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媛 《大观周刊》2011,(25):64-65
二战后,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因不满联合国分治决议及以色列建国而爆发了持续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阿以冲突。从阿以冲突一开始美国就奉行支持和偏袒以色列的政策,也可以说,美国对以色列建立的支持是引发:阿以冲突的原因之一。直到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后,美国才开始真正为促进阿以之间的和平进行努力,卡特政府成功地促成了埃及与以色列之商实现和平,《戴维营协议》的签订为后来中东和平进程的开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透视黎以冲突中的媒体报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7月12日到8月14日,黎以冲突持续一个多月,这是以色列自1982年入侵黎巴嫩,2000年5月从其南部撤离以来,黎以发生的最严重军事冲突。此次冲突,媒体上不断出现美国媒体报道失实的消息。号称客观公正的西方媒体是如何报道这个战争的?以色列又有何表现?一、冲突时间被媒体剥离了背景关于黎以冲突有很多值得讨论的地方,首先应该探讨的是冲突的时间起点,这与责任归属密切相关。冲突开始于7月12日吗?这是困扰媒体的问题,也是有些媒体有意或无意忽视的问题。CBS 记者西蒙·鲍勃说,6月25日,哈玛斯逮捕了一名以色列士兵并要求交换在以色列监狱中的巴人,而以色列杀死超过140个巴勒斯坦人,邪才是冲突故事的开始。成立于1986年的美国全国性媒体监督组织"公正与准确报告"的媒介分析家  相似文献   

3.
远林 《中国新闻周刊》2006,(31):16-16,18
格林尼治时间8月14日早晨5时(北京时间下午l点),黎以停火时间到来。持续近5个星期的战火暂时停息。 在这场冲突中,有近1150名黎巴嫩人丧生,其中大部分是平民。以色列方面也有155人丧生。  相似文献   

4.
冲突一向是媒体青睐的新闻,即所谓“冲突就是新闻”。从持续一年的巴以冲突来看,情况的确如此。为报道这场长期的流血冲突,西方调兵遣将,将自己最好的记者派到冲突的第一线,来报道这场举世瞩目的冲突。以色列的外国记者从冲突爆发前的300多人陡增到现在的1000多人。在耶路撒冷街头,到处可见扛着摄像机、挎着照相机和拿着录音机的记者在四处奔走。许多  相似文献   

5.
国际速览     
以军出动F16报复巴勒斯坦人5月18日,以色列出动F 16战斗机,对巴勒斯坦进行猛烈轰炸。这不仅是巴以冲突近8个月来以色列首次使用战斗机,也是自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后,以色列首次在巴勒斯坦被占领土上使用战斗机。  相似文献   

6.
1947年11月29日,联合国大会以33票赞成,13票反对,10票弃权通过了“巴勒斯坦分治决议”。60年过去了,以色列已经成长为近东一个强大而成熟的政权,但巴勒斯坦却远未看到这一天。圣地的分治问题仍然是冲突的核心,也是双方淡判中难解的症结所在。  相似文献   

7.
名刊要览     
美国《时代》5月28日以色列之王内塔尼亚胡是自本-古里安这位以色列建国之父之后执政时间最长的以色列总理,他如今已经没有全国性对手,其支持率达到50%。在这个全球各国当政人物纷纷遭遇选举失利的当下,他却一枝独秀地位巩固。凭借着高支持率,内塔尼亚胡有机会让自己建立长期历史功勋,但不是通过危及以色列安全的方式。  相似文献   

8.
从1999年4月至2000年9月,巴解组织中央委员会专门就是否宣布独立进行过3次大讨论.由于以色列的强烈反对,巴勒斯坦最终无限期搁置了建国计划.巴勒斯坦人在谈判中无法收回自己的正当权利,建国的梦想又一再破灭.其实,以当时的巴勒斯坦现状,建立国家完全摆脱以色列也很不现实,但是,巴勒斯坦领导人希望能通过这一重大成果让巴勒斯坦人感受到和平进程的甜头,使他们继续对和平进程保持信心,补偿最终地位谈判无法取得突破的缺憾.  相似文献   

9.
美国国务卿赖斯在今年7月23日前往中东调解以色列和黎巴嫩之间的武装冲突之前表示,她此行的目的不是寻求黎以立即停火,而是创造条件,以“长久、持续地”结束暴力局面。以后的进程表明,赖斯的表态是美国在黎以冲突中的代表性立场。  相似文献   

10.
目击     
《中国新闻周刊》2012,(43):18-21
巴以冲突:老问题新情况11月14日起,以色列向巴勒斯坦加沙地带发动代号"防务之柱"的军事行动。一个星期以来,冲突已造成400多人伤亡。16日,以色列内阁批准征召7.5万预备役军人,这是自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以来,以军最大规模的征兵行动。此外哈马斯也用火箭弹对以色列南部地区予以还击。隆隆炮声使得沉寂多时的巴以冲突风云再起。  相似文献   

11.
名刊要览     
伦敦奥运特辑我们已经习惯于看到奥林匹克运动员们在竞技场上的"标准照"了:比如说在平衡木上做空翻动作的16岁体操小将加比·道格拉斯,短跑名将洛洛·琼斯,以及游泳明星瑞恩·洛克特。但在本期伦敦奥运特辑的夺金热门明星封面照中,摄影师马丁·合勒更多展示了上述三位美国奥运明星对体育的热爱。以色列的未来通过"两国解决方案"来终结巴以冲突的可能性正越来越小。以色列最高法院前法官列维领导的一个委员会撰写报告称,以色列在约旦河西岸的存在并非占领,因此当地121个犹太人定居点是符合国际法的合法定居点。如内塔尼亚胡内阁承认这份报告,将意味着以色列事实上吞并约旦河西岸,巴勒斯坦建国更无可能。  相似文献   

12.
新闻榜     
易卜拉欣:一场虚捕?伊拉克前政权第二号人物伊扎特·易卜拉欣的踪迹和拉登一样扑朔迷离。9月5日传出易卜拉欣被捕的消息,但随后又被否认。伊拉克国防部发言人9月5日称,驻伊美军在提克里特市一家诊所逮捕了一名在此就诊的男子,此人被怀疑是易卜拉欣。在这场追捕中,死伤70人,另有80人被捕。不过美国一直拒绝证实此消息,伊拉克内政部9月6日也发表声明称,通过DNA测试,被捕男子不是易卜拉欣。伊拉克此前曾多次传出易卜拉欣落网的消息,事后均被否认。但这场“虚捕”也足以引起关注。这位跟随了萨达姆35年的将军,是萨达姆被捕后美军…  相似文献   

13.
这是在中东不断重复的冲突画面:3月3日,1名巴勒斯坦人袭击以色列军方检查站,7名以色列军人死亡。在当天24小时内,有21名以色列人遇袭身亡。以色列立即派飞机坦克攻击巴勒斯坦难民营,造成3名巴勒斯坦人死亡。外界人们对这种冲突都麻木了,以色列人又是怎么看他们的日子?  相似文献   

14.
以色列决定终止转播CNN以色列有线和卫星委员会8月1日宣布,他们已同意三家有线公司终止转播美国有线新闻电视公司(CNN)节目的申请。此举意味着今年10月底CNN将同以色列观众说再见。以色列这三家主要的有线公司称,今后不再转播CNN节目是由于经济原因,因为他们经过数月的谈判仍无法与CNN在收益分成上达成协议。但CNN则指责以色列此举是出于“政治歧视”,并利用“敏感的政治局势”做文章。此前,以色列政府和民间都曾指责CNN在巴以冲突报道中偏袒巴勒斯坦一方。京沪联合举办政府新闻发言人培训班来自北京、上海两地政府部门…  相似文献   

15.
美国总统终于同意派出特使前往中东,但巴以双方却用不断升级的冲突来迎接这位美国特使。 3月9日清晨,以色列出动直升机摧毁了阿拉法特在加沙城的办公大楼;当晚,一名哈马斯成员在耶路撒  相似文献   

16.
一本打动人心的书,挽歌般地叙述了以色列的历史,也让我们看到当代中国与以色列面临着两方面的共同挑战:其一是忠实于20世纪“建国—代”的精神与价值观;其二是在建设强大现代化国家的同时,如何保持文化持续性  相似文献   

17.
2005年8月29日,。卡特里娜”飓风横扫墨西哥湾沿岸地区。影响最大的是美国密西西比、亚拉巴马和路易斯安那州。这场美国有史以来最严重的飓风灾难在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同时,也破坏了当地的档案馆设施和档案馆藏。而灾难发生后美国各地档案工作所采取的应对措施。对今后档案馆的防灾救灾具有深刻的启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加沙陷阱     
在不对称冲突中,以色列发现其军事绝对优势被抵消了。以色列所面临的挑战是将其军事和外交策略捆绑成明确的政治目标  相似文献   

19.
自立宪建国起,美国法官与总统明争暗斗屡见不鲜.其中最早的当数19世纪初马歇尔大法官与杰斐逊总统的矛盾和冲突.这一冲突在美国历史上被一再渲染,一定程度上象征着法治和民主的冲突.在记述这段历史时,史家也常常不能保持中立,或者“贬马扬杰”,或者“赞马抑杰”,将自己的立场和情感偏好倾注其中.甚至连远在中国的美国史学者,在论述两百年前美国这段公案时,也不自觉地卷入其中.已故的中国美国史专家刘祚昌先生的晚年大作《杰斐逊全传》也未能免俗.  相似文献   

20.
强正德 《航空档案》2005,(11):94-97
埃及总统安沃尔·萨达特发动“赎罪日”战争的目的是动摇以色列的战争意志,通过对其造成人员伤亡来削弱以色列主动发动战争的意志。从这点考虑,他希望以色列能够归还西奈半岛,并与之签订新的政治条约。同时他还想通过战争打消以色列那种狂妄自大的态度,特别是打击其空军的嚣张气焰。萨达特通过促使美国进行暗中调停。1977年11月,萨达特总统对以色列国会发表了公开讲话。1978年9月18日,以色列与埃及重新划定边界并签订和平条约。埃及外交上承认以色列,而以色列则把西奈半岛归还给埃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