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医生首先要具备良好的品德。唐代杰出的医药学家孙思邈认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因此书名冠以“千金”两字,他在《千金方》中的《大医精诚》专门论述了医德,反复强调了医生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对后世医德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大医在哪里     
何秋怡 《新读写》2014,(4):48-48
《大医精诚》可分为两点:医术求精,医德须诚。比起医术,医德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我认为《大医精诚》中有些地方“不太实际”,其中“勿避峻峨、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对于一般行医者实现起来实属不易;  相似文献   

3.
《大医精诚》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临床实用百科全书《备急千金要方》中的一篇论著。此书为唐代名医孙思邈所著。他长期为百姓治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总结运用了唐代以前的医学成里,成为著名的医家。他不仅医术高,而且医德好,深受广大群众爱戴。  相似文献   

4.
本文立足于中国传统医学伦理的发展历程,对孙思邈医德思想的地位及其理论架构作了简要的评述,并紧密结合目前医学教育与医院工作实际,对如何继承和发扬大医精诚的医德思想,构建新型的医患关系进行了思考与探索。  相似文献   

5.
《中国高校招生》2004,(7):84-87
中华医学,源远流长。古有伏羲制九针,神销尝百草,歧黄论医道,伸景悬壶济世,董奉种杏成林,孙思邈介导大医精诚,李时珍撰写《本草纲目》……这些名垂千古的名医史绩,铸就了中华医学今日的辉煌。  相似文献   

6.
论世纪之交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问题的提出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视职业道德和人文教化为医师的根本。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把尊重人的生命价值作为医学的基本原则。公元前43年汉元帝以质朴、淳厚、逊让作为考核医师的主要标准。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的自序,孙思邈的《大医精诚》都抨击过“...  相似文献   

7.
《大学语文》在医学院校承担着提高学生审美情趣,传承优秀文化传统,培养良好医德人才、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重任。可是在很多医学院校《大学语文》的授课存在着教材内容、师资队伍、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教学质量难以保证。文章就《大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建议,以期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更好地提高医学生审美情趣,培养“大医精诚”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8.
《大医精诚》所阐述的为医之道与高校的育人之道是有相通之处的。高校学生工作借鉴《大医精诚》思想,辅导员要育好人,就要有较强的业务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全心全意的服务精神、换位思考的思维方式以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9.
吕海玉 《考试周刊》2009,(48):218-219
从古至今,医患纠纷不断。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形势下。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是人们关注的重点话题。本文主要通过对于“华佗之死”的解读和反思.结合中国第一住进入正史的医生扁鹊的“六不治”原则和“药王”孙思邈的“大医精诚”、“行方智圆,心小胆大”等医论,思考当代医学生即未来的医学工作者.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上所应尽的职责。  相似文献   

10.
"天人合一""大医精诚""以人为本""调和致中"等是中医药文化与医学生"不忘初心"教育共有的价值取向,是中医院校开展思政教育和医学生提高人文素养的重要源泉。文章通过深入挖掘中医药文化内涵和"不忘初心"的时代意义,分析中医院校"不忘初心"教育中融入中医药文化的价值,激发医学生对医生职业的"敬畏"之情,让"医德树人"成为医学院校"立德树人"教育的初心。  相似文献   

11.
正一、孙思邈医德思想研究的文献综述孙思邈被世界医学界称之为与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齐名的三大医德名人之一,国内对其医德思想进行研究的愈来愈多。许多专家认为,孙思邈医德思想的形成,离不开当时的历史条件:隋唐的统一以及开放的文化交流,佛、道兴盛以及前代医学医德思想经验的积累,为其形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课本第127页《孙思邈和〈千金方〉》,开头写道“隋唐时期,医学有很大发展”,接下来只见“唐”而无“隋”:(1)唐太宗时创办分科较细的医学校;(2)高宗时编写了《唐本草》;(3)孙思邈的《千金方》。显然,这一目的名称跟文字、内容出入不小,彼此不能相符。孙思邈之所以被尊为“药王”,不可或缺之点盖缘于其超越群伦的高尚“医德”。课本未能触及,乃大缺憾。名实相距甚远$黑龙江省富裕县第一中学@刘则明  相似文献   

13.
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给在首钢医院实习的西藏大学医学院学生的重要回信精神,医学教育应该且必须答好如何培养党和人民信赖的医学生这一必答题。藏医药教育秉承大医精诚理念,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服务健康中国战略,造福人民群众;要坚持德育为先,养大德、修医德、育品德,为学生擦亮人生底色、扣好人生扣子、铸牢道德根基;要坚持能力为重,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笃行利众,为学生夯实理论基础、锻炼专业技能、拓展综合能力,培养具有仁心仁术的医学人才。  相似文献   

14.
<正>中医药文化给思想政治课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增智素材和育德资源。从神农尝百草到"望闻问切"的诊脉方法,先人实践凝聚着中国智慧;从"药食同源"到《本草纲目》,本草药方蕴含着哲学思想;从"大医精诚"到"青蒿抗疟",匠人品质丰富了民族精神。笔者试结合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内容,基于中医药文化的人文内涵,探讨中医药  相似文献   

15.
孙思邈被称为“药王”,他是医学家和药学家,在养生方面也很有心得,他写的《卫生歌》、《养生铭》、《摄养论》被历朝历代养生者奉为经典。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一书中指出,老人养生宜三少:口中言少、心中事少、腹中食少。  相似文献   

16.
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序》 [注]人的生命最为重要,若有一方拯救人命于垂危之中,或能保命延寿,其功德之重,胜过千金。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  相似文献   

17.
上海中医药大学着力于建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工作体系,培养具有“大医精诚”精神的中医药创新人才。专门成立了“上海中医药大学德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学校德育工作进行战略规划,研究决定学校德育工作发展目标、工作计划、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18.
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主要体现为以人为本、医乃仁术、天人合一、调和致中、大医精诚等理念,可以用"仁、和、精、诚"四个字来概括。中医药类院校运用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观指导中医药文化实践教育,对文化自身既是一种认可,对培养高素质中医药人才和发展中医药文化更是一项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9.
孙思邈为中国历代大名医之一,他在中医事业上做出无与伦比的承前启后的贡献。他的《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两部著作中留下了宝贵遗产,被后世尊称为"药王"。然而孙思邈的医学声誉在唐代的影响力却非常有限。  相似文献   

20.
华佗是汉魏时期一代全能名医,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具有大医风范。其医术在养生、方药、针灸、外科诸领域都达到了至高境界。用麻沸散对患者实施外科手术,只是其全能中之一能。华佗高尚的医德对纠正当今医务界的不正之风有很强的警示意义。华佗有丰富的医著流传下来。说其医著未能传世,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