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话说南郭先生逃走后,官兵一直在追查他的下落。南郭先生怕极了,便隐居深山。南郭先生整日里惶惶不安,茶饭不思,难以入眠。他躺在床上想: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如今可怎么办啊!南郭先生叹了一口气,可除了拍脑袋还是拍脑袋。想来想去,他最后想通了,只有一个办法:我一定要学会吹竽,没  相似文献   

2.
南郭先生逃走以后,与妻子背井离乡,去到了别处。他整天呆在家里自责,要不就到庙里忏悔,请求菩萨原谅。他妻子见他这样,就说:“你不能整天无所事事的,既然已经捅了娄子,就得快想办法补救。”再说齐王见南郭先生不见了,心中犯疑,想:“幼时常听父王称赞南郭先生竽吹得好,可现在怎么不露脸了呢?”于是,齐王叫来了军士,让他们去寻找南郭先生。“让南郭先生回来见我,这样我就可以听他吹竽了。”齐王想着,便又去听竽独奏了。说南郭先生聪明,的确不假。他痛下决心,要好好地拜师学艺,学会吹竽。在当地还真有一位会吹竽的老师傅。南郭诚心投入他的门下…  相似文献   

3.
南郭先生出逃的消息在社会上传开了,齐湣王知道后龙颜大怒,正要下令缉捕他,大总管连忙劝阻:“南郭先生欺君犯上,罪该万死,但是皇上您想想,如果他不会吹竽的真相传出去,百姓岂不笑话先王?”齐湣王转念一想,对呀!曝光南  相似文献   

4.
师:(对照板书)了解了南郭先生吹竽的遭遇,你们想知道他后来的情况吗?……  相似文献   

5.
战国时期,齐国的君王非常喜欢听吹竽合奏,好吃懒做的南郭先生想办法混进了乐队,他不懂装懂、摇头晃脑,装出一副行家的样子。不久老齐王死去,新齐王只喜欢听吹竽独奏,南郭先生这下心虚了,害怕会露馅,于是连夜逃出了皇宫。南郭先生比喻无才而占据其位的人。像南郭先生这样不学无术靠蒙骗混饭吃的人,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假的就是假的,最终逃不过实践的检验而被揭穿了伪装。看看我们的身边,如南郭先生般的现象还少吗?认识上——捧着铁饭碗。很多进入教育行业的人一心想获得稳定的铁饭碗,自身并不具备一个教育工作者当有的信仰和热情,仅仅满足  相似文献   

6.
南郭先生逃出王宫后,便流浪街头。有一天,南郭先生饿得奄奄一息了。回想从前,他认识到靠骗钱为生是行不通的。他想:要是有机会,我一定会重新做人的。正在这时,大树上飘下一片叶子,正好落在他的头上。南郭先生刚要把这片叶子拿下来扔掉的时候,意外地发现了叶子上写着几排密密麻麻的小字,便随口读了起来:我是一位魔法师,假如你有什么事,请在晚上12点,到这棵树下等我。魔法师南郭先生读完这几排小字,便半信半疑地在晚上12点来到这棵大树下等魔法师。夜静得可怕,漆黑的天空中突然出现一道白光,白光徐徐落在了大树下,一眨眼出现了一个穿白衣服的…  相似文献   

7.
"吱"南郭先生推开了家门,迅速地闪了进去,一边喘着粗气一边说:"呼呼……好……好险,差一点就被发现……现了,还好我提前溜回来了。""咚咚……"门外一阵脚步声由远及近,南郭先生又紧张起来,他想一定是齐泯王派人跟踪自己,完了!被发现了!  相似文献   

8.
早上,老师给我们讲了个《滥竽充数》的故事.有个叫南郭先生的人,根本不会吹竽,却混在乐队里装模作样.因为原来的皇帝喜欢合奏,他混得不错.可是,新皇帝要求乐师独奏,南郭先生当然不能胜任,只好偷偷地溜走了.……  相似文献   

9.
学校深化教育改革,学生自由选聘教师,南郭先生被炒了鱿鱼。南郭老婆看他整天无所事事,就让他教自己的三个孩子。孩子在家学习又可省了学费。南郭一想也对,就不让孩子上学了,由他做“全职教师”。  相似文献   

10.
自从南郭先生跑了之后,齐王大怒,到处张贴通缉令。南郭先生看到通缉令,吓得魂飞魄散,四处躲藏,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这天,南郭先生到了陈国,身无分文的他只好沿街乞讨,样子别提有  相似文献   

11.
南郭先生家境十分贫寒,一到冬天,全家人都吃不饱、穿不暖。妻子逼他外出挣钱,南郭先生为了养家糊口,只得周游列国,开始了打工流浪的生活。一日,南郭先生来到了齐国都  相似文献   

12.
话说南郭先生自知犯了欺君之罪,连夜逃出皇宫。 这天,南郭先生来到一座高山上,这里绿树成荫,鸟语花香,让连日逃亡的南郭先生精神为之一震,不禁迎风高歌一曲,完全忘乎所以。一曲《流浪曲》还没唱完,官兵如从天降,从四面八方围上来。南郭先生大惊失色,匆忙逃窜,慌不择路,滚下了悬崖。 正午的太阳火辣辣地晒着大难不死的南郭先生,他醒过来后,发现自己挂在一棵长在悬崖边的树上,原来是它救了他的小命。好不容易从树上下到谷底,南郭先生又累又饿,四处搜寻,见前面不远处有一间小茅屋。南郭先生来到门前,门没锁,便推…  相似文献   

13.
南郭先生逃走之后,心情坏到了极点,心里痛骂齐湣王那个坏脾气。他走在街上,东倒西歪,“回头率”很高。突然,他看见一位白发老人,胡子拖到了几十米外的树林里,头上辫了上万个辫子,也有十来米长。南郭先生大叫道:“你是何方妖怪?”白发老人哈哈大笑,用震耳欲聋的声音说:“我是时光老人,看你这么烦恼失意,特来为你解忧的,跟我来!”一会儿,南郭先生又回到了皇宫,只听时光老人说:“我让你看看你继续留下去会有什么结果。”于是。南郭先生看见另一个南郭先生走到齐湣王面前,吹了一首非常难听的曲子,可他自己却说:“大王,这是现  相似文献   

14.
南郭先生在乐队里混不下去了,便乔装打扮逃到楚国。他买了一份《楚国报》,看到报纸上没有关于他的通缉,便安心地在楚国生活。由于网络四通八达,南郭先生还是被齐国发现后抓住了。  相似文献   

15.
时间早晨场景学校人物南郭先生、书童瓜皮(笑话百出的南郭先生也来到了某学校学习,他平时吊儿郎当,不努力学习,考试作弊才能勉强过关。可是这学期,老师把他安排在爱捉弄人的小书童旁边,这下,他的计划全泡汤了。)  相似文献   

16.
南郭先生回到家,妻子问他:“你怎么回来了?”南郭先生说:“别提了,在以前的大王那儿演奏,我可以装模作样,滥竽充数;可如今的大王却喜欢我们一个一个地吹给他听。没办法,只好逃回来了。”妻子对他说:“既然你已经知道错了,就应该改改,做一个有真才实学的人。”南郭先生听了妻子的话,找了一个吹竽的名  相似文献   

17.
余文森教授在谈论有效教学时,常提到他听初中寓言故事《滥竽充数》一课的教学经历。当课堂教学结束,临近下课时,教师问学生如何看待南郭先生。学生纷纷举手表达自己的见解,有的说南郭先生是个虚伪的人,不学无术、装腔作势、弄虚作假,可恶!有的说南郭先生是个高明的人,察言观色、善于伪装,在齐宣王的眼皮底下竟然隐藏了很长时间……最后.一位小男生怯生生地站起来,冒出一句话让所有听课老师大为吃惊,他说:“老师,要是大家都肯帮南郭先生一把,他就不会滥竽充数了。”当时,这个班的班主任也在场,告诉大家,这个学生就是班上的“南郭先生”,考试成绩总是最差,不能为班级荣誉出力,还拉班级的平均分。  相似文献   

18.
南郭先生赞     
南郭先生为齐宣王吹竽,滥竿充数。可后来,遇到齐 王的嗜好与齐宣王不同,先生只好“三十六计,走为上策”。 南郭先生最大的缺点是不学无术,不求进取,他为此出了洋相,丢了饭碗,被后人当作笑料而不齿。 而我倒觉得,南郭先生有不少值得赞许的地方。首先,南郭先生能正确对待自己,有“自知之明”,他听说齐 王“好一一听之”,深知自己业务素质差,工作不称职,无需上司做深入细致地思想工作,便非常明智地悄悄离开了。既没有把资格一摆,要求照顾,而是主动告退。也没有因“铁饭碗”被砸,牢骚满腹,这不是难能可贵吗? 其次,南郭先生还比较讲原则,对“关系学”可谓  相似文献   

19.
南郭后传     
南郭先生听说齐王要逐个听乐队吹手吹竽,惊慌得不知所措,于是,他收拾收拾行李,慌忙逃离了王宫。田野里小道弯弯,秋风习习,南郭先生顺着一条小道来到了一个小镇。镇上人来人往,大家忙得热火朝天,突然,南郭先生的目光落在了镇西头的一面墙上,墙上贴着一张招生广告:“吹竽培训班招生,皇宫乐队名师传授技艺。联系地址……”南郭先生眼睛一亮,心想:以前是因为自己没有好好的跟师父学手艺,而闹了这么个滥竽充数的笑话,让天下人耻笑。如今,机会失而复得,我该好好珍惜才是呀!于是,南郭先生便顺着广告上的地址,来到吹竽培训班,他先到招生办办理了报名…  相似文献   

20.
南郭先生的故事是妇孺皆知的,然而南郭先生的教训并不是人人都已接受了的。南郭处士起初所以能够混下去,是因为他能在齐宣王规定的三百人集体合奏中滥竽充数。俟到宣王死,缗王继位,这位新主喜欢听独奏时,他只好逃之夭夭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