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题报道要做到有力度不算难,难在要做出靓度来.<宁波晚报>这几年众多主题报道案例中,有一类我们认为做得比较成功,显著特点是起自于日常新闻.大家是在做日常新闻时,将其做大做强从而成为主题报道的.  相似文献   

2.
报业竞争越演越烈的当下,精品栏目的建设问题一直是报业有志者不断探求不断实践的课题。不少晚报在面临挑战时,纷纷“晚报早出”,以争夺受众市场。我们认为,晚报调整出版时间并非是唯一出路,利用好自身优势资源才是发展的硬道理。晚报初创时期“昨夜今晨”的时间优势曾给晚报带来辉煌,金华晚报就是利用这段有效时空,努力把报纸做得更精更强。  相似文献   

3.
纸 质媒体如何面对电子媒体的冲击?这是一个越来越紧迫的任务 ,作为地方中小媒体 ,地方晚报在未来的发展中再也不可能像原来那样按部就班闲庭信步 ,生存的危机与压力将变得越来越大 ,已经踏入了市场的地方晚报如何应对?《姑苏晚报》立足地方 ,把“地方”新闻做强做大、做深做透 ,以时效性和独家性为突破口冲出重围 ,成为苏州广受读者欢迎的地方晚报。积极“布网”组织“耳目”地方晚报之于地方新闻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尽管外地媒体不断涌入 ,但对苏州这样一个城市来说 ,晚报对地方新闻有着比较多的“专利” ,毕竟同质媒体还不是很多。一…  相似文献   

4.
朱家生 《新闻记者》2000,(12):46-47
随着报业竞争的日趋激烈,晚报 界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不少晚报为了与日报争夺市场,改为早上出报,谓之“晚报早出”。对这种做法,有人赞成,认为增加了零售时间,增强了与日报的竞争力;有人反对,认为放弃了时间差,失去了晚报的基本特色,还称什么晚报? 从“晚报早出”的结果看,这些报纸的发行量究竟增加了多少?笔者未作调查,不应妄加评论。但至少可以说出现辉煌业绩的还未听说过,目前发行量居全国领先地位的晚报仍是属于下午出版的一些老牌晚报和办得成功的几家新秀。“晚报早出”未见“黑马”跳出,坚持下午出…  相似文献   

5.
也许是《宁波晚报》连续三次闯进全国晚报都市类报纸竞争力“20强”;也许是《宁波晚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近几年都获得了“小丰收”……中国地市报研究会及会刊《中国地市报人》杂志社的同志约我谈谈体会。在新闻界同行面前,班门弄斧,实不敢当,但作业还是要交的。如何当好总编辑?如何当家理财?怎一个“难”字了得。然而难归难,假如把握住下面一二三四,你心目中期望的诸多“也许”,就可能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6.
做新闻得用心,做要闻更得用心,做地市级晚报的要闻尤其需要用心。 要闻在晚报新闻中的重要性不言自明,正因为要闻的重要位置,采编起来有难度,把要闻做得好看些的难度更大。这是地市级的晚报所共同面对的亟待破解的难题。  相似文献   

7.
《辽沈晚报》上载文谈到“崔永元一直在寻找接班人”时,说:你要找出一个人精来,把节目做得超过崔永元,还真得费点劲。先不管地方台有什么好苗子吧,就来扫描一圈央视阵容里的主持人。还是先从元老说起:赵忠祥太隆重,敬一丹太严  相似文献   

8.
曹仁义 《中国广播》2010,(12):86-87
要求从事采编播的同志出手的每一篇作品都是精品,那是不现实的。不要说我们,就是那些著名的大作家,也做不到每一部作品都是精品。事实上,做新闻工作的尤其是做广播新闻工作的,出精品更难。因为他们的工作讲时效,要快。“慢工出细活儿”对他们不适用。他们需要“快手出细活儿”。活儿要做得又快又好,还得精,这能不难吗?因此可以说,日常播出的那些作品基本上都是“大路货”。  相似文献   

9.
经过2003年的全国报刊治理,晚报面临更严峻的挑战,读者对晚报重要组成部分的经济新闻,也随之提出更高要求。时下,有人把标题———晚报经济新闻的“眼睛”形容为:“铁一般硬梆梆,水一般平淡淡,雪一般冷冰冰。”此话虽带片面性,但晚报经济新闻标题大多数叙述冗长,语言干瘪、数字堆砌、结构老化等现象确实存在。文章难写,标题难作。晚报编辑望经济新闻而兴叹。如何制作好经济新闻呢?笔者结合在三峡晚报社的实践,认为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探索:1.选用大白话、俏皮话、老实话,使读者感到亲切这种标题,雅俗共赏,生动形象,富有立体感,常常装点着较为重大的主题。请看《三峡晚报》制作的标题:《生意经弃“洋”归“土”锅碗瓢重坐“正席”》、《三百多名“泥瓦匠”成了“小秀才”》、《舍得金弹子打下“巧凤凰”———宜昌机床集团“科技型经销员”身手不凡》、《骑着毛驴儿想着开汽车》、《甘为“铁妹子”做“嫁衣”的好小伙》、《“思念”雪糕怎让人思念?》。这些标题是“从活人的嘴上搬到纸上来”的,简洁有力,叫人爱听爱看,过目不忘。经济新闻标题不仅要“短些,短些,再短些”,还要“软些,软些,再软些”。晚报经济新闻出现“内行不屑看、外行看不懂”的现象,根本原因在于作...  相似文献   

10.
会议报道往往容易落人俗套,空泛无味,在晚报类报纸中更难做好,但每年地方的人大、政协会议,老百姓那么关注,晚报又不得不做。在今年鄂尔多斯市“两会”召开期间,《鄂尔多斯晚报》的报道以其独辟蹊径的视角、独具特色的内容,吸引了广大读者,得到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对这次本地的大型会议的报道,晚报积极主动参与,努力发挥自身特色,既锻炼了我们的采编队伍,也提升了全市唯一一家都市类报纸的质量,对此我们体会颇深。[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网络传媒异军突起,报业竞争日趋激烈,晚报面临严峻挑战和巨大压力:下午出版的晚报,面对早上出的日报、都市报和商报前堵后追,到底还有没有优势?如何与之竞争?如今在温州,四张报纸同属一个报业集团,已是“一家人”,但彼此的竞争依然存在。温州晚报如果不找准位置,就会逐渐失去地位与影响力。历史的经验以及兄弟城市报业竞争的“前车之鉴”告诉我们:作为目前温州唯一一张下午出版的报纸,《温州晚报》求生存、求发展,仍要紧紧抓住时效做文章,而且还要把这篇文章做得比以往更好。抓住“时间差”晚报下午出版,与早报相比,零售时间短,读者…  相似文献   

12.
近年在日本报界一直甚嚣尘上的“废止晚报论”,终于有长崎新闻率先,自1993年6月1日起停办晚报。原因除了读者生活步调已变,电视传播媒体发达之外,记者过度辛劳,及送报生难求则是最主要的因素。日本各大报均同时拥有早报和晚报,早晚报同属一家,而且同一个编辑部制作,这在世界是少见的。可是现在日本的读者、各报记者(编辑)均主张“我们不要晚报”,新闻学者更是早已开始提倡“废止晚报论”。各报社虽然舍不得晚报的广告收入,但是在送报生难  相似文献   

13.
目前,文化新闻在不少城市晚报呈现削弱状态,主要原因之一是对文化新闻的采写缺乏创新。自2004年至今,《宁波晚报》对文化新闻进行了一系列创新,推出了大量系列“文化特色新闻”,受到读者的广泛好评,有不少策划与稿件还取得了轰动效应,其中几篇系列报道还分别获得市级、省级新闻奖和全国晚报新闻奖。主要创新实践有:策划报道“天下宁波人”,做强“热点文化新闻”、深挖“冷点文化新闻”,举办“宁波的中国之最”征文活动等,使这类文化特色新闻像其他主流新闻类别一样登堂入室,成为《宁波晚报》吸引读者、打开市场的“杀手锏”之一。  相似文献   

14.
武汉晚报从1961年5月1日创刊到现在,经历了三个历史时期:“文革”前的“市委机关报”时期;从1984年9月 1日复刊到1992年7月,日报主办晚报时期;从1992年8月到现在,作为独立的晚报时期。 三个历史时期,武汉晚报虽然扮演了不同的“晚报角色”,但始终没有放弃对晚报特色的探索和尝试。尤其是近年来,还把创自身特色当作新闻改革的首要目标。 在探索晚报特色的过程中,我们思考得比较多的问题是:晚报特点到底是什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面对日益激烈的报业竞争和多媒体的“前夹后攻”,如何继承和发展已有的晚报特色?以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办报思想、办报观念、宣传方式和报道方法,哪些在新形势下仍需继续坚持,哪些需要改变,哪些需要创新?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在新闻实践中认真加以解决。 这些年来,武汉晚报在创自身的晚报特色的实践中,探索出一些较为成功的经验和作法,简而言之,可用“一、二、三、四、五”来概括。 所谓“一”,就是一个目标:创自身更加鲜明的晚报特色。 1984年9月1日,武汉晚报复刊时市委为我们确定的办报方针是:“面向社会、进入家庭、指导生活、陶冶情操”;1992  相似文献   

15.
2008年底,《南阳晚报》正式划归《南阳日报》管理。为了“做得更好,让读者更满意”,从2009年1月1日起,《南阳晚报》高扬“责任传媒,民生立报”的旗帜,以“读者至上,新闻优先,创新第一”为改版遵循的原则,从形式到内容进行了全新改版。凭着“欲与大报试比‘高”’的胆略和气概将小报大作,取得了可喜可贺的成绩。改版后的《南阳晚报》亮点频现,读者喜爱、领导表扬、同行侧目。  相似文献   

16.
时值下年度报刊征订工作开始之际,笔者惊闻某知名晚报明年将大幅提价,从原来的全年订价180元涨至360元,涨幅达100%,坊间俚语谓之“翻番”!笔者本是该晚报的老读者、老订户,面对要“翻番”涨价,明年是否还续订,看来得三思而后行了。  相似文献   

17.
南阳市民爱“听” 南阳晚报.自1月6日全省首家电话报纸——“南阳晚报今日要目” 开通以来,平均每天有350人次拨通16812345这个电话号码.为了让“南阳晚报今日要目”做  相似文献   

18.
从今年下半年开始,湖州日报首先对晚报管理体制进行了伤筋动骨的“手术”,从做大做强做活晚报的思路出发,在体制和机制上进行了改革,晚报建立编务、广告刊发、报纸发行等相对独立的运作机制。在具体操作上实行了“三统三分”的原则,即统一领导、统一人事、  相似文献   

19.
刘建平 《新闻窗》2008,(2):28-30
1999年,夏季的炎热还未完全褪去,街头出现了《贵阳晚报·彩色版》。对于报贩的叫卖声——“贵阳晚报”,作为一名办报人,听来十分悦耳,从清晨到正午时光,叫卖声响遍贵阳的大街小巷。这有些久违了!此情此景,牵系着办报人几多岁月惆怅。老报人赵超构先生,曾寄语《贵阳晚报》,做“报春的燕子,飞入寻常百姓家。”而今,这只报春燕子归来了。  相似文献   

20.
刘秀品 《新闻界》2003,(3):46-47
达州晚报从2001年元月1日创刊那天起,就与达州市天地大律师事务所达成共识:达州晚报聘请天地大律师事务所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在编辑部腾出办公室,专门设立“律师室”;天地大律师事务所则每天派律师到报社“坐堂”,对报纸提供法律支持。经过两年的合作,不但天地大律师事务所提高了社会知名度,达州晚报更是受益匪浅。真正起到了“律师进报社‘坐堂’,报纸仗‘利剑’扬威”的效果。前不久,四川省委宣传部长王少雄在达州晚报考察工作时,看到“达州晚报律师室”“一派繁忙景象”,盛赞“律师室”“既有利于报纸,也有益于群众,要办得更好。”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