲尔德的语法理论以及他的“意义观”。  相似文献   

17.
李贺的诗歌惯于运用童话艺术思维,所表达的意境常常是离奇古怪,新颖别致,趣味盎然,是其童心深处映出的具有童趣的画面。它表露的是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关系、变化所显示出的某种意义或美的真谛。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新诗的流变轨迹和诗学价值的探讨和研究,并没有停留在已经形成规范的标准的“文学史意义”上,激情的赞美和无端的批评都无助于真正认识诞生在二十世纪初叶的这一生命诗潮的“文学价值”。论文以冷静的梳理方式,客观地评价了为新诗摇旗呐喊的一批先驱者,同时也对新诗诗美感觉的演变进行了较为清晰的概括。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新诗的流变轨迹和诗学价值的探讨和研究,并没有停留在已经形成规范的标准的“文学史意义”上,激情的赞美和无端的批评都无助于真正认识诞生在二十世纪初叶的这一生命诗潮的“文学价值”。论文以冷静的梳理方式,客观地评价了为新诗摇旗呐喊的一批先驱者,同时也对新诗诗美感觉的演变进行了较为清晰的概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