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闻采编》2007,(2):29-29
3月25日,第三届国际新闻摄影比赛(简称“华赛”)在上海揭晓,共评选出8类16个奖项的金、银、铜奖。获奖摄影作品中,中外摄影佳作平分秋色。作为中国主办的国际性摄影比赛,“华赛”创办于2005年,每年举办一次,评选世界各国新闻记者和摄影师拍摄发表的新闻摄影作品,并揭晓“年度最  相似文献   

2.
周琳 《军事记者》2006,(6):39-39
第二届中国国际新闻摄影比赛(简称“华赛”),在海内外新闻摄影人的翘首以待中,于3月24日下午在美丽的深圳揭晓。这次盛会有中外8个国家和地区的13位评委,用3天半的时间对来自世界各地的27028幅照片进行了紧张、辛苦而认真的评判,最终,全部奖项都各归其主。从本届“华赛”获奖作品来看,有“两点”值得我们摄影人注意:一是“华赛”的“5个获奖标准”将新闻摄影的评选提高到了国际化。这5个标准是:1、最开阔的新闻视觉,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事情;2、最敏锐的洞察目光,发现以小见大的深刻哲理;3、最高超的摄影技巧,将新闻表现得扣人心弦;4、最强烈…  相似文献   

3.
中国国际新闻摄影比赛(也称“华赛”)是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反映世界和平发展,表现人类生存状态,展示人类命运情感的。一个可供全世界新闻摄影人平等交流的全新的平台。“华赛”无疑是中国新闻摄影与世界新闻摄影的良性融合。她诠释的是中国的发展与进步。同时。也让世界新闻摄影界对中国有了更多预期与关注。  相似文献   

4.
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军事联络部成立暨第一次工作会议.于2011年12月12日在北京举行。这是我国成立的第一个全国性军事新闻摄影组织。今后每年将举办一届“军事新闻摄影”年赛.获奖作品直接参加中国新闻摄影学会的三大赛事:“中国新闻奖”摄影作品初评、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及中国新闻摄影年赛。并定期不定期地组织军事新闻摄影论坛.开展各种影展、影赛活动。以此推动和引导军事新闻摄影事业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5.
阅读提示:2005年3月,首届中国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在中国深圳举行。这意味着,在国际新闻摄影传播论坛,中国新闻摄影首次以主持人、召集人的角色登台亮相。为什么要办华赛,首届华赛主要有哪些特点,还有哪些不成熟之处?作者以一个学者的眼光作了理性而独到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新闻战线》2015,(7):42
3月25日,第十一届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评选结果在四川成都揭晓,盖蒂图片社的美国摄影师约翰·摩尔的作品《埃博拉席卷利比里亚首都》夺得年度新闻照片大奖。来自全世界26个国家和地区的摄影师获得本届比赛8个大项、16个类别的68个奖项,获奖国家和地区数量创华赛历年之最(第十一届国际新闻摄影比赛获奖作品选见封三)。  相似文献   

7.
第二届中国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评选工作于今年3月在中国深圳举行。  相似文献   

8.
华威 《青年记者》2010,(9):51-52
3月25日,第六届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揭晓,8大类16项金、银、铜奖和优秀奖各归其主。用新浪文化频道新闻稿中的话说,这次华赛“高扬‘和平与发展’的旗帜……为促进中国和世界新闻摄影界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世界摄影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做出了贡献。华赛正在成长为世界新闻摄影大赛声誉日隆的新品牌。”  相似文献   

9.
进入2013年,浙江新闻摄影界喜事连连.2月15日,第56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World Press Photo)“荷赛”揭晓,共有4位中国摄影师获奖,其中浙江占了3席;3月25日,第九届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评选结果在浙江杭州揭晓,浙江又获得了一金三优的好成绩.浙江,已然成为中国新闻摄影的强省之一.  相似文献   

10.
摄影 ,是人们运用照相机械和感光材料记录客观世界 ,表达思想情感的一种形象化手段。它广泛地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已成为新闻报道、科学技术研究和进行艺术创作的重要工具。自1839年8月19日摄影术诞生以来 ,摄影已成为一种不可缺少的社会生产力 ,成为人们观察、认识自然、社会和人类自身的一种必备工具。“摄影作为一种大众文化使得整个世界都是摄影永久遗产” ,新闻摄影则是这种大众文化的最精华部分。新闻摄影是报道新闻的摄影。用摄影的手段进行新闻报道 ,是新闻摄影的目的和任务 ,也是新闻摄影区别于其它摄影的本质所在。…  相似文献   

11.
《新闻与写作》2007,(4):I0002-I0003
本刊讯2007年3月25日下午,第三届国际新闻摄影比赛(简称“华赛”)在上海揭晓,中外摄影名家分获8类16个奖项的金、银、铜奖,意大利摄影师马克·安德鲁·迪·劳罗的《轰炸之后》获得“年度最佳新闻照片奖”。  相似文献   

12.
《新闻三昧》2006,(9):F0004-F0004
这是获得突发性新闻类组照铜奖的作品《成功解救人质》之一:2005年12月19日下午2时左右,云南昆明,一名男子与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上班的女友发生感情纠纷,用匕首顶在女友脖子上劫持为人质,并将其拖到距该医院100米远的金碧路中央与警察对峙。大批警察花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成功制服凶徒,安全解救出人质。今年3月24日,第二届中国国际新闻摄影比赛(简称“华赛”)评选结果在深圳揭晓。从77个国家和地区的2.7万多幅新闻摄影作品中挑选出的128幅(组)作品获奖,这是获得经济与科技类单幅金奖的作品《中国农村城市化改革第一爆》。中国国际新闻摄影…  相似文献   

13.
周立新 《新闻前哨》2007,(2):98-100
2006年,第二届中国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一幅获金奖的作品因作用电脑造假而被取消获奖资格;2004年7月。我国某报记在西安暴雨报道中利用数字技术将“积水”变成了“洪灾”,并通过网络在美联社发布后,被一位远在芬兰的读揭穿;2003年4月1日,有着25年从业经历的摄影记布赖恩·瓦尔斯基,因为制作一张用电脑处理的假照片,被洛杉矶时报社解雇。[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如 果我们肯定美是无处不在的 ,那么新闻摄影也应该讲求美 ,尽管新闻摄影与艺术摄影不同 ,隶属于实用美学范畴的新闻摄影 ,其所表现的对象自身蕴含着丰富的美的内质 ,关键是新闻摄影工作者应该如何去“发现”和挖掘它。摄影是一门运用光学原理和化学原理再现客观对象的艺术。早在人类第一批摄影作品问世之际 ,法国浪漫主义诗人、历史学家、政治家拉马丁就说“这是要与太阳合作的艺术”。新闻摄影与艺术摄影在这一点上是相同的 ,但由于许多真正意义上的新闻摄影要依赖抓拍完成 ,因此如果说与太阳及替代光源“合作”的优劣左右着新闻摄影的成…  相似文献   

15.
新闻摄影如何应对21世纪?如何加强新闻摄影策划?如何加强图片编辑、构筑“大图片”格局?近一年来,不少媒介的老总、摄影记者、摄影通讯员进行了多层面的理论探讨和交流。为此,本刊特将原“摄影窗”改为“面对读图时代”,以更宽阔的视野,更多元的讨论,推动新闻摄影理论研究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6.
徐忠民  徐斌 《中国记者》2012,(4):108-110
历届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评选过程都是一次新闻摄影理论与实践的高峰论坛。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作为本届华赛的组织者、见证人之一,记录下评选中部分典型问题的争论,并做总结与梳理。就新闻摄影理论、实践而言,这些议题与观点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7.
张海龙 《新闻实践》2012,(11):61-62
2012年8月29日晚,第5季“浙报摄影之夜”在浙报传媒大厦国际会议厅举行,400多位摄影记者及摄影爱好者到场,听荷赛评委、华赛评委会执行秘书黄文女士现场演示荷赛最新一届的获奖作品,分析、讲解这些作品的背景、内涵和现实意义。我在现场观察,一直在想的却是这样一个问题:荷赛视角或者审美标准究竟给中国摄影界带来了什么?荷赛,即世界新闻摄影比赛(WORLDPRESSPHO—TO,简称“WPP”),由总部设在荷兰的世界新闻摄影基金会(WORLDPRESSPHOTOFOUNDATION)主办。该会成立于1955年,1957年举办第一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迄今已举办了50多届。因发起于荷兰,故称荷赛。被认为是国际专业新闻摄影比赛中最具权威性的赛事。  相似文献   

18.
华赛十问     
每一次国际新闻摄影大赛,往往都昭示着当下新闻摄影传播的新动向与新趋势。第八届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评选刚刚在杭州落幕。作为本届华赛组委会成员,笔者全程观摩了华赛的评选过程,零距离观察到评委关于新闻摄影相关的观点与观念的交锋,我们获得了很多思考。我们将这些思考整理成文,旨在引起新闻摄影界对相关问题的关注,求同存异。一问:评新闻为主,还是评摄影为主?新闻摄影评奖,是评新闻为主,还是评摄影为主?这在国内一直是个争论不休的老问题。在全国性、特别是各省的新闻奖评选中,新闻摄影评委的主体大多由记协领导和各报总编辑构成,新闻摄影专业人士相对较少。新闻界领导层面的评委,往往更多地关注照片所反映的新闻题材是否重大、是否当年的典型事件等等,即新闻价值元素.而对照片本身的形象语言则放在相对次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第五届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3月25日在上海松江新城揭晓。世界各地一批优秀摄影师的作品分别获奖。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货赛由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主办,是唯一一个由中国举办的国际新闻摄影大赛。  相似文献   

20.
《新闻前哨》2006,(5):74-74
中国国际新闻摄影比赛(简称“华赛”)组委会4月3日宣布。取消在不久前举办的第二届“华赛”中获得经济与科技新闻类单幅金奖的作品《中国农村城市化改革第一爆》、单幅银奖作品《流水线上的打工妹》获奖资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