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我们对幼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研究还在摸索阶段,需要继续研究。前一段时期,我们除向幼儿进行认识国旗、国徽、首都、国庆节、国歌等知识性的教育外,重点是从幼儿接近的人和事着手进行教育的。一、热爱家庭。我们经常组织幼儿开展“我的好爸爸”、“我的好妈妈”、“我的好爷爷”、“我的好奶奶”的主题谈话,引导幼儿说出自己最亲近的人好在哪里。幼儿对这些人是很有感情的,他们会说,“我的妈妈好,她是医生,  相似文献   

2.
刚入园的小班孩子年龄偏小,自我意识强,对老师提出的规则不能很好的接受。本学期我尝试了幼儿喜欢的一些形象、角色和生活游戏来协助幼儿规则意识的萌发,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以“妈妈”的形象,引起孩子的亲近感。小班孩子对自己的妈妈有种特别的依恋感和亲近感,所以老师也可以抓住这个特征,用妈妈的口吻与孩子进行交流互动。如谈话时:“我们每个小朋友家里都有自己的妈妈,范老师是小朋友幼儿园里的妈妈,我也会向你们的妈妈一样爱护你们,关心你们,范妈妈有很多好听的故事,有好多好玩的游戏呢,还有好多好多的新本领呢,你们想跟妈妈学本领吗…  相似文献   

3.
教师如何引导幼儿识字?我的经验是,首先,根据幼儿的特点因势利导。两岁左右的孩子刚刚进入幼儿园时,对环境很不习惯,好多孩子一味哭喊着“找妈妈”。这时我就拿出“妈妈”字卡,告诉孩子,这就是妈妈,谁如果想妈妈了,就过来亲亲“妈妈”,这一招儿还挺灵,有好几个孩子亲完“妈妈”后止住了哭声。几天下来,孩子们也逐渐认识了“妈妈”。在新年联欢会上,我们把好多字贴在孩子能够得着的地方,让孩子去亲亲“妈妈”、“爸爸”、“爷爷”、“奶奶”等,几乎所有的孩子都认识这些字,并且高兴地过来亲亲他们。第二,设置环境,培养幼儿识字的意识。两岁左右的幼儿,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我们针对孩子的这一特点,为孩子设置了学习汉字的氛围:把教室里的物品  相似文献   

4.
“三八”节快要到了,按照保教组制定的计划,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爱妈妈”教育活动,收到较好的效果,具体做法是: 一、请幼儿介绍妈妈的工作,并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妈妈工作时的情景,以此加深幼儿对妈妈工作的了解,为妈妈们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作贡献感到自豪。 二、主题谈话“妈妈是怎样关心我的”,在讲讲、听听中,激发幼儿爱妈妈的情感。 三、实践活动“我是妈妈的小帮手”,教育幼儿回家帮妈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学会关心  相似文献   

5.
一、谈话我班的小朋友特别爱看书,他们经常三三两两地坐在一起,津津有味地看着各种有趣的图书。为了鼓励小朋友和书交朋友,从书中受到更多的教育,我们决定以“图书馆”游戏的形式开展阅读活动。事先,我们进行了一次谈话。教师:小朋友,你们去过图书馆吗?幼儿甲:我和爸爸去过图书馆。幼儿乙:我妈妈单位里有图书馆,我和妈妈去借过书。那儿有很多书,都是大人们看的。幼儿丙:我妈妈是图书馆管理员。有人借书时,我妈妈要在借书人的借书卡上写上书号和借书日期。  相似文献   

6.
一、充分发挥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主体性如何克服以往幼儿园角色游戏的开展中遵循“三定”(即教师定主题、定角色、定道具)的传统模式,充分发挥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主体性?我认为应采取以下几点做法:1.让幼儿自己确定主题。幼儿在游戏前就已有“我想玩什么”的初步设想 ,教师在游戏前应运用谈话的方式帮助他们定下主题 ,然后根据他们的意愿扩展主题。如幼儿想玩“娃娃家”游戏 ,可引导幼儿讨论:家里的小孩生病了怎么办?想玩“去医院”游戏 ,可引导幼儿讨论:在去医院的路上孩子非闹着喝水怎么办?2.角色分配自主。即让幼儿按自己的…  相似文献   

7.
我是一名幼儿园教师,拥有四十多个天真可爱的“孩子”,在我们大三班这个大家庭里,我关心每位孩子的喜怒哀乐,孩子们也乐意向我诉说自己的心里话,这其中的秘密是因为我们班开展了“假如我是妈妈”的主题活动,此活动大大拉近了老师和孩子之间的距离,并且让我受益匪浅。下面,就把我们的主题计划记录下来与各位同行分享。“假如我是妈妈”计划一:“我和孩子一样高”——蹲下来和孩子说话假如我是妈妈,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会放下老师的架子,蹲下来和孩子说话。真正从孩子的视角,去看待事物和现象,理解他们,尊重他们,关心热爱他们,用真诚的友谊来换…  相似文献   

8.
情况分析 现在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生活在爱的摇篮里,接受着全家众星捧月般的爱。然而孩子在得到爱的同时,却不知道奉献爱。我们问班上孩子:“妈妈在家都做哪些事情?”幼儿会说:“我妈妈天天买菜、做饭、洗衣服、织毛衣……”我们又问:“如果妈妈不在家这些事谁来做?”幼儿会说:“爸爸做。”照此问下去,几乎众口一词“奶奶做、爷爷做、婆  相似文献   

9.
平常在与孩子的交谈中,我发现孩子们谈论得最多的就是自己的妈妈,从小班幼儿这一兴趣出发,结合将到来的“三八”节,我们开展了“我和妈妈”主题活动。  相似文献   

10.
邹平 《早期教育》2000,(1):37-37
幼儿在园一天的生活内容十分丰富。我随时随地抓住某一情境,让孩子学成语、用成语。例如上课时,我要求孩子们“聚精会神”“目不转睛”,不能“交头接耳”“窃窃私语”:玩玩具、下楼梯时,我督促大家依次排队,不要“争先恐后”;吃饭时,我叮嘱孩子们“细嚼慢咽”,别“狼吞虎咽”;午觉中有孩子上厕所,我悄悄地告诉他们应“蹑手蹑脚”,不要影响别人……在每周一谈话活动时,我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说一说星期天到哪里玩的,看见了什么?当幼儿说到“爸爸妈妈带我到公园玩的,看见了山和水……”我就教他们用成语“山青水秀”采表述,当幼儿说到“我玩得都不想回家了”,我就教他们“流连忘返”……就这样,不知不觉地,我教幼儿学会了好多成语。  相似文献   

11.
曹宪霞 《家教世界》2022,(21):33-34
<正>小班年龄段幼儿的自理能力、理解能力等相对于中大班的幼儿来说,要相对弱一些。因此,小班老师需要给幼儿更多的引导、照顾和关爱。从事幼教工作多年的我,带过一届又一届的小班幼儿,他们虽然各方面能力弱一些,但是萌萌的,可爱至极。新学期伊始,我再次迎来了30个小可爱。一群萌萌哒的幼儿和激情满满的我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小集体,我们需要在一起游戏、生活、学习,共度三年。新生见面的当天,一张张天真稚嫩的笑脸,虽然陌生,但却让我心生欢喜,内心充盈着爱意和温暖,说话的声音也不由得温柔起来。一天,乐乐妈妈早上送孩子来幼儿园时告诉我孩子对我的评价:“妈妈,我们老师好温柔哦!我好想她!”孩子的话暖了我的心田,我在内心告诉自己,要永远做一位温柔有爱的幼儿教师,呵护祖国小花朵健康成长。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鸡飞狗跳的入园生活开始了。于是迅速调整自己的心态以及制订出适应小班幼儿入园过渡的相应策略,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一、目的1.让幼儿在“家庭树”上摆放自己和父母的照片,帮助幼儿了解自己与家中成员之间的关系。2.让幼儿体验父母爱自己的具体行动,引导孩子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3.认读汉字:爸爸、妈妈、我。二准备1.父母、孩子单身照片各一张,兔爸爸、兔妈妈、小免图片各一张,“家庭树”纸板图若干(与幼儿人数相等),黑板上有放大的“家庭树”:  相似文献   

13.
色彩是有表情的:高兴愉快是红橙色,明亮而暖洋洋的;哀愁是紫、蓝、灰色,暗谈而沉闷.色彩也可表现味道的酸、甜、苦、辣,表现音乐的韵律情调,梦的色彩等.但是,从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年龄实际出发,教学内容应是儿童能够感受到并能理解的,不能过早地去涉及色彩深奥的原理和规律,也不能用成人的感觉去要求,因此,我在教孩子认识色彩表情n时,都是通过与孩子浅显易懂的谈话和欣赏儿童作品等为教学手段来进行教学的.如在认识红色的色彩表情,我问幼儿:“春节时,他们玩得开心吗?”幼儿齐声回答:“开心!”我又问他们:“春节时妈妈给你买的衣服是什么颜色的?”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红色”,“黄色”……我接着问孩子:“为什么商场挂了那么多大红花和红灯笼呢?”“要过节了.”……通过谈话,孩子们认识到红色的色彩表情是高兴.同时,我又让幼儿欣赏以高兴为主题的美术作品,从而使他们加深体会:原来我们高兴时,可以多用红色绘画出来.  相似文献   

14.
顺着说     
有些新入园的幼儿,每当送他们的亲人离园时,往往会大哭大叫:“我不要老师,我要妈妈。”这时要稳定幼儿的情绪,老师说话就要讲究方式方法,千万别和孩子对着说。如幼儿说“要妈妈”,老师可不能说:“不要妈妈,妈妈上班去了,老师喜欢你。”幼儿听到这样的话,反而会哭叫得更厉害,更不愿意接近老师。其原因就在于此话满足不了孩子此时此刻的心理需要,孩子“要妈妈”,你却要孩子“不要妈妈”,孩子怎么听得进“老师喜吹你”呢!此时老师应用一种关心和同情的口气顺着孩子说。如孩子要妈妈,  相似文献   

15.
《竹》的主题活动旨在通过对竹的生长过程的观察、了解,引导孩子感受竹的坚韧、挺拔,体验一种清新、幽美的意境,探索竹与人、动物的关系,了解它的社会价值。早春二月,在烟雨蒙蒙时节,我们带领孩子们走进竹的世界。活动一:剥竹笋活动目标:1.通过师生的谈话引发幼儿感受“笋”的生命潜力的兴趣。2.引导幼儿了解笋的基本特征,感受笋与泥土、雨、风的关系,激发幼儿爱的情感。活动准备:若干带泥土的竹笋,一段竹笛的音乐。活动过程:让幼儿听一段竹笛的音乐后,教师提问:谁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你是用什么感受到的?幼1:我用眼睛看到的。幼2:我用鼻子…  相似文献   

16.
这学期我们开展了“服装厂”的角色游戏,孩子们很感兴趣。下面谈谈我们的做法: 一、引导幼儿提出新的主题。在开展“服装厂”游戏之前,我带领幼儿参观了公社的服装厂,让幼儿仔细地观察工人制作衣服的一道道工序,从打样、裁剪、缝纫、绣花直到熨烫成服,还听了工人的介绍。回园以后进行谈话,加深了孩子们  相似文献   

17.
正设计意图生命世界对每一个孩子来说都有着神秘感,"我是从哪里来的呢?"这个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孩子和家长。为了正面引导幼儿的好奇心,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结合本月主题活动《我在长大》,特设计了"我从哪里来"教学活动,试图通过媒体呈现、多元对话、立体体验等方式,使幼儿了解自己的由来与成长过程,体验妈妈十月怀胎的辛苦,激发幼儿爱妈妈的情感。  相似文献   

18.
词汇教学的途径是多方面的。我采用了下列方法: 1.在幼儿了解故事情节基础上,充分利用图片进行描述,揭示新词义,然后归纳。例如:“小猫钓鱼”故事中有“专心”这个词,我并不急于讲解词义,而是讲完故事后,通过提问,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图片,从猫妈妈在钓鱼时的姿态和神态中找出能钓到一条又一条大鱼的原因。根据老师的要求,幼儿对猫妈妈的描述是:“猫妈妈手里拿着钓鱼竿,坐在河边一动也不动。”“猫妈妈的眼睛瞪得大大的,望着河面上的水,竖起两只会转动的耳朵在仔细听。”“蜻蜓和蝴蝶飞来了,猫妈妈不去理睬……”这时,我就归纳出:猫妈妈很专心地钓鱼,所以能钓到大鱼。这样,对“专心”这个内涵丰富的词幼儿也理解了。同时从猫妈妈的姿态、神态上归纳出“专心”这个词的词义,也培养了幼儿归纳思维的能力。2.把新词教育与幼儿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让幼儿借助生活经验,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新词。  相似文献   

19.
“生成活动主题”,就字面而言“生成”就是强调活动的主题与内容必须是从幼儿和成人的共同生活中,特别是从幼儿的兴趣、需要和经验中生长出来。通过一学期的实践,我们体会到尊重孩子的需要与孩子共同学习是促进孩子发展的有效途径。实践中我认为生成活动主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一、尊重幼儿的兴趣,给予幼儿自发生成活动主题的机会孩子的兴趣是促进活动向前发展的主要线索。幼儿兴趣相当重要,在教育活动中不可缺少,但需要是人发展的根本,兴趣是活动的前提,需要则是活动的方向,教育活动只有在社会与儿童之间找到平衡点时才能在真正意义上…  相似文献   

20.
新入园的幼儿,大多数对父母都有非常强烈的依恋感。当家长把孩子送进园,老师把门关上后,幼儿就会情不自禁地把头转向门口,表现出极大的恐慌,哭声牵动着父母的心。萌萌小朋友边哭边说:"老师不要关门!我要找妈妈!"一句话,提醒了我。是啊,孩子离开父母,换了新的生活环境,对老师陌生,难免有一种压抑感,而敞开的大门,对幼儿无疑是一种安慰。从此,当家长送孩子时,我国的大门一直敞开着,以消除孩子的心理恐惧,教师再及时加以引导,这样孩子们精神上就有一种自由自在的感觉。在他们情绪平静以后,教师拿出玩具让幼儿摆弄,告诉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