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博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获取的平台。微博具有独特的传播特征。从微博传播的主客体、传播的方式、介质、效果、内容等方面观照,微博带来了中国社会舆论生成机制的改变和公众参与公共领域、社会生活的改变,正在重塑信息传播格局和舆论生态。  相似文献   

2.
进入web2.0时代后,微博等网络社交媒体相继出现,以准入门槛低、传播效果强等媒介优势,使大众有了参与公共讨论、管理公共事务的可能,因而被认为在信息时代重新建构了哈贝马斯提出的“公共领域”。但公共领域理论的提出和发展均以西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演进为蓝本,且中国本土政治、文化传媒等领域存在的问题让微博在构建公共领域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困境。基于此,本文从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中选取样本进行分析比较,分别总结了微博在构建公共领域中面临的两种困境:私人领域入侵公共领域,草根话语权缺失。由此,从公民社会的角度分析了困境原因,得出中国当下公民社会缺失、公民参政意识薄弱是微博构建公共领域的问题原因。  相似文献   

3.
郑珮 《新闻知识》2012,(8):55-57
微博作为信息传播新的平台,在赋予普通人话语权方面具有比传统媒体明显的优势。许多学者看到微博的井喷式发展,都对其推动网络公共领域的形成表示乐观。本文从微博信息传播的公共性入手,结合哈贝马斯等学者关于"公共领域"的叙述,从微博信息传播的多个方面简要分析微博在网络公共领域发展过程中的推动作用以及存在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4.
微博时代的到来,带来了传播方式的极大变革。人们从信息的被动接受者变成信息主动传播者,而公共开放的网络空间不仅使得信息传播变得快速便捷,也赋予了人们话语权,使之参与到社会问题的讨论中来。总体而言,微博时代带给我们诸多"狂欢",然而,微博时代还潜藏着文化上的巨大隐忧。具体而言,人们话语权的获得,传统文化的失落,微博时代的利弊同在,忧喜参半,恰恰是微博时代的"喧哗众声"。  相似文献   

5.
傅海  李明远 《当代传播》2013,(2):106-108
微博具备民主参与功能,这一功能主要表现为:公共知识分子意见领袖的参与增加了微博的深度和社会影响力;草根的声音可以得到放大,草根可以成为意见领袖;微博成为思想启蒙阵地。微博民主参与功能的特点有:把关人的个人化;公共领域的扩大;大众传媒议程设置功能的弱化。微博民主参与功能的社会价值在于:推动言论自由,拓宽公共领域;促进新闻改革,改变传媒生态;维护公民权益,有效监督政府;推动电子政务,改善政府形象;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6.
姜璐 《新闻世界》2013,(2):61-62
微博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催生和创造了全新的信息空间,形成了网络公共领域的良好平台。本文引入公共领域理论,在剖析公共领域存在价值的基础上将微博置于传播学政治学与社会学框架中结合一些微博事件探讨微博对网络公共领域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新闻界》2015,(1):58-63
传统传播媒介在政治传播的信息把关过程中,追求对多数人共识表达的满足而忽视了个性化情感与思想的表达。微博传播带来的把关变化使公民个体的政治个性可以得到自由张扬,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政治表达意愿和自由需求。从长远看,微博技术的应用将会改变社会政治文化,它代表着社会民主化进程并提供了言论自由表达的契机。由此而衍生出的微公共领域与传统公共领域也产生了契合。  相似文献   

8.
当前,微博由于其交流结构上的开放性、信息转发和评论的便捷性以及内容上的“微”型化的基本传播特点,在一些社会事件中成为了传播的起源点和舆论的酝酿平台。微博影响力日益扩大,对社会价值体系也产生了现实的影响,微博问政也逐渐成为新的趋势。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微博已经扮演着哈贝马斯所说的公共领域的角色呢?对于此,应该看到微博作为公共领域的角色依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9.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微博的出现为公众提供了一个新的信息传播渠道。本文结合一些热门社会公共事件,对微博引发舆论场的形成过程及其传播模式进行试探索,并探讨微博舆论在社会领域中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王菲  马磊 《东南传播》2011,(12):51-52
微博客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一种新型的融合性媒体,它蕴涵了巨大的能量与可能性。新闻信息的多元、多媒体化的标志性特征与庞大的用户群使微博日益成为舆论滋生的平台和舆论意见的集散地。多元的新闻信息、众多的参与者、自由表达的可能似乎预示着微博成为意见交锋的自由市场,兼具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特征,但是,纵观社会热点事件中微博舆论的走向与数量,其更多的呈现出一种"舆论一律"的状态。本文旨在揭示微博舆论所呈现的错误逻辑与其非"公共领域"的具体表征以期对如何建构理性的舆论做出一番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戴剑平 《新闻界》2012,(16):38-42
微博的兴起与风靡,改变了传统媒介的信息传播模式,形成了属于公众的话语平台,对公共领域的构建带来新的革命。然而,微博视域下公共领域的构建并不是一帆风顺,而是面临着一系列难题:"公共权力"的介入影响到私人的话语表达;"数字鸿沟"的存在不能保证公众的平等参与;微博所营造的舆论平台里批判精神缺失,以及商业利润对于公众利益的倾轧等,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公共领域的复兴最终沦为一场空谈。  相似文献   

12.
当前,微博由于其交流结构上的开放性、信息转发和评论的便捷性以及内容上的“微”型化的基本传播特点,在一些社会事件中成为了传播的起源点和舆论的酝酿平台.微博影响力日益扩大,对社会价值体系也产生了现实的影响,微博问政也逐渐成为新的趋势.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微博已经扮演着哈贝马斯所说的公共领域的角色呢?对于此,应该看到微博作为公共领域的角色依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3.
微博的快速发展为中国公共领域的构建带来了新的契机。本文借鉴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在梳理微博的公共领域属性的基础上,通过对"唐慧劳教事件"的分析,指出微博作为公共领域能够敏锐地发现和呈现社会问题,并通过形成公众议题的方式引起公共权力部门关注,进而推动问题的解决,其具备社会预警功能。  相似文献   

14.
汝艳红 《青年记者》2012,(20):82-83
自媒体时代,微博崛起.2010年被称为中国的"微博元年",微博作为互联网时代的新兴传播载体,以其"碎片化"的信息蔓延渗透到生活的众多领域,润物无声地改变着人们的信息获取渠道,影响着人们的社会交往,触动着人们的现实生活.在微博广受关注的同时,有必要对微博信息传播的特点以及微博的发展趋势进行探讨,扬利除弊,发挥微博的优势和特长,繁荣并丰富新闻传播市场.  相似文献   

15.
刘子潇 《传媒》2018,(2):94-96
微博"去中心化"的信息传播构建了一个新的网络表达与交流的空间,为公共领域的构筑带来了活力.然而,微博在建构公共领域时表现出的"伪公共领域"现象为公共领域的实践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本文根据哈贝马斯对公共领域的阐释,从公共领域建构所要求的"理性批判""公众参与""独立于权力之外""关注公共利益"出发,阐释微博视角下公共领域的实践困境.  相似文献   

16.
程细雨 《新闻世界》2013,(7):176-177
【摘要】作为时下热门的传播载体,微博为公众提供了一个信息分享、传播及获取的互动平台。迅速崛起的微博似乎为推进建构哈贝马斯眼中的公共领域提供了某种可能。本文以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基本特征为依据,探讨基于当前的微博语境是否已经具备了构建公共领域的条件。研究发现,现今的微博语境并不能达到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理想状态,但不可否认的是,微博确实为民众的言论表达提供了一个更为开放的平台。  相似文献   

17.
微博的传播特性与功能——以“温州7.23动车事故”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博是web2.0时代广受青睐的交流平台,它以微叙事参与社会公共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温州7.23动车事故”中的微博现象为例,尝试揭示微博的结构特征和传播特点,以及它在传播中的功能.  相似文献   

18.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传媒形式也发生了改变,以微博、微信、QQ社交平台、今日头条为主的移动传媒成为社会信息、新闻资讯、视频节目传播的主要渠道,信息受众的习惯也随之发生改变。在新媒体时代,新闻信息已经最大程度突破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以高度的信息交互性、新闻畅享性赢得用户的青睐。鉴于此,本文以"微信"为例,就微信公共媒体的社会影响力展开探讨,并提出具体的研究思路,供广大读者借鉴。  相似文献   

19.
苏婷 《大观周刊》2012,(49):38-38
大众传播已经进入新媒体时代,互联网逐渐成为人类传播信息和表达意见的平台。而微博作为顺应网络移动化发展大势而兴起的新媒体,它在带来信息传播方式变革的同时,也引发了诸多社会矛盾与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微博中公众意见表达的特征及形态,讨论了公共话语空间在微博的建构,及其治理与规范。  相似文献   

20.
杨俊 《新闻世界》2011,(7):115-116
微博对于公共领域的影响并不在于它的传播方式和技术优势,而在于我们的社会是否有合理的制度设计和理性传播条件。本文从哈贝马斯公共领域四个特征出发,试论微博对于中国公共领域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