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与灵魂,国学经典阅读推广的服务宗旨是促使真正阅读者深读、精读国学经典。北京西城区图书馆创办“海棠树下为您读诗”世界读书日主题活动,探索“公共图书馆+公园”阅读推广新模式,创新阅读推广服务方式,实现国学经典阅读推广常态化、持续化发展。  相似文献   

2.
综合性图书     
《全国新书目》2010,(10):163-163
党员领导干部二十堂国学修养课,国学知与行,“特色中华国学”经典选析,国学典藏馆  相似文献   

3.
2014年5月12日,山东省文化厅出台《关于在全省创新推进“图书馆+书院”模式建设“尼山书院”的决定》。文件要求,在全省各级公共图书馆建设“尼山书院”,实施“图书馆+书院”服务模式,在提供传统服务的基础上强化以文化人的功能。文件指出:在设施布局方面,要设置统一标牌、国学讲堂、国学经典阅览室(阅览区)、文化体验室(活动区)等;在活动内容方面,包括经典诵读、国学普及、礼乐教化、  相似文献   

4.
本刊讯随着社会的发展,国人对传统文化所蕴涵的价值有了全新的认识,各地以弘扬国学为目的“现代私塾”出现在人们面前。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读物,目前有很多版本,但大多数的“现代私塾”选择了青岛出版社出版的“国学启蒙经典”系列丛书作为首选教材。苏州首家“现代私塾”——“菊斋”负责人张志义说,学校在选用教材时,对大陆、香港、台湾出版的多种版本进行了认真的对比、研究,最终认为青岛出版社出版的“国学启蒙经典”最为准确规范。这套书不仅把传统儒学中的经典进行了负责任的编选,收录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而且全书采用简体字,并配…  相似文献   

5.
移动互联网时代,国学经典的数字化再创作是开展跨媒体阅读推广的基础,包括国学经典图书的数字化推广文案创作、经典国学故事的视音频推广短片创作和高品质可互动的国学经典精品课制作等.国学经典阅读推广应该适应移动互联网下阅读的变化,有明确的理念、有效的策略,以便为读者提供更好的阅读体验,改进阅读效果,为国学经典的传承与持久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6.
《出版史料》2012,(3):94-94
《国学治要》是民国年间张文治编撰的一部集中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文献的丛书。其以中国传统文献按内容分类的经、史、子、集四部为经线,从《四库全书》中精选最具代表性的文献桑集而成,故被人们称为“小四库全书”,是民国期间影响颇深的国学经典文献丛书。  相似文献   

7.
新媒体时代,国学经典的传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文章分析了国学经典传播主体的作用,探讨了如何优化国学经典的传播内容和加强对媒介的利用,对国学经典的受众进行了细分,提出了提高国学经典传播效果的措施,以期为图书馆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众生喧哗的浮躁,导致人们内心不再平静。剧烈的社会变革不断冲击着社会原有的道德和价值体系,人们向中华五千年文明寻找智慧的渴望,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烈。《国学开讲》是范曾先生在不逾矩之年,为读者奉献的一部国学启蒙书。该书内容涵盖从《尔雅》《周易》到儒、释、道经典以及诗词文学、书画艺术诸领域,深入浅出地讲述了作者对国学和艺术的体悟,以儒做人、以释见性、以道明德、以艺修身,从多维度的生命智慧出发,力求打通古典精华和人心困境的隔膜,让读者与先贤心灵相遇。全书讲述的是国学,阐发的却是作者对于现代社会的思索。它用古典的思维方式来解释现实生活中面临的困惑,用辩证的方法来解答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这真是当下中国一个奇特的社会现象:一边是时尚文化甚嚣尘上.一边却是传统文化的呐喊。以传统经典为教学特色的国学班、读经班.在全国大中小学雨后春笋般地兴起:天南地北,掀起一股阅读国学经典、追寻传统文化的热潮。一个问题由之摆在我们面前:行进在现代化路上.我们究竟为什么要阅读国学经典?[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吴燕  赵鹏艳 《出版广角》2017,(20):22-25
媒介技术的蓬勃发展为国学经典传播提供了极佳的契机.新媒体时代,国学经典传播在主体、内容、媒介和受众等方面有着鲜明的特点,分析这些特点并审视其中存在的问题,对提高国学经典的传播效果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邓永标 《出版广角》2017,(20):15-17
如何营造良好的国学文化氛围,如何让国学经典图书的内容吸引读者,是出版界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创新国学经典图书出版的策划与推广路径,要在解读国学经典图书的形式上大胆突破,要在国学经典图书内容的大众化、通俗化和趣味性等方面大胆尝试,要在国学经典图书的营销推广方式上大胆创新.  相似文献   

12.
李沛涵 《今传媒》2023,(1):38-41
融媒体技术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一方面丰富了国学经典的传播形式,减少了传播的时空限制,拓展了内容创作和表现手法,为国学经典传播提供了新的契机;另一方面也带来了诸如内容把控、传播效果和质量监管等问题。因此,借助融媒体技术传播国学经典,应该合理应用技术优势,助力内容生产,强化全民参与,从而推动国学经典的传承与我国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3.
南文瑛  少辰 《出版参考》2006,(11):10-11
“国学”涵盖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文化的各个领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大百科全书”。“未闻国学不兴而国能自立者”。中国复兴国学、重振国学,切忌急功近利。中国人必须承担起创立新时代新国学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公共图书馆与公民文化自信的关联性,论述了文化自信视域下公共图书馆开展国学经典阅读推广的意义。以南京图书馆国学馆为例,归纳总结了国学经典阅读推广的主要模式。  相似文献   

15.
杨石华 《出版广角》2017,(20):12-14
国学经典出版伴随国学热的出现得到迅猛发展,但在其快速发展中也面临着同质化、娱乐化、碎片化等诸多问题.国学经典出版作为一种特定知识传播的社会交往行为仍有着自身的合理性,这种合理性主要体现在国学经典出版是集工具合理性、价值合理性以及交往合理性为一体的社会行为.在这些合理性的基础上,国学经典出版对全民阅读、阅读推广的创新与深化,对国学知识合法性的建构与传承,对当下现代性的纠正与治理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伊人 《编辑学刊》2012,(5):28-29
这天翻阅刚到的某刊物,见首篇是《国学大师杨树达》.遇夫(杨树达的字)先生旧学(国学)根柢之深厚,笔者早有闻知,如陈寅恪曾致函称道:“当今文字训诂之学,公为第一人.”世称“疑古”派的顾颉刚,对杨氏亦颇为推崇,将他与王念孙、王国维并列,赞为近世治古典最卓著者.所以,对这篇称述遇夫先生的文章,自然便有先睹的兴趣.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新闻周刊》2006,(22):71-71
大乐队 新感觉 国际品质 发烧天碟 完美演绛 “国风“:中国音乐、文学的伟大经典 “新国风”:跨界于东方与西方、古典与现代,唯美饰中国新音乐  相似文献   

18.
赵坤  高旭东 《出版广角》2017,(20):18-21
文章以国学经典的重版为研究对象,以文化研究及社会学分析为主要方法论,从文化自觉意识、经典重版的现状与意义,以及数字化重版的方式与新生路径等方面,讨论新媒体视域下国学经典重版的诸种问题.  相似文献   

19.
梁雅娟 《今传媒》2020,28(5):155-156
国学经典是中华文明最重要的载体之一,国学经典著作是中华文化精髓的凝缩,其思想智慧体现着传之千古的结晶,国学教育多少年来备受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肯定。国学经典教育在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要注重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的有机结合,要寓教育于日常生活、幼儿游戏之中,倡导幼儿通过经典诵读,懂得报恩、尽孝,修炼性情,激励幼儿乐观向上,树立爱国情怀等,从中感受经典文化的千古之美。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后中国已形成敬老风俗新风尚,这是我国自古以来敬老传统文化的延续。本文以敦煌唐人鸠杖敬老风俗为视角,广泛网罗古典文献,深入探讨了鸠鸟崇拜的民俗流变;因有国学第一经典——《周易》占卜贯穿其中,遂促使敬老风俗形成其哲理性特点,逾增加了我国敬老传统文化的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