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学目标1.学会有条理地、具体地记叙一次科学小实验的经过。2.学会有顺序地仔细观察一次科学小实验的演示过程。3.初步懂得实验的科学道理,激发爱科学的兴趣。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激发兴趣教师谈话:1.(教师将杨树枝、剪刀、红墨水、玻璃杯、盒子等放在讲台上)大家看,教师准备了什么?同学们心里怎么想?2.这节课我们就来做一个“制作红枝叶”的小实验,你们感不感兴趣?(板书课题:制作红枝叶)二、教师做演示性实验,学生仔细观察1.实验前布置观察任务:实验分几步?每一步是怎样做的?2.教师边做实验边有意识地按观察任务及时提醒。三、展开讨…  相似文献   

2.
1.学会有条理地、具体地记叙一次科学小实验的经过。2.学会有顺序地仔细观察一次科学小实验的演示过程。3.初步懂得实验的科学道理,激发爱科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3.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进行观察,逐步形成关于溶解的描述性概念;2.引导学生经历对物质溶解和不溶解现象的观察、描述、解释的过程和对液体混合物的过滤操作的活动过程;3.在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渗透科学的思想和方法,逐步发展科学探究的乐趣和能力。教学重点:对所观察现象的描述和概括。教学难点:对不同物质溶解和不溶解现象的观察比较。教学准备:(分组)食盐、沙、面粉、葡萄糖各一瓶,搅棒5支,小烧杯4个,大烧杯1个,过滤用小试管、漏斗各2个,试管架1个,滤纸2张,小勺5把,高锰酸钾一小袋。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  相似文献   

4.
小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理小实验具有取材方便、制作简单、原理清晰、少时省力、模仿性强、效果明显等特点,对学生掌握知识、激发兴趣、启迪思维帮助极大,也为学生提供了多动手、多观察、多思考的机会.下面结合实例谈些看法.1 运用小实验,创设物理情景引入新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力的分解”这节课时可用下面的小实验引入:取两根长约25cm的硬木条,中间用铰链连接,成人字型支架.再取两块硬木,加工成“L”形,弯处钉上铁皮,下面装有大号带钩螺丝(如窗钩).将一根铁丝两  相似文献   

5.
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从常见的水果基本形状进行联想,进行多种形式的创作. 2.通过联想培养学生的丰富想象力、创造力,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活动过程: 一、观察水果 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水果的形状、颜色,摸摸它并说说摸的感觉.  相似文献   

6.
教学目标:1.示范演示水火山爆发的实验全过程,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作文。2.指导学生学会把实验过程写详细。3.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教学重点、难点:观察实验经过,把实验经过部分写具体、写生动。教学过程:一、导入激趣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请用一个成语来形容。你知道吗?海底其实并不是风平浪静的,有时会发生惊心动魄的水火山,灼热的岩浆喷薄而出,形成奇特的景观。今天我们来看看“水火山”的实验。二、演示实验1.加热水,震荡,拧紧瓶盖,放入水槽中,再小心地拧开瓶盖。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准备了小墨水…  相似文献   

7.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课前仔细观察一元或五角或一角的硬币 ,然后写下它们的特征。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 ,激发习作兴趣教师出示事先准备的几种各时代不同的硬币 ,并作简单的介绍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二、明确目标 ,讲明活动规则老师 :今天 ,我们一起来玩一个“猜硬币”的游戏 ,请同学们仔细看、认真听、动脑筋猜。最后 ,再把这个游戏的过程记下来。三、开始活动 ,注意仔细观察1 说硬币 :指名几位学生读一读自己课前记下的对硬币特征的认识 ,简单交流形成共识。2 看硬币 :(1)让一位学生上台看一枚古币 ,仔细观察后请他向大家做介绍 ,激发大家的兴…  相似文献   

8.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磁铁的性质 ,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培养探究磁铁现象的兴趣。教材准备 :圆形铁 ,空瓶 ,水 ,磁铁 ,线等教学过程 :1 玩中激情 ,导入教学师 :同学们 ,本课继续学习自然科学 ,下面进行一次游戏活动 ,老师把一枚回形针放入装满水的瓶子里 ,看谁能在不将水溢出的情况下 ,把它取出来。(教师意图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积极主动 ,愉快地投入学习)生 :开始游戏 ,动脑筋 ,用多种方法取回形针。师 :同学们用了许多方法 ,用小棒 ,小铁丝 ,磁铁……其中哪种方法最为恰当呢?生 :用线吊小块磁铁放入瓶中…  相似文献   

9.
在教学六年制四年级自然第二册《水能溶解别的物体》这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解“溶解”与“不溶解”的概念,通过实验,引导学生细心观察,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一、分组实验感知现象 1.先将一匙较粗的沙子(沙子必须掏尽泥土)放入有半杯水的烧杯内,然后用玻璃棒搅拌几下静置。一会儿看到沙子逐渐沉到杯底,引导学生观察说出:沙子在水中沉降出来了。 2.将一匙盐放入盛有半杯水(最好是温水)的烧杯内。让学生仔细观察,发现:盐粒慢慢降入杯底,与此同时颗粒渐渐变小。接着用玻璃棒搅拌几下,只见盐粒随水在旋转中越来越小,最后逐渐消失在水中。使学生直观地观察盐在水中“化掉”的过程。通过观察,比较实验1、2发现,食盐在水中会“化掉”,沙子在水中会“沉淀”。  相似文献   

10.
活动说明本设计为苏教版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第八课《中秋与重阳》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本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了解家乡中秋节的风俗习惯和有关中秋的传说,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2.学会在了解、搜集风俗习惯的活动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3.通过了解关于月亮的小知识,增强学生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活动准备1.制作关于月球的课件。2.让学生在课前搜集有关中秋的传说和描写月亮的诗文。3.每人准备一个月饼、一面小镜子、一个小手电筒和一张日历。活动过程活动一——猜谜语,看日历,找中秋1.师导入:同学们都喜欢猜谜语。现在,…  相似文献   

11.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是提高学生素质、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手段。1 培养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化学实验中物质颜色、状态的变化、新物质的生成等 ,象魔术一样吸引着学生。成功的实验不仅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理 ,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学生在观察实验现象时 ,往往只注意了明显和突出的实验现象 ,而忽视了不够显眼的本质现象。如教师在演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后 ,要学生描述实验现象时 ,多数学生只回答了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而忽视了生成黑色熔融物和放出大量的热。这时 ,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认真分…  相似文献   

12.
教学目标:1、通过参与品茶活动,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理解体验的含义。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利用各种感官,多方面、多角度地感受。3、回味自己在体验过程中的各种感受,并且有详有略地描写出来,还要把自己对这次体验活动的感受写出来。教学准备: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每组准备一种茶叶,一只大水杯,每人准备一只小水杯。  相似文献   

13.
一、教学内容:认识磁铁二、教学目的:通过磁铁能吸铁的小实验,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激发其对科学现象的兴趣。[评:在教学目的中突出了“培养能力”和“激发兴趣”,显示了教师对幼儿园常识课教学的这一重要任务有正确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 1.研究教材,了解磁铁的物理性质;用各种磁铁教具做一遍吸铁的实验。2.教具:长条形、圆柱形、马蹄形磁铁各一块,一个左半是铁右半是木的小娃娃,一块背面是磁铁的小镜子,一枚五分硬币,一小块铜;三十二块小磁铁,三十二张塑料薄板和手工纸,十六盒大头针。[评:把准备工作的重点放在研究、理解教材上,并且先做一遍实验。这样才会把课上得“实”,把课堂实验搞得“准”。] 四、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4.
看图作文     
教学目的: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要求: 1、仔细观察图,理解图意; 2、培养确定文章中心的能力; 3、围绕中心把文章写具体; 4、启发学生联想。 教学时间:一课时。  相似文献   

15.
<正>教学目标:1.了解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2.了解叶绿体,初步学习光合色素的提取方法。3.学习光合作用的公式及实验过程和意义。教学重点:1.说出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2.分析实验原理及目的。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难点:阐明发现光合作用实验的原理。教学工具:板图、挂图、多媒体课件、实验。教学过程:导入:打开PPT,引导学生仔细研究和光合作用有联系的图,分析及思考光合作用的原理。  相似文献   

16.
1 变“演示实验”的表演式为探究式,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传统的“演示实验”是以教师演示和讲解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即表演式。它不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难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开拓向上的创新精神。因此,笔者抓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的心理特点,将表演式实验变为探究式实验。根据实验内容提出能激发创新兴趣的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分组进行探究性实验,再把各组不同实验归类比较,筛选出科学结论,让学生在探究中激发创新兴趣。   在做铁丝燃烧的演示实验时,把全班分成8个实验组,并提出两个问题:“①纸在空气、氧气中均能燃烧,铁丝能吗?②燃烧一定能产生火焰吗?”这一问,如同“一石激起千重浪”,各组纷纷探究:有的实验前在集气瓶中铺了砂和水,有的始终没有放砂和水;有的把铁丝绕成螺旋状,有的把铁丝弄成直线;有的在空气中加热铁丝,(只见铁丝发红,不见铁丝燃烧)有的在氧气中用火柴引燃铁丝……。场面十分火爆,操作不尽相同,答案也多种多样:有的认为铁丝在空气、氧气中不能燃烧;有的认为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但在氧气中能燃烧;有的认为铁丝燃烧能产生红色的火焰;有的认为铁丝燃烧不能产生火焰。然后,笔者把各组的实验情况与答案分类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比较。分析各组实验操作方法的优劣,答案的正误,终于得出最佳操作过程和正确答案。  相似文献   

17.
<正>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较差,他们在学习时有时感到无话可说,有时又感到有理说不清。因此,重视语言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提高学生自身数学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下面,我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谈两点粗浅的认识。一、激发兴趣,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说"1.巧用故事导入激发兴趣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分数通分"这一课时,多媒体课件展示:孙悟空把八  相似文献   

18.
《海南教育》2013,(1):38-38
<正>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写字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2.掌握右偏旁的书写规律。3.能灵活运用书写规律把汉字写得正确、端正、美观,并有一定的速度。教学重难点:"鸟"和"隹"的书写指导。教学准备:田字格小黑板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揭示新课1.老师在小黑板的田字格中范写一个"鸣"字,"鸟"用红笔突出,要求学生边看边思考这个字的结构和偏旁。  相似文献   

19.
年级:三年级课时:一课时教学目标:(一)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热爱生活、观察生活和表现生活的积极性,在创作节奏表现音乐内容的过程中,体会创作的成功和欢乐。2.激发学生热爱小青蛙,保护益虫的思想。(二)技能目标:1.通过让学生用语言描绘出《小青蛙》的故事,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语言表达能力。2.引导学生进行节奏创编,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胆识,让学生逐步养成多向可变思维的习惯。(三)知识目标:引导学生了解二胡齐奏曲《小青蛙》所描绘的音乐形象。教学内容:1.编创音乐故事《小青蛙》。2.欣赏二胡齐奏曲《小青蛙》。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  相似文献   

20.
一、启发学生提出问题作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恰当的方法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他们学习科学的兴趣。如在教学冀人版《沉和浮》一课时,让各组学生把木块、石头、小纸片、铁盖放入水中,观察汇报现象,有的学生说木块和小纸片浮,石头和铁盖沉;有的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