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听课断想     
前不久,作为学校"立体评教"活动的一名评委,我以每天4节课的速度听了42节语文课,在听课的过程中生发了些许关于"听课"感想,对"听课"有了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听课断想     
前不久,作为学校"立体评教"活动的一名评委,我以每天4节课的速度听了42节语文课,在听课的过程中生发了些许关于"听课"感想,对"听课"有了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有位语文专家曾多次说过这样一句话:“外行听课看热闹,内行听课听门道。”我们要使自己由外行变内行、由看热闹变成听门道: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听课前要充分准备为了更好地听课,提高听课的质量,教师在听课前要做一些准备工作。1、确定听课的目的听课不能什么都抓,什么都要,否则往往什么也得不到。听一节课能得二、三点,或是某一点收获,就是取得了良好的听课效果。那么如何确定听课的目的呢?  相似文献   

4.
不论是基于学校的常规工作,还是教师主动发展的需要,听课都应该是每个学校教师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前阶段,我走进教室听了不少老师的课,在认真听课的同时,我还着意观察和我一起走进教室的听课老师.细心的观察引起了我的思考--我们教师在听课过程中应该是什么样的角色呢?  相似文献   

5.
孙泽 《四川教育》2014,(12):48-48
听课,应该是管理层、教师必备的习惯,而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和工作事务的增多,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忽略了听课.那么,如何让听课成为一种习惯呢?1.调动内需,让听课变得主动.教师的成长在课堂上,课堂永远是教学的主阵地.教师除了要潜心钻研教材,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精心辅导之外,还应该抱着学习的心态参与听课活动,要让每个教师认识到听课的意义和价值,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要我听为我要听”,把听课变成一种自觉的活动,当作自己学习发展和提高的机会,而不是学校强加的硬性任务.  相似文献   

6.
不太聪明的问题我的学习成绩一直挺好的,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我觉得老师上课讲的知识我都懂,不用认真听课,所以,上课时我总是不认真听,或者看课外书,或者写作业。为此,我受到了老师严厉的批评,上周还被叫到了办公室。可是,我真的觉得我听不听不重要,因为我都会了。隋欣姐姐,你说我还有必要认真听课吗?新力你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而且总不认真听课,由此可以推断,你很聪明,不过,你提出这个问题使你显得不够聪明了。(开个玩笑)你当然还有必要认真听课,因为即使那些知识你真的都懂,你和老师的思路也不一定相同。多一种思路,就对知识多一份理解。…  相似文献   

7.
怎样听课取决于听什么。儿童语文课程视野下的听课就是听儿童的变化,听这样变化的性质,听儿童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下面主要结合我听特级教师闫学的习作课《愿望》来具体谈谈。  相似文献   

8.
作为学校领导,我经常下到课堂听课,面对诸学科的每一个任课教师“杂听”。我的习惯是:听课前粗略地翻阅一下教材,自己先理解一下,然后带着问题去听。听后,一般要和老师们用时或长或短地交换一下意见。每次听课,既是一次“领导”深入,更是一次“倾听和业务学习”。习惯成自然,在  相似文献   

9.
钟杰 《师道》2009,(11):41-41
有两个小故事一直令我心痛。 一次,我在某班上课,一同学不听课(这是他的特色,不论是谁的课,他都不听)。我明示暗示了好几次,他仍然不听。于是,我禁不住发了句感慨:"知道吗?每次看到你不听课,我的心就发痛。"那个孩子既没反驳,也没调整自己的听课状态,但是看得出来,他满眼的迷茫。  相似文献   

10.
<正>特级教师于漪曾说:"我的特级教师是听课听出来的。"特级教师窦桂梅也说过:"几年来我听了校内外教师的1000多节课……"可见听课在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中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无论你是刚踏上三尺讲台的新教师,还是稳握教鞭几十年的资深教师,听课和被听课都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开课者,你可能要花上好几个星期去准备课件、查阅资料、设计每一个细节。而作为听课者,你是否只带着一支笔一本听课笔记就堂而皇之地坐在教室里了?如何才能有效听  相似文献   

11.
刘仝西 《中国教师》2009,(Z1):502-502
<正>在多次听课之后,我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执教老师能调动听课人兴趣的话,这堂课听下来,不但听的认真,而且印象深刻:而若执教老师不会调动学生的兴趣,那么,这堂课不但听的令人索味,且没有什么收获。既然有准备地让别人听课,能说这位老师没有认真备课吗?不!从课堂上看,执教老师做了充  相似文献   

12.
一、订计划学年开始,我给自己订了个听课计划--是在检讨了过去无目的,无总结,为听课而听课的事务主义的基础上订的——并决心督促自己执行:1.有目的,有系统的听课,比如十月份以听国语科的一般教学过程为主;十一月份以听国语科如何结合思想教育为主。2.有重点的听,在一个具有三十多班的学校里,如果普遍地去听课,势必影响其它工作,因而我在高中低三班择一个重点班再从新旧教师中各择三两个班,分别去听。3.对有教学经验的教师是在原有基础上提高,推广他们的经验;对新教师--尤其是非师范毕业又无教学经验的,则注意听他们的常规训练和教学方法,从而提出问题,大家讨论研究。避免过高的要求。二、个别听,集体研究由于听课的目的明确,就比较容易把问题集中起来,如:一些新同志不知道怎样启发学生学习兴趣或联系前课,常常是上课就讲,讲完就问,然俊留下作业,让学生回家或当堂作,使整个教学显得枯燥呆板,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发现这种现象  相似文献   

13.
事件一:区教委教研室对我校进行了业务视导,主要听了各科的随堂课,涉及到十多个学科,我的课也被听了两节.在后来的反馈中,得知竟有一些教师拒绝或变相拒绝教研员听课,我非常生气.在下周的例会上,我严厉批评了这种影响学校声誉的行为,并要求大家加强学习,互相听课、评课,认真对待每一节课,让每节课都能见人.  相似文献   

14.
听课随感     
从教十余年 ,听的课可谓不少 ,但真正能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却寥寥无几。然而笔者最近所参加的一次听课活动 ,却使我终身难忘。在听课的前一天 ,我们就收到了有关这节课的教材、教学参考资料 ,以及执教老师的教学设计和这样设计的理由。于是 ,我们就抓紧时间熟悉教材 ,理解“教参” ,比照设计 ,进行换位思考 :如果我来执教这节课 ,我又会怎么设计呢 ?所以 ,第二天听课时 ,我们谁也没有忙于记听课笔记 ,而是认真学习思索 ,并在教学设计旁边注上适当的批注 ,写下自己在听课中的点滴随感。评课时 ,大家发言热烈。因为有了对教材的深刻理解 ,讨论…  相似文献   

15.
听课评课作为教师专业发展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一直被重视.然而,当前教师在听课评课方面却有诸多困惑.有的不知道听课要准备什么,有的不知听什么,有的只会听不会评.那么,作为听课者应该怎样准备?从哪些方面去观摩?如何评议教师的教学行为?怎样的听课评课活动才是有效的呢?通过实践我初步总结出了一些策略.  相似文献   

16.
事件一:区教委教研室对我校进行了业务视导,主要听了各科的随堂课,涉及到十多个学科,我的课也被听了两节。在后来的反馈中,得知竟有一些教师拒绝或变相拒绝教研员听课,我非常生气。在下周的例会上,我严厉批评了这种影响学校声誉的行为,并要求大家加强学习,互相听课、评课,认真对待每一节课,让每节课都能见人。本来认为对教师教育一下就行了,  相似文献   

17.
前不久,我曾到某中学去做教师考评工作,这样,各科教师的课都要听一听。本人多年来一直从事语文学科的数学与研究工作,对数理化各科极少问津,更谈不上听课,认为“井水不犯河水”,听了也没用。可是,当认真听了几课数理化之后,思想上便萌发了一种失误感;并由此想到一个问题:要不要提倡各科教师相互听课?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名教研员,听课、评课是我的主要工作。最近我们组织了一次“送教下乡”活动,请一位老师上了人教版第五册的一篇略读课文《听听,秋的声音》,课后我们进行了评课。一、评课前:多方查看,有备而听。为了避免评课时“信口开河”,评课前我进行了充分的准备。首先熟悉了教材以及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资料。这样做,能在听课时理性地看待教学过程中教师怎样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创造性理解和运用,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减少听课的盲目性。接着,我认真看了执教老师的教案,发现她对这篇略读课文的教学进行了精心预设。她的设计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让学生运用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阅读方法自主学习诗歌,走进秋天的音乐厅,感受秋天景象的美好。第二部分,通过开展“秋之声”诗歌擂台赛,让学生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通过查看资料和执教者教案,对于评价这堂课心中有了底儿。二、听课时:全神贯注,听有实效。听课与评课是密不可分的,听课的质量直接影响评课的效果。如果不全神贯注地听课,不边听边酝酿怎样评课,就不可能有精彩的评课。对于怎样听课也需要努力学习,这种努力不能是“猴子捞月”,所以我们要从一节课里“捞”到真正的“月亮”,要有针对性地听。我这次听课盯的“月亮”就是...  相似文献   

19.
李丽臣 《新疆教育》2012,(18):81-81
我一直坚持听老教师们的课,从不间断的听课中我的收获颇多、感触也颇深。以下是我听课中感悟最深的几点,和大家一起分享。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16,(19):119-120
<正>听课是教师的日常工作之一,但不同的听课行为产生的效果大相径庭。如果想借听课之机达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目的,就不能把听课看做一个孤立事件,而应将其放在教学活动的全程中把握,带着"研究"的心态去听去看去想。本学期我听了本校梁志伟老师的一堂课,对我的启发很大,引起我持续的思考。梁志伟老师,三十多岁,是一位有十余年教学经验的朝气蓬勃的帅哥,因长期兼任学校办公室干事而没有任教一流的班级,然而,这并不妨碍梁老师的学生在大考中创造佳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