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申雅莉 《学周刊C版》2015,(4):138-139
所谓"三步教学策略",就是指"导入激趣—过程设疑—方法探究"的三步教学策略。"导入激趣"是指在课堂教学之初,通过精心设计的导入方案,迅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过程设疑"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设置问题的方式,让学生产生疑问,从而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方法探究"是指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产生了疑问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自主或合作学习的方式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探究方法。"三步教学策略"以"导入激趣"为一堂课的起点,以"过程设疑"为一堂课的主体,整个教学过程贯  相似文献   

2.
李俊英 《学周刊C版》2015,(4):128-129
所谓"三步教学法",就是指"激趣—设疑—探究"三步教学法。"激趣"是指在课堂教学之初,通过导入,迅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设疑"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进程,提出符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要求,适合学生认知特点的问题,让学生产生疑问,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探究"是指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产生了疑问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自主或合作学习的方式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三步教学法"以"激趣"导入,以"设疑—探究"为过程,整个教学过程,环环相扣,层层激趣,步步设疑,共同探究,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这一教学法是我校教师在总结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形  相似文献   

3.
李俊英 《学周刊C版》2015,(4):128-129
所谓"三步教学法",就是指"激趣—设疑—探究"三步教学法。"激趣"是指在课堂教学之初,通过导入,迅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设疑"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进程,提出符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要求,适合学生认知特点的问题,让学生产生疑问,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探究"是指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产生了疑问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自主或合作学习的方式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三步教学法"以"激趣"导入,以"设疑—探究"为过程,整个教学过程,环环相扣,层层激趣,步步设疑,共同探究,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这一教学法是我校教师在总结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形  相似文献   

4.
闫英者 《学周刊C版》2015,(4):124-125
所谓"三步教学策略",就是指"导入激趣—过程设疑—方法探究"的三步教学策略。"三步教学策略"以"导入激趣"为一堂课的起点,以"过程设疑"为一堂课的主体,整个教学过程贯穿"探究"的方法,整个教学过程环环相扣,层层激趣,步步设疑,共同探究,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问题为主线的新课程教育理念。我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导入激趣—过程设疑—方法探究"的三步教学策略,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我就举例说明我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是如何运用这一教学策略的。  相似文献   

5.
闫英者 《学周刊C版》2015,(4):124-125
所谓"三步教学策略",就是指"导入激趣—过程设疑—方法探究"的三步教学策略。"三步教学策略"以"导入激趣"为一堂课的起点,以"过程设疑"为一堂课的主体,整个教学过程贯穿"探究"的方法,整个教学过程环环相扣,层层激趣,步步设疑,共同探究,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问题为主线的新课程教育理念。我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导入激趣—过程设疑—方法探究"的三步教学策略,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我就举例说明我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是如何运用这一教学策略的。  相似文献   

6.
"激趣—设疑—探究"三步教学法是我校教师总结多年教学经验,在谈论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激趣"是三步教学法成功实施的前提。由于小学生年龄偏小,有意注意时间短,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要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使学生产生学习的主动性,保持较长的注意力,从而使课堂教学收到较好的效果。在课堂的导入阶段如果能够顺利完成"激趣"的目标,将会使学生将有限的注意力迅速从课间的休息活动转移到课堂教学中来。随后,教师应抛出精心设计的、符合学生学习实际的、有探究价值的问题,不断激发  相似文献   

7.
我校教师总结多年教学经验,在谈论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激趣—设疑—探究"三步教学法的教学理念。根据小学生年龄偏小,有意注意时间短的特点,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只有当学生对某一个问题产生了兴趣,才会产生学习的主动性,才会保持较长的注意力,从而才能使课堂教学收到较好的效果。因此,我们在课堂的导入阶段必须完成"激趣"的目标,以使学生将有限的注意力迅速从课间的休息活动转移到课堂教学中来。当学生对课堂的学习有了兴趣后,教师随后应抛出精心设计的、符合学生学习实际的、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一步步进入课堂的高潮阶段,并在教师的主导下,  相似文献   

8.
我校教师总结多年教学经验,在谈论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激趣—设疑—探究"三步教学法的教学理念。根据小学生年龄偏小,有意注意时间短的特点,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只有当学生对某一个问题产生了兴趣,才会产生学习的主动性,才会保持较长的注意力,从而才能使课堂教学收到较好的效果。因此,我们在课堂的导入阶段必须完成"激趣"的目标,以使学生将有限的注意力迅速从课间的休息活动转移到课堂教学中来。当学生对课堂的学习有了兴趣后,教师随后应抛出精心设计的、符合学生学习实际的、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一步步进入课堂的高潮阶段,并在教师的主导下,  相似文献   

9.
正兴趣是学习一门课程的重要基础。因此,教师教学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可以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初中语文教学作为学生积累文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其知识在逐渐深入,理解难度在不断上升,如果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学习语文。"激趣"教学方法的应用,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一、设疑激趣,引发活力设疑激趣,就是指教师在语文课堂上设置相应的疑问,让学  相似文献   

10.
一、置疑激趣,导入新课。“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思维自疑问开始。所以,教师应当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有意识地将疑问设在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之中,让学生“疑中生奇”、“疑中生趣”,使学生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投入到紧张而愉快的探究新知的学习活动之中。例如,教学“年、月、日”一课时,一上课便可提问:小明同学今年12周岁,可他只过了三个生日,这是为什么呢?这个问题立刻把学生带入一个悬、奇、趣的情境之中,集中了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积极参与意识,为课堂教学创造了良好的开端。二、设疑促思,探究新知。这是激趣导入的延续和发展,是课堂教学的…  相似文献   

11.
兴趣、好奇是中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教师在物理教学中采取设疑、提问、创设问题情境等手段,能有效诱发学生好奇心,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积极探索的热情.现就物理课堂教学中设疑、激趣的技巧问题谈点体会.一、设疑激趣、变"教"为"导"  相似文献   

12.
一、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 1.以疑激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问时,教师因势利导,激起他们自学的欲望和兴趣,所以,在指导学生自学课文时,我强调学生要一边读一边想,尤其在"想"字上下工夫,学会设疑,释疑.  相似文献   

13.
“自主”教学 ,即一种在语文教学中以学生探究为主 ,教师根据学生的需要加以引导为辅的立体性教学模式。  一、教师导趣 ,学生自学探索。即教师通过各种手段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 ,形式诸如 :情景激趣、语言激趣、谜语故事激趣等。教师一定要把握好激趣的导向作用 ,避免随意性 ;要创设与课文相关的问题情境 ,让学生的探索潜能和欲望有所指向 ,从而引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我探究的积极性。  二、教师导疑 ,学生自寻目标。学生的问题有多样化和差异性特点 ,并非都值得研究。对这些问题 ,教师要“集疑”(听取和归纳学生疑问 )、“布疑…  相似文献   

14.
浅谈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激趣艺术舒城中学陈留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一门艺术。如何运用激趣艺术,将思想政治课教得活泼动人,许多教师对此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采取以下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一是通过设疑,培养学生智能。教师通过提出疑问...  相似文献   

15.
良好的课堂导入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愉快、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可以增强语文课堂教学效果。为此,语文课堂导入直接影响整堂课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语文课堂导入形式是多种多样,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本文从多媒体导入、绘画导入、故事导入、设疑激趣、简洁明了、新颖趣味六个方面谈谈如何进行语文课堂导入。  相似文献   

16.
“激疑”是指在数学教学的关隘之处,有意识地创设疑问、布置疑阵,以激发学生深入思考、探究的一种教学艺术。一、趣情激疑在教学中,根据小学生好奇、好动、好学的特点,努力挖掘数学教材中的趣味因素,以趣激疑,  相似文献   

17.
正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以疑激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问时,教师因势利导,激起他们自学的欲望和兴趣,所以,在指导学生自学课文时,我强调学生要一边读一边想,尤其在"想"字下工夫,学会设疑,释疑。其次,以境引趣:教师带领学生进入课文所讲的境界中,引起他们自学的兴趣。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采用幻灯片的形式,不具备多媒体教学的地方,可以用课文,以读激情,使他们产生浓厚  相似文献   

18.
正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就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教学活动既是一种实践,又是一种艺术。而导入艺术则是课堂教学艺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关系到整堂课的成败得失。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进行课堂导入呢?一、设疑启思,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朱熹亦云:"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导入新课时采用设疑启思的方法,创设足以引起学生探索活动的各种疑问,这样让学生在解疑中主动学习,乐于探究,这无疑是一种符合学生心理需求的学  相似文献   

19.
在新课程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精心导入,引人入胜;巧设疑问,以疑生趣;创设情境,以情激趣;生动表达,以言激趣;讲究结尾,再激新趣,激发学生学史兴趣,优化历史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20.
郝雪 《中学生物学》2011,27(9):27-28,48
在植物组织培养方法的教学中,运用激趣设疑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获取新知识。通过启发性的问题串,引导学生对比联系已学知识,通过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方式解决新问题,有效体现了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理念,同时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