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媒体攻城略地,刊社的出路在哪里?原来的"内容为王"变成"渠道为王",内容只为"王后".现在"王"多了起来,"王后"则不知所措.  相似文献   

2.
王勇  戴爱红 《声屏世界》2016,(10):20-22
在我国省级卫视竞争的过程中,"内容为王"一直是业界的共识,但随着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快速崛起,各省级卫视纷纷在新的传播渠道上发力,"渠道为王"的理念逐渐兴起.在新媒体时代,虽然传播渠道、内容生产和媒体产品都发生了一些变化,但省级卫视的竞争核心仍然是内容,并且因传播渠道的增多和精品内容的稀缺导致"内容为王"的理念进一步突显.  相似文献   

3.
2007年6月,<广州日报>滚动新闻部成立,成为<广州日报>印刷版和广州日报新媒体(包括互联网、手机和视频在内)的跨媒体平台,负责报纸、手机和网站三个部门的联动发稿.建立滚动新闻部是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探索传统报纸与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相互融合的战略举措,使<广州日报>能够依托其网站展开每周7天、每天24小时全天候连续不断跨媒体传播,为网民提供更快捷立体的新闻内容和服务信息.  相似文献   

4.
吕晓虹 《视听界》2015,(2):81-82
传统媒体历来主张"内容为王",强调以优质内容取胜。新媒体的发展带来了媒体环境和受众需求的变化",内容为王"也被赋予了新内涵。谨慎解读,碎片处理,订制推送",内容为王"应适应受众的新需求。  相似文献   

5.
专注于做好新闻产品的生产者和内容供应商,以内容为王,地方报纸就有了抵抗新媒体的资本。而想做到"内容为王",只能在本地新闻上发现金矿,成为本地新闻的"最快速、最权威、最翔实"的提供者。  相似文献   

6.
《广州日报》的“卖点”在哪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兵 《传媒观察》2004,(11):33-34
《广州日报》发展过程中虽然也有过波折,但它走到今天,仍是一份叫好又叫座的报纸,业内不少人士都在研究它,见仁见智,高论不少,但不外乎两种结论,“内容为王”派认为,《广州日报》内容好,产品过得硬,具有受读者欢迎的有“卖点”的内容;而非“内容为王”派认为是品牌、企业文化等综  相似文献   

7.
郭津 《新闻爱好者》2012,(22):61-62
在全媒体变革中,坚持"内容为王"对于传统媒体特别是党报有着重要的意义。党报不仅要加强与新媒体的合作,更要充分运用全媒体思维提升影响力,运用哲学思考体现引导力,"内容为先、内容为上、内容为王",在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中强化党报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8.
李娟 《新闻爱好者》2012,(11):61-62
在全媒体变革中,坚持"内容为王"对于传统媒体特别是党报有着重要的意义。党报不仅要加强与新媒体的合作,更要充分运用全媒体思维提升影响力,运用哲学思考体现引导力,"内容为先、内容为上、内容为王",在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中强化党报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媒科技》2013,(9):26-31,2
传统媒体转型需要培养其适应新媒体的"技术基因"。旧传播时代的规则是"内容为王",具有良好"内容基因"的传统媒体摘取了传媒业的皇冠。而在新媒体时代,互联网的规则则是"用户为导向、技术为驱动、平台为基础",唯有真正培养起能够适应甚至推动"内容基因"发展的"技术基因",才有可能真正实现转型。  相似文献   

10.
传媒业正在迈入一个新时代,互联网裹挟着海量信息汹涌而来,这些信息急切地要进入受众的眼睛,于是,"内容为王"成为传媒业响亮的号角.虽然新媒体亮出了"内容为王"的旗帜,其实,这更是包含报业在内的传统媒体的生存之道.报业,作为传统媒体的代表,受到新媒体的冲击无疑是最大的.报业与新媒体的根本对立在于海量信息与"限量信息"的矛盾,报业要在危机中开出新路,出路只有一条,即以限量信息实现最大的传播价值.  相似文献   

11.
新创     
《青年记者》2016,(4):2-3
上海报业集团将打造90后新媒体Wu Li2016年,上海报业集团将与人民网联合打造专属于90后的新媒体平台,名字初定为Wu Li。Wu Li是韩语"我们"的音译。广州日报全媒体采编系统启用1月15日,广州日报全媒体采编系统启用,形成"一套系统、滚动采集、滚动发布、多元产品、多媒出版"的现代传播体系。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推出"新闻117"客户端1月17日,天津日报报业集团移动客户端"新闻117"上线,与同名微信公众号、微博共同打造有价值的原创新闻资讯产品。  相似文献   

12.
观点摘要     
《出版参考》2012,(24):6
匡文波:新媒体环境下出版业正在失去作者——内容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匡文波在《出版广角》中撰文:现在或许还有人会说,内容为王。但从新媒体赢利的角度看,内容为王是完全错误的。在包括电子图书在内的新媒体产业链中,以出版社、报社为核心的内容提供商始终处于产业弱势地位。如iPad唱主角的是技术巨头苹果公司;在中国手机出版的产业链中,移动运营商的支配地位无法撼动。尽管业界有"内容为王"的口号,但是在包括电子出版在内的新媒体产业链中,内容提供商弱势地位难以在短期内改变。通常情况下,出版社给作者的版税不超过10%;而苹果和中国移动能够给作者30%的利润。毕竟,苹果和中国移动做电子出版,不需要发行、印刷成本,更不需要考虑棘手的印数。目前,已经出现一  相似文献   

13.
2014,在各路新媒体的夹击下,以央视为代表的传统媒体靠内容为王屡创收视高峰,依然占据强势份额。同时传统媒体也积极开发新媒体平台产品,并与腾讯等新媒体平台扩大合作。央视在2015黄金资源广告招标中推出"央视新闻客户端合作伙伴"、"CCTV-1、新闻《天气预报》二维码互动合作伙伴"、"CCTV春晚独家  相似文献   

14.
<正>首先我认为,新媒体结合内容这么一个框架实际上背后代表着一个内容为王和平台为王的倾向。只要是新媒体,发展里面或者信息传播发展里面,实际上它一直有左和右之分。这有两层不同的意思,一个方面是渠道、平台或者传输问题等等,我解决信息如何分发送,如何实现媒体信息的传播。第二个问题,就是内容问题。内容在渠道之外承载的业务,比如说对于广电来说,它也一直在"左右"摇摆。是更  相似文献   

15.
曾经坚信优质内容必定拥有王者价值的传统媒体从业者,自然而然产生了一种基于传统"内容为王"优势而延伸出来的转型方向选择,那就是,在新媒体环境下,继续守住"内容为王"的信条不变,无论互联网新媒体的冲击波如何来袭,未来媒体环境如何变化,我依然保持优质内容的输出不变,传统媒体成功探索出一条具有特色的新媒体转型之路只是时间问题. 然而,事实又是怎样的呢?昨天的"内容为王"能等同于今天的"内容为王"吗?"内容为王"的路线真就能够救赎传统媒体吗?  相似文献   

16.
新媒体环境中,传统报业必须与时俱进,在坚持"内容为王"的前提下,以传统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积极拓展内涵和外延,结合新媒体的信息资源技术平台和传播平台,通过媒介融合达到自身的立足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新媒体飞速发展和"90后"收视群体逐渐掌握娱乐节目话语权的今天,观众对于综艺节目的内容呈现出了更多样化的期待和"碎片化"的接受特征。然而"碎片化"也是整体性的体现,新媒体和电视媒介毕竟不能承担相同的属性。我们有理由相信主流文化可以支持中国电视在追求"内容为王"的同时兼顾收视率与娱乐尺度的把握。  相似文献   

18.
2011年,广州日报对平面媒体在新媒体时代的生存之道、突破创新方面都进行了一系列的追求与探索,在新媒体运行、新闻报道的机制与打造精品内容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绩,开辟出一片蓝海,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依旧保持着领军者的姿态。  相似文献   

19.
纸媒体如何绝处逢生?选择一条以"内容为王,形态制胜"的品牌化生存之路。个性化:活在话语权空间里当前,有些纸媒体盲目采取一些转型升级的方式去和新媒体争夺生存空间。如被动地开辟网络版,赠送"电子阅读器"等等。新媒体可以抛开纸媒体,纸媒体永远摆脱不  相似文献   

20.
在新技术新媒体突飞猛进的当下,传统媒体的地位岌岌可危.深度报道作为一种"内容为王"的报道方式,也是在当今传统媒体和电子媒体竞争中的重要手段.本文从叙事内容、叙事模式和叙事角度这三个方面来探析深度报道产品的创作技巧,以期为新媒体时代下深度报道与媒介融合产物的结合提供一定启发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