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竞争激烈的全媒体时代,广播新闻编辑作为节目架构的主要搭建者、文字和音频稿件的核实、删改和把关者、听众、记者和主持人的中间联络者,需要保持稳定、积极、符合新闻规律的心理状态.如果说细节决定成败,那么,广播新闻编辑的心理应该是媒体运行和发展的重要细节之一,因此广播新闻编辑在日常编辑工作中需要摸索和寻求最佳的编辑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2.
一、研究读心理,树立读意识 编辑必须懂得读心理,如阅读动机和求新、求实、从众心理等等。 其一,读的阅读动机。这是编辑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应贯穿在编辑工作的全过程中。需要是人在生活中缺乏某种东西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人的一种心理状态。报纸编辑的任务就是要设法使所编的报纸能诱发、维持和强化特定读群的阅读动机。而要诱发阅读动机,必须引起读对报纸的注意。注意是人的意识对一定对象的占优势的指向与集中。  相似文献   

3.
期刊编辑心理个性倾向的基本特征及其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付中秋 《新闻窗》2008,(3):125-125
编辑工作是一项创造性很强的劳动,编辑工作者通过对稿件进行编辑而进入学术或思想领域,进而对社会产生影响。编辑在组稿、审稿、编校的过程中。不仅通过稿件体现自己的学术或思想倾向,而且还自觉或不自觉地体现自己心理个性倾向的基本特征。一个人的心理个性倾向的基本特征除了受自己的认知、思维、情感、意志行为的影响外。还要受到自己心理个性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正> 一、引言图书馆的办馆指导思想、管理水平和服务效益与管理者的素质有着直接关系。因此,对图书馆的评估实质上是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评估;同时,被评估者也在评估中用一定的标准对评估者进行分析和判断,并做出相应的反应。可见,要使评估工作取得预期效果,必须对评估者和被评估者的心理行为,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评估者在评估活动中是主导方面。图书馆评估是否客观、公正,除了取决于评估者的价值观和方法论外,还受其心理状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期刊编辑亚健康状态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东 《编辑学报》2014,26(1):76-78
调查结果显示,约9成的编辑工作者处于亚健康状态。为此,首先简析编辑处于亚健康状态的原因:生理亚健康主要源于用眼过度、颈椎腰椎超负荷、饮食不规律和久坐不运动等;心理亚健康主要源于工作压力大所导致的厌倦、焦躁和困惑情绪等。然后针对这一系列的亚健康问题,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对策和解决办法,以此帮助多数编辑改善亚健康状态,同时呼吁社会对期刊编辑的职业健康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何谓"问题意识"?就是指编辑在编辑过程中遇到问题时所产生的一种主动质疑、积极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状态可以促使编辑积极思维,不断看出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问题意识是创新意识、创造能力的基础.但是,在日益市场化的今天,在快节奏的工作环境下,许多编辑的"问题意识"淡薄了,亟需引起我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出版业转企改制时期的阶段性特点,分析了改制时期编辑群体性的心理状态,强调开展心理疏导、建立和谐编辑心理的重要性及途径.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分析了"90后"独有的心理特征以及在编辑岗位中遇到的问题.针对该问题,提出"90后"青年编辑应主动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在编辑工作中找到并实现自我价值.然后,阐述了"90后"的加入对改善当前编辑工作状态的重要性.最后,针对"90后"的心理特征,提出了在培养青年编辑能力方面应注重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论电视编辑的心理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编辑工作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对电视编辑的心理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电视编辑最基本的素质——思想素质、化素质和心理素质直接影响着、支配着编辑的心理能力,同时编辑的心理能力又直接支撑着化素质和思想素质的发展,直接关系着电视编辑个人素质的提高和电视编辑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编辑的情绪与情绪调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情绪作为编辑心理生活的重要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编辑的工作.心境、激情、应激是情绪的三种状态,不同的情绪状态,对编辑工作的影响不同.编辑情绪调控的目标是,发挥编辑的积极情绪,克服消极情绪,尽可能减少编辑情绪的激情状态和应激状态.  相似文献   

11.
克服编辑心理误区提高科技期刊质量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科技编辑在审读稿件的过程中,可能由于陷入某种心理误区而影响工作质量或效率。笔者分析了造成编辑审读心理误区的“专业势垒”、“剧场幻象”、“单向刺激”、“语言究形”等4种现象,并提供走出这些误区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2.
克服妨碍编辑创新的心理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辑工作是克服稿件疏漏、缺憾,使其趋于完善、精致的必经环节。编辑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出版物质量的高低,而创新能力的高低是决定编辑水平高低的关键性因素。阻碍编辑创新的因素有很多,但编辑身上所存在的一些心理因素,如认知刻板、功能固着、盲从以及自大和优越感等却是创新的障碍。如果不能将其有效克服或引导到正确的方向,编辑工作的创新可能会成为空中楼阁。克服或引导这些妨碍创新的不良心理,需妥善利用求异心理和求同心理并实现两者间的双向畅通。  相似文献   

13.
在报纸行业中,读者心理是编辑工作不可忽视的主要因素。以读者心理为基础来建立和完善读者意识,是报纸编辑追求报纸发行量与读者满意度"双赢"的制胜法宝。在具体编辑工作中,报纸编辑首先要准确定位报纸读者,了解读者心理特点;其次要满足读者心理需求,不断提高服务读者意识。在多角度完善编辑工作的同时,努力提高报纸编辑的职业效能感。  相似文献   

14.
王景周 《编辑学报》2019,31(1):26-29
融洽的编者和作者关系促进双方的心理平衡、尊重、理解和认同,彼此间起激励作用;心理契约遭到破坏,编者和作者间产生失望、挫折和欺凌感,影响编者工作积极性和作者信任,甚至产生懈怠、报复或不端行为。本文基于心理契约,从微观视角,探讨编者和作者信任关系的构建与承诺履行机制,分析彼此间心理期望的内容、心理契约违背的感知、违背的危害及基于心理契约的编者和作者关系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5.
心理危机即当一个人面对的困难情境超过了他的应对能力时,就会产生心理上的困扰,而陷入极度焦虑、抑郁的心理失调状态。心理危机干预指对处在心理危机状态下的个人采取明确有效措施,使之最终战胜危机。重新适应生活。心理危机干预的主要目的,一是避免自伤或伤及他人;二是恢复心理平衡与动力。近年来,一些地方性院校档案工作情况不很乐观,甚至很艰难,面临生存危机。部分档案工作者长期受到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结的影响,并且长期得不到有效的调适,严重影响了工作质量和身心健康,极易产生心理危机。我从自己的切身体会中尝试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6.
陈津津 《视听》2016,(6):47-48
随着现代广播媒体的快速发展,广播对听众的需求也给予更多的关注。特别是在现代传播形式多样化背景下,听众对广播质量提出较高的要求,若忽视对听众心理的分析,很难维持听众对广播的忠诚度。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广播编辑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广播编辑要注重使自身心理与听众心理相吻合,这样才可使广播的价值得以实现。本文对听众心理需求、广播编辑心理需求以及广播编辑的责任与素质要求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17.
高亚林 《今传媒》2016,(6):108-109
受众心理和微电影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对微电影的受众心理进行研究,有助于更清晰地把握微电影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走向。以受众接收信息的主被动、内外向状态作为依据,将其划分为传播者心理、半传播者心理、主动接受者心理和边缘者心理,以此为基础来探析受众心理对微电影的内容创新、流通发行和产业受益所起到的推动作用,并进一步提出发展构想。  相似文献   

18.
所谓的"心理效应"即是受访者在受访过程当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反应,对记者的采访可起到促进或制约的作用。本文着重探讨新闻采访中的几种心理效应,并分析其对新闻采访的影响。新闻采访活动充满着心理互动与精神感应,无论是记者的心理状态,亦或是受访者的心理状态,均可对整个采访过程造成至关重要的影响。作者认为:成功的记者+良好的受访者≠成功的新闻采访报道。记者与受访者需要进  相似文献   

19.
在报纸行业中,报纸编辑应该充分重视读者心理。读者意识的建立和完善要以读者心理为基础。在具体工作中,报纸编辑首先要对读者进行准确的定位,对读者的心理特点进行充分地了解;其次,满足读者的心理需求,提高服务意识。在开展编辑工作时应该多角度的进行,并使报纸编辑的职业效能感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20.
编辑行为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编辑环境可分为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物理环境又称为硬环境,如编辑部办公用房、文印设备、照明、通风、取暖条件、公共生活设施及庭院绿化等,它是有形的,是能为编辑们所直接感知的。物理环境的完好、幽静、雅洁,可以使人产生舒适、愉悦的情绪体验。相反,物理环境脏、乱、差,则会令人烦躁不安,产生离心倾向。由此足见物理环境的状况能够给心理环境造成一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