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也会遇到许多类似"许三多"的学生,面对他们,我们也能做到"不抛弃、不放弃"吗?逃学、厌学、打架、喝酒、迷恋网吧、早恋,我们能够始终如一地去帮助和鼓励他们吗?许三多的经历告诉我,只有坚持"不抛弃、不放弃"的信念,坚持做到以下几方面,学困生转化才会有奇迹、才会出成绩。  相似文献   

2.
正法国电影《放牛班的春天》,讲述的是马修老师在自己人生低谷中从事了一份"池塘之底"的教师工作,当面对那些被抛弃、被放弃的孩子时,他坚持自己的教育观念,给孩子们灰暗的人生增添了一抹彩色。马修老师对学生的不抛弃、不放弃,让他的学生拥有了辉煌的人生。不抛弃、不放弃,不仅是对那些"放牛班"的孩子们说的,对每一个孩子,都应该不抛弃、不放弃。我认为,一个集体首先要有灵魂,要有精神,要有凝聚力,要有方向,所以我做的第一点就是教导孩子  相似文献   

3.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在当前课程标准提出"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今天,数学学困生成为数学教学中的老大难问题.如何帮助学困生走出学习的困境,成功转化学困生,是摆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富有魅力而又充满挑战性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我们的教育教学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学困生"的个性发展,作为一名课改一线的教师,我在教学工作中,深刻地认识到实施新课改时如何转化数学"学困生",是当前每位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本文就如何转化数学"学困生",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5.
《课程标准》指出:知识的传授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里的每一名学生就包括我们念念不忘的"学困生".而转化学困生的工作却一直困扰我们每一位教师.工作十多年来,笔者一直致力于转化"学困生"的研究,颇有心得.笔者认为应从寻根究源、对症下药、强化巩固三个方面来进行学困生的转化.一、寻根究源,了解"困"之因1.心理排斥型学困生这类学生的表现很多,但主要是缺乏对数学的兴趣感与  相似文献   

6.
张继琳 《成才之路》2022,(5):142-144
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在农村学校,部分学生由于学习态度不端正、意志品质薄弱或学习方法不得当等,成为数学学困生,而这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对此,教师要认真分析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并应用相应策略实现学困生转化.具体转化策略有:培养学困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塑造学困生优良的意志品质、科学运用多元数学...  相似文献   

7.
2007年,一部军旅题材的连续剧<士兵突击>红遍了大江南北.站在教育者的角度,我有理由更加执着地喜欢这部片子,剧中的每一个人都让我为之心动.班长史今不抛弃、不放弃,让不被人看好的许三多成为了一名最棒的士兵;连长高城用自己的不抛弃、不放弃,让全连士兵长出了根根傲骨;许三多更是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始终以不抛弃、不放弃之精神做着他认为有意义的事情.许三多的成长有力地告诉我们:不抛弃,才会有奇迹;不放弃,才会出成绩!  相似文献   

8.
许多小学生一旦进入初中,明显感到初中数学"难学".特别是小学就已经是学困生的就更加想放弃学数学.而我们教师布置作业时,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分层次,随意拔高,补充一些难题,作业随意"一刀切".学生一旦做不出来,老师在课堂上就流露出不满,导致学生对数学信心不足,兴趣降低,强化了学生"我怎么也学不好数学"的负面心理.使学困生变得越来越多.本文着重从学困生成因及对学生作业设计、应用及评价方面,谈一谈对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相似文献   

9.
我们的教育的终极目标是是提高全民素质,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的劳动者。因此,在平时的数学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健康发展,就要关注班级中每一位学生,只有每一位学生在原有的知识起点上得到不同程度的进步,才能说我们的数学教育是成功的教育,从而促进我校的素质教育质量不断提高,让数学学困生也能和其他同学齐头并进,真正落实学生的全体、全面发展。数学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因此,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要重视学生的数学素养的提升,尤其是学困生的教育和转化。这部分学生学习成绩差,对一个班级的影响力也是比较大的,数学学困生的教育和转化是摆在每一个数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笔者结合多年对学困生的数学教育经验,现将学困生的主要表现,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分析和学困生的教育转化策略三个方面抛砖引玉,与大家共勉。  相似文献   

10.
数学学科在小学阶段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但是,因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不仅没有将教学效果发挥出来,而出现了很多学困生.《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一个学生在教学中学有所获,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因此,学困生的转化被提上日程.简述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学困生转化策略.  相似文献   

11.
<正>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我们教师要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就必须特别重视对"学困生"的转化工作,重视对学困生学习方法的指导.笔者认为,让数学"学困生"转化为"学优生",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因材施教,转化学困生要有针对性对学困生的学习方法指导,教师应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使他们都能得到适合于自己情况的帮助.一般来说,学生成为学困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他们智力发展水平低,观察抽象、分析能力较弱;二是他们非智力因素方面表现为求知欲低,学习信心不足,对数学学习态度不端正,没有兴趣.因此,教师必须针对他们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介绍适合他们  相似文献   

12.
范杰章 《时代教育》2010,(2):218-218
在数学教学中,尊重和赏识每一个学生,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构建尊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不抛弃,无放弃每一个学生,使数学兴趣与数学思维在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活动过程中共生。  相似文献   

13.
教育的真谛是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成功的快乐,教师要让这种快乐充盈在教育的每一寸空间,惠泽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灵,不抛弃不放弃每一个学生。教师要关心品学兼优的学生,更要关注、关爱潜能生,让潜能生在不断进步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教育是为了人的幸福,教师关注、转化潜能生,不仅能帮助、提高一个学生,也能影响、改变一个家庭,更能让自己体验教书育人的快乐和幸福!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19,(94):11-12
"学困生"问题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切实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学困生"问题再次成为课改进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数学教学如何转化"学困生",减少学困生人数,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需要我们每一位数学老师共同去营造学生学习氛围。我们要有整体育人、全面育人的观念,使"学困生"不在新课程理念的"真空"中发酵、在现实教学中变质。  相似文献   

15.
正一、学困生转化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深刻变革,素质教育要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如果一个班级只注重优等生,那不是素质教育.由此可见,学困生转化问题已成为当前教育需要解决的大课题.虽然课程改革已经实施多年了,教师教学观念得到了改变,但"学困生"并没有减少,反而有增加趋势.数学"学困生"问题,是我们学校每个数学教师都必须面对的问题.如果我们学校每位教师真正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出发点的话,数学"学  相似文献   

16.
"不抛弃,不放弃"是前一阵热播的电视剧中的一句经典台词,它表现了当代军人那种面对困难,敢于挑战的勇气和气魄.想想我们的教育工作中,尤其对一些思想上或学习上落后的学生不是更应该是"不抛弃,不放弃"吗?因为他们更需要我们的关爱. 在我所教的班中就有这样一例:他曾是班中的中队干部,又是体育队长,各方面表现均比较优秀.  相似文献   

17.
杨永珍 《甘肃教育》2014,(19):41-41
正对于思想政治课教师而言,转化学困生是提升教学实效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日常教学中,思想政治课教师一定要通过教育增长学困生的知识和才干,培养他们自尊、自信、自立和自强的精神。一定要对他们充满希望,平等对待,努力做到不言弃、不抛弃、不放弃,只有这样的教育才是有质量、有前途的教育。如何转化这类学生,应该是政治课教师面对的重要教育课题。一、要研究这类学生,注重他们发展中  相似文献   

18.
学困生是学习中的弱势群体,面对他们,教师往往付出很多,但结果却很无奈。是继续付出还是选择放弃,是摆在我们眼前的一个课题。在推行素质教育、重视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今天,转化数学学困生便成为数学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新课程标准指出:我们的教育、教学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数学发展。如何根据学困生的特点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值得我们重视和探索的。下面就我校平时的教学实践谈谈其中的点滴体会。  相似文献   

19.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强调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课堂上开展自主学习活动,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对学困生一定要不抛弃、不放弃,注意不断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促进他们爱学习、会学习,进而使班上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让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随着教材、教法、学法的改革,教师的教学定位是让优秀生"吃得饱",一般生"吃得了",学困生"踮一踮脚够得着".但让学困生"踮一踮脚够得着"谈何容易?他们有的表面上上课很认真,实际上是做做样子,不懂装懂:有的虽然很努力学习了,但学习成绩还是没提高.如果在小学低段,教师就放弃了他们,他们后面的学习就更无法进行了.转变学困生,教师应有"人人会学习,人人会学好,人人会成才"的信念、情感、意志和行为.基于以上认识,我从借助成功体验,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等方面谈谈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