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方生活报》有一篇报道,说的是一名初二女生公开叫卖初夜权,用自己的身体来换取吃喝玩乐的经费,笔者相信每一个有道德感的人都会为这个女孩这样的行为感到耻辱。在中国历史上,“知耻”与“无耻”始终是评判行为好坏的道德标准。《论语》说:“行已有耻”。孔子这里所讲的就是作为一个人都要有自尊、自爱之心,不要作出令自己感到羞耻的事情。耻,是社会公德的底线,不以伤风败俗为耻,何谈社会文明?不以耻为耻的民族,何以成为强盛的民族?教民知耻,是提升公民道德素质、社会文明程度、维系社会秩序和国家安全的一项固本强基工作。对青少年进行…  相似文献   

2.
态势语是指“通过体态、手势、表情、眼神、服饰来传递信息的非语言因素”.在体育课上教师多采用态势语将讲授内容传递给学生,所以,态势语在体育课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示范是态势语的重要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3.
汉字中以“耳”命名的偏旁有:“耳”字旁、左抱耳、右抱耳、硬抱耳,真正与耳朵有关的只有“耳”字旁,其它几种与耳朵真是风马牛不相及。“耳”,原是人的耳朵的象形:外像耳轮,中像外耳道。耳是人的听觉、平衡器官,从耳的字,一般与耳朵(听觉)有关。聪(听觉灵敏)、聆(细听)、闻(听  相似文献   

4.
态势语,又称“情态语”、“人体语”、“肢体语言”等.它是通过人的体态、手势、表情、眼神等非语言因素传递信息的一种言语辅助形式,是一种“伴随语言”,具有完全的可见性。  相似文献   

5.
在当今的经济全球化时代,民族精神培育应着力使人们明知国家曾经蒙受过的耻辱,更要深知国家不能产生新的耻辱。国家荣辱现的核心是要知道国耻。中华民族曾有百年国耻,我们应该“知耻近乎勇”;目前社会群体知耻感淡化,知耻教育是“治世之大端”;官吏不廉洁知耻,是“国之大耻”。国耻教育在民族精神培育中有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价值功能。举国之人皆知有耻,中华民族才会避免再蒙受耻辱。  相似文献   

6.
释“反”     
谢培培 《现代语文》2009,(10):140-141
“反”的本义是“攀引”,在古文字中它与“朴”(攀)是异体字的关系。《说文解字》对“反”的解释为“覆也”,是“攀引”义的引申义。后人造“扳”字以承担了“反”的“攀引”本义。  相似文献   

7.
"亲"是近年出现的新词语,其来源存在三种不同的观点:借用日语词汇、韩语音译和"亲"基本语义的派生义。"亲"的新用法有两种,在分析其来源时,应循着两条线索分别考证。"X亲"是地地道道的汉语词汇,而称呼语"亲"是其基本义的派生义,它在网络中的广泛使用,是一种尚古现象。  相似文献   

8.
释"辛"     
此文对甲骨文“辛”字,不同意郭沫若的解释,认为不是黥刀,而是用以剖劈巨木的工具。有新(薪)、析、辟、辨等字可证。引申为刑、法等义,如“大辟”的辟,“辜磔”的辜,也都与剖劈之义有关。比释为黥刀来引申字义更顺理成章。  相似文献   

9.
[校训内涵] “博学于文”,语出《论语·雍也》.原文为“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指君子广泛地学习古代的文化典籍,又以礼来约束自己,也就可以不离经叛道了.“行已有耻”,语出《论语·子路》.原文为“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意为一个人行事,凡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对自己的行为应该有羞耻之心,以自己的行为不端正为耻辱.  相似文献   

10.
徐时仪 《台州学院学报》2006,28(2):19-22,27
古文字字库建设与古文字研究手段现代化问题的提出可以说是古文字研究面临的一次新机遇和新挑战,也是古文字研究与当代信息社会相结合的一个重要标志。以“样”和“怕”为例,理想的古文字字库应载明字库中各字的本字本义,且应揭示古今用字之异与其所表词义及假借义的演变。汉字形音义衍变递嬗的古文字字库是数字化时代的必然产物,代表着古文字研究手段现代化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1.
“我们感受到了一种宏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知道了汉字不仅是方块字,它还有情有义,有血有肉。”汉字的关系不是凌乱的、偶然的,它像拉丁文字一样,有着规律,是一种有逻辑的语言,而且其内在意义超出我们现代中国人的想像(过去人们一直认为汉字虽然是一种有美感的文字,但没有规律,需要死记硬背)。“举例说,‘儒’字,从人从需,讲的是人的需要,需要什么?一需食物,二需教育。营养食物从母乳起,教育从孺子起,所以,儒字由人和需组成,与‘乳’同音。“再说‘羞耻’二字,羞字,此事做得差(从羊),看起来丑(从丑);耻字,耳朵还…  相似文献   

12.
创新试题     
1.作为熟语之一的歇后语,它运用谐音双关、比喻或用典等方式,含蓄幽默、形象生动、饶有风趣地表达一定的的意义。一般说来,它由前部分“语”和后部分“义”组合而成,前部分是个比喻或隐语,后部分是对意义的解释。但有一些歇后语的“语”和“义”并不是惟一对应的,有时一个前部分“语”,可以得出多个后部分“义”。请依照例句的形式,分别填写歇后语的后半部分。  相似文献   

13.
酷吏列传序     
孔子曰:“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老氏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法令滋章,盗贼多有。”太史公曰:信哉是言也!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浊之源也。  相似文献   

14.
态势语是在口语交际中利用表情动作来辅助有声语言传情达意的一种手段,它包括表情、目光、手势及身姿等内容。在日常生活中,各种态势语传达着丰富的信息和感情,如见面握手凝聚了友情,竖起大拇指表示夸赞,点头、摇头分别表示肯定或否定。同样,教学中运用态势语也能起到补充知识信息、加强提示或强化的作用。如特级教师斯霞给小学三年级学生上课,课文中有这样一个句子“颗颗稻粒多饱满”,她要求学生用“饱满”一词造句。学生很快造出了句子,但都脱离不开植物:“麦粒非常饱满”、“豆荚长得饱满”等。为拓宽学生思路,只见她忽然走到…  相似文献   

15.
考荣辱     
甲:我问你,知道什么是“荣”,什么是“耻”吗?乙:这谁都知道,“荣”就是光荣的意思,“耻”就是耻辱的意思。甲:请你举例说明!乙:这好办,说不就来。我国古代有造纸、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四六发明,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这是中华民族的光荣。  相似文献   

16.
在数学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态势语”,可以增强教学的感染力,而这一点往往被许多教师所忽视。有一位心理学家总结出这样一个公式:信息的效果=7%的文字 35%的音调 55%的面部表情。由此可见和谐得体的“面部表情”可以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我在课堂教学和平时与学生的接触中,常常有意地给自己的语言配上一些“态势语”,即手势、微笑、身姿、面部表情等“无声语言”,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下  相似文献   

17.
周代金文中的“肇”字,汉人作实词解释,定义为“始”或“敏”,但何以如此,语焉不详。近人杨树达氏则认为置于语首者为发声虚词。实则,“聿”与“始”义接近,由引申而有“始”义,两个义待会合,造成“肇”字,用以表示语言中始的意义。此字不见于殷虚甲骨刻辞,有可能是西周初期新生的字,有当时许多器铭为证。总之,“肇”字在金文中有其实义,并非语首虚词。了解其确切用法,有助于读懂许多具有重要社会史料性质的周金文。  相似文献   

18.
题目中的两个判断见于太史公《报任安书》。“传曰:‘刑不上大夫。’此言士节不可不勉励也。”“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两个判断,一引据《礼记》称“刑不上大夫”——《教参》的解释是。“对大夫不能用刑”;一针对事实.称“施刑于大夫”——《教参》的解释是。“对大夫施刑”。一曰“不能用刑”,一曰“施用刑罚”,两种说法.似乎自相矛盾。  相似文献   

19.
是“最终”不是“死”──《游褒禅山记》“卒”义辨析安徽定远中学李同生高中语文(人教社1990年10月版)第一册《游褒禅山记》中有一条注释值得商讨。课文对“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一句的“卒葬之”,解释为“死后埋葬在那里”(265页注释①)。显...  相似文献   

20.
释“鲁”     
“鲁”字从“鱼”构形,其义当与“鱼”有关。但前人的一些解说,却有以讹传讹之嫌。查阅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确认“鲁”的构形是“从鱼从口,鱼变声”,其本义是“味美”。由“味美”引申出“嘉”、“美”之义,再引申出“大”义等等,从而整理出“鲁”的词义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