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看了浙江日报等媒体的这个互动活动,听了各位领导和专家的发言,自己受到很多启发。同样作为媒体人员,我觉得感受最深的,就是创新。这个活动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第一,这个活动比较容易教育人,让群众觉得这是自己的事,成为参与的主体。这个活动  相似文献   

2.
两位编辑     
正说他们是编辑也好,是主编也行,反正他们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编辑的形象。混迹于报刊业边缘几十年,见过的主编、编辑不敢说有上万,几千肯定是有的,说说印象最深的两位。第一位,改革开放之初,一手打造了一本至今发行量都过百万的大刊。他告诉我,为了约到  相似文献   

3.
港澳大学图书馆一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今年4月7~12日,笔者随广东省高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组织的赴港澳考察团,对两地部分大学图书馆进行了参观考察,开阔了眼界,受到了启发.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其现代化的设施,完善的管理服务体系以及幽雅舒适的环境.  相似文献   

4.
在日本生活了近两年的时间,去的次数最多、印象最深的就是图书馆. 东京有着闻名遐迩的地铁、东京塔、迪斯尼乐园、皇宫等名胜,而我却对图书馆情有独钟.  相似文献   

5.
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刚刚落下帷幕。"两会"年年开,年年有新意。尽管它的形式基本不变,但它的内容每年都不一样。作为一个地方媒体记者,我已经是连续十二年参加全国"两会"报道了。每参加一次,总有与以往不一样的感受。而今年的全国"两会"留给我最深印象的则是两个字:那就是"开放"!  相似文献   

6.
<正>夏日的午后,炎热。编辑部的办公室,我有幸和雅砻江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档案室主任米彪开心畅快地聊了一场。初见米彪,给我最深的印象是表情坚毅,不苟言笑,跟我从档案界朋友那里听到的和蔼可亲的"米大叔"形象相去甚远,心里直犯嘀咕:"这就是全国电力行业档案专家米彪?"忐忑中不知该如何开口采访,倒  相似文献   

7.
1983年大学毕业分配进入中国科学院科学出版社的时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老编辑们对工作的敬业与执著,以及他们与科学家们水乳交融般的友情与默契.现在回头看来,出版社这种浓酽的传统氛围对我的影响最深,在潜移默化中让我逐步拥有了"科学人"的特质,才取得了今天的一点成绩.  相似文献   

8.
在一个著名的中提琴演奏家的音乐会上,我印象最深的不是他对音乐的完美诠释,而是他说的一句话:"音乐不能只谈底蕴,几千年的底蕴抵不过传播力。"  相似文献   

9.
今年五一前后,由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领的访问团访问大陆取得了圆满成功。纵观访问活动的过程,许多方面可圈可点、值得记载,然而作为档案工作者.印象最深、感觉最靓的要数北京大学向连战先生赠送其母学籍档案(复制件)那个感人场面。  相似文献   

10.
后奥运时代中国的电视新闻业将正式迈入直播时代.面对这一特殊变革,我们的电视新闻产业做好准备了吗? 特大新闻事件催生现场报道员群体亮相 在"汶川地震"和"北京奥运"期间看电视,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些面对镜头手持话筒,在事件现场播报新闻的的记者们.他们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一边观察一边思考,随时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面对镜头出口成章,滔滔不绝,并不时地向身边的目击者或当事人发问.凶此,他们并非一般意义上的记者,准确地讲是"现场报道员"或"出镜记者".  相似文献   

11.
2000年8月,笔者作为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代表团成员,赴日参加在日本滋贺县举行的中、日、韩三国大学出版社研讨会。会后又在日本东京、京都等城市访问,考察了日本的大学出版社、书店、发行机构。这些活动使我们开阔了眼界,得到了许多启发。  留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日本的图书发行机构。这次我们特地参观了日本最大的出版经销公司——东贩。东贩原名为日本东京出版贩卖株式会社,始建于1949年,1992年改名为株式会社TOHAN。日本大约有4300家出版社(不到10人的占2/3),28000家书店,每年发行约14亿册图书、46亿册杂志,出版市场销售金…  相似文献   

12.
读这本书,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章节应数第五章——追求真正的联系,弥合鸿沟的桥梁.这一章主要论述了与大众传播相关的一些理论、主义和相关媒介. 文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一段话,就是彼得斯对大众传播的解读:"对话爆炸为两个相距遥远的一半,这就使解释价值朦朦胧胧.解释不得不承担整个记录连环的重担时,区别内心投射和外来信息的无能就显得格外严重.从心理的角度看,这种无能是所谓的妄想症,从社会的角度来考察,我们就应该叫它大众传播.""所谓的妄想症"在新媒体时代可谓格外明显.  相似文献   

13.
“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在新闻写作中同样适用。细节是新闻的血肉.常常成为一篇报道中最生动、给人印象最深的部分。荣获第7届中国新闻奖特别奖的《工人日报》通讯《北京有个李素丽》就是一个范例。  相似文献   

14.
我的祖籍是浙江湖州,1924年4月出生在苏州.我小的时候,苏州的环境整个是比较宁静的,但事实上我们的祖国已经是内忧外患.我小时候留下的印象,到现在还在眼前似的.有一次在街上,看到东北流亡学生在作演讲,他们讲话时的激情,留给我的印象非常深、非常深.这是从"国"的方面来说,给我留下的最深的印象.  相似文献   

15.
记者在塞内加尔工作的几年中,在塞内加尔新闻界结交了不少朋友,但其中给我印象最深也使我难以忘怀的一位是塞内加尔通讯社社长、全国新闻俱乐部(相当于全国记协)主任阿马杜·迪安。印象之所以最深,不仅因为我们是多年的老朋友,更重要的是他的勤奋工作,良好的新闻业务素质,为促进非洲新闻事业发展的奋斗精神,以及在发展中塞新闻界合作方面的不懈努力。迪安留给我的第一个印象,是他忠心耿耿地为塞内加尔新闻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  相似文献   

16.
王增如 《传媒》2000,(9):25-26
丁玲离开我们已经13年了,我曾有幸在她身边工作五年。回想她生前的音容笑貌,留给我最深印象的就是她的创新精神。《中国》是丁玲在八十岁这一年创办的大型文学双月刊。《中国》耗尽了丁玲晚年的心血,也鲜明地体现了她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7.
等待的智慧     
千树 《档案管理》2002,(2):47-47
年轻的时候读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除了情节吸引以外,印象最深的是结尾一句话:"人类的全部智慧都包含在四个字里面--等待和希望."  相似文献   

18.
姜滢滢 北京市档案局(馆)我作为档案战线的一名新兵,学习刘义权有三点体会: 第一,收获自豪感与自信心.学习刘义权同志先进事迹活动目前正在档案系统深入展开,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增强了做好档案工作的自豪感和自信心.近一年多,我先后参与了奥运、国庆服务以及全市档案系统文艺汇演、档案开发利用成果展、"档案馆日"等一系列活动,其实这些活动都有一个共同点,对我来说都是自豪感与自信心的教育.每次活动结束,我都分外热情地渴望对外宣传我们档案馆和档案工作.  相似文献   

19.
印象最深的一次学术讨论会方汉奇和新闻史有关的学术讨论会,近半个世纪以来,已经记不清参加过多少次了,但关涉《天变邸抄》的学术讨论会是其中印象最深,也是最奇特的一次。这次学术讨论会的名称是《1626年北京地区特大灾异综合研究学术研讨会》。开会的时间是19...  相似文献   

20.
香港原来只是一个小渔村,如今已发展成为一座集金融、贸易、商业为一体的国际型大都市。在这里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不是高楼大厦的林立,不是浅水湾那清澈的海水,也不是海洋公园那依山而建的各种游乐项目。在这里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对香港历史档案馆的参观学习,因为在这里浓缩了香港的历史变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