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晓东  龙怡 《人民教育》2023,(20):46-49
教育数字化转型需要合理的教育经费投入保障制度。为了避免教育数字化投入的“大白象”风险,帮助学校持续完成数字化转型的核心任务,本文系统梳理影响教育数字化合理投入的认知框架和行动框架,提出提高教育数字化投入有效性的四个策略,一是确保投入纵向合理性,设施与运行分类预算;二是建立分档模型,控制教育数字化运行成本;三是建立学校—合作伙伴的关系框架;四是确立教育数字化项目效果的评估框架。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教育数字化的快速发展,以数字化为杠杆,推动教育整体变革,成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途径。其中,教育考试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教育测量手段,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体现。教育考试数字化不仅是新一轮教育考试改革的突破口,也是教育考试机构自我发展的需要,但是目前聚焦于教育考试数字化转型的相关研究较少。为此,文章首先回顾教育考试数字化的研究现状;然后,文章分析了教育考试数字化转型存在的问题,并阐述了教育考试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要素与建设目标;最后,文章以江苏省实践经验为例,总结了教育考试数字化转型的解决方案,以期为我国教育考试数字化的转型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3.
教育数字化不仅是对教育的赋能,更是对教育的变革和重塑。由于教育数字化的复杂性和特殊性,教育数字化转型并不像在许多其他领域那样取得了令人期待的成果。教育数字化转型到底转什么、怎么转,在学者、决策者和公众的认知中,普遍存在一些困惑甚至误解。厘清当前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基本理论和实践问题十分必要。教育数字化与其他领域数字化的根本不同在于,教育活动不是物与物的联系,而是人与人的联系,教育数字化不仅不能替代人,而且要以人的发展为目的,是通过人、依靠人、为了人,以是否促进了人的发展为衡量标准。当前教育数字化的重点任务是创新教育场景,开发数字资源,提升教师数字素养,提升国家数字教育平台能级,以数字化思维治理教育数字化。  相似文献   

4.
智能化程度加速提升的数字技术,不断推动着人类生产生活迈向数字化生存新境界。数字技术也被认为具有重塑教育体系和教育生态的力量,并由此掀起了一股教育数字化发展浪潮。在教育领域,以“化”称谓某种教育发展趋势的语词比较常见。但是,类似“教育数字化”之后还冠以“转型”的情况却较为罕见。教育数字化本质上是将数字技术融入教育系统的过程,即以特定技术手段为依托重构和优化教育系统。教育数字化既不可能也不必要“化”到“转型”这一步。并且在实践中,它也存在多重隐忧:扭曲数字化目标,容易偏离教育的初心使命;夸大数字化作用,容易脱离教育的真实需求;淡化数字化阻力,容易忽视技术的负面效应;放纵数字化权力,容易导致技术对人的宰制。教育数字化必须坚持以赋能教育为旨归。  相似文献   

5.
教育数字化转型作为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深入回答“强国建设教育何为”的重大命题开辟了广阔空间。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对思想政治教育同步提出了数字化发展的要求。目前,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发展在政策引领、需求驱动、技术赋能等因素的多维作用下彰显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在发展导向、发展进路、发展前景等方面呈现出泛在化、精准化、数智化的态势特征;在数字跃迁、数字融合、数字建设等角度展现出深创新、高质量、广覆盖的创变展望。  相似文献   

6.
作为与信息技术关系最为紧密的教育学二级学科,教育技术学为我国教育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在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我国教育技术学科如何稳步走向高质量发展成为重要的时代命题。审视当前,我国教育技术学科正面临如何精准服务“教育数字化”国家战略需求、何以不断彰显教育技术学科在数字化转型当中的稀缺性,以及怎样积极推动教育技术学科在超前性研究领域的突破等新的历史使命。展望未来,我国教育技术学科一方面亟需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任务,如构建兼顾大规模与个性化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推进高层次教育公平、探索教育结构现代化、积极助力各级各类教育高质量发展等;另一方面,需持续推动彰显学科稀缺性的重要工程,包括努力推动新型教育资源建设、引领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全面树立教育技术学科自信等;此外还需积极开展以重大现实问题为导向的超前性研究,既要认真部署对重大现实问题的研究,也要积极开展对未来教育的预测与想象研究。  相似文献   

7.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的教育数字化发展呈现出网络搜索图书资料与教材、数字化学习与混合学习、开放式课件、web2.0参与性学习、网上国际学习交流、网络游戏成为学习新载体、移动学习、个性化学习网络等八大新趋势。与此同时,包括西方发达国家在内的各国主流意识中也存在反对教育工作盲目依赖数字网络的理性声音。对教育数字化实践进行合理反思,可以给我国的教育数字化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和思考。如果我们遵循教育规律,"善用"计算机数字技术,那么我们完全可能实现一场富有成果的"教育数字化革命";如果丢失的宝贵教育智慧,在教学与教育上任意"滥用"计算机数字技术,那么,教育数字化运动也可能演变为一种"教育数字化灾难"。  相似文献   

8.
教育数字化转型是一场由数字技术发展带来的教育颠覆式变革,经济社会变迁、教育内生发展和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三大因素共同推动了全球教育数字化转型进程。纵观世界各国及国际组织的教育数字化转型战略和计划,呈现出强化数字资源顶层设计、打造优质数字基础设施、制定数字素养框架、推动数字化课程建设、改革教学和评价模式、提升教师数字素养、注重多元主体协同推进、加强数字信息安全与伦理教育等一系列共同发展趋势。我国在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加快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可以国际社会先行经验为镜鉴,坚持线上线下、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把数字素养教育渗透在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通过系统规划数字化教育发展战略、升级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构建本土化的数字素养框架、完善数字化课程体系、加快数字化教学模式转型、提高教师信息素养和数字技能以及形成多部门协调机制,构建与数字社会相适应的教育体系,实现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教育数字化是应对全球教育危机、引领世界教育变革创新的重要载体和方向。2023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以“数字变革与教育未来”为主题,为世界数字教育发展注入新动能。文章系统概括了我国数字教育发展新进展,阐述了大会聚焦的四大核心议题:数字化转型、教育数字治理、师生数字素养提升和数字学习资源开发与应用,并从顶层设计、协同发展、互联共享三个层面探讨了未来世界数字教育发展的行动倡议。文章最后建议:第一,加强建设各级别大数据中心,促进教育平台互联互通;第二,建设数字教育国家质量基础设施,推进国家与国际标准研制;第三,推进数字基础设施泛在联通,夯实教育“数字”基座;第四,提升教育大数据治理能力,推动教育业务流程再造;第五,实施师生数字素养提升工程,助力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第六,坚持教育技术学科兼容创新,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第七,共享我国数字教育发展成果,构筑全球数字教育生态。本研究能为我国纵深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教育数字化背景下,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本质在于利用数字化思维与手段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其特征表现为三个方面:产教融合精准对接;普职课程双向融通;参与主体多元开放。教育数字化背景下,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逻辑框架为:坚持培养德技并修的大国工匠;树立横纵融通的“大职业教育观”;打造开放性的职业教育资源库;构建多元开放的办学格局。因此,教育数字化背景下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现,需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数字化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适应未来职业,提供“工作世界”的课程内容体系;立足社会服务,增强职业教育的市场适应性;强化数字化院校建设,实现职业教育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11.
深入实施教育数字化转型,是世界教育变革与发展的趋势,也是我国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迫切要求。21世纪以来,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整体推进教育数字化发展,并且呈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数字化发展特点。经过20多年的探索,我国教育数字化取得了历史性发展成就,与此同时也面临一些现实挑战。为此,建议通过强化顶层设计、推进教育新基建、完善数字化协同治理体系、提升师生数字素养、释放数据红利、研制教育数字化转型成熟度模型、坚持高水平国际交流合作等,使“推进教育数字化”成为我国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以及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体系的战略行动。  相似文献   

12.
在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加快推进乡村教育数字化转型,不仅是落实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乡村教育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优化教研与培训服务供给、推动乡土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是教育数字化赋能乡村教育现代化的应为之路。但同时也存在平台建设缺乏本土化内容、教师数字化能力亟待提升、数字化教育资源供需错位的难为之境。基于此,依托数字技术共建共享在地化教育资源,发展学校办学特色;构建“任务驱动”培训体系,提高乡村教师数字化素养;推动多元主体互动,强化外来教育信息资源供准。  相似文献   

13.
教育数字化是当前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它在产生诸多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会带来一定的风险。基于“座架”的相关观点看,教育数字化会改变教育的基本要素:学生成为“数据人”,教育影响成为一种“程序”,教师成为“数据提供者”和“程序执行者”。在这种情况下,教育的单一性增强,并逐渐冲击教育中现存且应有的丰富性,最终导致教育不确定性的消失。教育的不确定性具有重要意义与价值。为有效回应教育数字化带来的这一风险,教育数字化过程中的教育各主体需要树立“沉思”“泰然处之”等意识并发出制造“意外”的行动;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则应为教育各主体提供知识、理念及制度方面的支持。  相似文献   

14.
数字人文是信息技术与人文社会活动相遇而产生的新领域,作为一个新领域,数字人文的境遇是数字人文实践在日常生活中大行其道,数字人文理论生产供给不足。数字人文在教育领域的推进过程即是教育数字化。教育数字化研究应深入探讨教育领域拥抱数字人文的必要性、教育实践拥抱数字人文的挑战性及教育研究拥抱数字人文的可行性,全面促进教育领域积极拥抱数字人文。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应关注人文背景,认识到教育数字化是教育现代化的一个维度,教育数据需要放在人文背景下理解,推进教育数字化应该规避教育异化风险。  相似文献   

15.
在“数字中国”的战略背景下,加快数字化转型与发展、建设数字中国已经成为了时代的潮流。在教育领域,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和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教育信息化已经抵达了“量变”到“质变”的关键节点。目前,中国教育数字化转型在顶层设计、实施路径等方面仍然面临挑战。本文结合《上海市教育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介绍了上海市对教育数字化转型进行顶层设计、建立系统架构的进程,并对相关实施路径进行了阶段性的总结,包括通过新基建支撑教育的新愿景,通过数字基座打破数据壁垒,通过自上而下的场景规划与自下而上的案例探索共塑教育新常态,以及通过数字素养提升、评价改革、资源建设推动教育深度变革等过程,回应了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一系列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16.
新基建在全面系统化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进程中发挥支撑性作用。我国教育领域新基建依托“基建迭代”“范式转变”“生态重塑”等特性,通过拓展教育新动能、创造教育新供给和服务教育新需求,进而有效拉动教育系统数字化转型工作。但是,教育领域新基建在重塑教育生态系统进程中正遭遇融合基础设施服务水平不高、教育组织数字化能力建设工作停滞、区域间可能形成新的数字鸿沟等挑战。应当推行积极差异政策,强化政府在整体设计、重点投入领域和重点地区等方面的责任,全面理顺教育新基建部署的多元主体协同机制;应当重点推行融合型基建部署,处理“新旧”基建、“硬软”基建的关系,夯实教育的数字基座;应当着力于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组织能力建设,提升管理者和师生的数字素养,积极培育和传承教育组织的数字文化基因;构建智慧教育生态,谨慎地防止新的数字鸿沟出现。  相似文献   

17.
进入新世纪,以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为代表的数字技术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并在各行各业得到深入广泛应用。在数字技术赋能和数字社会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教育信息化进入了教育数字化发展的新阶段。由于数字技术的加持和赋能,新时代的基础教育数字化具有了数据化、智能化、个性化和泛在化这样的新特征,实现了数字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为了推进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基础教育数字化需要采用新的发展策略。未来的基础教育数字化需要健全相关标准规范、建设应用智慧教育平台、提升师生数字素养与技能、保障网络与信息数据的安全、构建数字教育新生态,从而发挥数字技术的融合创新优势,构建以数字技术为支撑的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推动基础教育数字化战略实施,助力实现基础教育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数字化时代必然到来,它对传统高等教育的挑战是前所未有的。数字化高等教育需要全新的理念,在发展数字化高等教育方面,需要确立多样化的高等教育质量观的理念,追求人人受教育的平等机会的理念和走多元化高等教育发展之路的理念;在具体形态的理念方面,需要确立教育家居化、课堂虚拟化和资源软件化等理念。  相似文献   

19.
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数字技术与教育资源融合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推动未来教育改革的重要路径,但目前我国乡村教育数字化转型处于探索起步阶段,在推进乡村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存在数字化基础设施不完备、乡村教师数字化教育能力缺失、乡村数字教育资源匮乏等现实堵点。因此厘清乡村教育数字化转型赋能城乡教育协同发展逻辑是助推乡村教育发展的重要前提。乡村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技术逻辑与育人逻辑有机耦合,利于明晰乡村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实践路向。建议通过加快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教育资源更新、教学模式改革等途径实施智慧教育工程,推动乡村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推进城乡教师合理流动,实现优质教育资源与乡村学校精准匹配、按需推动技术与乡村教师精准对接、精准设计区域性乡村学校数字化发展方式,解决乡村教育生态失衡等问题,实施配置均衡优质教育资源策略,推进乡村教育数字化高质量发展;通过数字化教育云平台联接城乡学校,汇聚数字化教育资源,构建学习共同体,形成“协同化”发展新格局,提升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效应。  相似文献   

20.
教育数字化转型是当前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重要议题,但其定义、内容、评价等尚未达成广泛共识。研究从实践出发,在梳理我国中小学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具体行动举措和综合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基础上,开发出中小学教育数字化转型评估框架和调查问卷,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大规模调研。研究发现,我国教育数字化转型以政府引领为主导;我国教育数字化转型尚未进入教学核心流程;东中西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但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不均衡;教师数字化能力不足为数字化转型带来严峻挑战;教育新生态正在形成,但发展不均衡。面对这样的现实,我国应加强顶层设计发挥政府与企业的协同效应,以教育评价改革为突破口推进核心要素数字化转型,向西部和东北及农村地区进行政策倾斜,加强教师数字能力建设,进一步优化中小学数字教育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