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问题解答     
问:蒋介石在南京三次"下野"的情况是怎样的?答:蒋介石是旧中国大地主、大买办阶级的总代表.从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对内实行残酷镇压,对外投靠帝国主义.他在长达二十三年的反动统治时期,曾经三次"下野",耍尽了各种反革命手段,最后逃到台湾,继续维持对台湾人民的反动统治.第一次"下野"是在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策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4月18日在南京建立起反革命政权.但是,建政伊始蒋介石就遇到各方面的反对和挑战.首先是遭到广大革命群众的反对以及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屠杀.其次是国民党各派系都想争权夺位,一时闹得  相似文献   

2.
<正> 在“中国现代史”上,以退为进是蒋介石常用的统治术,亦曾收奇效,然而,权术再高明也掩盖不了反动的本质,他所代表的政治、经济势力违背了中国各族人民的利益和意志,结果只能被人民的力量所推翻,被历史的洪流所淹没。从蒋介石的三次“下野”可见,“顺民者倡,逆民者亡”。  相似文献   

3.
近代中国史上蒋介石的三次下野,论者多认为是蒋介石玩弄的“以退为进”的把戏。本文从具体史料出发,认为新桂系与蒋介石存在着长期的错综复杂的矛盾,这种矛盾的焦点就是争夺最高统治权。蒋介石的三次下野,与新桂系势力的消长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詹姆斯·卡拉汉在1979年大选前不久曾说过,他预感到英国政治中的“海变”即将发生,这种大变化“或许每30年发生一次”.果不出所料,在同年的大选中,他领导的英国工党负于玛格丽特·撒切尔的保守党手下.卡拉汉认为,选民对政府的要求发生了变化,工党对此无能为力.时间证明他是对的.此后经过三次大选,更换了三届领导班子,但工党至今仍屈居于反对党地位.(5月12日约翰·史密斯逝世后,工党正在酝酿选举一位新领袖,此人大概非托尼·布莱尔莫属.)变化不仅仅限于英国.在整个北欧,选民对社会民主党和其它左翼党的支持程度大大地降低了.工党1979年的失利只是其中的一段插曲,瑞典社会民主党在1976年大选中的失败(自1936年以来第一次被挤出政府)才是悲剧的序幕,而赫尔穆特·施密特领导的德国社会民主党1982年在德国的下野则是悲剧的尾声.1974年,左翼在奥地利、比利时、英国、丹麦、芬兰、德国、荷兰、挪威和瑞典等国执政,到了1982年,除奥地利外,在其它国家都已先后下野.  相似文献   

5.
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虽然宣布引退但并非辞职下野。1948年12月28日前,他确曾考虑辞职下野,但之后考虑的是"暂时引退",不再提辞职下野。虽然他同意将引退文告中的"暂时引退"改为"身先引退",但是两者的含义在他那里是一样的,即在国共和平谈判要举行时暂时离开前台一下。他强调,他是依据宪法将总统职权交由副总统代行的,李宗仁并非继任总统而是"作为副总统"在其引退期间代行总统职权。蒋介石这样安排,是便于他在"暂时引退"之后可以依据宪法回任总统。中共深刻认识到蒋介石并未辞职,而是退到幕后挣扎;国民党虽有下野、引退两种说法,但是也认为蒋介石并未辞职。因此,桂系认识到蒋介石的引退并非它所要求的辞职下野,因而继续施压逼使蒋介石辞职下野。总之,在蒋介石的政治词典中,下野是辞职,引退是从前台转向幕后,并不辞职,两者的含义是根本不同的。  相似文献   

6.
表扬的魅力     
你遇到过这样的孩子吗?什么恶作剧他都敢做,什么热闹他都凑合,上课总爱和你唱反调,作业从来都不交……遇上了这样的孩子,真够头疼的!每天总是绞尽脑汁,挖空心思地“对付”他!如果有100万个脑细胞,至少有99万个是为他准备的!他就是我班的“捣蛋鬼”——任小伟!这不,课代表刚搬来了作业,数了数全班54个人,就少他的作业。在我的记忆里,他只做过三次作业:一次是写一条新闻;一次是给《暮江吟》诗配画;一次是在我的陪同下做完的。这可怎么办?如果再这样下去,聪明的脑瓜不就“荒废”了吗?于是,我就对他展开了跟踪调查。半个月下来,我改变了对他的看…  相似文献   

7.
第一次下野后,蒋介石选择出游日本,其主要目的是想走东京路线,其次是为了宋美龄的婚事?在研究蒋介石出游日本这一事件中,有两个因素应该考虑:其一,当时的蒋介石为亲日派分子;其二,这次出游事件发生在东方会议召开后不久,中日关系正日趋紧张。在出游日本的整个过程中,蒋介石在订亲、培植友谊等方面都比较顺利,但在访日的重头戏——田中会谈上,蒋介石没有得到他所想要的东西——日本应支持他北伐,统一全国。因此,可认为,这次出游日本是失政的。在此之后蒋介石的亲日态度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8.
传说一位数学家有一次拿两个5分硬币往下扔,对于会出现几种可能情况,他认为只有三种:两个都是正面;一个是正面,一个是背面;两个都是背面,因此两个都出现正面的概率是1/3。但是数学家的这个结论是错的。你能想想他错在哪儿吗?  相似文献   

9.
夏尔·戴高乐是法国当代最著名的政治家之一。自1958年6月重返政坛到1969年4月宣布下野的10年间,他先后举行过五次公民投票。第一次公民投票是关于新宪法的,时间是1958年9月28日;第二次和第三次是关于阿尔及利亚前途的,时间分别是1961年1月8日和1962年4月8日;第四次是关于普选总统的,时间是1962年10月28日;第五次是关于大区改革和参议院改革的,时间是1969年4月27日。迄今为止,戴高乐是法国  相似文献   

10.
蒋介石是中国近现代政治舞台上一位独具特色的风云人物。他驰骋中国政坛数十年之久 ,为人多疑无信 ,善用权术 ;在其宦海生涯中曾三次下野 ,但其审时度势 ,纵横捭阖 ,三次又重执牛耳 ,手段之高明 ,用心之险恶 ,也可谓民国史上之一绝。1 92 7年宁汉分裂以后 ,武汉的汪精卫、唐生智等人指责蒋介石“目中无党”“军事独裁” ,倒蒋的声势颇大 ,南京政府内桂系的李宗仁、白崇禧自恃有能力与蒋介石抗衡 ,遂有取而代之的意图 ,蒋桂双方积怨日深。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 ,蒋介石妄图以军事的胜利扭转政治的被动 ,亲自到徐州指挥津浦线上的北伐战事。不料…  相似文献   

11.
“要是刘备没有来呢?”读了《三顾茅庐》,在赞叹刘备求贤若渴的精神的同时,我又不免为诸葛亮担心。公元207年,刘备被曹操追杀,屯兵新野。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刘备冒着严寒两次拜访他,但都被拒之门外,第三次终于见面了,并坚决邀请他出山。这是一段脍炙人口的佳话。值得庆幸的是刘备终于第三次来拜访了,否则,中国的历史上是否还会记下“诸葛孔明”这个名字呢?诸葛亮是幸运的,他终于等到了刘备,使他的才华得以发挥,成为一代风云人物,没有被埋没于草庐之中。但是,世界上又能有几个刘备呢?又有多少人能像诸葛亮这样幸运呢?假如刘备果真没来,诸…  相似文献   

12.
一帮一     
我豁出去了,再也不帮陆士宝那臭小子。哪怕白老师批评我,爸爸用皮带抽我,不帮就是不帮。凭什么我非得受他的窝囊气?就因为他是一个“后进生”?就因为我是他的“一帮一、一对红”的帮助人?你一定会问,干吗我发这么大的脾气?那,我就讲给你听吧,换了你,没准早就怒发冲冠了。进入初一下学期,原来各方面表现都不错的陆士宝同学,却不知何故,成绩直线下滑,降到全班倒数第一,不仅如此,他还连闯了三场祸:一次是他抽了学校附近菜农暖棚里的黄瓜棚竹梢,被当场抓住,罚了5元钱;再次是他在电影院里尖声怪叫,还跟管理人员吵了起来;还有一次是他在教室里烧纸…  相似文献   

13.
这是人类航空史上的一次不堪回首的灾难;这也是人类探索自然的过程中极其悲壮、豪迈的一幕。年轻的苏联宇航员弗拉迪米尔·科马洛夫在得知自己驾驶的宇宙飞船即将坠毁后,从容、平静地和他的战友、他的亲人,和全世界人民一起渡过了他生命中的最后两个小时。我们被他的敬业所感动;我们为他的悲壮而落泪。但是,亲爱的读者朋友,你在感动过后又会想到些什么呢?对一个小数点的忽略最终导致了一艘飞船的坠毁;导致了一次太空航行的失败;导致了无数人的辛苦付出化为灰烬;甚至导致了一个年轻生命的无谓牺牲。面对如此残酷的事实,你还会在每天写作业时马马虎虎吗?你还会对自己一次次的粗心大意不以为然吗?  相似文献   

14.
“安乐窝”从何而得名?北宋中期邵雍,隐居苏门山(今河南辉县)中,名所居为“安乐窝”,后迁居洛阳天津桥南,仍用此名。邵雍何许人也?是一个腐儒,司马光顽固集团的一条乏走狗。他出身于世代官僚地主家庭,从小就尊孔读经,成年步孔老二周游列国的后尘,也到处碰壁,后来,在苏门山聚众讲学,卖力宣扬孔孟之道。在洛阳时,他为司马光顽固集团拼命反对王安石变法出谋划策,摇旗呐喊,排扰解患,故司马光之流对邵雍也特别钟情,素来敬重,常在一起从游。据宋史记载,洛阳府尹王拱辰特地用刮来的民脂民膏为他盖了三十间房子;下野宰相富弼又在这所房子的对面给他买了个大花园;顽固派头子更是不惜血本,买了大量的良田,送给他作“食邑”。邵雍就靠此来搜刮农民,过着荒淫无耻的寄生虫生活,还恬不知耻的称之为“安乐窝”。  相似文献   

15.
第二次直奉战争是吴佩孚一生中遭遇的一次重大挫折,而其是否下野成为反直方与直系博弈的一个焦点,对执政府重建和实现国内和平影响巨大。目前关于吴佩孚下野的一些说法不符合当时军政要人下野的惯例,不足以成为吴佩孚下野的证据。吴佩孚所谓下野是其敷衍和蒙骗反直方和湖北军界的一种策略。吴佩孚坚不下野的原因比较复杂,倔强、高傲的性格和不认输的心理是其拒不下野的内在动力,解救软禁中的曹锟和报答曹锟是其难以放弃的目标,反直方的拉拢和仁慈使吴佩孚有机可乘,拼凑的军队为其抵抗反直方提供了武力,直系军阀和友人的帮助为其渡过难关提供了支持。吴佩孚坚不下野使其维系了在军界的声誉和威望,为东山再起奠定了基础,北方的军政格局由此愈加复杂。  相似文献   

16.
夏尔·戴高乐是法国当代最著名的政治家之一。自1958年6月重返政坛到1969年4月宣布下野的10年间,他先后举行过五次公民投票。第一次公民投票是关于新宪法的,时间是1958年9月28日;第二次和第三次是关于阿尔及利亚前途的,时间分别是1961年1月8日和1962年4月8日;第四次是关于普选总统的,时间是1962年10月28日;第五次是关于大区改革和参议院改革的,时间是1969年4月27日。迄今为止,戴高乐是法国历史上举行公民投票最多的政治家。为什么戴  相似文献   

17.
第一次下野后,蒋介石选择出游日本,其主要目的是想走东京路线,其次是为了宋美龄的婚事.在研究蒋介石出游日本这一事件中,有两个因素应该考虑其一,当时的蒋介石为亲日派分子;其二,这次出游事件发生在东方会议召开后不久,中日关系正日趋紧张.在出游日本的整个过程中,蒋介石在订亲、培植友谊等方面都比较顺利,但在访日的重头戏--田中会谈上,蒋介石没有得到他所想要的东西--日本应支持他北伐,统一全国.因此,可认为,这次出游日本是失败的.在此之后蒋介石的亲日态度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8.
IQ大转盘     
一个交警执勤时,看到一个小女孩转过拐角超过他后就走了,他朝小女孩笑了笑,也没有多注意她。几分钟后,小女孩又转过拐角从他身边经过了,接下来好几次都是这样,而且她一次比一次显得焦虑。最后,交警忍不住问:“你在这儿走来走去干什么呢?”你猜小女孩是怎么回答的?难度:  相似文献   

19.
有一次,我在黑板上写了一道除武120÷4”,要求学生上台写出除式表示的三种意义.学生甲上台后.写出:①求120是4的几倍,②求120包含了多少个4.③求把120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结果有不少同学纷纷举手,表示异议,认为学生甲的解答是错误的.理由是,学生甲把三种意义的顺序搞错了,应该把第③个意义与第①个意义调换才正确.面对学生这突如其来的异议,怎么办?当时我没正面地表示与否,而是提问上来板答的同学林××,问他在家的乳名叫什么?他回答说叫“阿狗”.(引起了同学们的一阵笑声)接着我叫:“林××!”他站了起来.叫他坐下后我又叫:“阿狗!”他又站了起来.我又叫“阿狗”,又叫“林××”,他坐下后又站起来,如此反复了几次.这时,突然一位学生站了起来说:“老师,我知道了.”我问:“你知道什么啦?”他说:’“林××同学的答案是正确的.”我又问“为什么?”他回答说;“因为他写出的三种意义都表示120÷4,这跟三种答案的顺序是无关的,就  相似文献   

20.
一次,有个物理老师问我,是否注意到蜡泪在凝固过程中有什么特点?我思之再三,还是回答不出。最后他告诉我,蜡泪凝固有三个特点:一是由软逐渐变硬;二是由透明逐渐变为不透明;三是凝固后中间凹陷。经他这么一指点,我才恍然大悟。蜡泪凝固,本是个习见的现象,为什么我却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