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1世纪初,随着档案的记忆属性以及档案在集体记忆构建上的作用越来越得到认可和强调,其在身份认同建构上的价值也呼之欲出。本文在对档案与身份认同的基本背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构建“档案-记忆-认同”的模型来明确档案在身份认同上的价值,最后,总结档案的身份认同价值对档案理论与实践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作为记录社会发展的一种原始性记忆符号或叙事媒介,档案对身份认同的作用机制呈现出一体两面的趋势:一是通过记忆建构,维系与重建身份认同;二是通过记忆消解,抹去与隐藏个体差异。而档案对身份认同的作用机制又与记忆和遗忘相伴相生,即档案选择性记忆以建构身份认同,同时选择性遗忘以消解身份认同。如今,身份认同话语从权力神坛转向更广泛的个体语境,这对档案事业提出了新诉求,即构建一个全景的档案世界,尊重个性、包容差异。  相似文献   

3.
邹燕琴 《档案与建设》2018,(7):13-16,20
地方特色数字档案资源集中反映了地方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外事、民族、宗教等各个方面的情况,承载着深厚的地方文化底蕴,是传承社会记忆的重要载体之一.论文通过考察国内地方特色数字档案资源的现状及西方具有代表性的特色数字档案资源案例,从数字档案资源的开发思维、开发主体、开发信息及开发方式4个方面系统剖析社会记忆视域下地方特色数字档案资源开发模式的转变,从多主体合作构建地方特色数字档案资源库、商业化开发实现地方特色数字档案的经济与社会双重效益和数字人文技术促进地方数字档案资源公共服务3个维度探究社会记忆视域下地方特色数字档案资源的开发路径,为构建完整的社会记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地方特色档案资源承载着地域文化的记忆基因,反映了特殊时期的文化记忆,具有多元的社会文化价值。本文从社会记忆构建的视角,以苏州市工商档案管理中心抢救和保护"近现代中国苏州丝绸档案"并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的事件为案例,探索了地方特色档案资源的整合模式与传播路径。研究发现:近现代中国苏州丝绸档案资源的整合,体现了由组织记忆向公共记忆、碎片记忆向整体记忆、固化记忆向活态记忆的转型,而苏州市工商档案管理中心探索的近现代中国苏州丝绸档案资源的产业化、国际化和多媒体传播路径,大大推动了苏州丝绸记忆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5.
社会记忆的构建存在"档案空缺",需要将社区档案纳入社会记忆的构建体系.对于国家而言,社区档案可以填补"档案空缺",对于社区民众而言,社区档案可以存贮、保护和传播以往的经验和知识,为民众提供根源感、身份感和集体记忆,增强基于共同记忆的文化认同.市场经济时期,社区档案应创新性地探索实施"政府主导、市场参与、公益补充"的参与路径,共同建构社会记忆,促进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6.
流动的现代性加剧了公众对于身份认同的关注,公众探寻家族历史的欲望愈加强烈,家族档案的社会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在上述背景下,本文以档案、集体记忆、身份认同之间的关系为基本分析框架,从身份认同的角度切入,在更广泛的社会背景中理解家族档案的价值,提出家族档案的家族认同机制以及家族档案在当代身份认同中的价值延伸,强调必须在新的社会背景下重新认识家族档案及其价值。  相似文献   

7.
地方高校是地域文化发展的龙头和阵地,在校园文化构建过程中必须要多层面挖掘和利用地域特色文化档案的优势,推进和谐校园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8.
白筱晴 《档案》2022,(5):36-40
文章首先对明清徽州家谱档案构建宗族认同的背景进行分析,继而指出明清徽州家谱档案构建宗族认同的两个方式,最后从个人、群体以及社会三个层面阐明了明清徽州家谱档案构建宗族认同所产生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为更好地治理群体认同危机与“消极群体”问题,需要合理利用档案的群体认同消解功能。档案的属性决定了档案具有作用群体认同消解的可能性,原始记录性能够去伪存真,揭露群体真相;记忆属性能够开拓视野,展示群体全貌;媒介属性能够寄宿话语,影响群体认知。文章从档案实践引发情感波动、档案查证启动认同消解、认同消解联结认同重塑三方面提出档案作用群体认同消解的机制,在此基础上以受难者群体认同、外来者群体认同、“迷茫”群体认同为例,总结档案作用消极型群体认同消解的场景。  相似文献   

10.
地方高校是地域文化发展的龙头和阵地,在校园文化构建过程中必须要多层面挖掘和利用地域特色文化档案的优势,推进和谐校园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1.
随着档案观念的开放与档案工作者社会参与意识的增强,关于档案、记忆与认同的研究不断深入,档案在身份认同中的价值得以确认和凸显。本文阐释了族群档案的身份认同价值,并以《只有河南·戏剧幻城》为对象,分析它如何利用族群档案建构身份认同,为族群档案的开发利用提供借鉴与参考,以促进族群档案资源建设与开发利用,发挥档案的文化与身份认同价值,提高档案部门的公众认可度。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国内外档案与身份认同研究相关文献的计量分析和焦点梳理发现,档案学者们已经就档案在身份认同中作为历史记忆中介的功能定位、作为身份认同建构性资源价值与推进认同的策略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论证与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综合考察研究现状后也得到了相关研究尚存在概念辨析混乱化、研究视角单一化、研究内容静态化、研究层次局限化以...  相似文献   

13.
达斡尔族档案反映了北方少数民族渔猎文化,记录着达斡尔族特有的生存环境、生产生活方式与地域特色,作为一种文化孕育着丰富的价值内涵,构建着达斡尔族的集体记忆。达斡尔族档案有其自身的认知逻辑,从官方叙述与民间话语解读达斡尔族档案的构成,以符号、交融和认同视角阐幽显微达斡尔族档案文化内蕴,体现了古往今来的民族价值。达斡尔族档案以自知、反思和启迪不同的时代旨趣,激发达斡尔族档案文化新的时代定位。  相似文献   

14.
陈琴 《档案与建设》2020,(2):14-17,8
文章以南京大屠杀事件为主要分析对象,主要探讨的是集体语境下的创伤记忆。首先,对创伤记忆国际认同的意义以及国际认同面临的困境加以探讨;其次,指出档案资源在创伤记忆中的建构作用及其作用机理,详尽阐释创伤记忆的延续传承直至国际认同离不开档案资源的建构;最后,从档案的视角探讨促进创伤记忆国际认同的实现路径,将创伤记忆的研究引申至档案学领域,以期在丰富档案学理论的同时让集体创伤记忆得到更大范围的认同。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地域文化特色档案特点、收集地域文化特色档案的意义、总结了在地域文化特色档案收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县级档案馆加强地域特色档案建设的方法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就公共图书馆参与地域文化建设的途径进行研究、探讨 ,并结合镇江市图书馆工作的实践 ,提出了从发展特色藏书系统、设立特色图书室、建立专家档案、与地方支柱企业联姻、建立特色数据库、培养专业人才等方面入手 ,依托地域文化建设 ,拓展图书馆服务的领域和层次。  相似文献   

17.
档案作为记录社会活动的原始性凭证,蕴含族群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集体记忆和身份信息,是族群认同的关键性材料,彰显记忆价值、认受价值和文化主体价值。本文基于档案在族群认同中功能展开的观察元框架,通过明晰个体与群体之间的认同传递机制,解析个体通过“刻写实践—共谋筛选—档案保管”向族群传递认同的交互行为,以及族群经由“仪式展演—情感交互—情景识记”联结个体认同情感的过程,进而分析档案层垒与族群认同的记忆空间,同时引入时间轴概念,完整揭示族群认同的历时性传递与档案价值之间的同构机制。  相似文献   

18.
档案与身份认同关系的研究现已有一定规模。档案文献编纂是构建身份认同的重要环节,身份认同研究的深入为档案文献编纂的发展与转型提供了多重角度和理论借鉴。在数字时代,从传统到现代这一历时性角度来探讨档案文献编纂与身份认同构建的相互作用关系,有助于为档案文献编纂在身份认同领域的研究与实践中找到承接点与落脚点。  相似文献   

19.
基于文化认同视角的体制外档案资源建设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正处于社会发展的转型期,多元文化选择的局面使民众面临着文化认同的危机。档案是经过固化沉淀传承下来的可信记录,成为文化的承载物,在文化认同中价值特殊。然而,那些被选择保存下来的档案大多是关于权力阶层和精英阶层的,无法反映一般民众的记忆和思想。因此,从文化认同的角度提出体制外档案资源建设,为一般公民的历史记忆和身份认同的提供档案证据。  相似文献   

20.
王笛 《北京档案》2018,(7):17-20
身份认同是自档案记忆之后档案界又一个关注点和研究点.身份认同为认识档案文献编纂的社会功能提供了新的视角,赋予了档案文献编纂工作新的价值与意义.身份认同视角下,档案文献编纂具有记忆建构功能、话语媒介功能以及文化宣扬功能,身份认同建构下档案文献编纂功能的发挥,一方面要求编纂工作转向开放参与,另一方面要求编纂的叙事方式有所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