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 毫秒
1.
文章选取全程参与新中国建国三十年各种运动的作家汪曾祺(1920-1997)小说文本,梳理隐匿在大历史缝隙中的小人物、小历史的蛛丝马跡,具体呈显存在于官方的历史文本与民间文学文本对于历史叙事无法避免的差异,因为历史从来不会只有一个版本。此外,透过"衰年变法"的汪曾祺新中国小说的文学展演,亦将揭示历来鲜少受到研究者关注的"非典型"汪曾祺风格。  相似文献   

2.
贾平凹小说中的地域景观保留着山野的古老、原始、厚重、神秘,民俗风情反映着商州山乡人们固有的道德伦理与质朴的生存方式。在一幅幅商州山水的画卷中,我们从中可以感受到奔涌于贾平凹心底、流溢于他笔端的那份强烈的恋土恋乡之情,甚至在他的都市小说中,从描绘的都市景观到对所表现的都市人物的选择都有着摆脱不掉的乡土气息。商州,是贾平凹创作上“心灵的根据地”,也标志着在乡土情感上,作家已找到精神的家园。  相似文献   

3.
90年代,中国乡土文学大致分为四种范型,我们试图从城市化意义的出现、后现代主义的整合、"人文精神"的反思和现实主义冲击波来分析它们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作为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乡土小说流派的中坚力量,王鲁彦的乡土小说中透露出浓重的悲剧色彩,除了表现"爱的破灭"的主题,他又继承了鲁迅先生对"隔膜"主题的探索,形成了自己独到的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5.
文学作品塑造人物群像在中国古代小说中非常普遍。《红楼梦》之前的古典小说人物群像的特点是类型化的,而从《红楼梦》出现以后,“一切传统的写法被打破了”。曹雪芹善于在典型环境中塑造典型的人物群像,形成了性格化的典型人物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彭家煌是“五四”乡土小说作家群中的优秀一员,他以溪镇为自己着力表现的乡土世界。其笔下的乡土世界展示了文化风俗、人性与人的价值并表现出对人物细密的剖析能力以及“悲喜剧”相互交融等创作特色。作者通过对封建传统的批判,显示出小说内在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7.
巴人乡土小说的民俗描写是很有特色的。一方面表现在对封建宗法制家族的揭示,另一方面则运用民间故事提炼小说的题材。与30年代“左翼”乡土作家不同的是,巴人在挖掘农民抗争意识和行为的同时,对农民性进行了客观理性的分析和批判。因此,作家乡土小说整体上呈现出一种悲剧性的审美蕴涵。  相似文献   

8.
林小叶 《语文知识》2013,(2):100-101
乡土小说自其产生以来,一直交织着作者的乡情与理性。在题材选择、民俗风情的描写等方面,"五四"乡土小说和京派乡土小说有很多相同之处。然而基于不同的文学观,作家即使处理相同的故乡题材,他们的作品中对故乡的抒写也有较大的差异。启蒙的文学与文学的启蒙两种不同的文学追求,决定了"五四"乡土小说与京派作家不同的文学视角,不同的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9.
在新时期的乡土小说家队伍里,迟子建以其独特的身形为人瞩目,好以自己对生活朴素的,审美的理解,悲悯而不阴霾的情怀,执地表达着对黑土地的深情,对生命的热爱和赞美。好笔下的乡土是诗意的乡土,生灵是诗性的生灵,而“幻想”则是好对艺术的理解和言说方式,这使好的乡土小说总有一种凌架于作品中人,物,事件之上的形而上性质。  相似文献   

10.
李康美的乡土小说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强烈的时代气息,是渭南当代乡土生活变迁的活化石。李康美的乡土小说在乡村日常生活的质地上状写乡村原始人性的偏狭、盲目与自私,弥漫着一种深沉痛苦、焦灼忧虑的情感基调。李康美的乡土小说以“真诚-真实”为美学法则,具有坚实的现实主义品格。  相似文献   

11.
运动模糊图像的复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相机的曝光期间,如果物体和相机有相对运动,则反映在底片上的图像有明显的移动,形成了模糊的运动图像。在运动模糊图像复原的问题上,本对图像进行数字化处理,通过找出清晰图像与模糊图像之间的关系,由此建立出模型,并给出了相应的算法,成功地解决了该问题。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为标准。英语教学改革是高职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保证教育改革的合理性,需要从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和基础能力为出发点,按照教学计划的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以理论教学为主导,将实践教学落实到实处,形成学校和教师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进而促进学生英语水平的提升。职业教育和传统的高等教育模式存在一定的差异,职业教育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主应用能力为主,不断对其进行创新。本文以高职英语教育改革背景及改革内容为出发点,对现有的教学体系进行了改革和创新,并进行了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13.
“反差现象”对艺术创作具有特殊的作用和影响,特别是地域环境反差对艺术创作兴奋的形成、身份和命运反差对艺术创造激情的产生、文化思想观念反差对艺术诗性的升华等,无不生发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在当今艺术全球化时代,艺术家应该主动拓宽新的文化反差层面,形成新的艺术兴奋点,创造更多的艺术精品。  相似文献   

14.
从创作角度看,传统小说的创作,是一种高度个性化的精神活动,遵循艺术创作的规律;而现代影视的制作,是一种集体行为,遵循文化工业生产的法则。小说要趋附于影视,就意味着小说创作具有工业化生产的某些特征。“趋影视体”小说是影视艺术作用的结果,反映了人们对影视与小说关系的认识。表现了小说对影视艺术的屈从和依附。“为影视艺术而小说”,意味着小说家在题材选择、主题表现、人物塑造、情节营造、语言运用等方面要考虑到未来的影视改编,其深层动机在于经济利益的驱使。就文体特征而言,“趋影视体”主要表现为叙事的大众化和话语的程式化。其结果是小说与影视剧本之间的差异被削弱,小说的“味中之味”被消解。  相似文献   

15.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对学生进行科技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与行为,日益受到学校的重视并得到普及。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及早地对幼儿实施科学教育是提高民族科学素质的根本所在。幼儿园应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科学教育活动区,幼儿科学教育活动区具有开展活动灵活多便、师生共同参与、可变性强、有利于幼儿良好习惯养成等特点,其内容应以动植物和科技为主。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区的活动方法应是多种多样的。  相似文献   

16.
教育价值是教育活动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过程中,主体根据自身的需要与客体的情况而主动创造的。教育活动主体的主体性培养是教育价值创造的根本途径。教育活动中,创造主体之间、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和谐环境,以利于主体意识的成长和主体性成长的内在激励机制的形成,引导科学的教育价值观的形成和积极的教育价值取向,以规范教育价值主体的主体性成长的方向等是教育价值创造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7.
While audio recordings and observation might have dominated past decades of classroom research, video data is now the dominant form of data in the field. Ubiquitous videography is standard practice today in archiving the body of both the teacher and the student, and vast amounts of classroom and experiment clips are stored in online archives. Yet little to no research interrogates how this data partakes in the history of scientific cinema, assembling particular images of teacher and student bodies, nor how the digital nature of video devices might indeed challenge theoretical assumptions about social science more generally. This paper situates current video research practices within the history of scientific cinema and opens up the discussion about how these practices are linked to shifting structures of industrial labor. The paper uses the work of Gilles Deleuze – on art, cinema and the body – as a means of provoking the reader to consider new ways of working with the moving image.  相似文献   

18.
周立波的小说创作与益阳山水、民俗等具有血肉相联的关系,对益阳的自然地理状貌,传统风俗民情,以及益阳本土方言都作了生动全面的反映,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相似文献   

19.
出色的小提琴演奏者应努力将作曲家艺术创造的精华形象地体现到演奏中,揭示作品深刻的内涵和丰富的情感,引起听者强烈的共鸣。要做到这一点,全面深入地把握音乐作品的内涵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城市文化个性与城市文学发展的互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文化个性深刻影响着城市文学的创作,城市文学的创作也能动地影响着城市文化个性的形成与发展。正确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形成良性循环,对于构建社会主义的城市和谐社会将是巨大的助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