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感”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已被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所认识,并且受到广泛的重视。叶圣陶先生说:“文学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吕叔湘先生认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语感能力”。  相似文献   

2.
当年謦欬犹在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十年前,吕叔湘先生的一篇《当前语文教学中的两个迫切问题》,如一声振聋发聩的“惊雷”,成为我国新时期语文教学改革的“先声”。如今重温先生的话语,依然謦欬在耳.深感先生对语文教学的关爱之切.对语文教学积弊认识之深,其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难以估量。  相似文献   

3.
全国中语会“中心”级实验课题———“钥匙方略-全语文五程式学习”结题鉴定会日前在山东省临沂第三中学举行。由全国中语会理事长陈金明先生全国中语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张定远先生,全国中语会副理事长苏立康女士,语文报社副总编、《语文教学通讯》编委会主任桑建中先生,《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主编徐永平先生,《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主编刘远先生,山东省中语会副会长高迎熙先生等组成的专家鉴定组,通过为期两天的现场活动一致通过对“钥匙方略”课题的国家级鉴定。“钥匙方略”课题由临沂三中教科室郭士丰主任构建并主持,1995年先在校内…  相似文献   

4.
“语文”是什么?叶圣陶先生早在1949年就说过,“语文”是“语言文字”,口头为语,笔下为文,合成一词,就称“语文”。  相似文献   

5.
全国中语会“中心”级实验课题———“钥匙方略—全语文五程式学习”结题鉴定会日前在山东省临沂市第三中学举行。由全国中语会理事长陈金明先生,全国中语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张定远先生,全国中语会副理事长苏立康女士,语文报社副总编、《语文教学通讯》编委会主任桑建中先生,《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主编徐永平先生,《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主编刘远先生,山东省中语会副会长高迎熙先生等组成的专家鉴定组,通过为期两天的现场活动,一致通过对“钥匙方略”课题的国家级鉴定。“钥匙方略”课题由临沂三中教科室主任郭士丰构建并主持,1995年先…  相似文献   

6.
《中学语文教学》2006第3期“知行合一”的主题是“言教为本”。桑志军先生对语文教育中的“言教”和“身教”的释义和认识言之在理。郑有才先生以作文教学为例的“语文言教方略”有理有据,可操作性强。本人持赞同意见。饶杰腾先生在一次报告中所说:“教师的语言是第二部教材”  相似文献   

7.
问:80年代初,张孝纯先生提出了“大语文教育”的主张;前几年,教学大纲规定要开设“语文活动课”。请结合教学实践谈谈你的看法。答:张孝纯先生提出“大语文教育”主张,我是比较清楚的。除了在全国中语会年会上我  相似文献   

8.
王君 《今日教育》2008,(10):54-55
“青春之语文”,是在重庆市著名特级教师黎见明先生的“导读”理论和文兰森先生的“导创”理论、龚春燕先生的“创新学习”理论启示下萌芽的一种语文观。 所谓“青春之语文”,其本质就是提倡通过激活汉语言文学本身的生命力等手段使语文教学过程保持青春状态,进而为教师和学生创造、保持、享受整个人生的青春状态(即幸福人生)作准备。  相似文献   

9.
目前,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有这样一种提法:“让学生简简单单学识字!,,追溯这句话的源头。最早当源自于吕叔湘先生对于“文革”以后语文教学中“课堂变胖”现象的批评——即文章浅显易懂,教师反复唠叨。言者谆谆,听者藐藐。课改以来,崔峦先生提出要“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张庆先生指出语文教学要“倡简,务本,求实,有度”。之后,于永正先生也倡导“简简单单教语文”,他认为教学目标简约,学生能读会写就可以了;教学方法简洁,让孩子读懂课文明白道理就行了;作业要简化,学生能写字会作文就够了。  相似文献   

10.
“生活化”是语文新课程标准的一条基本理念。许多专家学者.根据不同的理论对“生活化”的内涵作出不同解说。李镇西先生理解的“生活语文”包括两个方面:语文教学“生活化”和学生生活“语文化”。李海林先生理解的语文教学“生活化”,就是语文教学本身的“生活化”,而在语文教学之外去寻找生活化的契机,其关于生活的基本理论是错误的,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也没有可操作性.从而失去了语文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最近读到大同大学张毅先生的几篇诠释“语文”与“母语课程”及相关概念的文章,在欣赏张毅先生创新意识和商榷勇气的同时,也发现张毅先生的文章存在概念混乱、史实错误、自相矛盾、误读曲解等问题.为防以讹传讹,特撰此文,以正视听. 一、张文概念混乱举隅 先看张毅先生在《六十年“语文”史论(1887-1950)》中的论述: 我国母语课程的内容包括既相互联系又各有侧重的三个部分:语文(口语+文字+文章)、文学和文化,或者说包含了“一语四文”,如此,以“语文”一词作母语课程名称来包“语文”“文学”“文化”显然并不合适……(《教育学报》2013年第6期第124页)  相似文献   

12.
随着突出“人文性”为语文课程基本特征的语文教改第三浪潮的掀起,我国语文教育家日益认识到了语文的人文价值,并对此作了不少探究与研究,随之“语感中心说”也就逐渐替代“知识中心说”而成为二十一世纪语文教育的主导思想。叶圣陶先生指出:“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吕叔湘先生认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感。”  相似文献   

13.
唐惠忠 《中国教师》2013,(23):69-71
“语文味”究竟是什么“味”?“语文味”教学流派创立者程少堂先生给出的解释是,“所谓语文味,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在主张语文教学要返朴归真、以臻美境的思想指导下,主要通过情感激发、语言品味、  相似文献   

14.
叶圣陶先生十分重视培养学生使用语文的良好习惯,《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对此有充分的论述。在《论集》《序》中吕叔湘先生写道:“通观圣陶先生的语文教育思想,最重要的有两点。其一是关于语文学科的性质:语文是工具,是人生日用不可缺少的工具。其二是关于语文教学的任务:教语文是帮助学生养成使用语文的良好习惯”这里,吕先生是把“帮助学生养成使用语文的良好习惯”作为语文教学任务来加以强调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语文教学犯了什么“病”?如何确诊并对症下药?这的确是值得深人探讨的一个世纪性问题。近期,《湖南教育》发表了李维鼎先生的一组文章(以下简称“李文”),就语文教学的一些问题阐明厂看法,读后颇有收益。但文章认为,语文教学长期发生重大偏离,原困在于“工具论”的误导,我则不敢苟同。工具性是语文学科的基本属性。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是人生日用不可缺少的工具”,“是交际和交流思想的工具”。张志公先生说:“语文是个工具,进行思维和交流思想的工具,是进行各项工作的工具。”朱作仁先生认为…  相似文献   

16.
语感是语文的核心。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具有重要意义。著名语感专家王尚文先生说:“语文教师的伟大之处.在于他是学生高品位语感的创造者;语文教师的困难之处,也在于他必须创造学生高品位的语感。”叶圣陶先生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于语言的锐敏的感觉。”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  相似文献   

17.
赵谦翔先生给“语文”看上了绿色,称之为“绿色语文”;王君女士给语文着上“青春”色,称之为“青春语文”;因为中、高考“语文”的急功近利、惟考是图,于是有人又给语文着上了“灰”色.称之为“灰色语文”……而我主张:语文就是语文。无需着色!  相似文献   

18.
语感培养是语文教学的突破口,是进行语文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又是语文教学的目的所在。叶圣陶先生的“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和吕叔湘先生的“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更是指出语感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所以,语文教学中要注重语感的培养,从而提高语文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了“丰富的语文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这是一个人进行言语交际的基本前提。叶圣陶先生指出:“语言文字的练习最要紧的是练习语感。”吕叔湘先生认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感。”王尚文先生明确指出:“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语感要千方百计提高学生语感素质。”在语文教学中,语感教学是纲,其他是目.纲举目张.否则纲不举则目也难张。可见培养学生的语感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20.
<正>陶行知先生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先生所提出的“生活教育”思想,影响深远。“生活教育”思想有三个要点:第一,生活即教育;第二,社会就是学校;第三,教学做合一。本文将围绕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探讨。一、语文教学应回归生活,培养有“生活气”的学生所谓“回归生活”,从广义上来说就是,语文教学应注重联系生活,培养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从狭义上来说就是,语文教学应精确到教科书中的每一篇课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