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教育产业化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是一个崭新而需要探索的领域。本文通过对教育产业化内涵的深刻分析认为,教育产业化不仅应建立教育领域内良好的投资收益机制,而且应使教育系统与经济系统协同发展;民办教育由于其产权清晰和市场经济的特点,而成为推进教育产业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
从经济学角度看,教育能否构成产业结构的组成部分?教育产业化对发展我国教育事业以及其它经济领域有何影响?如何构造我国的教育产业?正确地回答这些问题,有助于我国教育产业乃至国民经济的持续繁荣,通过对教育产业化的经济学思考后我们认为,我国教育事业只有走产业化的道路,才能从根本上解除我国教育的“瓶颈”制约,同时推动向新经济的转轨,因此需要我们从产业经济的观念、机制等方面出发,对我国教育领域进行全方位的更新和改造。  相似文献   

3.
教育产业化释义与高职产业化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产业化有三种不同的含义,分别为利润导向的教育产业化、面向产业的教育产业化、产业运作式的教育产业化。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和性质决定了政府必须成为其重要的办学主体和投资主体,即整个产业不能走利润导向的教育产业化道路,但是高等职业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却可以通过面向产业的教育产业化和产业运作式教育产业化来解决。  相似文献   

4.
我国目前教育产业化的制约因素在于教育排斥市场机制,教育市场的发育滞后和劳动力市场不成熟,要顺利地实施教育产业化,就要切实创造条件把市场机制引入教育领域,并通过各种措施建立教育市场和完善劳动力市场,以此推进教育产业化。  相似文献   

5.
本从市场经济角度阐述高职教育产业化既是经济发展的需要,又是教育体制改革与发展的要求,并提出了我国高职教育产业化的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6.
教育集团发展模式和运行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集团是教育产业化的产物,是近年来发展较为迅速的教育开发经营的新型组织形式。各种教育集团的发展模式虽不同,经营方式各异,但其本质都是企业界对教育发展领域的介入。本通过举例说明教育集团的几种发展模式,研究其运行机制中的一些共同要素,即市场与创新机制、竞争与合作机制、质量与品牌战略、规模与成本战略、国际化教育战略等。  相似文献   

7.
理性思考教育产业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产业化”在20世纪90年代早期后在中国风靡一时,其特征是:利用市场化的手段进行教育资源的配置、利用市场机制“经营”教育。突出表现在多种渠道筹集教育经费和缴费上学,社会力量办学等等。本文主张应该理性看待“教育产业化”,着重分析了高级中学教育应属于基础教育,现阶段基础教育不能产业化,但非基础教育可以而且应该产业化。  相似文献   

8.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知识经济的基本特征就是知识不断创新和高新技术迅速产业化。要加快知识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关键在人才。伴随着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知识型企业的迅速崛起,服务业的日益突出和服务活动的全球化,要求高职教育提供大量的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有创新精神的高等职业人才,这是时代对高职教育的要求,也是对以往培养传统的实用型、技术型高等职业人才为目标的高职教育的一个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本运用市场的理论,从社会需求出发,对远程教育产业化资源配置机制作了初步构想,并对其可行性做了阐述,以期引起相关讨论。  相似文献   

10.
对我国教育产业化改革的经济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经济学的视角全方位考察了教育产业化问题,界定了教育产业化及其相关概念,借助马克思的“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理论和西方发展经济学的人力资本理论对其进行了理论分析,从我国宏观市场化经济体制改革,21世纪国际教育新趋势等视角论证了教育产业化的现实背景和现实必要性,最后提出了教育产业化改革的路径和要采取的政策思路。  相似文献   

11.
解放后 ,我国高等教育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高等教育体系 ,但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供求关系十分紧张 ,“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的状况依然存在 ,因此高等教育产业化是解决我国高等教育供求关系紧张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在高等教育产业化的过程中 ,需要观念、资源、经济、法律及政策、金融、市场等方面全方位的支撑 ,才能确保我国高等教育产业化的顺利推行 ,使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得以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实地考察表明,湖南少数民族传统技能型人才存在着严重老龄化、技能收益低、后继无人、技能退化等问题。要改变这种状况,一方面必须采取多种措施大力培养人才,另一方面必须使传统技能产品实现产业化,以产业化发展吸引人才和保护技能。同时,还应努力构建传统技能技艺的文化氛围和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13.
现代化、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与科技的发展,一方面极大地改善了人类的物质生活,使之逐步走向富裕。同时,现代化的进程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诸如工具理性泛滥、市场拜物的盛行、战争的严重灾难、环境的严重污染与资源枯竭、精神疾患蔓延等,又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使之处于一种非美化的生存状态,而这种社会上美与非美的冲突也已经渗透到高校的人文教育方面。文章从高校教育缺失内容出发,指出加强育人才是解决现在社会发展一系列矛盾的关键,这不仅是高校存在的价值,更是一个国家民族的根基所在。  相似文献   

14.
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是在全球化、工业化、城镇化、网络化背景下得以发展,并导致民族传统文化发生深刻重构。一方面加速了民族传统文化的消失,另一方面也加速了民族传统文化的复兴。民族文化产业化发展是深刻的文化再构过程,其现状是:民族文化事业供给公益性文化产品,民族文化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地方政府政策决定民族文化产业的基本格局,多维视角引领民族文化产业品牌建设,民族文化企业生存发展空间逐渐壮大,民族民间文化的发展面临多重困境。  相似文献   

15.
教育作为培养人的"品性"的一种活动方式,其本身不应该失去自己的品性。由于教育自我认同度低、以经济为主导的社会价值观和政策上的障碍等因素使教育失去了自己的品性。这提示我们一方面要正确认识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另一方面教育必须自我认同,重建自己的话语权,才能保持自己的品性,不至于沦为经济发展的工具。  相似文献   

16.
Human capital theory takes for granted that an individual's demand of education will automatically be transformed into real human capital: there is no supply constraint or, said differently, educational systems can be assimilated to 'neutral' black boxes mechanically transforming input into output. This optimistic view of human capital production was rapidly abandoned. In the late 1960s some economists began to revise the assumption that the black box's functioning was neutral with regard to human capital production. Supply-side economics of education appeared first under the form of production-function analysis. It was initially believed that the information delivered by such input/output approach would help policy makers and administrators choose the most productive 'mix' of inputs. But the major conclusion of this line of research is that there is apparently no clear and undeniable relation between both expenditure per student and the specific resources they can buy (teachers' degrees and experience, smaller student-teacher ratios) on the one hand, and student achievement on the other hand. This probably means that further conceptual development is necessary to overcome the current analytical - and also political - deadlock. This paper argues that one promising way consists of introducing organisational assets as well as non-monetary inputs into the production function paradigm.  相似文献   

17.
学生资助的供求关系必然受到经济周期的影响:经济扩张则资助供求关系趋于平衡,经济紧缩则资助供求关系趋于失衡。为应对这一问题,可应用控制论原理,设计学生资助的自适应供给系统:一方面盯住学生就业率,调整风险补偿金比例上限,再辅之助学贷款保险机制,可建立入学资助的双重供给调节机制;另一方面盯住学生父母的社会就业率,使学生生活资助与社会就业率同比变动,可构建生活资助的供给调节机制。这一系统在政策和财政上均可行,还可以促进教育公平和经济发展,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论我国教育集团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教育集团是教育产业化的产物 ,是近年来发展较为迅速的教育开发经营的新型组织形式。各种教育集团的发展模式虽不同 ,经营方式各异 ,但其本质都是企业界对教育发展领域的介入。这种介入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教育供求关系日益紧张的状况 ,也给学校教育和管理带来了许多积极的变化。教育组织经济化将不可避免地使教育领域传承已久的理念、规则与行为等发生变形或扭曲。因此 ,明确教育产业化的边界 ,制定集团化办学的相关政策和管理规则已成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9.
教育产业化的特殊内涵及其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把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当作一门产业来经营,从而实现高等教育的产业化是顺理成章的。我们认为,教育产业化在我国具有特殊的内涵,只要我们严格界定和把握其发展方向,我国教育产业化就有着光明的前景。教育作为产业是自然而然的。从经济角度看,只要教育部门占用了经济资源,有一定的就业规模,存在投入产出关系,教育就是产业。教育发展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借鉴和引进市场经济机制,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遵循商品经济、产业经济和市场经济规律。最关键的问题还是教育的核心主体怎样实行产业化、实行什么样的产业化。  相似文献   

20.
教育具有事业和产业两重属性,高等教育的产业属性更明显,把握这一矛盾的本质特征,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的认识观和方法论,提高对高等教育产业化发展的认识,转变观念,创新机制,积极有序地推进高等教育产业化发展,可以缓解我国高等教育的供需矛盾和就业压力,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