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施飞 《体育教学》2001,(4):31-32
一、对“一主自选”体育教学模式的理解“一主自选”教学是在教学培养目标的前提下进行的有组织的学习活动和学生自由选择项目活动结合的体育教学活动。模式为:准备——主教材活动——自由选择项目活动——素质练习——结束。  相似文献   

2.
“学生喜欢体育运动,但不喜欢上体育课”已成为众所周知的事实,给中学体育教学带来极大的困扰,给体育教学工作提出了严峻的问题。究其原因,是我国长期传统的教学模式与目前改革开放的要求格格不入。过去,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忽视了教法与学法的协调,在教学中很少从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  相似文献   

3.
施飞 《体育教学》2001,(4):31-32
一、对"一主自选"体育教学模式的理解 "一主自选"教学是在教学培养目标的前提下进行的有组织的学习活动和学生自由选择项目活动结合的体育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4.
体育课“分层”教学模式探讨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周俊平 《体育科研》2002,23(1):34-38
针对当前体育教学中班级人数偏多,学生素质在发展过程中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 分层教学能够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区别对待的教学原则,对于发展个性,培养特长,促进差生转化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能够从分层确定教学目标着眼,从实行分层组织形式入手,注意有层次的传授“三基”,因而针对性强,便于管理,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及大面积提高教学效益。  相似文献   

5.
尤晓旭 《体育世界》2013,(10):117-118
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高校教育特别是高校体育教育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与尝试。其中的“三自主”教学模式就是重大的改革突破。但作为一种新生的教学模式能否真正达到预期的效果,应该需要实践的检验。本文从“三自主”教学模式提出的背景、优越性、当前所面临的问题以及改善“三自主”教学模式的有效途径进行了分析,目的是进一步完善“三自主”教学模式,推动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向更高水平迈进。  相似文献   

6.
《中国学校体育》2014,(Z2):22-23
<正>一、研究的目的及意义2002年8月,教育部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第六条指出:"普通高校要对三年级以上学生(包括研究生)开设体育选修课",对研究生体育教育提出了要求。《纲要》明确了体育课以学生为主导的体育教学发展方向,其核心要求是学生应具有自主选择课程内容、自主选择任课老师、自主选择上课时间的自由度,简称"三自主"选课模式。全面贯彻"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高校体育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7.
一、 "一主多副"教学模式的产生与优点 在体育课的教学中经常出现这样一种状况: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上课出勤不出力,达不到锻炼的效果,更谈不上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很多教师进行了大量尝试,他们结合《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的培养要求和目标要求,对传统的体育课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创新,"一主多副"教学模式应运而生. "一主多副"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往体育课堂教师讲得多而学生练的少的现象,突破了一节课一到两项练习内容的做法,让师生共同参与教学准备和组织管理,确保了教学过程中的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一主多副"的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形式多变,学生的选择面宽,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锻炼兴趣,满足不同运动水平学生的个性需求,有效促进了多种实用技能的掌握,符合《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一、何谓“板块制”教学模式全日制中学《体育教学大纲》中指出:“基本教材的教学时数比重高中最低占50%;选学教材的教学时数比重高中最多不超过50%,选用教材,主要是为适应各种不同的条件,因地、因校从实际出发灵活地选用”。依据这段话的精神实质,我们做了以下工作:把《各项教学内容时数分配表》放大之后摆在桌面上认真分析,把实践部分中的某一教材在  相似文献   

9.
通过问卷调查、文献资料和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对桂林四所高校的公共体育课"三自主"教学模式面临的突出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为桂林高校实行"三自主"教学模式提出了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普通高校三自主体育课教学模式实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教育部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精神,对当前普通高校实施学分制情况下的体育课现状和教学改革成果进行分析和研究,结合安徽工程科技学院的体育课改革实践,提出普通高校建立学分制下的课程设置、“三自主”网络选课、课程教学、教学评价和“一体化”管理等问题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1.
倪云雅 《体育教学》2013,33(4):41-42
2011版《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应在运动技能教学的同时,安排一定的时间,选择简便有效的练习内容,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发展学生的体能。"鉴于此,本人从"学生立场"出发,针对初三体育教学的特点,在体育课上尝试开展"三自一选"的教学模式探索,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上激发与保持学生的学练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的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2.
体育课“五化”教学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体育课的教学,突出的矛盾是教学实效与教者的初衷相背离,学生对体育课往往是情绪消极、兴趣不大。我认为造成体育教学低效的原因,除了片面追求升学率和陈旧观念的影响,另一方面主要还是在于体育教学本身。要想摆  相似文献   

13.
对“一主多选”教学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一主多选”是我们在近几年的高中体育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一种教学模式。“一主”是指在一堂课中只安排一个主教材,主教材是根据教学计划确定的。“多选”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满足学生自我锻炼的欲望和练习的兴趣,结合场地、器材和学生实际,有组织、有计划地选...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大学体育课选项课的教学模式的现状研究,发现选项课教学虽然能够尊重学生的体育兴趣,选择自己喜好的感兴趣的体育项目为大学体育课的学习内容。但是由于一些高校由于选项课的项目过于守旧保守、场地器材缺乏、体育教师在运动项目技能和知识方面的相对匮乏、学生分班教学时没有考虑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等因素下导致选项课的教学模式的开展遇到了一些瓶颈。面对这些瓶颈提出了一些建议。旨在为高校体育课选项课教学模式的更好的实施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前高校体育教学受传统模式的影响,使考试质量不高,误差大,缺乏科学性。本文分析了常见的体育课考试的误差因素,提出体育课考试“标准化”的关键在于:可靠性(信度)、有效性(效度)和客观性。最后,介绍了提高体育课考试“标准化”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6.
依据新课程理念,探索在班级授课制条件下,实施以“情境激趣”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表明,通过情境激趣创新性学习,能激发学生运动的好奇心,积极参与体育活动,从而使学生持久保持学习体育的兴趣,能为学生的体育爱好转变成良好锻炼习惯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7.
普通高校实施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体育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是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和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对体育课程概念的扩大化、体育课外体育活动对体育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的重要体现。文章通过对实施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发展研究基础、研究现状以及概念的探讨与研究,为构建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组织实施体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文献综述法和归纳法,对当前高校两种比较流行的大学体育教学模式进行对比和探讨,认为"俱乐部"式和"三自主"式体育教学模式各有特色,实施高校可根据校情选择合适的体育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9.
2002年8月,教育部颁发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从而正式取代了施行了10年之久的旧《纲要》。新《纲要》在课程教学指导思想、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课程建设与资源开发、课程评价等方面都赋予了新的内涵和更大的自由度。安徽工程科技学院自新《纲要》下达之日起,就要求体育教学部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深入研究,充分领会其精髓。并依据新《纲要》精神,制定了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关于贯彻新《纲要》实施方案,并对照本院现有的体育课程体系,找出自己的问题和存在的不足,不断地加以调整、改进和完善,以充分体现新《纲要》赋予我们的使命。通过3年来的改革实践,我们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1根据新《纲要》精神及学校的具体情况设置课程新《纲要》第18条要求:各校应根据本《纲要》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制订教学大纲,自主选择教学内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改革和试验。我校自2003年9月份开始,在认真学习新《纲要》的基础上,依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新的教学大纲和选择了新的教学内容。取消了实施多年的一年级普修课加二年级选项课的教学模式,全部改为选项课。体育课程设有专项课、体育选修课、...  相似文献   

20.
在阐述多元智能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高校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中的利弊进行整合,构建出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普通高校的"四自主"体育教学模式,即自主选择课程内容、任课教师、上课时间、考核方法(内容、时间),指出应对学生进行发展性的综合评价,注重评价内容的多元智能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