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2011年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吸引了国人的眼球.瑞典诗人托马斯·特兰斯特勒默最终折桂,诺奖作品的中文翻译出版也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一年一度的诺贝尔文学奖的选评工作吸引了全世界人的关注,我国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2.
时世平 《出版科学》2011,19(6):52-54
包括诺贝尔文学作品在内的世界著名文学作品翻译出版,近年来在中国出版界得到广泛关注。但是,目前一些过于追求经济效益的文学翻译出版,使得翻译出版工作出现了粗制滥造的劣质化危机。文学翻译出版精品战略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摆脱这种危机,出版社要重新厘清文学翻译工作的性质,找准与作品内容、精神相契合的翻译者,在出版审批与监督上下功夫,以打造精品为工作标准。  相似文献   

3.
黄强 《出版广角》2014,(4):23-24
当前我国优秀的图书对外翻译人才匮乏,不仅翻译人才断层严重,而且翻译人才综合文化素质不高,尤其在社科人文方面缺少大师级翻译家。  相似文献   

4.
李伟  张梦军 《出版广角》2016,(10):38-40
英美文学在国内的翻译出版虽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英美文学作品国内译制的质量问题一直饱受诟病,严重影响了英美文学作品国内的传播效果和我国出版业的健康发展。我国应该正视翻译出版中存在的翻译质量低劣、剽窃抄袭、重复翻译出版及选题混乱等问题,从译者素质培养、出版机构管理和政府宏观调控层面采取积极措施,为英美文学作品的国内翻译出版创建健康的发展环境,促进文学翻译出版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翻译出版学视域下,翻译是出版传播的一个重要环节,译者不仅需要关注翻译质量,还要考虑传播效果,翻译功能不限于传统译学中的翻译范畴,译者角色有待重新界定。文章通过总结湘军出版“走出去”成功案例,分析译者在翻译出版过程中的五种角色:选题阶段翻译出版主体的参与者、翻译阶段译作质量的把关者、编辑阶段出版团队的协调者、发行阶段译作传播的推介者、接收阶段译语受众的沟通者。译者角色的重新定位有助于译者更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和积极创造性,提高翻译出版团队的运作效率,推动中华文化高质量“走出去”、高效率“走进去”。  相似文献   

6.
朱生豪是我国最著名的翻译家和诗人,在他英年早逝的一生中,为后人留下了皇皇巨制的莎士比亚译文作品。本文主要介绍了朱生豪韶华短暂而成就卓著的一生,并对其"译莎"活动进行了梳理和评价。  相似文献   

7.
译林版<尤利西斯>,1995年连续获得第二届全国优秀外国文学图书奖一等奖、第二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从1994年出版全译本以来,第一版精平装两种版本曾印刷 5次,合计印数15万册.第二、三版修订本,至今印刷四次.累计总印数将近20 万册,单本获利超过200万元.一部被认为写法怪诞、文字难懂的"天书"小说,何以会受到我国读者如此的重视和欢迎?出版该书获得"名利双收"这个事实,给了翻译出版哪些启示呢?  相似文献   

8.
宋艳 《出版广角》2016,(4):21-23
近年来,由于中国出版“走出去”的积极姿态与越来越多精品力作的不断涌现,引起了西方学者的关注。对于中国出版物在海外市场的表现,笔者有幸与西方数位领域内专家、学者进行了对话,其中不乏对中国出版“走出去”的观察有独到之处,整理成文,供业界同人参考。  相似文献   

9.
唐瑾 《编辑之友》2007,(3):87-88
"中华翻译研究丛书"从选题策划到出版丛书之十三,走过了9年的历程,有艰辛坎坷,也有快乐欢欣.当新世纪曙光初现,策划者兼责编回望丛书十三种,心中涌动新的激情,中国的翻译研究已登上学术大堂,于是毅然决定推出丛书的第二辑,已出的十三种为第一辑.  相似文献   

10.
翻译出版中编辑的角色与话语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曼·雅可布森区分了三种翻译:语内翻译、语际翻译和符际翻译。古汉语翻译成现代汉语是语内翻译;汉语与外语之间的互译是语际翻译;把文学作品改编成影视作品,则是不同艺术符号之间的转换,是符际翻译。无论是哪一种翻译,都是译者心血的结晶;翻译作品若要最后出版并面对自己  相似文献   

11.
中国知网自主研发的学术不端文献(期刊)检测系统在遏制学术不端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在检测过程中不能仅依靠机器检测结果作为唯一判定标准,应辅以人工研判。人工研判的关键是对检测结果——文字复制比(TR)要进行科学修正:①要剔除误判部分;②补充漏判部分;③对文章不同部位的文字复制比要区别对待,并归纳可以通用的判定操作标准。  相似文献   

12.
有人批评这是传统文化堕落了,但不论怎样,至少传统文化有人关注了。《沉思录》正搭上这趟快车,浩浩荡荡出发了。然而一旦放弃朝圣者的徒步而登上那列快车的传统文化,都将改变自己的身份,经典式的说教,皆变成现代版的励志,这究竟是误读,还是"新解"?还有待人们进一步评说。  相似文献   

13.
杨凡 《大观周刊》2011,(43):17-17
The Faculty of Delight是一篇散文,选自刘世聪先生《英汉.汉英美文翻译与鉴赏》这本书。刘世聪先生在该书的前言中提到:文学作品翻译的至高境界是再现原文的韵味。散文的韵味主要表现在声响和节奏、意境和氛围,以及个性化的话语方式三个方面。声响和节奏是指语言的节奏感,意境和氛围指作品的再创造,而个性化的话语方式则是说每个作家都有其独特的方式来表达自己。  相似文献   

14.
黄梨 《出版广角》2016,(2):44-46
翻译是实现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而中国文学对外翻译出版则是促进中国文化对外传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切实有效地将中国文学译介至国外是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本文从文学作品甄选、译者素养、翻译策略选择和翻译评价机制四个方面探析了当前中国文学对外翻译出版中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5.
公文 《编辑之友》2011,(4):30-32
一翻译出版业的窘境与网络翻译的兴起1.翻译出版业的窘境2010年10月,鲁迅文学奖上文学翻译类作品首次出现空缺折射出中国翻译出版行业的窘境。其实,这种窘境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经显现,当时就有学者撰文直指翻译出版业粗制滥造、重译误译等问题。具体来看,当代中国翻译出版业的困境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个是受众萎缩。随着文化生活的多样化与快餐化,加上外语水平的不断提高,购买价格较高的翻译作品的受众越来越少。第二个是翻译出版准入门槛较低,缺乏  相似文献   

16.
陈梅霞 《出版广角》2015,(16):40-41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译学论著及教材出版呈现很多优势,比如出版物数量多、品种多。但是在出版业蓬勃发展的环境下,部分译学论著和教材出版也呈现缺乏系统性、精品图书少、选题重复率高、出版较为分散、深度不够等问题,这也导致应用翻译出版物的出版质量饱受考验。本文以应用翻译出版物的出版为视角,结合应用翻译理论与教学文库的产生和发展,重点论述应用翻译出版物的出版定位,以期为国内翻译出版行业的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一线外国文学编辑的视角谈了我国文学翻译出版的现状,以及将来的发展趋势.提出文学翻译受到时代变化、文学潮流嬗变、翻译观的影响.当前文学翻译的质量总体并未下降,而图书市场的变迁给文学翻译带来了全新的挑战与机遇,传统的文学翻译观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让翻译学理论研究成果更多指导实践工作,同时增强行业活力,吸引更多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18.
国家民族文字出版专项资金对少数民族文字图书出版给予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为做好少数民族文字图书出版提供了保障.云南教育出版社策划的“汉族题材云南少数民族古籍译注”获得2015年国家民族文字出版专项资金.本文以该项目为例,探究国家民族文字出版专项资金项目在策划过程中体现的精品化和传承化,分析国家民族文字出版专项资金项目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并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9.
胡洁 《编辑学刊》2013,(1):90-95
当前,中国图书“走出去”关键的问题是如何用其他语言准确、恰当地讲好中国故事.其中,译者和编辑的角色及策略至关重要.本文以翻译学的视角,阐释了对外出版翻译活动中异化与归化、译者主体性和读者中心化、意识形态等策略的运用,并对编辑的角色进行了定位,给出了“走出去”出版活动中一些编辑策略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译入与译出:困惑、问题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在世界文明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而独特的角色,它构建并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了解、借鉴与尊重,成为世界交流与进步的重要推动力。从中华文明的演进来看,对异域文化的译人与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东汉至唐宋的佛经传译,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五四运动时期的西学东渐,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直接参与了中国文化、宗教乃至社会的变革、改造与更新,体现了翻译与重大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