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创设情境,引发兴趣 师:同学们,三峡群山耸立,雄奇壮丽,是世界闻名的风景区。今天,老师就带大家游览三峡,欣赏秋日里三峡带给我们的秀丽景色。  相似文献   

2.
教材: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人教版第9册) 师:课前同学们交流了长江三峡的一些资料,谁能用一句话说说你了解的三峡?(板书:三峡) 生:我知道三峡指的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生:我知道三峡很长.有200多千米。  相似文献   

3.
教材简析《三峡之秋》是教科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重点课文,是现代作家方纪笔下的一篇写景散文。文章中作者按照早晨、中午、黄昏、夜晚的时间顺序,抓住不同时段景物的特点,运用多种修辞进行具体形象的描写,展现了雄奇壮丽的秋之三峡的景色。  相似文献   

4.
教材: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人教版第9册) 师:课前同学们交流了长江三峡的一些资料,谁能用一句话说说你了解的三峡? (板书:三峡) 生:我知道三峡指的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  相似文献   

5.
吴迎霞 《黑河教育》2014,(11):60-60
正教学目标1.自学生字词语,积累美词佳句;2.了解长江三峡秋天的美景,理解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不同特点;3.学习作者按时间顺序、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写作能力;4.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及难点1.学习作者如何抓住特点描写三峡不同时段景色;2.体会修辞手法在景物描写中的作用。教学设想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应设法通过多种方式的读,去引导学生感悟、理解、分析、品味文章的意境,感悟作者抒发的热  相似文献   

6.
教材简介:《三峡之秋》是方纪先生以其亲身感受,向我们介绍了雄奇壮丽的三峡景色。作者按照早晨-中午-黄昏-夜晚这一时间顺序,抓住不同时间景物的特点,描写流畅,韵律感强烈,适合学生朗读。学生学习这样的课文,既可以领略长江三峡美丽的景色,受到热爱祖国美好河山的思想熏陶,培养审美情趣;又可以在文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以及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教材: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三峡之秋》一文,谁能说说课文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描写三峡之秋的景色的呢?(学生回答)那三峡之秋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生答)  相似文献   

8.
教材: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一、创设情境,乐学新知1.课前播放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设计意图]为了抓住教学中的重点,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  相似文献   

9.
三峡之秋     
三峡已经是秋天了,三峡的秋天从大江两岸的橘柚树开始。这些树,生长在陡峭的山岩上,叶子也如同那青色的岩石一般,坚硬,挺直。越到秋天,它们越显出绿得发黑的颜色;而那累累的果实,正在由青变黄,渐渐从叶子中间显露出来,就在这时候,它们开始散发出一种清香,使三峡充满了成熟的秋天的气息。  相似文献   

10.
伍封菊 《贵州教育》2008,(24):28-29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领略三峡秋天的美景,调动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体会作者按时问顺序抓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任艳伟 《黑河教育》2013,(10):14-14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在读文中感知作者对三峡景物的选取意念。 2.学习景物特征的描写。 3.进行随笔化习作。教学重难点:景物特征的描写。  相似文献   

12.
朗读是借助于声音的抑、扬、顿、挫和优美感人的语言,用作品本身的艺术魅力去感染学生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下面试就《天上的街市》来具体说明怎样朗读。《天上的街市》是郭老早期写的一首优美动人的童话般的抒情诗。诗人用丰富的想象,澎湃的激情,绮丽的语言,强烈地表达了对幸福的追求,对光明的向往,以及对未来的憧憬。朗读这首诗不仅要感情充沛,形之于声,表之于情,而且更要用健美的语调把诗人奋发向上,创建新生活的博大胸怀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3.
朱允江 《贵州教育》2010,(9):F0004-F0004
  相似文献   

14.
《三峡之秋》是方纪的一篇写景散文。文章以其流畅、生动的语言,描写了中秋之日三峡从早到晚景色的变化,真切地表达了作者对长江三峡的深爱之情。《三峡之秋》被选作人教版第九册第四组教材的一篇略读课文,旨在让学生通过感受三峡秋天的美景,培养审美情趣;通过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写景抒情的写作方法。因此,本文的教学可作如下设计:一、展播导入,感受三峡风光播放课前准备的三峡风光录像(或多媒体课件、图片),让学生通过观看录像,整体感受三峡的风光之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兴致勃勃地进入学习课文、感受三峡美景的情境之中。(…  相似文献   

15.
从文字出发,围绕文本关键词,探寻《三峡》之文脉,指出“至于”“则”“每至”分别为文本由峡谷至夏水转换的文脉枢纽、从夏至春冬转换的文脉枢纽、从春冬至秋转换的文脉枢纽。作者借此三词,激活了一篇文,让三峡依着壮美、静美、凄美的美感梯度前行。  相似文献   

16.
人们常说"浓缩的都是精品",这句话如果用来评价郦道元的《三峡》,可以说再恰当不过了;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认为,《三峡》不仅是山水游记中的精品,而且可以说是山水游记中的极品:全文只有区区155个字,却道尽了三峡七百里风光的万千气象;论时间跨度,春、夏、秋、冬一应俱全;论描写景象,山、水、草、木应有尽有。无论是教者还是普通的读者,我们不能不为郦道元鬼斧神工般的语言功力所叹服。下面我们不妨从这样两个方面再来领略三峡旖旎的风光,品味三峡所呈现的大美。  相似文献   

17.
语文第十册23课《冬晚》,是一篇极好的朗读训练课文。篇幅虽然短小,含义却十分深刻。初读一次,了解到它是写“我”照顾坐人力车;再读一次,似乎感到了事件背景的冷酷;当读第三次时,一个孤苦伶仃的年龄只有十几岁的人力车夫形象,便站在我们面前了。《冬晚》的课题就很清楚,既是冬天,又是晚上,一看就叫人觉得有点严寒。它揭示了这样一个中心思想:在吃人的黑暗社会,贫穷的小孩子也摆脱不了被吃的苦难命运。全文可分三个段落:环境介绍,“我”的抉择,抒发议论。“在那北方古旧的大城里,冬天自有它的威严。……冰冻的路面反映出点点灯光,踏在上面,发出清脆的声音。”这是自然背景的交代。读时,语气平直,速度缓慢,“威严”、“才”、“寒冷更甚”几个词语,作为重音轻读处理,就显示出“寒气逼人”的意思来了。至于这种“寒”,是天气的寒冷,还是社会的残酷,这里不必细究。因此,“清脆”一词,也不要读得那么响亮,声音最好轻微一点。  相似文献   

18.
19.
《汉宫秋》是一部“愁雾悲风”般的抒情作品。剧中“秋”的使用与描写不是作者的随意之笔,“秋”在剧中也不仅仅起着环境渲染的作用。作者以为,“秋”在剧中意蕴着悲,它奠定了全剧的悲剧基调。“汉宫秋”实际上是“汉宫悲”,是元帝之悲、王朝之悲。当然,秋景与悲情的完美结合,提升了作品的意境。“秋”还流露着作者寻找精神家园的迷惘之感。而且,正题中的“秋”字本来就传情达意,可谓一字千金。  相似文献   

20.
张恨水先生似乎特钟爱宋词,所以,给小说中主人翁取名字也颇有讲究。不过女主角冷清秋的"清秋"究竟是出自李煜《相见欢》中的: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还是柳永《雨霖铃》中的: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便不得而知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