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大学的首席执行官与最高学术领袖,校长无疑在英国一流大学的建设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对"罗素大学集团"校长群体的实证研究发现:该集团2019年时任校长的普遍"肖像"是:男性,60岁左右,英国国籍,在国内一流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任前职业为大学校长或副校长,晋升路径为教师→院系领导→副校长→校长,是某一领域的杰出学者,具有院士头衔或荣誉勋章。"罗素大学集团"校长群体的动态特征是:身份来源日趋多元,国际化程度日益加深,具有明显的"筹款导向"。结合我国现实状况,一流大学应在校长选拔过程中体现多元化与包容性,注重大学校长的国际化,并适当增加经管型人才的数量。  相似文献   

2.
美国研究型大学能够始终保持雄厚的高等教育实力并处于世界大学发展前列和其拥有顶尖的教师队伍关系密切,而能够吸引和留住人才的薪酬体系是其葆有人才的重要支撑点。美国研究型大学教师整体薪酬较高,教师薪酬支出占学校总支出比例高;教师薪酬存在地域、学科和性别差异;教师薪酬受学校层次、属性和教师职称影响。美国研究型大学奉行薪酬理念先行、依据市场调节、薪酬梯级设置、注重内部公平的薪酬策略。治理体系的影响、管理机制的决定、竞争环境的驱动以及行业协会的规范是影响美国研究型大学教师薪酬制定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为了整合高等教育资源并推动大学的进一步发展,英国24所顶尖高校结盟而组建了"罗素大学集团".本研究从该集团发展面临的契机及危机着手,对大学联合团体的动向与特点进行了剖析.一方面罗素大学集团教育成果丰硕、声望较高,另一方面罗素大学集团制定了清晰的发展战略规划,加之与其他团体的积极合作,进而一直处在发展之中.与此同时,罗素大学集团也面临来自国内外的质疑与挑战.当前,全球高等教育系统逐渐走入"相互融合"的进程,对罗素大学集团的探讨对高等院校联盟的发展进程有着一定的启示意义,也对我国探索出一条院校联盟的新型路线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4.
学徒制与应用性高等教育相联系是全球现代学徒制发展历程中的重要现象.在英国,高等学徒制与学位学徒制蓬勃兴起,大学积极参与.罗素集团旗下的谢菲尔德大学、华威大学、埃克塞特大学和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等研究型精英大学也改革创新非全日制学历教育,和雇主联合实施学徒制项目.精英大学参与现代学徒制是前所未有的教育现象,其意义在于促进了应用性高等教育的另辟蹊径和学徒制的层次上移.  相似文献   

5.
改革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前提,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基础。英国研究型大学秉持学术自由的坚定信念,以特色学科和交叉学科课程为基础设计课程,以产学研一体化为路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学院制和导师制为主导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培养了一大批卓越的拔尖创新人才。借鉴英国研究型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经验,我国高校应该树立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为目标的新理念、构建以学科交叉融合为基础的人才培养新机制、探索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相似文献   

6.
英国在就业力方面的研究始终处于领先地位,该国高校对于就业力的培养已有十余年的理论和实践。本研究采用文本分析法,汇总分析罗素联盟高校《就业力培养自述》文本内容维度的全面性,进而采用"理想类型"方法,深入探析全体文本的共性。研究发现:11所罗素联盟高校《自述》文本的内容维度大多全面,就业力培养路径相似。这些高校在就业力培养上的共性可以归纳为:就业力培养师资多元化,学科专业课程具有专业认证性,就业力培养过程电子化,生涯服务具有连贯性。研究还为我国高校的就业力培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已从规模扩张转向内涵式素质教育,研究型大学作为高等教育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担负着为国家输送创新型人才的重任。在这个过程中,大学教师是高等教育质量发展的关键性资源。高等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也要关心教师的提升与进步。因此,打造优良的教师学习环境,促进大学教师素质的提高,是高等教育管理的重要命题。  相似文献   

8.
在日益严重的科研倾向主导下,美国研究型大学的教学工作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漂移,但这种漂移并未从根本上改变教学的基础和中心地位。通过设立教学奖、资助教师发展项目、认可高品质的教学、将晋升和薪资扩大到教学、重视教学团队建设等措施,美国研究型大学较好地维持和挽回了教学的基础地位,协调了教学和科研的辩证关系,推动了研究型大学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研究型大学建设中面临着组织冲突、个体冲突和文化冲突等冲突源,其冲突诱因主要包括资源短缺、身份交叉、权力分配、目标分歧、个性差异和环境压力六个方面。文章分析了冲突源与冲突诱因两者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揭示了研究型大学建设中冲突管理的要素关系,并以麻省理工学院为冲突管理的案例研究对象,解剖了麻省理工学院成功的冲突管理经验,从而为我国研究型大学建设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0.
研究型大学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针对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的需求,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优化问题进行分析,力求从评价文化、评价方式与制度设计等多个角度推动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机制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1.
在社会学关于人与社会的研究中,角色理论一直以来都占有重要的地位。从阐释角色理论及其相关概念入手,在分析教学与科研矛盾的基础上,对研究型大学教师结构从角色领会、角色扮演和角色调适三方面进行讨论,有助于优化教师结构,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推动学校教学、科研工作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2.
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体系是研究型大学激励教师创新积极性、优化师资队伍、促进学科建设、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重要保障。本文分析了我国高校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分析了研究性大学中分类指导的综合评价体系的内涵,提出按照学科类别、人员类别、团队组成等差异制定不同的量化评价指标,并要考虑业绩量化指标评价和发展性定性评价相结合的可持续评价模式。  相似文献   

13.
不同年龄段大学教师对薪酬具有不同的需要强度,访谈和问卷调查得出的结论相一致:刚选择学术职业的大学新教师与36-40岁教师、36-45岁教师与46-50岁教师对薪酬的需要强度具有显著性差异,即怀揣理想的新教师重视实现自我价值、拥有宽松的学术氛围、获得归属感和认同感,他们对薪酬的需要强度不大;而被金钱所困的36-40岁教师则对薪酬尤为重视,迫切希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帮助他们摆脱物质的束缚;而不再有生活压力的46-50岁教师则达致“学术为业”的理想状态,他们从事教学科研的目的不再唯奖金和津贴是图.反映不同年龄段大学教师需要的薪酬差距是提高学术生产力的有效途径,即在提高助教的起薪水平基础上扩大讲师与助教、副教授与讲师之间的薪酬差距,而缩小教授与副教授之间的薪酬差距.  相似文献   

14.
研究型大学教师激励机制基本框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研究型大学,提高学校的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必须要有高水平、研究型的学科作为支撑。而要有高水平、研究型的学科,关键是要建设好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由此可见,建设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必须要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要在盘活、使用好教师队伍“存量”上做好文章,这就需要研究教师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师的潜力。针对于此,文章通过对研究型大学的内涵特征和一般组织基本框架的分析,结合高校教师实际情况,建立了研究型大学教师激励机制的基础平台——教师激励机制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5.
探索研究型大学教师培训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教师培养与继续教育是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是教师素质提高的有效途径。随着国家建设研究型大学和高校发展战略规划的实施,对教师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要求也逐步提高。因此,迫切需要建立提高高校教师的整体素质,培养教师学术水平、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研究型大学教师培训模式。  相似文献   

16.
17.
跨学科研究或者交叉学科研究不断得到重视,很多大学开展各类的跨学研究项目,而从事这类跨学科研究的教师绩效评价问题也日益凸显。跨学科研究的复杂性,决定了跨学科研究教师绩效评价需充分考虑跨学科研究的特点,协调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的关系,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美国跨学科教师绩效评价具有代表性的有威斯康星大学的集群聘任、宾西法尼亚大学的共同资助方式聘任和密西根大学的联合聘任。  相似文献   

18.
19.
美国研究型大学的教师聘任及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美国的研究型大学是高质量师资的集散地,它的师资队伍管理模式的首要特点是实行完全意义上的聘任制,在岗位设置、聘用程序、评价考核以及工资福利等方面无不体现出这一特点。  相似文献   

20.
作为高等教育的中坚力量,研究型大学投身社会服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基于教育生态系统理论,以5所一流研究型大学为案例,识别了研究型大学高质量开展社会服务的关键要素,包括社会服务目标、实践载体、组织机构、条件资源和制度规范五个关键维度及其构成要素,并梳理了各要素的运行逻辑。研究型大学社会服务具有目标导向性、系统联动性、协同创新性特点,是一个由多要素相互作用的动态复杂系统。有别于"第三职能"或"终端服务",研究型大学社会服务强调"学术的全过程参与"。为高质量服务社会,研究型大学要主动承担起培养社会服务主体的责任、积极转变科学研究范式、逐步淡化"交付式"服务供给模式、探索人文社会科学服务社会的路径,坚守扎根中国大地做研究的信念,将高等教育强国的理念落到实处,为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发展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