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陈伟达 《师道》2005,(10):22-22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一个重要理念,教学不应只是忠实地传递和接受知识的过程,更是课堂创生与开发的过程。它是教师及时捕捉那些无法预见的教学因素、教学情景等信息,利用可生成的资源开展教学。它追求教学的真实、自然,敢于暴露意外的情况,再现师生“原汁原味”的教学情境。于是,课堂充满了生命的灵性。  相似文献   

2.
课堂因什么而什么之类的说法已经很多,比如“课堂因生成而精彩”“课堂因开放而丰富”“课堂因激情而生动”“课堂因自然而美丽”……精彩、丰富、生动、美丽等,都是好的课堂的一种表现,但我以为,好的课堂还应该有另一种形态,那就是宁静。而且,这应该是主状态、主旋律。  相似文献   

3.
谋堂因什么而什么之类的说法已经很多,比如“课堂因生成而精彩”、“课堂因开放而丰富”、“课堂因激情而生动”、“课堂因自然而美丽”.……精彩、丰富、生动、美丽等,都是好的课堂的一种表现,但我以为,好的课堂还应该有另一种形状,那就是宁静。  相似文献   

4.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这里的“对话”不是人际交往中的言语交流,而是一种教学对话,是教师、文本、学生之间多元互动的有效“对话”。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实现有效的“对话”?如何让课堂因“对话”而精彩呢?下面我就来谈谈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段素萍 《教师》2019,(1):70-70
所谓“争议”课堂,并不是争吵课堂,而是教师课堂教学的一种机智的教育模式,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结合的双边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有争议的课堂,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妙趣横生,达到事半功倍、寓教于乐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刘翠果 《考试周刊》2010,(55):180-181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参与课堂之中。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变革问候语改“同学们好”为“各位同学上(下)午好,很高兴给你们上课,让我们一起快乐地度过40分钟!”这种改变体现出课堂是师生的,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共同营造幸福课堂。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理念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应该让课堂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时空:课堂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潜能的舞台;课堂是向未知挺进的旅程;课堂是向每一颗心灵敞开温情双臂的怀抱;课堂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确保学生的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课堂将因学生的参与而更显精彩,同时让学生在充满活力的课堂中不知不觉地提高自己。正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让我们的学生在每一节课都享受到热烈沸腾的多姿多彩的精神生活。”那么,如何真正还课堂给学生呢?  相似文献   

9.
严敬 《云南教育》2008,(1):11-12
一节成功的课堂教学应该是精彩的,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情感的交流、思维的碰撞、学习的创新……往往会生成课堂教学中一次又一次的精彩场面。不过,我们却容易忽略另一种“精彩”——“失误”!“失误”也常常出现在教学过程之中,有它独特的“精彩”之处。  相似文献   

10.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新理念和新策略,它强调课堂是一个不断生成的过程,更多地关注学生在课堂生成的新情境、新内容、新方法和新过程,更多地关注学生在课堂中个性化的生命活动。它充分重视师生生命活动的多样性和教学环境的复杂性,把每节课都视作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的综合生成过程。生成性的课堂  相似文献   

11.
李平 《教师》2013,(36):44-44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一要求突出了交往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交往学习已经成为我们课堂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如何充分发挥交往学习的积极作用,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呢?  相似文献   

12.
课堂因什么而什么之类的说法已经很多,比如“课堂因生成而精彩”、“课堂因开放而丰富”、“课堂因激情而生动”、“课堂因自然而美丽”,……精彩、丰富、生动、美丽等,都是好的课堂的一种表现,但我以为,好的课堂还应该有另一种形状,那就是宁静。宁静,就是安宁和平静,就是沉下心来,自个儿静悄悄地学,静悄悄地思。课堂不是会堂,不是商场,不是集市,课堂是一个学习的场所,很多时间需要倾听和思考,很多时候需要判断、推理、比较、分析。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这里的“静”当然不只是指环境的宁静,主要是指心的宁静,但心的宁静与环境的宁静有着密切的关系。“学须静也”,只有静,才能学得进去,学得扎实。“非宁静无以致远,”要想学得多些,广些,没有宁静不可。综观当前的中小学课堂,笔者深切地感觉到:热闹有余而宁静不足;表面活跃而深沉不够。有的课,初初一听,形式丰富,情趣盎然,动感强烈,可事后细细一想,学习得到了什么呢?几乎什么也没有,既没有知识的积累,也没能力的锻炼,更没有情感上的体验,像吃了一些好看而不充饥的膨化食品。曾经听一位教师上《春天的发现》的作文指导课...  相似文献   

13.
冯瑞 《考试周刊》2012,(66):45-45
新课程理念提倡师生互动,提出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在课堂上老师的“问”多了起来。作者认为有效的课堂提问应该促使学生积极思维,真正问到学生的心“窍”上。  相似文献   

14.
沈黎 《语文天地》2015,(2):39-40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传统语文教学中缺乏师生互动、僵硬刻板的课堂局面受到批判和摒弃,构建生动的语文课堂成了教学改革的主流之一。所谓“生动课堂”就是教师应调动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尽自己所能把语文教学活动开展得主动、高效,师生双方都能在一种愉悦的状态下完成任务。那么,如何让自己的语文课堂生动而精彩呢?一、巧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  相似文献   

15.
一、善于捕捉动态的资源,促进课堂的情感交融 我们知道,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的过程,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因此,经常会有与课前预设不一致甚至相矛盾的意外情况发生,这就涉及一种新的可供开发的教育资源——动态资源。  相似文献   

16.
许欧  戈德琳 《湖北教育》2007,(10):37-38
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多边活动。教师的评价是施教者对教学过程的一种调控,是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信心、学习效果等信息所做的反馈、评判,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一种"润滑剂"。准确、及时、恰如其分的课堂评价,可以对教学活动起到重要的导向和激励作用,使教学过程更趋完善,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灵动的课堂就像一首奇丽的诗,一篇跃动的散文,一件流光溢彩的艺术品让人赏心悦目,更让人垂涎三尺。但遗憾的是,现在许多教师在课堂中一味地追求“活”而离真实越来越远。课堂中“你真棒,拍拍手”、“你真聪明,老师奖你一朵小红花”充目耳闻。如此的课堂只呈现了精彩的学习结果而省略了复杂的训练过程,以部分优秀学生的发言掩盖了其他学生学习的真相,用一些廉价的表扬替代了潜心感悟语言的内涵。捧出的是一束束虚假的“塑料花”艳是艳得很,  相似文献   

18.
灵动的课堂就像一首奇丽的诗,一篇跃动的散文,一件流光溢彩的艺术品让人赏心悦目,让人垂涎三尺。但遗憾的是,现在许多教师在课堂中一味地追求“活”,而离真实越来越远。课堂中“你真棒,拍拍手”;“你真聪明,老师奖你一朵小红花”……充耳塞闻。如此的课堂只呈现了精彩的学习结果而省略了复杂的训练过程,以部分优秀学生的发言掩盖了其他学生学习的真相,用一些廉价的表扬替代了潜心感悟语言的内涵。捧出的是一束束虚假的“塑料花”,艳是艳得很,但缺乏真实,没有生命,没有成长的气息。因而在现实的语文课堂中我们应该正确处理好灵活与真实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一、善于捕捉动态的资源,促进课堂的情感交融 我们知道,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的过程,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因此,经常会有与课前预设不一致甚至相矛盾的意外情况发生,这就涉及一种新的可供开发的教育资源--动态资源.  相似文献   

20.
课堂是师生共同参与活动的阵地,是充分展示学生思维的场所。课堂上瞬息万变,经常会出现一些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课堂上的“意外”是每位教师难以预料的,甚至有些“意外”会打破你的教学设计思路,使你完成不了课堂教学目标。面对这样的“意外”.我觉得作为走在新课改道路上的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