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伊格尔顿的文化生产美学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对于文论界争议颇多的文艺价值观的的问题也有其独到认识和分析、解析伊格尔顿的文艺价值观,无论是其理论的来源,还是“价值”概念的确立,以及对于文艺本质的独到认识,都表现了他对于西方现代文论的超越和对于经典马克思主义的回归。  相似文献   

2.
我国古代文论的思想体系,存在着一个对文艺本质作形而上探讨的文学本原理论,它的理论形态在《易传》里有完备的体现,而在魏晋玄学那里得到了精致的发展。古代文论关于“文”与“道”的关系,就是在《易传》及魏晋玄学的启发下获得一种周密的阐述,文艺本原论、本质论和功用论在这里得到了系统勾连和完整揭示。  相似文献   

3.
《汉魏六朝文艺心理学》,李建中著,北岳文艺出版社1992年5月出版。这部23万字的专著是国内第一部研究中国文艺心理学的断代史。作者站在现代心理科学高度重新阐释中国古代文论,从汉魏六朝的文论典籍中发掘整理文艺心理学思想。全书对汉魏六朝文艺心理学的研究采用史论结合的方法。上编“史论”先述其形  相似文献   

4.
“对话”是谈及柏拉图文论时永远避不开的一个重要话题,柏拉图把它提出来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灵活地运用于学术讨论。柏拉图文艺对话的成因与柏拉图本人在“对话”中缺席的原因是多重的,既有浅层,又有深层,并且这种形式对后世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在当今社会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互文性否认文本的独创性,认为没有任何文本可以脱离其他文本而被阅读.延安文艺与俄苏文论有着密切的互文性关联.首先,就历史的、社会的条件而言,延安文艺的参与者之前的阅读经历、知识储备,都突出体现了对于俄苏阶级斗争学说的认同.其次,就经典文本而言,俄苏文论中很多具体问题的论述,被延安文艺所照搬照抄,或是被节略、改写、转换后使用,形成表层修辞层面的互文性.最后,就实践层面而言,通过整风、“党性”原则、普及优先、“写光明”、出版管制等措施,俄苏文论的思维结构或构造模式被延安文艺抽象、提炼、总结后套用,形成深层运作机制上的互文性.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恩格斯文艺论述有无体系,乃是同马克思、恩格斯文论研究与生俱来的论题,但迄今未获令人信服的解答。深入探讨并解决这一问题,不仅为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建设所必需,而且对于深刻体悟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宏观特征等亦大有裨益。本文从新的角度入手,通过马克思恩格斯文论与宗教论述的比较研究,揭示了后人在两个领域间对体系问题认识的反差,剖析了其中存在的干扰性背景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关于马克思、恩格斯文论体系问题的看法。同时对马克思主义突破“体系化”传统的意义及其他重要宏观特征作了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文艺?什么是文艺的本质特征?对于文艺理论中这个牵动全局的根本问题,解放以来文艺理论教科书中的传统观点是:文艺是社会生活的形象反映,形象性是文艺区别于哲学、社会科学的本质特征.近几年来,我国文艺理论界为了建立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新体系,一方面认真研究了自己民族的传统文艺思想,另方面又批判吸收了西方近代美学思想,普遍认识到关于文艺的传统定义,只把文艺看作是种认识,是个明显偏重于理智、客观、再现的定义,其严重缺陷是忽视了文艺的表情方面.而我国古代文论中的“言志”说和“缘情”说,西方近代文论中的“表现”论和“移情”论,则都从情感着眼来考察文学艺术.因此探索文艺的情感问题,对更加科学地把握文艺的本质,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实际上,不少同志已经作出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8.
我国古代文学理论源远流长,蔚为大观,其中对文学内部艺术规律的探讨尤为重要,但由于传统文论的思维方式重比拟、感悟而轻逻辑论证,所以所论多为零散,少有成系统的专门论述,正需我们用心整理。访问学者汪正章副教授的《文艺魅力论》即有志弥补这一缺憾,意在从传统文论各角度探讨文学艺术的内部规律,书中逐项评述古代文学评论家的艺术见解与理论贡献,沿波讨源,条分缕析,剖剔旧论,触发新意,可说是对古代文论中所涉及到的艺术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总结。 全书共十五章,行层次而又分门别类地运用丰富、具体的材料揭示文艺魅力之所在,这就避免了空谈理论之弊。令人高兴的是,作者既能从翔实的材料出发,又不为前人见解所囿,入乎其内,出乎其外,多有自己的心得与体会。如《比兴与含蓄》章从七个方面分析形成“含蓄”的艺术手法,除人  相似文献   

9.
针对文艺学研究中学科性质问题的讨论 ,本文从历史溯源入手 ,梳理并分析了“文艺”作为概念在中国传统文论中的生成样态和时代内涵 ,论证了中国文艺学在语源、史体因革和审美心态等方面的历史依据 ,从而得出“文艺”概念的古今意义承传以及传统文艺学史的上限等结论 ,使传统文艺学对当代文艺学研究的启示得到了一次实证化的显现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转型期的社会─文化特征是新时期文论发展的特定背景和内在动因,据此描述了新时期文论由“学术归位”、方法现念更新到“失重”、“失语”双重失落的历史进程,并以文论的“当代形态”和“民族特色”为支点,评判新时期文论的得失,探讨建立新型文论体系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中国文论界出现了中国文论“失语”的言说,指出中国古代文论与现代文论发生了“断裂”,并提出了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性转换的口号。其中主要通过总结中国文论发展的三个主要知识形态来解答中国古代文论是否“断裂”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中国20世纪60—70年代开展的文艺“反修”,一方面以毛泽东关于无产阶级专政和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的理论为标准,对苏联当代文学与文论进行批判,同时又重拾苏联斯大林时代的某些传统文论观点,作为批判的理论武器,从而形成对苏联文论的“逆反一错位式”接受。当年翻译出版的《苏共领导下的苏联文化革命》、《作家的创作道路和文学的发展》、《勃列日涅夫集团关于文艺问题的决议和言论汇编》,以及国内高校编写的文艺理论教材《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基本问题》,就体现了这种对苏联文论的接受特点。梳理这段历史经验,有助于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社会主义文艺事业正确发展道路的深入思考,也有助于认清中国文论存在的问题及错误根源。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文论现代性建构的“自律”取向与科学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文论批评的主体性/自主性,是中国文论现代性的一项重要指标和许多文论家的理论建构理想。以实现“文学理论自身的科学化”为目标的当代文论建构需要在消解“他律论”给文论建构带来的弊端的基础上,寻求文论的“自律”与“他律”在多向度上的辩证统一,彰显文论研究与文学批评的人文本性,求得文学理论批评的知识系统与价值系统的均衡发展和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协调平衡。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隆重推出的“古代文论现代转换”命题,今天已经走向冷寂。“转换”说的推出与“文论失语症”和“重建中国文论话语”的现实语境密不可分。学理上,“转换”说主张将古代文论话语“转换”为现当代文论话语;实践上,主张将之运用到当代文学创作和理论批评中来。这种双重指向正是“转换”说问世的现实前提和立论基础。因此,不能将古代文论的现代阐释或者当代价值与意义等同为现代转换;然而,绝大部分“转换”论者都直接把古代文论的现代阐释或当代价值视为“现代转换”。这无疑扩大了“转换”边界,泛化了“转换”内涵,也忽视了此说诞生时的历史背景和倡导者的初衷及目的。其实,当代文学理论的建构,不可能从古代文论的转换中得来,只能在当代文学批评和实践中逐渐形成。  相似文献   

15.
伟大的文学家鲁迅,不仅在文学创作上为我们新文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在文艺理论上也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负出了艰辛的劳动,做出了不朽的贡献。他象从天上盗火给人间的普罗米修斯一样,从国外译介了大量的文艺理论著作,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的文艺论著,为奴隶们偷运军火。同时,他实践着“拿来主义”的原则,在继承中国古代文论和借鉴外国现代文论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创作经验,创造性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艺理论体系。深入研究鲁迅的文艺理论论著,继承鲁迅的文艺思想,对于繁荣社会主义文学事业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本文试图从文艺与政治的关系上,探讨鲁迅所阐述的基本理论和原则。  相似文献   

16.
辨体明性:关于古代文论诗性特质的现代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国古代文论以论说之体而具诗赋之性 ,其批评文体的文学化、语言风格的美文化和理论形态的艺术化 ,共同铸成文论之“体”的诗性特质。而导致批评文本“破体”的主体性缘由 ,则是文论家思维方式和生存方式的诗意化。本文辨体明性 ,清理古代文论的诗性传统 ,意在抉摘 2 0世纪中国文论的“失体”、“失性”之弊 ,并为中国文论走出世纪困境寻求一条可行性路径  相似文献   

17.
目前中西文论对话存在不平等,在中国处于“弱式文化”的今天,要想使中国文论“在中外文论对话中凸现与复苏”不现实,只有先增强自己的文化实力,改变自己的“弱式文化”地位,中国文论才有可能“凸现与复苏”。  相似文献   

18.
纵观中国的文学理论,“道”和“美”一直是文论隐含的两个层面。所谓“文以载道”中的“道”,在古代文论中主要指的是儒道,在五四文论中主要指的是民主自由精神,当代“文以载道”表现出多元化倾向,在当代文论中“道”的渲染功能也在不断减弱。所谓“美”,主要是审美精神。这种审美精神无论在古代文论还是在现当代文论中都是存在的,因为不管是不同时期还是同一时期不同人或同一人在不同时空之下的审美体验都不同,所以要对审美进行分类是很难也是不可能的。主要就中国文论中“道”和“美”这两个方面关系的流变来谈文学理论对人文精神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先秦是我国文论范畴的发轫时期,《老子》一书中也显现了几个重要的先秦文论范畴:“气”、“言”、“辩”、“象”,并且此书对这几个文论范畴以“道”的立场加以了阐释。  相似文献   

20.
叔本华的唯意志哲学是西方非理性思潮的开端,其唯意志文论直接导源于唯意志哲学,在文艺的起源,作用,本质及文艺与社会和人生的关系等方面都提出了不同于传统文学的观点,他主张用审美观审来把握理念。把握世界本质,强调艺术的目的的是复制理念,表现普遍永恒的世界本质,把形而上的理念视为艺术的唯一对象和源泉,这种文艺观是古希腊以来占据欧洲文论主导地位的“模仿说”的反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