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长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活动的重要利益相关者应积极地参与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活动的过程中来.家长角色缺失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家长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缺乏认同感,导致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形成了“双轨制”;家长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存在认识误区,引发了社会舆论的偏差;家长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缺乏教育支持,导致教师压力加剧.家长参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路径包括对课程目标制定的参与、对课程实施过程的参与以及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评价过程的参与.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末期,北欧五国的基础教育领域相继发起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此次课程改革一方面源于时代的挑战,另一方面则来自于北欧民众对本国基础教育质量的深切关注,改革的重点不约而同地聚焦于学生基础学力的提升和教育质量的提高。课程改革的特点体现在:课程目标日渐明晰、课程内容日趋综合、课程管理在权力下放的同时进一步强化责任制、课程评价的力度加强、教学方式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家长在课程改革中的高层次参与等等。  相似文献   

3.
余鹏 《陕西教育》2006,(1):91-9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起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各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据此,我们说教师评价是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学校管理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构建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的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21世纪教育改革的重大系统工程 ,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在课改实验中 ,我们始终把评价的改革视为重中之重 ,出台了《乌市第二十七小学全国基础教育课程课改年级学生发展性评价方案》 ,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 ,各学科教师又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学生(评价对象)、教学实际制定了本学科发展性评价方案。我们的评价是学校、学生、家庭、社会共同参与、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过程与结果相统一的动态评价体系。具体做法如下 :一、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我们改变过去单独由教师评价学生的状态 ,鼓励学生本人、同学、家长等参与到评价…  相似文献   

5.
<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的确,百年大计,教  相似文献   

6.
, 《中国教师》2012,(19):4-4
<正>本刊讯(刘琳)为进一步推动广西壮族自治区基础教育的长足发展,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提升学校特色办学能力,2012—2013年度广西壮族自治区与北京师范大学共同开展"基础教育教师素质提升综合改革实验"项目。2012年8月15—16日,项目集中培训暨开题答辩会在广西党校隆重召开。  相似文献   

7.
讨论了计算机基础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并对高校如何加强计算机基础教育提出了几点建议。指出 :计算机技术是学生将来工作和生活必须掌握的基本技术 ;通过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创新意识和逻辑思维能力。计算机课程教师要通过自修、进修等方式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学校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计算机技术实践的机会。  相似文献   

8.
为了保障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家长参与教育管理工作意义重大。家长参与新课改能够:化解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来自家长的阻力;丰富课程资源,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有利于学校管理民主化、开放化和社会化的实现。为了有效促进家长参与,社会、学校、教师、家长应做到:理清认识,营造家长参与的社会氛围;完善家长参与的法规制度;健全家长参与的组织机构;加强教师与家长的培训;提供多样化的参与方式。  相似文献   

9.
调研显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取得了很大成效:课堂教学焕发了活力,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加强;教师的学生观、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有明显转变;教师培训扎实有效;家庭、社会与学校逐渐形成教育合力;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但课程改革的目标远未达到,依然存在一些影响课程改革进程的矛盾与问题:教育投入仍然不能满足需要;教育发展不平衡问题仍然很突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亟需加强;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仍然没有解决;教研工作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亟需加大教育投入,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完善评价体系,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0.
我们结合特殊教育学校的特殊性以及学校课程建设与变革的特点,从"课程即教师"、"课程即对话"的教育群体发展理念出发,以学校"生命共同体"建设、学校共同愿景、学校教师合作、学校课程变革四方面为课程领导的具体内涵,以校长为课程领导的主导,以教师为课程领导的主体,在专家、家长、学生等相关人员的共同参与和支持下,组织和引导持续的学校课程对话,在促进教师群体发展的进程中,促进课程获得不断改进与完善,使学生获得优质的教育服务.  相似文献   

11.
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无论是国家课程的开发,还是地方课程的建设,尤其是综合实践活动和校本课程的多样化呈现与实施方式,都离不开大量课程资源的支撑。充分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积极开发新的课程资源(即校本课程),是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我校生物教研组结合生物学科教学实际,利用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等多方面因素共同参与开发生  相似文献   

12.
澳门回归20年来,基础教育改革未曾间断。回归以来,澳门基础教育始终以提升教育质量、创造优质教育为目标,在课程与教学、学制、评核机制、教师专业发展与职业保障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历经多年实践,改革取得良好的成效,包括:推行15年免费教育,推动免费教育向优质化方向发展;基础教育参与水平提高,学习经验的纵向完整性得以保障;促进学习取得明显进展,基础教育效益提升。与此同时,澳门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主要有:守正出新,在继承传统中积极寻求发展;群策群力,共同致力于教育质量的提升;问题导向,回应时代发展对教育提出的需求等。  相似文献   

1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学生评教”作为教师评价方式的一种,在许多学校已经实施起来,它备受重视,但又争议不断,为何如此?请听听来自学校各方人士对“学生评教”及其实施的认识与思考。  相似文献   

14.
<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历时十年,许多学校尝试自主开发校本课程,但笔者认为目前农村学校的校本课程却步入了一些误区。误区一: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大于校本课学生家长的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多数家长向孩子灌输的思想是只要他们学好主科就可以了;年轻教师较少,师资水平有限,教师的课程意识不强;学校缺少专任教师,大部分教师上的课程较多,再加上学生基础差,校本课就成了教师落实课程的"第二课堂"……在这种背  相似文献   

15.
在21世纪第一个十年中,美国和英国各自推出系列基础教育政策,其政策目标体现出共同的价值取向——教育公平,其实践策略主要表现在改善学校制度、提高学业成绩、应用教育技术、提升教师素质、帮助家长选择、关注少数学生、加强教育资助等方面,从而凸显社会时代发展、公平理念变化以及教育重心转移等因素对促进基础教育公平的政策目标和策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为了丰富基础教育模式,提升整体教育质量,文章以G省S县A学校为例,首先从教师资源配置不齐全、教学无法平衡、学校尽职尽责三方面论述了基础教育的发展现状,然后阐述了基础教育创新机制的构建,包括监管扶持:监督基础教育,规范教育行为;资源加持:加强师资力量,补充教育资源;能力提升:完善教育体系,提升教育能力。  相似文献   

17.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直接参与者、体验者、感悟者,教师的教学行为完全置于学生的视野之中,因此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最有发言权,他们理应成为评价教师的重要力量和主体成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  相似文献   

18.
教学评价无疑会对课堂教学改革起导向和促进作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把评价改革作为新一轮课改的六大具体目标之一,明确指出:“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纵观目前的课堂教学评价,  相似文献   

19.
美国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基础教育质量提升,但美国学生在总体学业水平、关键学科素养、公民责任与全球意识等方面仍然不尽如人意。学校管理调控不力,教师聘用存在缺陷,教学方式创新不够,教育投入回报率低等因素都制约了质量目标的实现。面对质量现状,美国联邦、州和地方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改进措施,并将在推动建立国家课程标准、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加强关键性学科教学、严格学校绩效考核制度、赋予家长更多学校选择权、强化学生学业成绩测试等方面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20.
关于教师评价改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方面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可见,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